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腹腔注射论文-李恒华,陈国庆,张毅,张莉

单次腹腔注射论文-李恒华,陈国庆,张毅,张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次腹腔注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次给药,腹腔注射,注射液,小鼠腹腔

单次腹腔注射论文文献综述

李恒华,陈国庆,张毅,张莉[1](2016)在《KM小鼠腹腔注射ZSC注射液单次给药毒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ZSC注射液一日单次腹腔注射给药对小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方法:根据预试结果 ,ZSC注射液小鼠腹腔注射时死亡率与药液浓度关系极大,药液浓度为原浓度1/3时,给药体积为50 mL/kg(最大给药体积)时,4只动物均未出现死亡,药液浓度为原浓度1/2时,一日内单次给药全死剂量为40 mL/kg,全不死剂量为10 mL/kg,故采用相同浓度不同给药体积进行实验,以40 mL/kg为全死剂量,以0.85为系数依次向下设定六个组(分别为34.0、28.9、24.6、20.9、17.8 mL/kg),进行LD50测定。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给药后连续观察4 h,次日起到给药后14 d,每天观察一次动物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于给药后D1、D2、D3、D7和D14,测定全部动物体重,记录体重增长情况。对死亡动物及时进行大体解剖,肉眼观察组织、器官病变情况。给药后D14全部实验组动物进行剖检,有明显病变者取相关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ZSC注射液给药后1~2 min,动物有昏睡、静伏不动、呼吸变慢变深、闭眼、行动迟缓、步态不稳等毒性反应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动物死亡时间从药后24h内到7 d不等,多集中在2 d内,死亡时呼吸较心跳先停。尸解观察发现部分动物肠道有积液,其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肠道组织病理学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病变。绝大多数未死亡动物给药3~4 d后逐渐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未死亡动物体重增长持续减少,D14处死后解剖观察,各组织、脏器无明显异常。经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ZSC注射液一次腹腔注射给予小鼠的LD50为29.76 mL/kg(使用浓度为3 mg/mL),其95%的可信限为27.21 mL/kg~32.99mL/kg,其LD95为39.92 mL/kg,LD5为19.60 mL/kg。结论:ZSC注射液给小鼠一次腹腔注射的LD50为29.76 mL/kg(使用浓度为3 mg/mL),其95%的可信限为27.21 mL/kg~32.99 mL/kg,LD95为39.92 mL/kg,LD5为19.60 mL/kg。实验结果提示ZSC注射液给药后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可能与其中枢神经功能受抑制有关,并有一定的胃肠道刺激反应。(本文来源于《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6-28)

熊煜欣,杨莹,陶文玉,王飞英,李显丽[2](2014)在《STZ小剂量多次与大剂量单次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剂量STZ多次与大剂量单次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成模率,探讨STZ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案.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第1组(20 mg/kg)、第2组(30mg/kg)、第3组(40 mg/kg)、第4组(50 mg/kg)、第5组(60 mg/kg)和第6组(对照组),其中1、2、3组按多次腹腔注射方案,每次注射间隔时间为5 d,4、5组按一次腹腔注射方案.在每次注射后第5天进行血糖的测定.结果第2组注射4次后造模成功,第3组注射2次后造模成功,第4、5组在注射1次后造模均成功.至实验结束时,第2~5组造模成功率分别为75%、100%、75%、75%,第1组注射5次后造模仍未成功.第5组有2只大鼠死亡.结论一次腹腔注射STZ 50 mg/kg,成模率较高,存活率高,是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较为经济的方案.(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岳鹏,蔡鸣,刘晶,沈姣[3](2011)在《布洛芬注射液小鼠单次腹腔注射给药毒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布洛芬注射液单次腹腔注射以后小鼠的急性中毒反应。方法试验采用ICR小鼠,给药后观察出现的各种应激反应和临床中毒症状。连续观察14d后将动物安乐死,对肉眼所见异常的组织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后,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困倦、趴伏、呼吸减少的症状。550、467、397、337mg/kg组死亡动物数分别为10、9、2、1,动物死亡数随着剂量降低而减少;287mg/kg组及溶媒对照组未见动物死亡。结论按Bliss法计算,布洛芬注射液小鼠单次腹腔注射给药的LD50和95%可信区间为414.39mg/kg,385.17~445.89。(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1年23期)

荣祖元,杨体模,庄镇华[4](1995)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等对小鼠单次腹腔注射产生肝损伤作用程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小鼠腹腔注射急性毒性试验中发现:这类药在低于1/2~1/4 LD_(50)剂量作用下,能引起肝脏重度畸型、粘连。该作用在单次给药后15~20天出现,易被试验操作者忽视。小鼠外观活动无异常,病检结果为重度弥漫(本文来源于《四川生理科学杂志》期刊1995年Z1期)

孙世荃,尤占云,林培中[5](1976)在《铀化合物中毒的病理学研究 Ⅳ、一次腹腔注射小剂量硝酸铀酰溶液后大白鼠肾脏的病理组织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本实验检查了一次经腹腔注入每公斤体重1.0、0.5……0.001毫克硝酸铀酰溶液经3、7、14、和21天后大白鼠肾脏的组织学变化。 2、和致死剂量铀中毒一样,小剂量铀中毒后肾上皮细胞损害也主要位于迷路尖端的近曲管第二段,表现为单个上皮细胞嗜酸性坏死和坏死后再生修复。 3、可以使全部大白鼠肾脏造成损害的最低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1毫克硝酸铀酰;0.01—0.05毫克可以使一部分大鼠肾脏造成轻微的损害和变化。(本文来源于《核防护》期刊1976年03期)

单次腹腔注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小剂量STZ多次与大剂量单次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成模率,探讨STZ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案.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第1组(20 mg/kg)、第2组(30mg/kg)、第3组(40 mg/kg)、第4组(50 mg/kg)、第5组(60 mg/kg)和第6组(对照组),其中1、2、3组按多次腹腔注射方案,每次注射间隔时间为5 d,4、5组按一次腹腔注射方案.在每次注射后第5天进行血糖的测定.结果第2组注射4次后造模成功,第3组注射2次后造模成功,第4、5组在注射1次后造模均成功.至实验结束时,第2~5组造模成功率分别为75%、100%、75%、75%,第1组注射5次后造模仍未成功.第5组有2只大鼠死亡.结论一次腹腔注射STZ 50 mg/kg,成模率较高,存活率高,是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较为经济的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次腹腔注射论文参考文献

[1].李恒华,陈国庆,张毅,张莉.KM小鼠腹腔注射ZSC注射液单次给药毒性试验[C].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2016

[2].熊煜欣,杨莹,陶文玉,王飞英,李显丽.STZ小剂量多次与大剂量单次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

[3].岳鹏,蔡鸣,刘晶,沈姣.布洛芬注射液小鼠单次腹腔注射给药毒性的试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

[4].荣祖元,杨体模,庄镇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等对小鼠单次腹腔注射产生肝损伤作用程度比较[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5

[5].孙世荃,尤占云,林培中.铀化合物中毒的病理学研究Ⅳ、一次腹腔注射小剂量硝酸铀酰溶液后大白鼠肾脏的病理组织学观察[J].核防护.1976

标签:;  ;  ;  ;  

单次腹腔注射论文-李恒华,陈国庆,张毅,张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