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探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探讨

沈甜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03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配合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焦虑程度、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要高与对照组,对照组中1例患者因为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改善患者心衰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缩短同步化治疗时间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措施

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示不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终末阶段,临床表现为活动耐力差、呼吸困难、生活质量低下等。随着心衰药物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临床死亡率得到改善,但是,心衰患者因为心脏收缩不同步。不协调,从而导致心室机械障碍逐渐加剧,让患者病死率依然较高。[1]心脏再同化治疗是在植入三腔起搏装置,通过同化的方法来刺激患者的左右心室,保证其非同步收缩得到改善,从而提升其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分析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措施以及效果。现选择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在53到69岁之间,男女分别有17例和13例。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分别有24例和3例,其余3例为其他。所有患者都因为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通过使用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无效。随机将3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临床症状比较上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导管室接受常规性的消毒、局麻,通过患者左锁骨下方的静脉接入电极,3根电极置入右室心尖部、冠状静脉、右心房。左室电极置入之前需要通过使用漂浮导经过冠状窦进行造影,从而能够综合全面地了解患者冠状静脉的实际分布状况,结合造影具体状况置入左室电极,让端头能够顺利进入到侧静脉和侧后静脉。[2]置入电极之后对患者起搏参数进行测量,然后和脉冲发生器进行连接,并将其置入患者左上胸部囊袋内部。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

首先,患者接受系统的术前护理,在术前准备阶段,医护人员要能够全面综合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疾病史,对其术前检查加以完善,包括肝肾功能、凝血时间、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等。并进行6min步行试验,对其NYHA心功能分级加以评估,做好相关的记录以及建档工作。[3]对于抵抗力较差、心衰症状较重的患者,要能够在术前接受长时间的休息,限制家属以及亲友的探视,避免出现较差感染的现象。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大都为难治性心力衰竭,其病程相对较长、呼吸困难、胸闷现象较为明显。从而导致患者存在绝望、悲观的心理。所以,医护人员要能够向患者以及家属介绍系统全面的治疗方法、治疗进展,并向患者介绍手术安全性、有效性,让患者之间能够得到交流,从而提升其治疗信心。

其次,要能够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对其心率、血压、心电图波形进行观察,从而判断其是否出现阈值增高、电极脱落、交叉感知等状况。[4]针对接受CRT—D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要能够按照医嘱增加使用抗心律失常等药物的剂量,并对其血钾浓度进行监测。

最后,在患者康复出院时,要能够告知其以及家属关于起搏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并让他们掌握自我监测的相关方法,同时配合使用正规的药物治疗。避免出现劳累、感冒、情绪激动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患者相关资料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统计学相关数据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0例患者都实现了成功手术,并在2周痊愈之后出院,在随访的3到13个月内,患者心衰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其活动耐力得以增加,QRS时得到缩短,其左心室内径也开始缩小,对照组中1例患者因为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要高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脏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就是让患者左右心室能够实现同步化发展,从而保证双心室舒张和收缩达到同步性,从根本上增加患者心室的顺应性和收缩力,增加患者舒张期心室充盈时间,保证其舒张功能得到改善、增加心排血量,提升其生活质量。[5]我院实验组患者接受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得到了康复。总之,优质护理措施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改善患者心衰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缩短同步化治疗时间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吕留强,祖秋菊,唐扬章.心脏再同步化治疗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0,03:243-245.

[2]吴玉营.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0,03:60-63.

[3]朱华,张瑜,邱建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05:304-305.

[4]徐晓霞,裘文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07:580-582.

[5]谢小玲,李汇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3,02:104-106.

标签:;  ;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