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史论文-徐焰

中国军事史论文-徐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军事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军户制,魏武帝,黄巾,势不可为

中国军事史论文文献综述

徐焰[1](2017)在《曹操实行军户制重整山河》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到曹操,一些古人按照《叁国演义》那种封建正统观念,将他贬为“白脸奸雄”。其实按照唯物史观,判定当权者功过的主要标准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什么作用。毛泽东认为曹操的功绩是结束了东汉末年北方战乱,恢复了当地经济,并称赞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还是文学家——“往(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7-06-14)

黄东汛[2](2014)在《官渡之战 中国军事史上以劣胜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战略的较量谋略的对决策略的角力东汉末年,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连年征战的背景下,官渡之战,这场东汉末年"叁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由此爆发。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名》期刊2014年10期)

厉赤兵[3](2012)在《长征中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以其在中国军事史上辉煌奇迹靓目奇观美丽奇葩耀亮了千里赤水河岸边的地名华彩》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军攻占遵义后,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进逼遵义地区,对红军形成铁桶般的重重包围。毛泽东等指挥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始了着名的四渡赤水之战。千里赤水河,如同一个被拉得弯弯的弓背。40万大军,在这张弓上蓄势待发。拉弓的是蒋介石。(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名》期刊2012年07期)

何平立,谈谭[4](2009)在《第叁届中国军事史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6月5日至6月7日,由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主办、上海政法学院协办的第叁届中国军事史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翠园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西安,共同研讨中国军事史相关理论。这是自2005年北京首届、2(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王震[5](2009)在《墨家军事学说及其对中国军事史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研究旨在全面揭示墨家军事学说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军事史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文献资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依据,从文献出发提取思想内容,再进行纵向梳理、解析研究、系统评说是其主要方法。本课题研究认为,墨家军事学说是见诸《墨子》记载的关于战争与战争指导规律、战争准备与实施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以墨家战争观为指导,涵盖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两大系统。在战国时期,这两大系统与中国军事史的发展是一种互动关系;在秦代以后,墨家作为一个声势浩大的学术团体销声匿迹,墨家军事学说内化为中国战争指导、战争准备与实施理论的一个元素,它与中国军事史之间是一种隐性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本课题研究认为,先秦时期,在军事理论方面,墨家军事外交思想、战争指导理论和武装力量建设理论无不直接来源于当时的军事实践,又反过来推动着军事实践朝着更高级的形式发展。墨家军事外交思想是晋阳之战历史经验下为推行非攻学说而形成的产物,其斗争艺术为纵横家所推重,张仪、孟尝君和苏秦的外交活动都在某一方面反映了对墨家军事外交思想的继承。墨家战争指导理论的形成与战国前期争城夺地的战争形势密切相关。晋阳之战、濮阳之战以及桂陵、马陵之战都为墨家战术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马陵之战后,魏国由胜转衰,这促使墨家在战争观念上更加强调外部环境对于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秦惠文王即位以后,秦国在伊阙大败韩魏联军,开创了中国古代以战略反攻形式围歼敌军重兵集团的先例,其攻势防御战略与墨家积极防御原则一脉相承。尔后齐燕两国先后爆发了济西、即墨之战,两次战争都充分显示了民心士气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意义,这与《墨子·备城门》篇论“守围城之法”十四要素是相通的。二十多年后,秦赵之间又发生了长平之战,双方展开了全方位的战略角逐和实力较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秦墨战争指导理论的影响。墨家的武装力量建设理论反映了郡县征兵制度下的征兵政策、军队编成以及军官编制,是战国军事制度历史变革的产物。在各国普遍实施军功授爵制度的背景下,墨家军队管理规定体现了严行赏罚的理念。墨家又主张重刑与慎刑、宽刑的结合,这实际上是对战国法律制度,尤其是秦律中重刑与宽刑两大指导思想在军事刑罚领域的继承。墨家的军事刑罚实为秦律法理精神的践行者,它以专门法的形式对秦律的完备和健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课题研究认为,先秦时期,在军事技术方面,墨家一方面在总结前人军事理论成就和军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城防技术的发展和丰富,使之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改进、重组和整合传统武器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进攻、掩蔽、防御、突击四位一体的守城武器系统,极大地推进了战国武器系统的完善。墨家对于战国城防建筑发展的历史贡献主要包括叁个方面。一是全面总结了当时的城防主体建筑的基本结构。这主要包括城墙和城门:城墙是城防的基干建筑,涉及城墙规模、登城踏阶以及城外周道等方面的问题;城门是城防的重点环节,包括城门上的各种机关和设施。二是在继承前代军事工程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攻城类型,提出了城上附属防御建筑设施的配置方案,主要包括以台城、行城、立楼、木楼、士楼等为代表的作战依托设施和以坐候楼、高磨和亭为代表的侦察预警设施。叁是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有效的城壕外围防御体系。据《墨子·旗帜》篇记载,墨家城防由外及内依次为“前池外廉”、“水中周”、“藩”、“冯垣”、“女垣”和“大城”6层防御体系。其中,除“大城”以外,墨家外围防御体系可划分为护城河防线、障碍工事防线和主城附属防线。墨家建立起用于城防的一整套武器系统:首先是针对新的作战条件继承、改造和发展了一批春秋时期的传统进攻武器;其次是创造性地应用和制造了一批掩蔽遮障武器;复次,以主动防御为指导思想,集中开发和拓展了一批攻势防御武器的使用;又次,改进和发明了一批代表当时尖端技术水平的重型武器,这些重型武器威力巨大,杀伤效果明显,反映了当时军事技术的最高水平。本课题研究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历史和中国军事史的发展进程都迈入一个新的纪元。首先,在大一统的历史语境中,墨家军事学说在秦汉战争实践中获得了新的发展,在当时和后来的边防战略中确立了军事准备和武装斗争有机统一的墨家防御理念,即以实现中央王朝长治久安为终极目的,围绕缩小军力差距,着眼于合理调度人力物力发展军备,和战统一,攻防结合,在持久贯一的战争准备中促成武装力量战斗力的提升。其次,墨家军事理论对后世小生产者利用民间宗教从事反抗统治者的武装斗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到清中期的白莲教起义,农民武装力量在继承墨家军事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军事斗争方式。同时,随着民间宗教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矛盾的变化,中国农民战争不断将新的社会矛盾下的生存理想注入日益丰富的教义当中。再次,墨家军事技术在秦以后军事工程和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仍然十分广泛。秦汉时期,为防御匈奴在北部边境修筑的万里长城,继承和发展了《墨子》城守各篇记载的筑城技术,同时,墨家研究创制和总结改进的各类武器装备及其相关战法也应用极广。这些武器在当时还大多属于尖端技术,但从东汉末年开始渐趋常规化。到了南北朝时期,传统墨家装备被改进和重组,墨家战术也有所革新。隋唐五代的军事工程很多在汉魏六朝并不多见,但实际上是沿袭了墨家遗制,与此同时,冷兵器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墨家武器装备技术的潜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不断酝酿着军用火器技术诞生的前奏。尔后辽、宋、西夏、金和蒙元等政权的对峙和更迭时期,由于军事斗争的需要,攻守城技术和战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陈规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当时的攻守城作战中,传统的冷兵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墨家武器装备技术仍然继续发展,创造性地运用于当时的战争中。直至明清,墨家军事技术的影响由式微走向终结。本课题研究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战略和战役指导开始向近代化嬗变,墨家军事技术经历了明清两代至此已经完全退出了战争领域,而墨家战略和战役指导由于早已内化为中国古代战争指导规律和作战指挥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元素在这一时期仍然被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宗教动员策略与农民利益愿望的诉求、流动作战和建立根据地的战略转变以及攻守坚城的战役指导倾向都是对历代农民战争中墨家战略和战役指导的继承。晚清时期,随着中国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向近代化的发展,潜在的墨家战略指导元素也在抵御外侮和师夷长技的过程中有所体现。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近代的军事学术逐步形成,传统的墨家战略指导元素与近代国防战备发展理论进一步融合,集中反映是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实现了高度统一。整个20世纪,墨家军事学说在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共和国自卫反击战等一系列反侵略斗争中仍然发挥着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总之,墨家军事学说对中国军事史发展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墨家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在中国军事史的发展历程中都曾经或始终被不断地继承和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复杂变化,中国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艰巨,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墨家军事学说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继续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着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努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全面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军队历史使命的能力,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本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有叁:一是对墨家军事学说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尤其考证和辨正了墨家主要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的形制、来源和发展;二是深入考察了墨家军事学说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与先秦军事史发展的互动关系,考察了墨家军事理论在中国秦以后冷兵器战争时代的边防战争和农民战争两大领域的影响,以及墨家军事技术的发展变化;叁是揭示了墨家军事学说在中国军事史近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揭示了墨家军事学说对于当代中国军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20)

迟金光,孙艳艳[6](2008)在《登州港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登州港位居山东半岛北端,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港口和军事基地。登州港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707年,伴随登州治所由牟平县迁至蓬莱县,遂正式称为"登州港"。登州港地处要(本文来源于《山东档案》期刊2008年05期)

刘长林[7](2007)在《中国军事史的多维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军事史学术研讨会于近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军方与地方高校60余位学者围绕中国军事(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07-12-06)

肖振山[8](2006)在《中国军事史之最》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早的军书:《孙子兵法》。舂秋末期孙武着, 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全书共 82篇,图9卷。《孙子兵法》在世界各国享有盛誉, 被称为“东方兵学鼻祖”、“五经冠冕”。最早的军事条令:战国时期的《司马法》,共 150篇。《司马法》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军事条令,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条令。最早的军官学校: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 正式开办的“武学”。“武学”类似于现代的军官学校, 学制3年。最早的阅兵:始于春秋时期,当时叫作“观兵”或“观师”。开始的阅兵是以打猎的方式进行的,以后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和战车。最早的沙盘作业:发明者为东汉名将马援。在(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期刊2006年05期)

黄朴民[9](2005)在《中国军事史研究的困境与转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战争是历史感最强的事件,人们往往在战争期间而不是和平年代才会说自己在“亲历历史”。然而战争也是社会总体代价最大的游戏。对此,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早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叁年》)云云,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与揭示。与之相联系,中国军事历史也有丰厚的积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构成部分。在今天,人们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总结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汲取启示,就不能不重视对军事史的研究。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有关军事史的研究处于相对沉寂与薄弱的状态。这既表现为研究成果数量有限,影响微弱;也表现为军事与历史的结合方面存在着种种欠缺,严重影响了军事史相关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质与质量提升;更表现为军事史研究领域内部各个分支发展上的无序性与不平衡性。这些不足,直接导致了军事史研究被学术界置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进而制约了历史学整个学科建设的发展。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漠视军事史研究的局面正在逐渐得到改变,其研究的内容渐趋充实,研究的方法渐趋多样,研究的成果渐趋丰富,从而为军事史研究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军事史研究的影响在学术圈内外也有了一定的扩大,社会大众对于军事历史知识的普及提出了亟切的需要,这就为军事史研究的深化提供了很好的氛围和条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规模并不大但却在军事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首届中国军事史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对军事史研究中一些带有共性的基本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本期刊出的几篇笔谈,正是会议学术信息的部分反映。我们的目的,是期望能以此激发人们更为关注军事史的研究,使之成为历史学研究中新的生长点。(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05年11期)

[10](2005)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八个"最早"》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早的军书:《孙子兵法》。春秋末期孙武着,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全书共82篇,图9卷。《孙子兵法》在世界各国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兵学鼻祖"、"五经冠冕"。 最早的军事条令:战国时期的《司(本文来源于《青年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中国军事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战略的较量谋略的对决策略的角力东汉末年,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连年征战的背景下,官渡之战,这场东汉末年"叁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由此爆发。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军事史论文参考文献

[1].徐焰.曹操实行军户制重整山河[N].解放军报.2017

[2].黄东汛.官渡之战中国军事史上以劣胜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J].中国地名.2014

[3].厉赤兵.长征中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以其在中国军事史上辉煌奇迹靓目奇观美丽奇葩耀亮了千里赤水河岸边的地名华彩[J].中国地名.2012

[4].何平立,谈谭.第叁届中国军事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军事历史研究.2009

[5].王震.墨家军事学说及其对中国军事史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

[6].迟金光,孙艳艳.登州港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J].山东档案.2008

[7].刘长林.中国军事史的多维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7

[8].肖振山.中国军事史之最[J].文史博览.2006

[9].黄朴民.中国军事史研究的困境与转机[J].史学月刊.2005

[10]..中国军事史上的八个"最早"[J].青年科学.2005

标签:;  ;  ;  ;  

中国军事史论文-徐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