导读:本文包含了役事致使复合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词,致使,“X+N役事”致使复合词,词义与词法
役事致使复合词论文文献综述
孟凯[1](2012)在《“X+N役事”致使复合词与留学生的词义理解——兼论词义与词法的对应关系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和问卷调查显示,"X+N役事"致使复合词(如"惊人""美容""健身")容易导致留学生的词义误解,而且留学生对新生"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接受度也较低。这些说明留学生缺乏汉语词汇知识和词法意识,尤其在理解、记忆、使用诸如"X+N役事"致使复合词这类词义与词法不对应的复合词时更是无从判断或分析。因此,这类复合词应当引起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视。(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期刊2012年02期)
孟凯[2](2011)在《构式视角下“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的范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次在现代汉语词汇/词法层面研究致使范畴中的"X+N役事"致使复合词。"X+N役事"的构式性使得致使复合词集在词汇化、在线生成性等的作用下呈现为一个致使词式统摄下的、由典型词向边缘词过渡和扩散的原型范畴。影响"X+N役事"致使复合词典型性的因素包括"X+N役事"的语法语义属性(词性、离合性、词义抽象化)和X与N役事各自的语法语义属性(X、N役事的句法独立性、X的语义特征[+动作]与[+状态]的消长、有生N役事的生命度等)。(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孟凯[3](2010)在《构式视角下“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的类推及其语域特定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构式理论在词汇/词法层面分析现代汉语"X+N役事"致使复合词。形义对应体"X+N役事"因其致使语义的非成分义组合性、不可推知性和强大的类推性而可以被看作一个现代汉语致使词式。这个致使词式通过具有语义类聚关系的成分替换(同/近义或反义X的替换,上下位义或类义N役事的替换)来实现类推,趋美、趋奇、趋好的社会心理是促成类推的认知动因。"X+N役事"致使复合词呈现出语域特定化的类推趋向。(本文来源于《当代修辞学》期刊2010年06期)
孟凯,张博[4](2010)在《现代汉语“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X+N役事”致使复合词是在常规的动宾结构中寄寓非常规致使语义关系的复合词,表达的是“使N役事发生X的变化”的意义。这类表层语法结构和深层语义结构不对应的致使复合词尚未引起词汇学界的重视。以往汉语学界对致使范畴的研究基本都是句法视角的,对与“X+N役事”(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10年01期)
孟凯[5](2009)在《现代汉语“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X+N_(役事)”致使复合词是常规的动宾结构中具有非常规致使语义关系的一类复合词,这类表层语法结构和深层语义结构不对应的致使复合词尚未引起词汇学界的重视。而汉语学界对致使范畴的研究基本都是句法视角的,对与“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相关的“使动”的探讨也鲜有从词汇/词法层面切入的。基于此,本文拟依循句法、词法与语义相结合、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词汇语义学为研究背景,借鉴构式理论,在现代汉语词法层面对“X+N_(役事)”致使复合词展开系统的专题研究。我们首先将现代汉语“X+N_(役事)”视为一个词法构式,确定其为现代汉语致使词式。因为:①“X+N_(役事)”是一个形义对应体,②X和N_(役事)之间的致使语义关系不可由二者的惯常组合义推知,③X和N_(役事)之间的致使语义关系也不可由先前已有的支配性动宾式推知,④“X+N_(役事)”具有较强的类推性和能产性。可以说,对“X+N_(役事)”致使词式的研究拓展了构式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空间。本文对“X+N_(役事)”致使词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在分析和提炼古今汉语致使句式的基础上建构现代汉语致使词式:致使词式:X_(v/a(单))+N_(役事)致使词义:使N_(役事)发出X的动作、产生X的行为、性状或心理感受,并使N_(役事)拥有X的结果。成立条件:①对复合词“X+N_(役事)”词性的要求:动词或形容词②对X的音节要求:单音节③对X语法性质的要求:动词性或形容词性④对X的语义要求:隐含结果义⑤对N_(役事)的音节要求:主要是单音节⑥对N_(役事)语法性质的要求:主要是名词性对致使词式追根溯源的结果是,现代汉语致使词式来源于古汉语致使句式,而非由现代汉语致使句式压缩而成。本文分别从现代汉语致使词式的成分继承性和现代汉语致使词式与古汉语致使句式的结构差异两方面论证这一观点。2.“X+N_(役事)”致使词式可以依X的不同语法性质分为叁类:“X_(vt)+N_(役事)”、“X_(vi)+N_(役事)”和“X_(adj)+N_(役事)”。本文按照X的四个语义类(动作、行为、性状和心理感受)和N_(役事)的[±生命]对这叁类致使词式义进行解析,发现“X+N_(役事)”致使词式义呈现为一个围绕中心词式义“使N_(役事)发生X的变化”向叁类致使词式义扩散的词义网络。同时,致使词式义与构成成分义之间也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3.“X+N_(役事)”致使构式在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都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历时方面,“X+N_(役事)”致使构式不仅通过赋义丰富了X的意义集合,而且在语法功能上显着地增强了X的及物性。共时方面,“X+N_(役事)”致使词式一方面通过X和N_(役事)不同词聚之间的语义替换促使致使复合词集迅速扩大,一方面又在趋美、趋好、趋奇的社会心理的驱动下促使致使复合词语域特定化,即医疗、化妆品和保健健美叁大行业语域内的致使复合词增速迅猛。“X+N_(役事)”致使构式宏观作用的最终结果是使致使复合词集呈现为一个致使构式统摄下的、由典型致使复合词向边缘致使复合词过渡和扩散的原型范畴。4.既为原型范畴,“X+N_(役事)”致使复合词就有典型/边缘的差别。影响一个“X+N_(役事)”致使复合词典型性的因素主要包括:①“X+N_(役事)”自身的语法语义属性:词性、离合性、词义抽象化;②构成成分X与N_(役事)的语法语义属性:X与N_(役事)各自的句法独立性、X的语义特征[+动作]与[+状态]的消长、有生N_(役事)的生命度。本文对“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的研究是本体视角的,但这项研究是由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的词义误解触发的。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促使研究者对母语中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进行思考和挖掘,从而拓展本体研究的视域。而本体研究的目的既要探明汉语自身的本质和规律,又要有效地转化到汉语教学中去,以进一步推动教学的发展。我们希望“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的研究能够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合理的参考和有益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9-05-01)
役事致使复合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首次在现代汉语词汇/词法层面研究致使范畴中的"X+N役事"致使复合词。"X+N役事"的构式性使得致使复合词集在词汇化、在线生成性等的作用下呈现为一个致使词式统摄下的、由典型词向边缘词过渡和扩散的原型范畴。影响"X+N役事"致使复合词典型性的因素包括"X+N役事"的语法语义属性(词性、离合性、词义抽象化)和X与N役事各自的语法语义属性(X、N役事的句法独立性、X的语义特征[+动作]与[+状态]的消长、有生N役事的生命度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役事致使复合词论文参考文献
[1].孟凯.“X+N役事”致使复合词与留学生的词义理解——兼论词义与词法的对应关系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
[2].孟凯.构式视角下“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的范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语文研究.2011
[3].孟凯.构式视角下“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的类推及其语域特定化[J].当代修辞学.2010
[4].孟凯,张博.现代汉语“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
[5].孟凯.现代汉语“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
标签:复合词; 致使; “X+N役事”致使复合词; 词义与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