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偏心钢支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C框架,Y形钢支撑,耗能段,设计方法
型偏心钢支撑论文文献综述
赵宝成,王军良,于安林,顾强[1](2015)在《内填Y形偏心钢支撑加固RC框架结构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RC框架结构会出现结构性能劣化、使用条件改变、抗震设防烈度提高等变化,结构会存在抗侧刚度不足,需要对其进行加固补强.Y形偏心钢支撑抗侧刚度高,耗能段独立于框架之外,耗能能力好,内填Y形偏心钢支撑加固RC框架结构效果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耗能段与框架梁连接节点承载能力的Y形偏心支撑加固RC框架的简化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主要包括:耗能段与RC框架梁连接节点的构造和设计;耗能段的选取与设计,耗能段与支撑之间的连接构造;钢支撑的确定和设计,钢支撑与梁柱连接节点的构造和设计以及内填Y形钢支撑的布置.提出的简化设计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抗震加固提供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顾建业,孙国华,于安林,赵宝成,施宇[2](2014)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的滞回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对2榀1/3缩尺、单层、单跨损伤的混凝土框架采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后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系统研究Y型偏心支撑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及耗能梁段的剪切变形等。结果表明: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具有较高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并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随着耗能梁段腹板高度的增加,加固后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有所提高,但试件的位移延性和耗能等性能略有劣化。(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4年07期)
施宇,于安林,孙国华,赵宝成,顾建业[3](2014)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弱柱RC框架的滞回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Y型偏心支撑加固弱柱RC框架的滞回性能,进行了2榀、1/3缩尺的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RC框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其中1榀试件的RC框架为强梁弱柱型,另外1榀对比试件为强柱弱梁型。重点研究采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强、弱柱RC框架结构的破坏过程及破坏特征,分析了两类加固框架的滞回性能、延性、刚度退化、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弱柱框架后,仍可获得较高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以及良好的变形和耗能能力。(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4年03期)
刘利娜,赵宝成[4](2014)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RC框架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实践中,已建RC框架所在地区由于设防烈度提高,需要重新设计加固,以保证抗侧刚度满足要求。基于这种情况,提出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RC框架的简化设计方法,为类似工程的抗震加固提供设计依据。应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原RC框架与加固后RC框架的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得出,加固后的RC框架自振周期、顶层位移、各层位移与层间位移均减小,基底剪力增大;但剪重比仍满足规范要求,加固方法经济合理。(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4年02期)
施宇,于安林,顾建业[5](2013)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弱柱RC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模拟及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系统研究Y型钢支撑加固RC框架的滞回性能,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试验试件RCF-YB2进行了模拟验证。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框架柱截面、框架柱纵筋配筋率及框架柱配箍率对此类加固结构的滞回性能、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框架柱截面对结构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影响显着;框架柱纵筋配筋对结构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影响较小;框架柱配箍率对结构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影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3年04期)
赵宝成,于安林,蒋思成,王军良[6](2013)在《Y形偏心钢支撑RC框架结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耗能段与RC框架梁采用不同连接节点形式对Y形偏心钢支撑RC框架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进行了2榀1/3缩尺Y形偏心钢支撑RC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介绍了试验过程,分析了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性能、延性、刚度退化规律以及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应用Y形偏心钢支撑加固RC框架合理可行,Y形偏心钢支撑承担了结构80%以上的水平荷载;U型外包钢与框架横梁连接的试件连接节点承载能力较高,耗能段耗能充分,结构的滞回曲线饱满;钢板与框架横梁底部连接的试件滞回曲线捏缩,耗能段耗能不充分,结构整体耗能能力差;U形外包钢与框架横梁连接的试件,耗能段破坏导致结构失效;钢板与框架梁底部连接的试件,连接节点破坏导致结构失效。(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3年01期)
薛黎明[7](2011)在《内填Y型偏心钢支撑混凝土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支撑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并通过耗能段的剪切屈服来实现能量耗散,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加固改造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采用拟动力试验方法对内填Y型偏心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的受力特性及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完成了两榀内填Y型偏心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缩尺比例为1/3)的拟动力试验研究,较全面的揭示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后的混凝土框架在70gal阶段,试件模型的正反向最大位移角均小于1/600,在400gal阶段,其正反向的最大位移角都在1/70以下,在620gal地震作用后,结构仍具有一定的强度储备和变形能力,能够很好的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位移验算要求和“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2.通过拟动力试验,研究了试件的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底部剪力响应、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后的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强的抗侧刚度,良好的延性以及耗能性能。3.对比两榀框架的抗震性能,表明外包钢与梁的连接对试件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补充了对内填Y型偏心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研究的内容和数据,为以后的研究、设计提供了参考。4.建立了试件的叁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地震反应分析。分析表明模型与试件的模态相近;模型的弹性地震反应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模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与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差别,为今后数值模拟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期刊2011-06-01)
顾伟良,于安林,方有珍[8](2010)在《偏心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节点加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偏心钢支撑与混凝土框架结构之间的可靠连接,充分发挥偏心钢支撑耗能优的特点,是实现钢支撑有效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关键所在。对钢支撑与混凝土框架连接采用了U型外包钢方式,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通过对实验试件加以验证,得出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耗能破坏模式、抗侧刚度和延性系数。同时还对U型外包钢长度、底板厚度等设计参数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得到了各自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0年03期)
何绪杰,于安林,方有珍[9](2010)在《RC框架内填Y型偏心钢支撑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内填耗能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的RC框架的结构整体受力情况,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结构体系的承载力、耗能破坏模式、抗震延性和抗侧刚度等性能,并进一步分析耗能梁段长度、腹板高度、腹板厚度、翼缘宽度及支撑翼缘宽度等相关设计参数对结构体系受力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相应的的影响规律,为相关人员进行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0年01期)
石建光,叶志明[10](2008)在《偏心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侧移和地震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偏心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试验结果的分析以及性能设计和抗震设计位移控制的比较,对其抗震设计中的变形和性能进行研究。为满足性能设计和叁水准抗震设计要求,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侧移限值应比纯框架结构更严格,而且使得支撑的受压屈曲控制在第一水准位移后,将有利于抗震性能的改善。由于偏心钢支撑的作用,偏心支撑框架结构中柱的剪力明显减小,侧向刚度增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框架结构在地震中柱的剪切破坏和过大的侧移。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如最大侧移、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明显降低,结果表明,K型支撑是理想的抗震布置方式。(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8年01期)
型偏心钢支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对2榀1/3缩尺、单层、单跨损伤的混凝土框架采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后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系统研究Y型偏心支撑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及耗能梁段的剪切变形等。结果表明: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具有较高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并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随着耗能梁段腹板高度的增加,加固后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有所提高,但试件的位移延性和耗能等性能略有劣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偏心钢支撑论文参考文献
[1].赵宝成,王军良,于安林,顾强.内填Y形偏心钢支撑加固RC框架结构设计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顾建业,孙国华,于安林,赵宝成,施宇.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的滞回性能试验[J].工业建筑.2014
[3].施宇,于安林,孙国华,赵宝成,顾建业.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弱柱RC框架的滞回性能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
[4].刘利娜,赵宝成.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RC框架设计方法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4
[5].施宇,于安林,顾建业.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弱柱RC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模拟及参数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3
[6].赵宝成,于安林,蒋思成,王军良.Y形偏心钢支撑RC框架结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
[7].薛黎明.内填Y型偏心钢支撑混凝土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
[8].顾伟良,于安林,方有珍.偏心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节点加固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0
[9].何绪杰,于安林,方有珍.RC框架内填Y型偏心钢支撑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0
[10].石建光,叶志明.偏心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侧移和地震反应[J].工业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