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聚单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密度聚乙烯,中空成型,共聚单体,熔体强度
共聚单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冬霞,王华,王文燕,王立娟,张若晨[1](2019)在《共聚单体对HDPE中空专用树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核磁共振碳谱、旋转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对比了不同共聚单体生产的中空成型专用树脂的结构与性能。力学性能分析表明,以己烯-1为共聚单体的中空成型专用树脂具有优异的冲击强度和韧性,熔体强度更高;在动态流变试验中,以丁烯-1为共聚单体的中空专用树脂,在较高的角频率时,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更高,需通过调节相对分子质量改善加工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2](2018)在《具有特定共聚单体分布的聚乙烯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公开了具有相对较高共聚单体分区趋势的新颖乙烯共聚物以及用于制备所述聚乙烯共聚物的方法。所述共聚单体分区趋势是共聚物在较高相对分子质量链中具有共聚单体的趋势。还公开用于描述所述共聚单体分区趋势的新(本文来源于《齐鲁石油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丁永[3](2017)在《阴/阳离子单体作为分散剂/乳化剂/共聚单体调控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分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如何将纳米粒子有效的分散,并且引入到不同极性的基体中,仍然保持其稳定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两亲性化合物在阻止纳米粒子团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两亲性化合物的结构会影响纳米粒子在溶液中及聚合物基体的分散状态。因此,选择合适的两亲性化合物分散和稳定纳米粒子,是最终得到期望的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步骤。本论文设计并合成阳离子单体乙烯基苄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VDAC)和阴离子单体马来酸十二醇酯钠盐(MAMS),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分别与两种共聚单体在乳液体系内发生自由基共聚,同时选取纳米钛酸钡(BaTiO_3),二氧化钛(TiO_2),叁氧化二铝(Al_2O_3)和银(Ag)为纳米粒子,在乳液体系中原位复合纳米粒子,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乳液。其中,BaTiO_3和TiO_2纳米粒子表面电势显负电性,Al_2O_3和Ag纳米粒子表面电势显正电性,可分别与VDAC或MAMS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和空间位阻相互作用。通过透射电镜(TEM)、核磁共振(~1H-NMR)、动态光弹性散射(DL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阴/阳离子可聚合乳化剂、纳米粒子/可聚合乳化剂体系、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等进行表征。本论文设计的两种离子单体,可在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不同阶段分别作为分散剂、乳化剂、共聚单体。该方法适用于多种表面特性的纳米粒子和多种聚合物基体。该方法具有简单、高效、环保的特点,有望成为制备多种高分散纳米复合材料的通用性方法。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阳离子单体VDAC和阴离子单体MAMS,并且VDAC和MAMS均能作为共聚单体与St和MMA共聚。VDAC和MAMS能作为分散剂有效地分散纳米粒子,减弱纳米粒子在水中的团聚现象,使不同表面电势的纳米粒子在水中的粒径显着降低,其中,VDAC可使BaTiO_3和TiO_2纳米粒子在水中的粒径分别降低至18.1 nm和61.7 nm。MAMS可使Ag和Al_2O_3纳米粒子在水中的粒径分别降低至57.2 nm和46.1 nm。与传统乳化剂SDS相比,VDAC和MAMS为性能优良的乳化剂。TEM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乳液聚合反应之后,BaTiO_3,TiO_2,Al_2O_3和Ag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乳液中的粒径进一步降低至5 nm。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稳定分散。(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高杜娟,赵家琳[4](2017)在《乙丙丁叁元共聚聚丙烯中共聚单体含量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乙丙丁叁元共聚聚丙烯中乙烯和丁烯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核磁法联合确定了代用标准物质中丁烯含量的标准值为6.4%、2.7%、4.9%、5.9%、3.7%、2.4%,乙烯含量标准值相对应为:0.5%、1.3%、2.4%、2.1%、2.1%、4.0%,建立了共聚单体丁烯含量计算公式,y_丁=329.1x-0.009(式中,x均表示变量,即公式中y随x的变化而变化),相关系数r为0.999;乙烯含量计算公式,y_乙=145.5x-0.034,相关系数r为0.999。采用本方法对现有市售产品进行了测定,丁烯和乙烯含量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和5.0%。(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7年06期)
高杜娟,赵家琳,笪敏峰[5](2017)在《透明聚丙烯中共聚单体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透明聚丙烯中共聚单体含量的测定方法。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通过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和实验室间联合定值,自制了丁烯含量为0.5%、1.1%、1.9%、3.9%、4.9%、6.1%的系列标准样品,建立了共聚单体丁烯的定量计算公式,相关系数满足0.999。采用该方法对现有市售产品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3.1%。(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7年04期)
王中泽,钟珊,张博文,刘正博,徐梁华[6](2017)在《共聚单体改性PAN原丝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溴化1-烯丙基3-乙基咪唑(VIM-Br)与丙烯腈(AN)自由基溶液共聚,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二甲基亚砜中合成了聚丙烯腈(PAN)纺丝溶液,并用湿法纺丝纺制得了PAN原丝。运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FT-IR),13 C固体核磁(13 C-NMR)研究了VIM-Br对PAN原丝预氧化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氧化反应过程中,含有强极性Br原子的共聚单体VIM-Br能够催化环化反应,降低预氧化起始反应温度,缓和预氧化反应放热;和传统共聚单体衣康酸(IA)相比,VIM-Br的空间效应为氧气向PAN纤维内部扩散提供了分子级的通道,增加了进入纤维内部的氧气量,提高了预氧化反应程度。(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7年03期)
刘刚,王晓阳,冯博,于洪强[7](2016)在《水溶性共聚单体对无皂苯丙乳液稳定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水溶性共聚单体对无皂苯丙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PEG掺量为2%时聚合稳定性和钙离子稳定性最佳,但是其储存稳定性较差;在VPEG聚合体系中加入SMAS能够显着提高体系聚合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当SMAS掺量为1%时,凝胶率降低了93.7%。(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34期)
汪绪兰,欧阳琴,皇静,黄显雯,马洪波[8](2016)在《共聚单体对水相合成聚丙烯腈及其湿纺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相自由基聚合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是开发大规模、低成本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的首选工艺。本文采用该工艺制备了丙烯腈-衣康酸(P(AN-IA))和丙烯腈-醋酸乙烯酯(P(AN-VAc))两种共聚物,再经溶解和湿法纺丝将其制成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旋转流变仪、旋转粘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式扫描量热/热重同步分析仪(DSG/TG)对比研究了两种共聚单体对水相合成PAN聚合物及其湿纺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醋酸乙烯酯(VAc)相比,衣康酸(IA)降低了PAN聚合物的颗粒团聚程度和溶液粘度,显着提高了PAN纤维的截面圆整度和结构致密性,大幅降低了热稳定化反应起始温度、提高了热稳定性。这主要归因于IA的两个羧基基团。其改善了PAN聚合物的亲水性,使凝固过程更加缓和;减弱了氰基间的作用力,提高PAN分子链的运动性;能够诱导氰基在低温下发生环化反应。(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6年10期)
翁婷婷,廖文通,彭慧莲,赵虹云,席兰云[9](2016)在《AMPS-iMz可聚合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共聚单体对其交联共聚物凝胶吸液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酮为溶剂,咪唑(iMz)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反应后蒸馏去除溶剂,合成了阴离子带不饱和键的AMPS-iMz可聚合离子液体,采用FT-IR、1 H-NMR表征其结构,采用DSC表征其玻璃化温度(Tg);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丙烯酰胺(AAm)和丙烯酸钠(AANa)为共聚单体,分别合成了poly(AMPS-iMz-co-AAm)以及poly(AMPS-iMz-co-AANa)凝胶;采用溶液聚合法,以苯为溶剂,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共聚单体,分别合成了poly(AMPS-iMz-coMAA)以及poly(AMPS-iMz-co-BA)凝胶,研究凝胶的溶胀行为。结果表明,AMPS-iMz可聚合离子液体的玻璃化温度为34℃。Poly(AMPS-iMz-co-AAm)凝胶吸水可达186g/g、吸收二甲亚砜可达267g/g,不吸收其它有机溶剂;poly(AMPS-iMz-co-AANa)凝胶吸水351g/g,不吸收有机溶剂。Poly(AMPS-iMz-coMMA)以及poly(AMPS-iMz-co-BA)凝胶不吸水,可以吸收苯、甲苯、环己烷、甲基丙烯酸甲酯、丁酮等有机溶剂。初步探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尹东杰[10](2016)在《聚羧酸减水剂共聚单体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缺少聚羧酸减水剂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等基础数据,在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中往往依靠大量探索性试验优化减水剂的性能,对其共聚物的组成、分子构象都缺乏明确的信息。为了更好地设计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与性能,需要研究聚羧酸减水剂用不同大单体与特定共聚单体的聚合活性(以竞聚率表示),指导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制备与性能优化。本文研究了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分别与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共聚体系和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分别与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共聚体系的共聚单体竞聚率,并对单体的共聚合方式、共聚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50℃,以1%的过硫酸铵(APS)做引发剂时,HPEG-AA体系的竞聚率为r1(HPEG)=0.016,r2(AA)=1.70;TPEG-AA体系的竞聚率为r1(TPEG)=0.052,r2(AA)=1.61;两种大单体都基本不发生均聚,但是HPEG与AA的共聚倾向强于TPEG与AA,即在HPEG-AA体系中,AA均聚形成主链段的活性高于TPEG-AA体系。HPEG-MA体系的竞聚率为r1(HPEG)=0,r2(MA)=0.39,存在恒比点F1=f1=0.38;此时酸醚比为1.64。TPEG-MA体系的竞聚率为r1(TPEG)=0.18,r2(MA)=0.92,恒比点为F1=f1=0.087,即酸醚比为10.5时共聚物组成等于单体组成。运用Alfrey-Price方程计算出了聚羧酸减水剂常用大单体(HPEG和TPEG)的Q-e值。HPEG的Q1=0.146,e1=-1.649,TPEG的Q1=0.168,e1=-1.32。结果表明,大单体TPEG比HPEG较容易转变成自由基,进行自由基共聚和反应。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竞聚率数据,结合概率论公式,分析了投料摩尔比为1:4和1:2时,HPEG和AA各自在聚合物(HPEG-co-AA)链中的微结构和链节分布,展示了利用竞聚率分析聚羧酸减水剂共聚产物微结构的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共聚单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相对较高共聚单体分区趋势的新颖乙烯共聚物以及用于制备所述聚乙烯共聚物的方法。所述共聚单体分区趋势是共聚物在较高相对分子质量链中具有共聚单体的趋势。还公开用于描述所述共聚单体分区趋势的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聚单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冬霞,王华,王文燕,王立娟,张若晨.共聚单体对HDPE中空专用树脂性能的影响[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9
[2]..具有特定共聚单体分布的聚乙烯共聚物[J].齐鲁石油化工.2018
[3].丁永.阴/阳离子单体作为分散剂/乳化剂/共聚单体调控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分散[D].天津大学.2017
[4].高杜娟,赵家琳.乙丙丁叁元共聚聚丙烯中共聚单体含量的测定[J].塑料工业.2017
[5].高杜娟,赵家琳,笪敏峰.透明聚丙烯中共聚单体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J].塑料工业.2017
[6].王中泽,钟珊,张博文,刘正博,徐梁华.共聚单体改性PAN原丝热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7
[7].刘刚,王晓阳,冯博,于洪强.水溶性共聚单体对无皂苯丙乳液稳定性影响[J].化工管理.2016
[8].汪绪兰,欧阳琴,皇静,黄显雯,马洪波.共聚单体对水相合成聚丙烯腈及其湿纺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通报.2016
[9].翁婷婷,廖文通,彭慧莲,赵虹云,席兰云.AMPS-iMz可聚合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共聚单体对其交联共聚物凝胶吸液行为的影响[J].化工科技.2016
[10].尹东杰.聚羧酸减水剂共聚单体活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