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膈肌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硫化氢,糖尿病,膈肌,氧化应激
膈肌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杨锐,贾强,郭晓磊,刘小粉,马善峰[1](2015)在《硫化氢对1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1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给予硫氢化钠干预治疗。造模成功8周后,利用离体灌流大鼠膈肌条的方法,测定单收缩张力(peak twitch tension,Pt)、最大强直张力(maximum tetanic tension,Po)、峰值收缩时间(time to peak contraction,CT)、半舒张时间(half relaxation time,1/2RT)、张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maximal rates of contraction/relaxation,±d T/dtmax);透射电镜观察膈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测定膈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caspase-3蛋白的活性;RT-PCR测定膈肌组织Bcl-2和Bax m 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Pt,Po和±d T/dtmax明显降低(均P<0.01);CT和1/2RT明显延长(均P<0.01);膈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膈肌组织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均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Bcl-2/Bax m RNA比值降低(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治疗组膈肌收缩功能明显好转,膈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膈肌组织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分别P<0.05,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Bcl-2/Bax m RNA比值升高(P<0.01)。结论:外源性补充H2S对1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抗细胞凋亡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11期)
杨大业,董彪,张德巍[2](2015)在《创伤性膈疝及膈肌损伤诊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创伤性膈疝(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TDH)是指钝性伤或锐器穿透伤所致膈肌破裂,由于胸腔内负压及呼吸时的抽吸作用,腹腔脏器进人胸腔,当膈肌损伤裂口较小、腹腔脏器未进入胸腔时称为创伤性膈肌损伤(traumatic diaphragmatic injury,TDI),TDH及TDI并非常见的胸腹部损伤,占2.3%~6.7%〔1〕。收集2009-01-2014-06(本文来源于《临床急诊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黄展坤,黄志明,刘向华,吴梦楠[3](2015)在《多层螺旋CT对膈肌损伤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膈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源市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疑似膈肌损伤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且经手术证实,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47例患者被多层螺旋CT确诊患病的概率为87%,未患病被多层螺旋CT确诊为非患者的概率为84%。通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可见,由多层螺旋CT诊断为阳性者确诊为患者的概率为83%;诊断为阴性者确诊为阴性者的概率为87%。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程度达85%。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于膈肌损伤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及高准确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15年03期)
张占岭[4](2015)在《脊柱骨折截瘫合并膈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截瘫合并膈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脊柱骨折截瘫合并膈肌损伤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及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次研究中,13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2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共计2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5.6%。结论对于脊柱骨折截瘫合并膈肌损伤患者,应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膈肌损伤进行及早诊断,并尽早实施膈肌修补。(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5年04期)
何弦,沈国庆,杨益忠,李阳[5](2015)在《腹腔镜技术在创伤性膈肌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膈肌损伤在胸腹部外伤是罕见的,但创伤患者容易漏诊,严重地威胁到患者生命。虽然距第1例创伤性膈肌损伤的报道已有400余年[1],但是到目前为止其具体发病率仍不明确。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确切的诊断方法,在胸腹部创伤中,膈肌的损伤常容易漏诊。据统计,创伤性膈肌损伤术前诊断正确率不到50%[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然而其在膈肌损伤诊治中的应用目前尚存在争议。在此背景下,本文就腹腔镜技(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许芸芸,盛月红[6](2015)在《1例近膈顶部肝癌行射频消融致膈肌损伤的抢救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皮肝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应用于肝脏肿瘤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适应证广且并发症少的特点,已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1]。血浆识别因子活性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治疗靠近膈顶部肝癌,容易引起膈肌损伤,其严重程度不一。膈肌损伤可导致腹腔出血、血气胸、胸膜渗出等,严重者有膈肌穿孔导致膈疝[2-5]。(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石磊[7](2014)在《钙蛋白酶在机械通气膈肌损伤和萎缩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控制性机械通气(CMV)可以快速导致膈肌损伤和萎缩,肌肉蛋白分解加剧在骨骼肌萎缩中占主导地位。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钙蛋白酶系统也被激活,并可能在机械通气膈肌功能障碍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钙蛋白酶在控制通气所致的膈肌损伤和膈肌萎缩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320g~41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h控制通气组(CMV组)、24h控制通气+钙蛋白酶抑制剂组(CMVC组)3组,每组8只。观察各组大鼠膈肌超微结构、组织学结构及膈肌肌球蛋白重链分型表达的差异。结果(1)CMV组呈现膈肌肌纤维排列紊乱,Z线消失,线粒体空泡变等。CMV组膈肌纤维损伤密度[(36.0±15.4)×10-2/μm2]显着高于对照组[(6.0±7.1)×10-2/μm2](P<0.05)和CMVC组[(16.0±9.6)×10-2/μm2](P<0.05);(2)CMV组膈肌纤维横截面不规则,内皮细胞肿胀,中央核出现较CMVC组明显。CMV组膈肌肌纤维横截面积为(6700±614)μm2,低于对照组[(14606±1115)μm2](P<0.05)和CMVC组膈肌纤维横截面积[(10458±1059)μm2](P<0.05);(3)CMV组大鼠膈肌MHCslow和MHCfast蛋白条带较对照组变浅(均P<0.05),以MHCfast显着(61.1%vs.77.1%);CMVC组MHCslow和MHCfast蛋白条带灰度与CMV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5), CMVC组MHCslow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24h控制通气可造成膈肌肌纤维损伤和肌萎缩,而钙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明显逆转控制通气所致的膈肌损伤和肌萎缩,提示钙蛋白酶在控制通气膈肌萎缩和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4-04-01)
凤春燕,张治华,邵蓉,周艳,江萍[8](2014)在《30例创伤性膈肌损伤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损伤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创伤性膈肌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病情观察、急救护理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6例,治愈率87%,死亡2例,转院治疗2例。结论:创伤性膈肌损伤属于严重胸腹联合伤,病情急、重、变化快,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被合并伤的症状掩盖,导致误诊和漏诊。在护理该类或疑似病例时,严密的病情观察,预见性病情评估,及时准确客观反应病情,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急救,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严格的呼吸道管理,有效镇痛、周到细致导管护理、饮食和活动的康复指导是抢救治疗该类患者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4年03期)
陈永平,巫征金,许东坡[9](2013)在《腹腔镜在胸腹穿透伤中膈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胸腹穿透伤中膈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胸腹穿透伤伴膈肌损伤患者101例,影像学提示存在膈肌损伤,且均无手术指证,并采用腹腔镜技术探查诊断。结果 101例患者中经腹腔镜诊断合并膈肌损伤者49例(48.5%),其中35例患者接受镜下缝合修补,另对肝脾损伤15例实施了电灼烧止血治疗,胃肠损伤27例患者实施镜下缝合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痊愈,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在胸腹穿透伤中膈肌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克服了传统诊断方法漏诊率高的弊端,且可在诊断过程中实施治疗,尤其适用于无手术指证的胸腹穿透伤患者。(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3年24期)
严文静,吴学东,李俊[10](2013)在《幼鼠膈肌损伤与漏斗胸发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幼鼠膈肌损伤后与漏斗胸(PE)发生的关系。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成2组,实验组造成人为膈肌损伤,对照组施以假手术,至鼠龄12周全部处死观察胸廓外观及膈肌组织学形态。结果:膈肌损伤后,动物PE发生率为38.89%(7/18),实验组动物PE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膈肌损伤后组织愈合结果为肌纤维结构松散、部分肌组织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结论:膈肌损伤后瘢痕愈合引起膈肌挛缩,挛缩的膈肌持续牵拉前胸壁,牵拉力量是导致大鼠PE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大理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膈肌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创伤性膈疝(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TDH)是指钝性伤或锐器穿透伤所致膈肌破裂,由于胸腔内负压及呼吸时的抽吸作用,腹腔脏器进人胸腔,当膈肌损伤裂口较小、腹腔脏器未进入胸腔时称为创伤性膈肌损伤(traumatic diaphragmatic injury,TDI),TDH及TDI并非常见的胸腹部损伤,占2.3%~6.7%〔1〕。收集2009-01-2014-0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膈肌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杨锐,贾强,郭晓磊,刘小粉,马善峰.硫化氢对1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2].杨大业,董彪,张德巍.创伤性膈疝及膈肌损伤诊治体会[J].临床急诊杂志.2015
[3].黄展坤,黄志明,刘向华,吴梦楠.多层螺旋CT对膈肌损伤的诊断价值[J].华夏医学.2015
[4].张占岭.脊柱骨折截瘫合并膈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
[5].何弦,沈国庆,杨益忠,李阳.腹腔镜技术在创伤性膈肌损伤诊治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
[6].许芸芸,盛月红.1例近膈顶部肝癌行射频消融致膈肌损伤的抢救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
[7].石磊.钙蛋白酶在机械通气膈肌损伤和萎缩中的作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4
[8].凤春燕,张治华,邵蓉,周艳,江萍.30例创伤性膈肌损伤患者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4
[9].陈永平,巫征金,许东坡.腹腔镜在胸腹穿透伤中膈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
[10].严文静,吴学东,李俊.幼鼠膈肌损伤与漏斗胸发生的实验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