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房室传导阻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律失常,埋藏起搏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
房室传导阻滞论文文献综述
吴杨[1](2019)在《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治疗的个案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心血管病治疗方法,其适应症除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采用双腔(生理性起搏)或单腔(非生理性起搏)起搏器治疗外。近年来国内外均开展了双腔或叁腔人工永久起搏器治疗心房纤颤、叁腔人工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和起搏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为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起搏器安装操作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笔者结合本院收治的一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的护理措施展开总结与分子,以期为临床护理同仁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2期)
刘凌超,李畑波,王咏[2](2019)在《Bentall术后可逆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为主动脉瘤和夹层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目前,MFS行Bentall术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治疗手段。而Bentall术后极少出现可逆性房室传导阻滞。本文报道了1例本院收治的成年MFS患者行Bentall术后出现可逆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进行有(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杨舟,肖云彬,王野峰,左超,杨美玉[3](2019)在《不同类型封堵器介入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应用不同类型封堵器介入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 VSD)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的发生率,探讨CAVB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行介入封堵治疗的pm VSD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评估、术中造影、术后随访、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等),对接受不同封堵器类型治疗后发生CAVB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封堵pm VSD 500例,发生CAVB 11例,发生率2. 2%;其中对称型VSD封堵器CAVB发生率为1. 1%(4/359),偏心型VSD封堵器CAVB发生率为4. 2%(5/93),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CAVB发生率为5. 4%(2/48)。偏心型和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致CAVB发生率高于对称型VSD封堵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偏心型VSD封堵器与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致CAVB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 0. 05)。发生CAVB的11例患儿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7例无效,3 d后转外科取出封堵器,其中应用对称型封堵器的3例,偏心型封堵器的1例,小腰大边型封堵器的3例,均在1周内恢复窦性心律,均未安装临时或永久起搏器。结论偏心型和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封堵pm VSD后CAVB发生率高于等边对称型VSD封堵器,选择偏心型和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封堵pm VSD需严格把握指征。(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胡奕然,华伟,顾敏,张妮潇,陈旭华[4](2019)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使用27年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57岁,因"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27年,电池耗竭半月"入院。患者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右室心尖部长期依赖性起搏达27年之久。此外,行起搏器更换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并未显示心功能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郑橙[5](2019)在《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停搏致阿-斯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54岁,因"发作性头晕1个月"于2019年1月25日入院。患者自诉于入院前1个月走路时突然出现发作性头晕,眼前发黑,并晕倒在地,人事不省,持续约5秒钟后自然好转,当时未予重视。入院前1天在家又突然晕倒在地,神志不清,10余秒后醒转,不能回忆发病前的情景,伴有左头颅枕部摔伤,醒后自感头痛、头晕、恶心,无视物旋转,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遂就诊我院。(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方玮,王光辉,崔莲,霍文静,刘丽丽[6](2019)在《老年阵发性叁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停搏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发现心率减慢2 h"于2018年1月16日入院。患者当日上午排大便时出现头晕不适,无视物旋转,无黑曚,无恶心、呕吐,无胸痛、胸闷,无四肢抽搐,无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自测脉搏30~40次/min,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 kPa),家中查心电图示:完全性叁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8次/min),急诊收住我科。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糖尿病病史多年,病情相对稳定。平素心(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魏婕[7](2019)在《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心功能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心功能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86例,拟采用植入起搏器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RVAP组在右心室心尖部植入起搏器,RVMSP组于右心室中位间隔部植入起搏器,分别在电极植入后5 min及电极植入后12个月时记录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室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左室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E/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DS)、左室射血分数(LVEF),植入后5 min测试心室电极参数,比较两组持续性心房颤动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状况。结果术后12个月时,RVAP组和RVMSP组CI分别为2.41±0.31、2.70±0.29,SV分别为(70.34±8.14)mL、(80.13±8.79)mL,E/A分别为1.27±0.32、1.68±0.35,LVEDD分别为(48.35±8.97)mm、(42.68±9.54)mm,LVEDS分别为(39.15±8.24)mm、(31.57±8.42)mm,LVEF分别为(53.37±10.51)%、(60.24±1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AP组在电压阈值高于RVMSP组[(0.68±0.12)V与(0.61±0.10)V],R波振幅低于RVMSP组[(17.24±2.53)mV与(18.91±3.18)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VAP组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7.91%(12/43)、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84%(21/43),均高于RVMSP组的6.98%(3/43)、9.30%(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5;χ~2=16.298,P<0.05)。结论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有利于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促进心功能的恢复,降低心律失常远期风险性。(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李艺,袁杰,陶凉[8](2019)在《从源库流理论再认识房室传导阻滞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源库流理论认为,源为供应者,库为接受者,流为源库之间的联系。在心脏传导中,兴奋中的上游心肌细胞为电源,下游未兴奋的心肌细胞为电库,二者间的关系为电流(主要指空间与时间关系)。源与库可相互转化。当源大于库时,传导速度及传导安全系数增加。反之,则反。房室传导阻滞是否发生取决于源与库的强度及二者间的时空关系。源库流理论解释房室传导阻滞现象与经典不应期理论相互补充,互不矛盾。(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赵宇,王高频,刘仁光[9](2019)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T波倒置临床心电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1例Ⅲ°AVB患者在宽QRS逸搏心律转变中出现T波倒置的心电图分析,进一步讨论记忆T波和缺血T波的鉴别。(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烽,朱永翔,姜海,龙明智[10](2019)在《预激综合征旁道消融术后并发叁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Wolff、Parkinson和White于1930年首次报道了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1944年Ohnell进一步证实了房室旁道的存在[1]。预激综合征人群发病率约1‰~3‰[2],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成功率超过90%,手术创伤性小、安全性高且能达到根治目的。本文报道预激综合征消融术后并发叁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房室传导阻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为主动脉瘤和夹层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目前,MFS行Bentall术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治疗手段。而Bentall术后极少出现可逆性房室传导阻滞。本文报道了1例本院收治的成年MFS患者行Bentall术后出现可逆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进行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房室传导阻滞论文参考文献
[1].吴杨.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治疗的个案护理[J].心理月刊.2019
[2].刘凌超,李畑波,王咏.Bentall术后可逆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重庆医学.2019
[3].杨舟,肖云彬,王野峰,左超,杨美玉.不同类型封堵器介入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比较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4].胡奕然,华伟,顾敏,张妮潇,陈旭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使用27年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5].郑橙.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停搏致阿-斯综合征1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9
[6].方玮,王光辉,崔莲,霍文静,刘丽丽.老年阵发性叁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停搏1例[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
[7].魏婕.右室中位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心功能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8].李艺,袁杰,陶凉.从源库流理论再认识房室传导阻滞的机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9].赵宇,王高频,刘仁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T波倒置临床心电图分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10].李烽,朱永翔,姜海,龙明智.预激综合征旁道消融术后并发叁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