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性歧义句论文-刘小红,侯国金

词汇性歧义句论文-刘小红,侯国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词汇性歧义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话题歧义句,生成语法,词汇—构式语用学,解歧

词汇性歧义句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红,侯国金[1](2018)在《话题歧义句的词汇—构式语用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话题歧义(句)为研究对象,首先讨论话题歧义句的类型,分析其歧义形成之原因,继而考察对话题歧义句的解读。由于一般语言学模式,如形式主义的生成语法,难以充分解释话题歧义(句)的生成和推导,文章拟借用新兴跨学科词汇—构式语用学,给予其较新的阐释:话题歧义是汉语的特色话语手段,意在获取特殊语用修辞效果,受话人对此类话语的成功解读不仅依靠语境信息,还需要其语用语言能力、社会语用能力和语用修辞能力的互动性调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于泽,赵国祥,任桂琴[2](2015)在《书面韵律信息与词汇偏向在歧义句歧义消解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眼动法,探讨了被试在理解层次分隔歧义句时,逗号作为书面韵律边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书面韵律边界与词汇信息如何共同影响句子加工。研究选取了母语为汉语的成人,完成一个自然情境下的句子理解实验,同时记录他们句子阅读时的眼动数据。实验材料为层次分隔歧义句。结果发现:有逗号解歧的句子的阅读时间明显少于没有逗号解歧句子的阅读时间;逗号偏向类型和词汇偏向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两者在叁种眼动指标上都达到了显着性水平,研究所选的叁种眼动指标为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此外,当逗号偏向将句子结构确定为形容词修饰整个短语结构时,词汇偏向会对语义理解进行调整,表现在叁种眼动指标的显着性上。实验结果支持内隐韵律假设,书面韵律信息对歧义句歧义消解的作用从句子加工早期开始,书面韵律信息与词汇偏向的交互作用也发生于句子加工早期。(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于泽,赵国祥[3](2013)在《书面韵律边界与词汇偏向对歧义句歧义消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者对听觉韵律边界信息的作用给予了很多的关注,进行了一些列的研究。然而,书面句子理解中,书面韵律边界的作用及其与其它语言学信息如何共同影响歧义句的歧义消解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在综述以往有关汉语和拼音文字韵律边界信息加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被试在理解层次分隔歧义句时,逗号作为书面韵律边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书面韵律边界与词汇信息如何共同影响句子加工。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词汇信息,句法信息,及书面韵律信息如何对句子理解起作用进行解释。实验采用白定步速的研究范式,句子逐句呈现,句子出现的速度由被试自己控制。句子后面会出现一个问题,用于探查被试是否理解句子的语义。结果发现:(1)有逗号解歧的句子的阅读时间明显少于没有逗号解歧句子的阅读时间;(2)词汇偏向类型和标点偏向类型的交互作用在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上都达到了显着性水平;(3)当标点将句子结构确定为形容词修饰整个短语结构时,词汇偏向的作用在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上都达到了显着性水平。实验结果支持内隐韵律假设,书面韵律信息对歧义句歧义消解的作用从句子加工早期开始,书面韵律信息与词汇偏向的交互作用也发生于句子加工早期。(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黄茜[4](2010)在《基于框架理论的词汇性歧义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首先阐述框架理论等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基于框架理论来分析导致词汇性歧义句的原因;同时进一步说明框架与语境之间相互印证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0年04期)

辛奕嬴[5](2009)在《心理空间理论和词汇性歧义句》一文中研究指出福科聂创建的心理空间理论旨在解释自然语言意义的建构。本文运用该理论来探讨歧义句的形成、理解和消歧等认知心理过程。歧义句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中,词汇的多义、同音异义和同一词汇结构的不同分解都是产生歧义句最为常见的原因。本文将由这些原因所产生的歧义句界定为词汇性歧义句。在以往常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提出了用心理空间理论来研究词汇性歧义句的动态新视角,认为词汇性歧义句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在研究方法方面,把整个句子置于心理空间背景下,动态地考察词汇歧义导致句子产生歧义的整个认知心理过程。在理论方面,本文对心理空间理论及其发展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作了介绍和讨论,特别是对心理空间理论中的识别原则、不定解读、有定解读及空间识别原则作了较为详细地介绍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用心理空间理论研究和解释了词汇性歧义句的形成、理解和消歧等认知心理过程,探索了词汇性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展示了词汇性歧义句现象,总结了词汇性歧义句消歧的方法,并且将论文研究成果应用到英语阅读理解中.(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9-06-30)

辛奕嬴[6](2008)在《框架理论与词汇性歧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歧义句的研究在语言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句子的理解,框架理论不同于传统语义学理论,框架理论研究者认为百科知识与人的经验和语言知识是不可分割的,他们互相作用的结果是人对句子的正确理解。本文,首先对框架理论进行概括,然后针对由多义词的存在而导致句子歧义现象的产生来展现大脑对词汇性歧义的理解过程,同时说明框架与语篇具有相互印证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S2期)

词汇性歧义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采用眼动法,探讨了被试在理解层次分隔歧义句时,逗号作为书面韵律边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书面韵律边界与词汇信息如何共同影响句子加工。研究选取了母语为汉语的成人,完成一个自然情境下的句子理解实验,同时记录他们句子阅读时的眼动数据。实验材料为层次分隔歧义句。结果发现:有逗号解歧的句子的阅读时间明显少于没有逗号解歧句子的阅读时间;逗号偏向类型和词汇偏向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两者在叁种眼动指标上都达到了显着性水平,研究所选的叁种眼动指标为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此外,当逗号偏向将句子结构确定为形容词修饰整个短语结构时,词汇偏向会对语义理解进行调整,表现在叁种眼动指标的显着性上。实验结果支持内隐韵律假设,书面韵律信息对歧义句歧义消解的作用从句子加工早期开始,书面韵律信息与词汇偏向的交互作用也发生于句子加工早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词汇性歧义句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红,侯国金.话题歧义句的词汇—构式语用学阐释[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

[2].于泽,赵国祥,任桂琴.书面韵律信息与词汇偏向在歧义句歧义消解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5

[3].于泽,赵国祥.书面韵律边界与词汇偏向对歧义句歧义消解的影响[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4].黄茜.基于框架理论的词汇性歧义句分析[J].海外英语.2010

[5].辛奕嬴.心理空间理论和词汇性歧义句[D].四川师范大学.2009

[6].辛奕嬴.框架理论与词汇性歧义[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标签:;  ;  ;  ;  

词汇性歧义句论文-刘小红,侯国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