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淡水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淡水蟹类,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
淡水蟹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蟹多样性研究课题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全球淡水蟹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然而,淡水蟹类等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与生态服务价值极少受到重视,淡水蟹类的多样性变化及其生存状况鲜有关注和了解。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红英课题组近20年来连续在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淡水蟹类多样性调查与标本采集,开展了区域性的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观测(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5期)
林国华,黄明松,罗鋆,蔡茂荣,程由注[2](2018)在《福建省龙海市并殖吸虫宿主淡水蟹类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龙海市淡水蟹种类及其并殖吸虫感染情况。方法按地貌环境采集蟹类标本,采用"双筛法"检查并殖吸虫囊蚴。比较观察华溪蟹、南海溪蟹、闽溪蟹和束腰蟹等属种类形态学特征,同时拍照与列表比较近似种之间的雄性第一腹肢形态区别。结果查见将乐华溪蟹、待定种南海溪蟹、漳浦束腰蟹、鼻肢闽溪蟹及待定种闽溪蟹4属5种淡水蟹类,其中程溪镇一个乡镇查出4种淡水蟹属罕见,将乐华溪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7.65%(3/17)。待定种南海溪蟹可与近似种华安南海溪蟹相鉴别,待定种闽溪蟹可与近似种鼻肢闽溪蟹相鉴别。结论龙海市淡水蟹类资源丰富,为防治并殖吸虫病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楚克林,马晓萍,张泽伟,王鹏飞,吕琳娜[3](2018)在《中国淡水蟹分类与分布名录(十足目:拟地蟹科,溪蟹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淡水蟹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涵盖全国范围的淡水蟹分类和分布名录。本文收集了涉及中国淡水蟹分类和分布的文献,采用国际上更新的短尾下目淡水蟹类高级阶元分类系统,通过系统梳理,汇编成中国淡水蟹分类与分布名录。该名录共收录了截至2018年1月记述的所有中国淡水蟹类,共计2科45属311种。其中,拟地蟹科(Gecarcinucidae Rathbun,1904)1属28种;溪蟹科(Potamidae Ortmann,1896)44属283种及亚种;中国特有属共计38属,占总数的84%;特有种共计302种,占97%。对各省淡水蟹的分布分析发现,云南是中国淡水蟹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已记述16属50种;其次为台湾(4属41种)。本名录首次全面概括了中国淡水蟹类的分类和分布,可为深入开展全国范围的淡水蟹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8年03期)
白俊[4](2017)在《秦岭山脉华溪蟹属淡水蟹类的DNA条形码研究及淡水蟹线粒体基因组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尝试运用DNA条形码鉴别秦岭山脉华溪蟹属(Sinopotamon)淡水蟹类,以探讨DNA条形码在华溪蟹属淡水蟹中的适用性,同时初步揭示大型山脉在淡水蟹类群分布中具有阻隔作用抑或充当走廊。2.获取我国特有修水华溪蟹(Sinopotamon xiushuiense)、黎川华南溪蟹(Huananpotamon lichuanense)线粒体全基因组;运用短尾下目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进行系统发生分析,探讨淡水蟹在短尾下目中的分类地位及亲缘关系、分化时间及进化过程中受到的选择压力。方法:1.选择秦岭山脉南北侧采集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选择COI及ITS2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候选标准序列,提取样本的总DNA,经PCR扩增及测序,获得实验数据,结合GenBank已有华溪蟹属数据,共同组成数据集。经数据筛选及检验,做遗传距离及系统发生分析。2.检索GenBank数据库,下载已有短尾下目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获取中国特有修水华溪蟹、黎川华南溪蟹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其基因组特征,将碱基组成、基因组成及排列、密码子利用情况等特征与其它短尾类比对;依据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产物在线粒体呼吸链中执行的功能,将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分为4组(复合体I,复合体III,复合体IV,复合体V),结合2个rRNA基因,分别进行系统发生分析;使用BEAST软件估算短尾下目各类群的分化时间;使用PAML软件分别计算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平均选择压力,使用分枝模型分别计算淡水蟹类群及其它短尾类的选择压力,计算结果均进行LRT(Likelihood Ratio Test)显着性检验。结论:1.基于COI基因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可明确鉴别凹肢华溪蟹(S.depressum)、福建华溪蟹(S.fukienense)、光泽华溪蟹指名亚种(S.davidi davidi)、兰氏华溪蟹(S.lansi)、长江华溪蟹指名亚种(S.yangtsekiense yangtsekiense)。2.本研究涉及的华溪蟹类群中“DNA条形码间隙”的差异现象依然存在:长安华溪蟹(S.changanense)与尖叶华溪蟹(S.acutum)聚为一支,结合两物种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存在重迭,即这两个物种间的条形码间隙消失;长江华溪蟹桐柏亚种(S.yangtsekiense tongbaiense)、陕县亚种(S.yangtsekiense shanxianense)与陕西华溪蟹(S.shensiense)共同聚为一支,且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出现重迭。3.长安华溪蟹及尖叶华溪蟹基本按照采样点位置以秦岭为界分为南北两支,提示秦岭山脉在一些华溪蟹物种迁移活动中具有阻隔作用。4.ITS2基因获取效率低,双峰序列占比较高(37.97%),本研究不支持其作为DNA条形码标准序列。5.修水华溪蟹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8460bp,黎川华南溪蟹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380 bp,均编码了后生动物常见的37个基因。与泛甲壳动物(Pancrustacean)原始排列相比,两种淡水蟹均出现两处特异性tRNA重排(tRNAHis和t RNAGln),该重排此前仅出现在汉氏泽蟹中,在基因组层次支持溪蟹总科的单系性。6.使用复合体V(ATP6和ATP8)及复合体III(CYTB)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与当前分类体系有较大差异,且各分支置信度极低,不适宜作为高阶元系统发生分析的分子标记。其它叁组均显示出与当前分类体系较一致的结果,且置信度较高,提示后期可在这些基因中寻找分子标记。7.基于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分歧时间估算显示:短尾下目约发生于叁迭纪早期(约254.41Ma),而淡水蟹中的溪蟹总科分化于约133.58Ma。8.复合体IV(COX1~III)及复合体III(CYTB)受到较强的选择压力,而复合体I(ND1~6,ND4L)及复合体V(ATP6,ATP8)受到较弱的选择压力;除ATP6及ND4L基因外,淡水蟹的1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dN/dS值均大于其它海洋蟹(差异显着),更多非同义替换的积累提示淡水蟹出现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6-03)
徐武杰[5](2015)在《鄱阳湖流域并殖吸虫宿主动物华溪蟹属淡水蟹类DNA条形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用DNA条形码标准序列进行鄱阳湖流域并殖吸虫宿主动物华溪蟹属淡水蟹类分类鉴定的可行性,为淡水蟹分类鉴定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分子分类参照模式。方法:根据不同取材部位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华溪蟹属淡水蟹类DNA的提取。根据华溪蟹属物种间地理分布、生境模式的差异性,选取分布于鄱阳湖流域的福建华溪蟹(Sinopotamon fukienense)、万载华溪蟹(S.wanzaiense)、修水华溪蟹(S.xiushuiense)、斜缘华溪蟹(S.obliquum)、兰氏华溪蟹(S.lansi)以及资溪华溪蟹(S.zixiense)6个代表性物种,采用线粒体COI、16S r DNA基因片段以及核基因片段ITS2作为分子标记,结合Gen Bank数据库中同属序列片段,经DNA提取、引物筛选、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及测序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计算得到的遗传距离和所构建系统发生树基础上进行华溪蟹DNA条形码标准基因的选择。结果:使用试剂盒法提取华溪蟹属淡水蟹类步足肌肉,DNA提取浓度可达30 ng/μL,DNA提取效果稳定可靠。在本实验涉及的淡水蟹类个体及类群的识别上,选择16S r DNA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标准基因,对DNA模板的完整性等质量要求较高,陈旧样本提取的DNA无法保证理想的PCR扩增效率;而ITS2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则显示种间序列存在长度多态性。故16S r DNA和ITS2基因片段不适宜作为华溪蟹类物种的DNA条形码标准基因。COI基因片段扩增效率为100%,扩增效果最为稳定,且测序结果分析大小一致,无插入及缺失,结合Gen Bank部分华溪蟹属序列数据分析,可区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75%的物种,提示COI基因片段较16S r DNA、ITS2基因更适合作为鉴定华溪蟹类物种的DNA标准序列。结论:1.使用试剂盒法提取华溪蟹属淡水蟹类步足肌肉,可获得稳定可靠的DNA提取效果。2.COI基因片段较16S r DNA、ITS2基因更适合作为鉴定华溪蟹类物种的DNA标准序列,可作为华溪蟹属淡水蟹类物种鉴定的辅助分类工具。3.研究涉及的COI基因片段序列A、T含量高达66.0%,有AT偏向,呈现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典型的AT偏好特点。4.COI基因片段序列实验组数据计算建立的分支树显示:本次实验测序的S.fukienense与Gen Bank数据库下载的AB433578.1(S.fukienense COI基因片段)分为与其他7种华溪蟹无交叉的2支,若AB433578.1定种准确,提示极有可能在标本的补充采集及形态学测量比对基础上发现隐存物种(亚种)。5.基于S.lansi COI基因数据建立的分支树,显示赣东、赣北、赣中地区S.lansi先与湖北地区S.lansi并系为一支,该支进而与赣西、赣南地区S.lansi形成并系,并未显示出长江对S.lansi的地理阻隔作用,反而显示S.lansi种群沿大小水系扩散现象,结合S.lansi主要生活在大型河流、湖泊生境,及体型较大、活动能力强等特点,提示水系的相互沟通在淡水蟹类的分布上也可能有助于其扩散而非绝对的地理隔离。(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6-01)
楚克林,贺姹,赵强,高伟,周丽君[6](2014)在《海南岛溪蟹科淡水蟹类多样性评估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内陆淡水栖息地和生活在其中的物种是全球生态系统中受胁最为严重的一个部分。已有研究表明,全球已有32.1%的淡水蟹类受到威胁。中国是世界上淡水蟹类物种数量最高的国家,但75%的物种其濒危状况因数据缺乏未得到科学评估。在受评估的物种中,有5种受到生境条件恶化、甚至栖息地碎化等威胁,包括濒危物种——东方海南溪蟹(HainanpotamonorientaleParisi,1916)。本课题组于2008、2012年在我国海南岛进行溪蟹科(Potamidae)淡水蟹类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依据文献描述、模式标本比对,对所获标本进行形态分类和鉴定。参照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对海南岛溪蟹科物种的濒危等级进行评估。在85个调查样点鉴定获得溪蟹科3属7种,包括:白氏新内溪蟹(NeotiwaripotamonwhiteheadiParisi,1916)、尖峰新内溪蟹(N.jianfengenseDai et Naiyanetr,1994)、府城海南溪蟹(H.fuchengenseDai,1995)、东方海南溪蟹、和乐海南溪蟹(H.helenseDai,1995)、戴氏海南溪蟹(H.daiaeYeo etNaruse,2007)和海南非仿溪蟹(ApotamonauteshainanensisParisi,1916)。评估分析显示有4种淡水蟹的生存状况受到威胁。其中,白氏新内溪蟹和府城海南溪蟹濒危、东方海南溪蟹与和乐海南溪蟹易危、其余3种无危,受胁物种的比例达到57.1%。结果提示我国海南岛特有溪蟹科物种的受胁程度远高于世界淡水蟹类受胁物种的状况,其生存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对海南岛溪蟹科淡水蟹类受胁因素的分析发现,导致这些物种遭受威胁的原因包括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过度使用杀虫剂等农药所致的栖息地条件恶化,以及河岸天然植被破坏、面积减少等引起的生境丧失和碎化等。因此,我们建议建立海南岛溪蟹科淡水蟹类物种红色名录,加大对我国特有淡水蟹类多样性及其赖以为生的淡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宣传力度,加强对海南岛溪蟹科蟹类多样性的保护。(本文来源于《“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27)
贺姹[7](2014)在《海南岛溪蟹科淡水蟹类谱系地理与多样性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1300多种淡水蟹中,有近30%的物种生活在岛屿或者群岛上。岛屿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如物种多样性发生及其分布格局形成的典型、代表性区域。本文对海南岛的溪蟹科淡水蟹类进行了研究,在溪蟹科的整个分布区进行了物种调查和标本采集。鉴定获得3个在形态和生态上分化的属,即非仿溪蟹属(Apotamonautes),新内溪蟹属(Neotiwaripotamon)和海南溪蟹属(Hainanpotamon)。以0.2°网格的物种多样性和加权丰富度统计显示,中南部山地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其外围的丘陵平原地区物种多样性则相对较低。使用线粒体和核DNA多个分子标记的系统发生分析发现,海南岛溪蟹科所有3个属的物种组成一个单系群,提示这些淡水蟹类的发生是一次拓殖事件的结果。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分为两个主要支系。一支由非仿溪蟹属的4个亚种组成,其头胸甲扁平、体大型,栖息于河流、小溪中,常藏匿在河、溪或河畔石块下的缝隙中;另一支又分为两个亚支,分别对应于营不同洞栖生活的两个属,新内溪蟹属和海南溪蟹属。前者已知有2种,其头胸甲稍隆起、步足细长,幼体栖息在溪流中,成体则栖居于树洞中;后者已描述有3种,其头胸甲肿胀、隆起,常生活在泥洞中。各属内,种或亚种的形态分化和分类归属与其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不完全一致。对各属的祖先分布区重建进一步揭示了海南岛溪蟹科3个属的多样化发生在生物地理空间上的异质性。这些结果解释了海南岛溪蟹科的物种多样性分化及其系统地理格局的形成。论文基于海南岛溪蟹科的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以及物种多样性现状评估,提出我国特有淡水蟹类保护所面临的紧迫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5)
邹节新,汪雁,刘大仁,周宪民[8](2013)在《中国大陆华溪蟹属淡水蟹类分布的区域分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搜集整理中国大陆华溪蟹属(Sinopotamon)淡水蟹类的地理分布数据,结合其在中国大陆自然区-带与景观区系统中的分布结构特征,建立数据库并采用聚类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其自然地理区域分异。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华溪蟹属栖息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型)、北亚热带(湿润型)、中亚热带(湿润型)及南亚热带(湿润型)的山地、且以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及平原的河流、湖及池岸旁的泥洞中为主。(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3年05期)
吴文勇,林国华,庄培勇,郑瑞丹,陈韶红[9](2013)在《福建省云霄县淡水蟹种类及其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云霄县淡水蟹种类及其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的情况。方法选取不同地理方位为调查点,捕捉各调查点的淡水溪蟹进行分类和并殖吸虫囊蚴的检查。结果全县共调查6个乡(镇)20个村,共捕捉230只蟹,查出漳州华溪蟹(n=136)、漳浦束腰蟹(n=63)和闽溪蟹(待定种)(n=31)3种;检出感染并殖吸虫蟹15只,阳性检出率为6.6%(15/230),蟹的感染指数为0.11,对福建华溪蟹和中华束腰蟹种类及分布作了修正。结论云霄县并殖吸虫宿主淡水溪蟹有3种,蟹感染并殖吸虫呈下降趋势,但仍为中度并殖吸虫疫源地。(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石林波,张小燕,邹节新,汪雁,刘大仁[10](2012)在《武夷山脉地区淡水蟹类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淡水蟹类模式标本的形态,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采集武夷山地区的淡水蟹类标本进行分类与整理。结果表明武夷山脉地区的淡水蟹种类共计5属(束腰蟹属Genus Somanniathelphusa、华南溪蟹属Genus Hua-nanpotamon、华溪蟹属Genus Sinopotamon、博特溪蟹属Genus Bottapotamon、南海溪蟹属Genus Nanhaipotamon)33种。Somanniathelphusa属淡水蟹只分布于武夷山脉江西侧;Nanhaipotamon属淡水蟹则分布于武夷山脉福建侧;Sinopotamon属、Huananpotamon属与Bottapotamon属在武夷山的江西、福建两侧均有分布。分析武夷山脉淡水蟹分布现状的成因,本文认为是武夷山脉的阻隔作用所导致的生殖隔离,及其局部地理的微生态条件的不同与变化,使此地区多种物种的形成。有些淡水蟹所分布地域的隘口处,均有水系(溪流)相连通,这可能是武夷山脉东西两侧共有种存在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2年06期)
淡水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龙海市淡水蟹种类及其并殖吸虫感染情况。方法按地貌环境采集蟹类标本,采用"双筛法"检查并殖吸虫囊蚴。比较观察华溪蟹、南海溪蟹、闽溪蟹和束腰蟹等属种类形态学特征,同时拍照与列表比较近似种之间的雄性第一腹肢形态区别。结果查见将乐华溪蟹、待定种南海溪蟹、漳浦束腰蟹、鼻肢闽溪蟹及待定种闽溪蟹4属5种淡水蟹类,其中程溪镇一个乡镇查出4种淡水蟹属罕见,将乐华溪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7.65%(3/17)。待定种南海溪蟹可与近似种华安南海溪蟹相鉴别,待定种闽溪蟹可与近似种鼻肢闽溪蟹相鉴别。结论龙海市淡水蟹类资源丰富,为防治并殖吸虫病提供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淡水蟹论文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蟹多样性研究课题组[J].生物多样性.2019
[2].林国华,黄明松,罗鋆,蔡茂荣,程由注.福建省龙海市并殖吸虫宿主淡水蟹类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8
[3].楚克林,马晓萍,张泽伟,王鹏飞,吕琳娜.中国淡水蟹分类与分布名录(十足目:拟地蟹科,溪蟹科)[J].生物多样性.2018
[4].白俊.秦岭山脉华溪蟹属淡水蟹类的DNA条形码研究及淡水蟹线粒体基因组的初步分析[D].南昌大学.2017
[5].徐武杰.鄱阳湖流域并殖吸虫宿主动物华溪蟹属淡水蟹类DNA条形码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5
[6].楚克林,贺姹,赵强,高伟,周丽君.海南岛溪蟹科淡水蟹类多样性评估与保护[C].“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14
[7].贺姹.海南岛溪蟹科淡水蟹类谱系地理与多样性保护[D].南京师范大学.2014
[8].邹节新,汪雁,刘大仁,周宪民.中国大陆华溪蟹属淡水蟹类分布的区域分异[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3
[9].吴文勇,林国华,庄培勇,郑瑞丹,陈韶红.福建省云霄县淡水蟹种类及其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的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3
[10].石林波,张小燕,邹节新,汪雁,刘大仁.武夷山脉地区淡水蟹类分布规律[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2
标签:淡水蟹类;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