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公用房屋管理所天津市滨海新区30048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是快速地发展起来。尤其是在一些一线城市以及新兴城市,建筑工程数量逐年增加。然而,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多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乱现象,施工质量明显下降。在网络等媒体的作用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探索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保障
前言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具有较高质量和国际水准的高品质建筑,还有很多更加复杂和工艺更加精湛的建筑正在筹划建设,可以预见我国现代建筑的高质量和快速的发展,但是因为各种建筑的数量过多而且工程建筑本身的工程量较大的特点导致了工程建筑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就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现状
我国的建筑工程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地方的各级政府和监管单位的监管工作不到位,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没有按照严格的法律条款进行监督,甚至对于很多不合格的工程管理上执法犯法。很多施工企业没有取得相关建设施工资质就盲目进行施工,在有的施工部分还存在转包的现象,这些转包的企业资质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审查,有些施工单位的图纸在没有审核甚至没有设计完成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施工,还有很多单位在施工的同时设计图纸,单纯地为了追求施工的进度,留下了很多施工方面的质量问题。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的最后一个检查关卡,开始是由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把关和监管的,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这些工程施工质量的审查权逐渐转向了一些企业,这就为很多权力机关部门提供了腐败的土壤,同时也使得工程的竣工验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然后是施工方本身方面的内部管理不科学和不合理,很多建筑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权利责任制度没有得到合理的落实和施工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有大部分质量不合格的建筑产品都是因为权责分配不明确造成的,关于承包商的评价和管理以及选择上也通常无法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很多承包商对于检测的认知只是停留在纸质证件上,而工作能力并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最后是施工质量监督方面的问题,工程施工方面的监督问题主要依靠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经验和权威性以及监督管理者自身的能力决定监督效率,即使近些年很多监管机构具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一些监管机构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标准,直接或者间接地减弱了监管部门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这有都是有待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2.1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安全意识不强
建筑工程多为露天高层作业,并且经常是联合作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很多施工人员对施工流程以及方法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施工安全风险。然而,作为施工管理者,并没有切实将施工的安全防护工作落实到位。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很多施工现场都不具备标准的施工配备。例如配电箱安装混乱,或者存在不匹配的漏电开关参数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施工企业以及施工人员缺乏基本的施工安全意识造成的。
2.2缺乏明确的施工管理责任分配
尽管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是显得“模糊不清”。还有就是部分施工企业在制定施工管理制度上,并没有对施工现场状况进行充分了解,以至于制定出来的施工管理制度与实际施工情况匹配度较差,很多实际问题都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更有甚者,一些施工管理制度不过就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在执行的过程中“形式化”十分明显。
2.3施工工序缺乏科学性
科学的施工工序是有效保障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前提。然而,很多施工企业对经济效益过于地追求,以至于常常因为所谓的“方便省事”,不能严格按照标准的施工工序进行施工,给工程留下一定的安全风险。
2.4分包模式导致协管困难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分包情况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分包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分工明确而且具体。各分包公司均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将责任推给其他分包公司。从而常常导致某些衔接工序出现纰漏,以至于为协调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麻烦。另外,由于各施工企业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施工与管理人员的职业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以至于彼此之间的协调难度加大。
3.施工管理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3.1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
由于施工人员多数是农民工,本身的职业水平不高,加之流动性大。所以,对施工的安全管理意识不强。而施工管理人员为了快速实现经济效益,也常常对施工安全管理有所忽视,从而导致施工安全风险增加。为了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施工企业应该对每一个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岗中不定期培训,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应聘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严格把关,力争从源头提高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3.2做好事前预防指导
在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质量管理上,要做到检查与控制到位。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在工程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3.3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须24小时跟班旁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试块抽取、制作是否符合要求,要亲自取样,监督后台上料的计量,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队整改。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现场人员要管理的项目。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轴线、标高有误差,轴线偏多少,标高低还是高;钢筋绑扎少了几根,规格出错,硅浇筑完后蜂窝、孔洞各多少,蜂窝多大、孔洞多深,在什么部位等等。须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不能马虎处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是无法避免的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应牵头联系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将设计变更及时分门别类分发给施工单位,并监督落实施工。
3.4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3.4.1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
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项目负责人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4.2根据施工工艺存在的和操作要求画出流程图
如浇筑柱、梁板硅的流程图,标明施工顺序,便于验收时出现质量事故时进行原因分析。产生质量事故或事后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只对质量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而不去强调事故的原因。这样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愿意接近现场管理人员,不讳"疾忌医",及时暴露出现场管理人员忽视的地方,与现场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
4.结论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推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业快速地发展起来。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建筑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对于本就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以及较高的施工队伍的施工企业来讲,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在这样的严峻考验下,国内的部分施工企业逐渐朝着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迈进,借助集团优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且更加注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雷.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的初步探索[J].建筑界,2013:31-33.
[2]岳辉,李雨林.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初步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