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同一性论文-王文,刘勇

职业同一性论文-王文,刘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职业同一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职校生,自我同一性,心理韧性,职业探索

职业同一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刘勇[1](2019)在《职校生职业探索的特点及其与自我同一性、心理韧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职校生职业探索的特点及其与自我同一性、心理韧性关系,以《自我同一性问卷量表》《中国版心理韧性量表》及《职业探索问卷》为研究工具,对1 560名职校生实施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职校生职业探索处于中等水平。(2)性别、年级、是否有工作经历对职业探索总分及环境探索因子得分有显着影响;父亲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对职业探索总分及环境探索、自我探索两个因子得分有显着影响。(3)职校生的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且自我同一性能够正向预测职业探索。(4)职校生的心理韧性与职业探索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且心理韧性能够正向预测职业探索。(本文来源于《职教通讯》期刊2019年12期)

殷瑛[2](2019)在《职业同一性与高一学生家庭环境、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高考制度改革,使得学生面临的选择增多,相比改革前的文理分科,现在的6选3的模式与大学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选择影响更大,而选课决定需要在高一完成。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高一学生的职业自我认知度和职业决策能力。本研究在分析高一学生家庭环境、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同一性基本特点基础上,探讨了家庭环境、职业同一性、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叁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使用《家庭环境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个人职业目标状态调查问卷》,调查了上海市六所高中289名高一学生,采用SPSS18.0和AMO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另外调查178名高一学生筛选出21个典型个案进行访谈,深入研究职业同一性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量化分析和访谈研究的结果,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有效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职业同一性与亲密度、文化性、娱乐性存在正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呈正相关,与矛盾性呈负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与职业同一性各维度之间存在较高相关。(2)文化性因子、目标选择、自我评价能够显着预测职业同一性水平,文化性和成功性因子能够显着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家庭环境和职业同一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对于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促进高中生生涯发展与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一,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职业资料收集、社会实践能促进职业决策自我自我效能和职业同一性的发展。第二,家庭教育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彭梦璐[3](2019)在《生涯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同一性一直是职业心理学关注的中心,大学生的职业同一性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就业情况。职业同一性的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作出恰当的职业选择。认识与把握大学生职业同一性不同发展过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目标与职业需求的确立。本研究将探讨生涯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生涯社会支持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自行翻译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状态评估量表》对山西某本科院校的7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方法考察大学生的生涯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及职业同一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叁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生涯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的预测作用,运用Bootstrap分析验证核心自我评价在生涯社会支持和大学生职业同一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生涯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的发展存在显着的预测作用,且生涯社会支持的不同维度对大学生职业同一性各发展过程的预测不同;(2)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的职业同一性存在显着的预测作用;(3)生涯社会支持对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存在显着的预测作用(各维度和各来源上的预测不同);(4)核心自我评价在生涯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国内有关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并自行翻译修订了《职业同一性状态评估量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可以为高校今后开展相应的生涯规划指导提供依据,从而对处于不同职业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大学生施以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帮助其形成明确的职业目标和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梦[4](2019)在《大学生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是处在职业探索期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SCCT)指出生涯学习经验是大学生做出职业选择的重要基础,对职业决策困难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以往研究中却少有关于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决策困难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CCT)和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大学生生涯活动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职业同一性在生涯学习经验与职业决策困难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生涯社会支持对上述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先采用生涯探索和决策学习经验量表、职业同一性量表对360名大学生进行预测,完成量表的翻译修订,信度系数在.78-.86间。正式施测采用生涯探索和决策学习经验量表、职业决策困难问卷、职业同一性量表、大学生生涯社会支持量表对72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以社会经济地位为控制变量,(1)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决策困难有直接影响:言语说服、替代学习、消极情绪唤起都可以显着预测职业决策困难。(2)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作用机制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生涯社会支持高时,职业探索广度部分中介了替代学习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生涯支持高时,职业自我怀疑完全中介了个人掌握经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生涯支持高时,职业自我怀疑完全中介了积极情绪唤起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生涯支持低或高时,职业自我怀疑部分都中介了消极情绪唤起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3)生涯社会支持调节了个人掌握经验对职业自我怀疑的影响:生涯社会支持低时,个人掌握经验对职业自我怀疑没有影响,随着生涯社会支持的得分变高,个人掌握经验的影响作用变强;生涯社会支持调节了职业自我怀疑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生涯社会支持高时,职业自我怀疑对职业决策困难的作用更强,生涯社会支持减少,职业自我怀疑对职业决策困难的作用减弱;生涯社会支持调节了言语说服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生涯社会支持低时,言语说服对职业决策困难的作用更强,生涯社会支持增加,言语说服对职业决策困难的作用减弱。本研究的发现表明,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机制可能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生涯学习经验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决策困难,还可以通过影响职业同一性进一步影响职业决策困难,这种作用受到生涯社会支持的调节。(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吕晓婷[5](2019)在《中职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生涯是否合理规划,尤其是职业生涯成熟度直接影响个人生涯发展的程度与选择的可能,职业生涯规划亦是中职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指向。自我同一性即个体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去去"问题的回答与肯认,是个体内在一致与连续的感受与把握。自我同一性与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何种关联。文章通过在广州市中职院校中面向中职生800人发放问卷,回收712份,并用SPSS10.0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后,得出职业生涯成熟度与性别、年级、父母期望、父母吻合度、兼职经验等因素有关,自我同一性形成度对生涯成熟影响最为显着,自我同一性形成度愈高,愈利于职业生涯清晰规划、反之而相反。由此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中,自我同一性形成是重要的观测点,亦是教育中努力的方面。(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1期)

何思源[6](2019)在《我国职业同一性研究现状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对职业同一性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该问题逐步进入研究者的视线。研究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对职业同一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职业同一性的概念、测量、水平以及各类影响因素是主要研究热点。反思相关研究,可以看出我国职业同一性研究的跨文化适应性较薄弱,大学生是主要研究对象,以定量研究为主,研究范围集中于个体人格因素。未来研究有待扩大研究对象,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拓宽研究范围,进行本土化探索和原创性理论构建。(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刘淑晓,刘经兰[7](2019)在《高职生职业同一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投入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促进高职生职业同一性的达成,改善其学业投入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运用职业同一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学业投入量表对1323名五年制高职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职业达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投入之间呈现正相关;(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职业达成与学业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的22%。结论:五年制高职生职业同一性的达成,能够显着预测学生的学业投入水平。(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6期)

孙成成[8](2019)在《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我同一性确立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这启示我们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帮助其确定职业目标;利用合法延缓期帮助其寻找职业定位以及利用朋辈榜样鼓励其进行职业探索。(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吴慧[9](2019)在《转专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职业探索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国家为满足大学生的转专业需求,实施了大学生转专业规定。转专业政策无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重新选择专业和职业的契机,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转到新的专业,但是到新专业后的学习适应状况常常被学生忽视。大学期间作为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生身心产生急速剧烈的变化。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状况是影响转专业的深层原因。同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必然对以后的学习适应产生影响。职业探索分为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大学生在入学前后都在进行职业探索,转专业此举就充分证实。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旨在探索自我同一性、职业探索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为大学生转专业之前做决策提供参考,也为之后的学习适应提供新的调整角度。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用王树青等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冯廷勇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和Stumpf等编制的职业探索问卷(CE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在同一性扩散维度下存在着显着的年级差异,2016级(大二)转专业大学生的同一性扩散维度最高。(2)转专业大学生职业探索水平总体较高。(3)转专业大学生的总体学习适应性与同一性的获得维度呈显着负相关,而与同一性的早闭、扩散维度呈显着正相关。(4)转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探索与教学模式、学习态度以及总体学习适应性呈现出显着正相关关系。(5)同一性的获得与扩散状态对学习适应性有显着的预测力,获得维度负向预测学习适应性,扩散维度正向预测学习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1-08)

文丹凤[10](2018)在《同一性风格对大叁学生职业决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区分出不同同一性风格的大叁学生,并从中选择被试参与信息板职业决策任务,探索同一性风格和任务复杂程度(候选职业数量)对职业决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同一性风格个体在职业决策中存在显着差异,规范风格者更加偏好重要他人意见线索,信息风格者的信息搜索深度更高,且更多采用基于选项的信息搜索模式;(2)候选职业数量增多,个体的信息搜索深度降低,信息搜索模式由基于选项转变为基于属性;(3)同一性风格和候选职业数量存在交互作用,规范风格者的信息搜索深度和扩散/逃避风格者的信息搜索模式更容易受到候选职业数量增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职业同一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高考制度改革,使得学生面临的选择增多,相比改革前的文理分科,现在的6选3的模式与大学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选择影响更大,而选课决定需要在高一完成。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高一学生的职业自我认知度和职业决策能力。本研究在分析高一学生家庭环境、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同一性基本特点基础上,探讨了家庭环境、职业同一性、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叁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使用《家庭环境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个人职业目标状态调查问卷》,调查了上海市六所高中289名高一学生,采用SPSS18.0和AMO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另外调查178名高一学生筛选出21个典型个案进行访谈,深入研究职业同一性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量化分析和访谈研究的结果,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有效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职业同一性与亲密度、文化性、娱乐性存在正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呈正相关,与矛盾性呈负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与职业同一性各维度之间存在较高相关。(2)文化性因子、目标选择、自我评价能够显着预测职业同一性水平,文化性和成功性因子能够显着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家庭环境和职业同一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对于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促进高中生生涯发展与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一,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职业资料收集、社会实践能促进职业决策自我自我效能和职业同一性的发展。第二,家庭教育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职业同一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刘勇.职校生职业探索的特点及其与自我同一性、心理韧性的关系[J].职教通讯.2019

[2].殷瑛.职业同一性与高一学生家庭环境、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彭梦璐.生涯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王梦.大学生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9

[5].吕晓婷.中职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的实证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

[6].何思源.我国职业同一性研究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9

[7].刘淑晓,刘经兰.高职生职业同一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投入的关系研究[J].山西青年.2019

[8].孙成成.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9

[9].吴慧.转专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职业探索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10].文丹凤.同一性风格对大叁学生职业决策过程的影响[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  

职业同一性论文-王文,刘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