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告知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性伴告知,医学辅助推动策略
告知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明[1](2019)在《医学辅助策略推动HIV阳性MSM性伴告知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人群是当下国内外遭受HIV疫情影响非常严重的高危人群之一,我国在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后,HIV流行一直呈较快增长的趋势。截至目前,我国的MSM人群的HIV新发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我国MSM人群严峻的艾滋病疫情,急需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控制。控制传染源是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开展HIV阳性检测结果性伴告知可通过叁大方面的工作控制HIV的继续传播和流行,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阻断HIV二代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尽管性伴告知在控制HIV传播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MSM人群相对于其他人群在性伴告知方面面临巨大困难,能成功追踪到新的HIV病例较少。我国HIV阳性MSM人群的性伴告知率约为30%-50%,低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秘鲁地区阳性MSM人群的性伴告知率。美国和马拉维已经开展了关于推动HIV感染者的性伴进行HIV咨询和检测的随机对照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医学辅助推动策略推动相对于患者自己推动增加了进行HIV咨询和检测的HIV感染者的性伴数量。国内目前还没有针对HIV阳性MSM人群开展关于性伴告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医学辅助推动策略能否促进我国HIV阳性MSM人群的性伴告知依然是未知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探讨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对HIV阳性MSM性伴检测结果告知和性伴HIV检测和咨询的作用,掌握HIV阳性MSM进行HIV阳性结果告知性伴和推动性伴检测的影响因素,为控制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及遏制我国MSM人群HIV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目的如下:1.评估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对HIV阳性MSM人群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的作用;2.明确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对于促进HIV阳性MSM人群的男性性伴检测HIV的作用;3.探索HIV阳性MSM人群对其男性性伴、亲人/家属和朋友进行HIV阳性结果告知以及推动男性性伴检测HIV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艾滋病研究所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及艾滋病治疗门诊招募新确诊HIV阳性MSM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把目标人群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患者告知推动策略(由研究对象告知性伴其HIV阳性结果并推动性伴进行HIV检测)。干预组在患者告知推动策略的基础上施加医学辅助推动策略即:提供促进性伴告知的知识教育和医学辅助推动措施(医务人员和研究对象共同推动性伴检测HIV或者医务人员推动性伴检测HIV)。基线数据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首次性行为年龄、性取向和近6个月性行为特征等。随后每间隔1个月进行1次前瞻性随访,随访4个月获得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对象的HIV阳性结果性伴告知率以及性伴参与HIV检测情况。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在人口学及HIV相关高危性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卡方检验分析随访1、2、3、4个月的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对象对性伴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率和性伴HIV检测率,通过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HIV检测的性伴数量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混杂因素(年龄,户籍和文化程度)后分析各预测变量与HIV阳性MSM对男性性伴、亲人/家属和朋友告知HIV阳性结果以及推动性伴进行HIV检测的统计学关联性;双侧P<0.05为存在统计学显着性差别的检验水准。结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对比:本研究共有198名HIV阳性MSM被纳入研究,其中干预组人数占总调查对象的52.5%(104/198),而对照组占47.5%(94/198)。经卡方检验分析显示,除干预组研究对象具有偶然性伴的比例大于对照组以外(77.7%vs.63.4%,P=0.040),其他社会人口学信息以及性行为特征等变量均无统计学显着差异性(P均>0.05)。2.干预对调查对象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的影响情况:在干预后1、2、3、4个月时,干预组MSM将HIV阳性检测结果告知性伴的比例分别为51.0%(53/104)、51.9%(54/104)、52.9%(55/104)和53.8%(56/104),而对照组对应告知比例分别为51.1%(48/94)、52.1%(49/94)、52.1%(49/94)和52.1%(49/94),卡方分析显示在干预后各个相同的时间点两组调查对象的HIV阳性检测结果告知性伴比例均无统计学显着性(P均>0.05)。3.HIV阳性MSM的HIV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相关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户籍和文化程度后,婚姻状况为非单身(vs.单身)(AOR=8.08,95%CI=4.18-15.65,P<0.001),月收入为≥5000元(vs.<3000元)(AOR=2.23,95%CI=1.05-4.72,P=0.036),已经出柜(vs.未出柜)(AOR=2.71,95%CI=1.29-5.72,P=0.009),近6个月有固定性伴(vs.近6个月无固定性伴)(AOR=32.23,95%CI=12.85-80.85,P<0.001),近6个月无偶然性伴(vs.近6个月有偶然性伴)(AOR=2.20,95%CI=1.15-4.20,P=0.017),性取向为同性恋(vs.非同性恋)(AOR=1.94,95%CI=1.02-3.69,P=0.047)以及近6个月未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vs.近6个月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AOR=3.32,95%CI=1.59-6.52,P=0.001)是HIV阳性MSM将阳性结果告知男性性伴的独立影响因素。4.干预对调查对象推动性伴HIV检测行为促进状况及两组性伴HIV阳性率对比:在随访1、2、3、4个月时,干预组MSM推动男性性伴进行HIV检测的比例分别为18.3%(19/104)、27.9%(29/104)、28.8%(30/104)和31.7%(33/104),而对照组对应推动性伴进行HIV检测的比例分别为13.8%(13/94)、14.9%(14/94)、16.0%(15/94)和17.0%(16/94),卡方分析显示,干预1个月后两组推动性伴检测率提高无统计学差异性(P=0.397),而干预2个月(P=0.027),3个月(P=0.031)和4个月(P=0.017)推动性伴检测HIV的比例都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干预组和对照组性伴HI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0.9%(10/48)和26.3%(5/19),无统计学显着差异性(P=1.000)。5.HIV阳性MSM成功推动性伴HIV检测相关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户籍和文化程度后,医学辅助推动告知策略(vs.患者推动告知策略)(AOR=2.35,95%CI=1.18-4.70,P=0.016),婚姻状况为非单身(vs.单身)(AOR=5.49,95%CI=2.48-12.17,P<0.001),近6个月有固定性伴(vs.近6个月无固定性伴)(AOR=6.76,95%CI=2.51-18.19,P<0.001),首次性行为年龄≥25岁(vs.首次性行为年龄<25岁)(AOR=3.05,95%CI=1.04-8.94,P=0.042)以及HIV阳性结果告知性伴(vs.阳性结果未告知性伴)(AOR=12.91,95%CI=4.82-34.55,P<0.001)是HIV阳性MSM成功推动性伴检测HI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医学辅助策略对沈阳HIV阳性MSM的阳性检测结果性伴告知率的影响效果有限,但可显着增加其性伴HIV检测比例,非单身、高收入、出柜者、不通过互联网/同性社交软件寻找性伴的HIV阳性MSM更愿意将HIV阳性结果告知性伴,而非单身、有固定性伴和进行性伴告知的HIV阳性MSM更愿意推动性伴开展HIV检测。我国亟待调整当前HIV阳性MSM人群对性伴进行阳性结果告知的策略,提高HIV阳性结果告知率,促进性伴进行HIV检测,以控制MSM人群HIV疫情扩散。(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玉梅[2](2018)在《献血者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告知策略和改进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无偿献血者履行告知义务,感谢无偿献血者。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体现献血后关爱,巩固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保证献血服务的持续改进,确保血液安全及需要。方法利用SHINOW9.0信息化管理平台,自动向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的献血者发放短信,并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进行告知,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和书面文件。结果通过对1962名献血者进行结果告知,确立了对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的献血者告知的策略。结论建立良好的献血者血液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谭海丽[3](2018)在《不同应对方式下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策略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目前医学领域对其发病机制并没有得出确切答案,但是人们一旦患上癌症,癌细胞通常在极短时间中增殖、转移与扩散,患者得知病情后通常一蹶不振,这促使癌细胞更加"猖狂"。是否应该将病情如实告知患者,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生活与临床治疗,始终是社会热议的话题。本文通过检索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策略相关文献,对不同应对方式下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策略在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明未来实施癌症病情告知策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8年18期)
唐绍军,姜洁,曾利辉[4](2017)在《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告知时的伦理冲突与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部分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不佳,甚至预后很差,在病情告知上很多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属基于可能引起患者痛苦的风险考虑倾向于对患者隐瞒病情,而大多数患者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诊断以及预后情况。告诉患者真实病情有利于促进患者参与治疗决策,配合治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但在实践操作中也面临诸多伦理冲突。对此提出加强健康宣教,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设计个体化告知方案以及医护人员与家属合理配合等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7年10期)
魏小龙,钟文娟[5](2017)在《麻醉苏醒期患者内心需求及告知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现象学研究方法来探索全麻苏醒期间患者在苏醒室内的内心需求和告知策略。通过分析患者在苏醒期间的护理需求、角色状况、知晓欲望,借鉴人文关怀的理念和心理学相关方法,从理论上来探讨如何对苏醒期间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渴望知晓的状况的告知和角色行为的健康教育,为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期刊2017年08期)
梁百慧,朱正刚,刘莎莎,林静,方森[6](2017)在《基于中医五态人格的癌症告知策略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不断攀升,癌症患者的增多,癌症告知成为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合适的癌症告知尤为重要,癌症告知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目前癌症告知策略现状的研究,提出基于中医五态人格的告知策略,旨在利用中医人格理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症告知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雷芳,陈渊青,罗红,郑颖,叶宜根[7](2016)在《老年初诊癌症患者的病情告知及生活质量促进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初诊癌症患者的病情告知及生活质量促进策略。方法随机抽样筛选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就诊于湖北省某叁甲医院的老年初诊癌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20例。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采用医学应对问卷进行调查筛选出告知对象后,采用SPIKES六步法告知策略进行告知,再针对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调查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告知、治疗、护理方法。结果老年初诊癌症患者、家属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最多(20.13±1.24分和19.24±2.76分),屈服的应对方式最少(9.77±1.45分和8.74±2.15分),回避的应对方式居中(15.74±1.77分和14.21±2.02分)。告知癌症病情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告知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告知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上升幅度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医学应对问卷合理选择癌症告知对象,SPIKES六步法科学告知,使用生活质量调查表针对性治疗、护理,能提高老年初诊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信息的对称性。(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6年08期)
吕绍玖,李彭[8](2016)在《患者不良医疗信息或噩耗的传达告知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医疗实践中,传达不良医疗信息或噩耗是医务人员回避不了的问题。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医学活动中,医务人员运用良好的沟通策略向患者及其家属传达不良医疗信息或噩耗,不仅可以避免医患纠纷,还可以充分体现医学人文关怀精神。(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6年03期)
徐可,何依群,王少龙,张杰[9](2015)在《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前被告知放化疗意义对后续治疗策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拟行放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前被告知放化疗意义对其后续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纳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治疗前被告知姑息性放化疗的目的及意义;对照组42例,治疗前以委托人知情模式告知放化疗目的及意义。比较两组治疗初、治疗2周后及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手段选择情况。结果治疗初期,试验组选择放化疗者较对照组少(P<0.001)且放弃治疗者多(P=0.034)。治疗2周后,试验组改变主意选择放化疗者多(P=0.043)。整个治疗过程中,选择放化疗的患者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且放弃治疗患者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结论对于拟行放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前期应选择委托人知情模式介绍治疗目的及意义,避免患者主观认识引起治疗延误;治疗过程中增强与患者沟通,逐步向患者介绍病情并告知放化疗意义,有利于顺利实施放化疗。(本文来源于《成都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陈威仪,陆晨瑶[10](2015)在《社区矫正告知制度对刑释人员就业的影响及相应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其第100条关于前科报告制度的规定对维护军队安全,保障企业、事业单位的合法利益与其知情权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追求矫正效果、降低服刑人员解除矫治后的重新犯罪率作为一项工作目标不断巩固其重要地位。而在当今社会中,片面强调防范有前科的人员来维护军队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是否必要?矛盾是特殊性与普遍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保障军队安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人事知情权和安全保卫权在今后很长的发展阶段是既定的,而对于目前如何从刑法层面上有力地保障和推动社区矫正的发展又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调整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5年18期)
告知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履行告知义务,感谢无偿献血者。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体现献血后关爱,巩固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保证献血服务的持续改进,确保血液安全及需要。方法利用SHINOW9.0信息化管理平台,自动向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的献血者发放短信,并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进行告知,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和书面文件。结果通过对1962名献血者进行结果告知,确立了对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的献血者告知的策略。结论建立良好的献血者血液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告知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明.医学辅助策略推动HIV阳性MSM性伴告知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2].李玉梅.献血者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告知策略和改进措施[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
[3].谭海丽.不同应对方式下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策略的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医生.2018
[4].唐绍军,姜洁,曾利辉.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告知时的伦理冲突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
[5].魏小龙,钟文娟.麻醉苏醒期患者内心需求及告知策略[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
[6].梁百慧,朱正刚,刘莎莎,林静,方森.基于中医五态人格的癌症告知策略浅析[J].中医杂志.2017
[7].雷芳,陈渊青,罗红,郑颖,叶宜根.老年初诊癌症患者的病情告知及生活质量促进策略[J].实用预防医学.2016
[8].吕绍玖,李彭.患者不良医疗信息或噩耗的传达告知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6
[9].徐可,何依群,王少龙,张杰.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前被告知放化疗意义对后续治疗策略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
[10].陈威仪,陆晨瑶.社区矫正告知制度对刑释人员就业的影响及相应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5
标签:男男性行为者(MSM); HIV; 性伴告知; 医学辅助推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