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粉末论文-黄柯,赵阳,张昌松,王晓明,常青

铜合金粉末论文-黄柯,赵阳,张昌松,王晓明,常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铜合金粉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球形铜合金粉末,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快速凝固,纳米压痕

铜合金粉末论文文献综述

黄柯,赵阳,张昌松,王晓明,常青[1](2019)在《PREP法制备球形CuAl10Fe3铜合金粉末的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技术制备球形Cu Al10Fe3铜合金粉末,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O&N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纳米压痕仪对Cu Al10Fe3铜合金粉末的粒径分布、氧氮含量、微观形貌、组织物相及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 Al10Fe3粉末的体积平均粒径(D_(50))为74μm,松装密度、振实密度和流动性分别为4.45 g/cm~3、4.6 g/cm~3、16.3 s/50 g;其平均氧、氮含量分别为0.024%和0.004%,其中氧含量随Cu Al10Fe3粉末粒度的减小而增大,氮含量则基本保持一致。XRD分析表明,Cu Al10Fe3粉末主要由α相、马氏体β'相和少量的富铁K相组成。大粒径粉末的表面形貌为快速凝固形成的花瓣状胞状树枝晶。随着粉末粒度的减小,表面形貌由胞状树枝晶向平面晶转变,截面形貌则由大块胞晶向细条状晶转变,且小粒径颗粒截面组织明显细化,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也增大。(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尹延国,曾庆勤,张国涛,刘剑峰[2](2018)在《机械合金化改性硫化亚铁/铜合金粉末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FeS/Cu粉末冶金复合材料中FeS易团聚以及界面结合差的问题,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FeS/Cu复合材料粉末。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等对不同球磨时间的质量分数为6%的FeS/Cu合金粉末的混合特性、压制特性及烧结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可有效改善FeS颗粒与基体合金粉末的混合均匀性,烧结后材料的密度、硬度均得到提高,FeS和Cu界面结合良好;由于FeS颗粒均匀弥散地分布在铜合金基体中,割裂了基体材料的连续性,反而使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压溃强度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宁新愿[3](2015)在《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合金粉末制备及其在金刚石工具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基胎体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可成型性和较低的烧结温度,而广泛应用在金刚石锯片的制造中。在使用时通常会添加Sn、Zn等元素,一方面是通过固溶强化的作用强化胎体,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善铜对金刚石颗粒的润湿性。而金刚石锯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使铜基胎体出现高温软化,导致其对金刚石的把持能力降低,使用寿命缩短。因而,提高铜基胎体的抗高温软化能力便成为改善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切入点。从金属强化理论出发,考虑到弥散强化则不仅可以起到强化胎体的作用,还能够使基体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软化能力。因而,本文考虑到胎体的成本,选择以弥散强化铜锌合金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研究:(1)以内氧化法制备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粉及锌粉为原料,采用扩散法制备了锌含量为20%的弥散强化铜锌合金粉末。扩散工艺为500℃条件下扩散一小时;制备的ODSCuZn20合金粉末,其松装密度为2.52g/cm3,氧含量为3457ppm。(2)对比研究了ODSCuZn20合金粉末及非弥散强化CuZn20合金粉末的热压烧结性能。结果表明,ODSCuZn20烧结体中的氧化铝相起到了良好的弥散强化作用;在烧结温度为760℃,30Mpa保压烧结3min的条件下,ODSCuZn20烧结体的硬度相比于非弥散强化的CuZn20烧结体提高了11HRB,抗弯强度达到了517Mpa。(3)为了探究ODSCuZn20烧结体的抗高温软化能力,实验将两种合金粉末的烧结试样分别在600℃、700℃、800℃下保温一小时后淬火并测试其硬度,进而间接表征其红硬性。发现淬火前后ODSCuZn20烧结体的硬度基本保持不变,而非弥散强化CuZn20烧结试样的硬度降低明显,说明ODSCuZn20具有更好的抗高温软化能力。(4)为进一步探究ODSCuZn20合金粉末的实际应用效果,实验用ODSCuZn20合金粉末、非弥散强化CuZn20合金粉末分别替代典型胎体配方中的CuSn10合金粉末,用叁种胎体制备成金刚石锯片,并进行切割实验对比其切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含ODSCuZn20的锯片切割速度与其余两种锯片相当,且其使用寿命相对于非弥散强化CuZn20锯片和CuSn10锯片分别延长了68%和96.8%;之后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配方锯片胎体的表面形貌,发现含ODSCuZn20锯片的胎体犁沟浅且表面平整,“蝌蚪”状拖尾较其余两种胎体锯片更加明显,说明其更加耐磨且对金刚石有更好的支撑作用;统计锯片刀头上不同磨损形态金刚石颗粒所占的比例,发现ODSCuZn20锯片金刚石脱落率较低,有利于金刚石工具使用寿命的延长。(本文来源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期刊2015-05-21)

张敬国,汪礼敏,张少明,王林山,张景怀[4](2013)在《铜及铜合金粉末应用及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铜及铜合金粉末应用及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我国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国内目前行业在生产技术、装备和市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3年01期)

邵大卫[5](2012)在《基于硒化铟铜合金粉末的两步法烧结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叁元系第ⅠB-ⅢA-ⅥA族元素组成的半导体化合物硒化铟铜(化学式CuInSe_2,简写为CIS)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多集中于吸收层CIS薄膜的制备工艺与产物晶体结构的优化,对于CIS粉体的制备研究相对较少,国内文献更是鲜有报道。CIS粉体材料的研究可为吸收层薄膜的低成本制备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有望开辟新的太阳能电池领域。本文利用管式真空炉,以铜(Cu)粉、铟(In)粉、硒(Se)粉(原料摩尔比为1:1:2)为原料,氩气气氛保护下,采用两步烧结制备出具有标准化学计量比(元素计量比为1:1:2)的CIS粉末。第一步烧结中,采用Cu粉和In粉(两者摩尔比为1:1)的均匀混合物在950℃下烧结,制备出Cu-In化合物粉末。研究了烧结时间对于最终反应物的影响。最终产物的元素计量配比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趋于1:1。烧结时间不足则会使In单质反应不完全,最终产物中有In剩余。第二步烧结中,将上一步制备的Cu-In化合物粉末与称量好的Se粉均匀混合后烧结,烧结温度控制在550℃左右,烧结过程中通氩气,进行气氛保护,烧结时间3h、5h和10h。烧结不同时间以对比烧结时间对于最终产物微观结构的的影响。烧结产物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进行物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两步烧结可以制备出具有标准化学计量配比的CIS产物,产物为单相黄铜矿型晶体结构。产物的微观结构随烧结时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烧结时间的延长有助于晶粒的细化。虽然第一步烧结中没有制备出理想的元素配比为1:1的Cu-In产物,但这并未对后续制备出的CuInSe_2粉末成分产生影响。即使Cu粉和In粉化合不充分,也可在随后与Se粉混合继续烧结过程中将化合不充分产物通过反应化合掉,制备出较为纯净的单相黄铜矿型CuInSe_2粉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CIS烧结产物中含有大量的孔洞,产物质地疏松,反应之后生成块状烧结产物表面凹凸不平,由细小的颗粒状堆积而成。通过能谱分析仪EDS分析了产物的化学组成,可以看出实验中制备出的产物无论是选区分析还是选点分析,其化学计量比大致为1:1:2。这同实验中的XRD分析结果相一致。这也验证了通过两步热烧结可以制备出符合元素计量比的CIS产物。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对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本实验采用两步烧结法是对一步烧结制备CIS的改进。在一步烧结制备中,Cu粉、In粉和Se粉均匀混合后,放入石英管中焊缝后加热到950℃,进行反应。该法有几点不足,950℃下加热,超过了Se粉的熔沸点,使得硒元素大量挥发,造成反应不完全。同时硒蒸汽有毒,若处理不当会对实验人员和环境带来危害。石英管抽真空后焊缝操作较为复杂,且石英管易碎、价格较刚玉管昂贵。本实验采用两步烧结工艺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两步反应温度都控制在元素的沸点以下,避免了反应物的挥发带来的化合不完全和对人员、环境的危害;烧结中采用刚玉管不仅降低实验成本,而且实验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大大提高。分析结果表明:以Cu粉、In粉、Se粉为原料通过两步热烧结可以制备出具有标准化学计量比的CIS粉体。产物的XRD图谱与标准图谱基本一致,产物结构为黄铜矿型。(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李刚,朱德贵,黄庆奕,陈贵林[6](2011)在《热处理对粉末冶金铝铜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纯铝和氧化铜粉末为原料,运用热等静压原位合成技术,制备了粉末冶金铝铜合金(Al-4.5%Cu)。研究了固溶和时效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讨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铝铜合金组织均匀、致密,固溶+时效处理使合金硬度、强度明显提高,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经过550℃×11 h固溶+150℃×46 h时效处理,合金的维氏硬度HV为1300 MPa,抗拉强度σb为328 MPa,冲击韧性αk为72.85 kJ.m-2,伸长率δ为6.63%。(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刘少华,陈哲,刘一波,刘伟,姚炯彬[7](2010)在《超细钨铜合金粉末在金刚石工具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细钨铜合金粉末和单质钨、铜粉末热压烧结成两组金刚石胎体块,利用硬度计,排水法,万能实验机,扫描电镜和锯切实验等测试分析手段分别分析测量了胎体的硬度、致密度、抗弯强度、断口形貌和锯切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钨基胎体配方中添加超细钨铜合金粉末比添加单质钨、铜粉末可以显着提高胎体的硬度10 HRB左右,改善胎体合金使之均匀化,在本实验配方中,干切硬花岗岩时,高钨基胎体配方中添加超细钨铜合金粉末比添加单质钨、铜粉末切割平稳,形成胎体和金刚石有效的磨损匹配,可以显着提高工具的使用寿命30%左右。烧结温度范围内,添加合金粉的胎体抗弯强度均比添加单质钨、铜粉末低100 MPa左右,这主要是使用的超细钨铜粉末的氧含量较高所致。(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0年06期)

王林山,汪礼敏[8](2010)在《2009年我国铜及铜合金粉末的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2009年铜及铜合金粉末行业的生产状况进行了统计和详细分析,介绍了铜及铜合金粉末生产工艺和装备上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为今后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0年05期)

汪礼敏,王林山[9](2010)在《国内铜及铜合金粉末的发展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国内铜及铜合金粉末的发展过程、现状,重点介绍了电解铜粉、雾化铜及铜合金粉末的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并分析了目前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中国有色金属粉末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9-01)

陈进添[10](2010)在《磷元素对粉末烧结铜合金-钢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关于粉末冶金烧结铜合金-钢双金属轴承材料在铜合金中加入第叁元素磷,对烧结铜合金轴承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铜铅合金中加入少量的磷,能有效防止铜铅合金中的铅偏析;但随铜合金中磷元素添加量的增大,也会降低铜合金与钢背的结合强度。(本文来源于《上海有色金属》期刊2010年02期)

铜合金粉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FeS/Cu粉末冶金复合材料中FeS易团聚以及界面结合差的问题,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FeS/Cu复合材料粉末。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等对不同球磨时间的质量分数为6%的FeS/Cu合金粉末的混合特性、压制特性及烧结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可有效改善FeS颗粒与基体合金粉末的混合均匀性,烧结后材料的密度、硬度均得到提高,FeS和Cu界面结合良好;由于FeS颗粒均匀弥散地分布在铜合金基体中,割裂了基体材料的连续性,反而使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压溃强度有所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合金粉末论文参考文献

[1].黄柯,赵阳,张昌松,王晓明,常青.PREP法制备球形CuAl10Fe3铜合金粉末的性能表征[J].材料导报.2019

[2].尹延国,曾庆勤,张国涛,刘剑峰.机械合金化改性硫化亚铁/铜合金粉末的特性[J].中国机械工程.2018

[3].宁新愿.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合金粉末制备及其在金刚石工具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

[4].张敬国,汪礼敏,张少明,王林山,张景怀.铜及铜合金粉末应用及研究现状[J].粉末冶金工业.2013

[5].邵大卫.基于硒化铟铜合金粉末的两步法烧结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

[6].李刚,朱德贵,黄庆奕,陈贵林.热处理对粉末冶金铝铜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

[7].刘少华,陈哲,刘一波,刘伟,姚炯彬.超细钨铜合金粉末在金刚石工具中的应用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0

[8].王林山,汪礼敏.2009年我国铜及铜合金粉末的现状[J].粉末冶金工业.2010

[9].汪礼敏,王林山.国内铜及铜合金粉末的发展现状[C].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10].陈进添.磷元素对粉末烧结铜合金-钢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上海有色金属.2010

标签:;  ;  ;  ;  

铜合金粉末论文-黄柯,赵阳,张昌松,王晓明,常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