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疼痛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症,寒湿凝滞型,少腹逐瘀汤,疼痛
疼痛症论文文献综述
董翠兰[1](2019)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疼痛症(CPP)的临床疗效,为减轻患者疼痛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章丘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C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观察组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采用寒湿凝滞证评分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治疗前,两组寒湿凝滞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寒湿凝滞证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结论少腹逐瘀汤对寒湿凝滞型CPP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显着减轻疼痛症状,缓解临床症状,利于患者转归,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慢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赵甲苓[2](2019)在《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中医疗法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102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入西医组(西药常规治疗)和中医组(中医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78.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治疗中疗效确切,可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09期)
郑扬康,刘海全,侯蕾,杨海韵[3](2018)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疼痛症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检索2013年至2018年2月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疼痛症(primary osteopototic pain,POPP)的文献,按照中医疗法和作用机理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结果提示国内外治疗POPP的中医疗法主要集中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针刀、手法复位和健身气功等10个方面,中医药治疗POPP的研究水平显着提高,且中医与西医互相借鉴、互为补充、相互结合的趋势性越来越明显。认为目前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分组方法、干预措施、指标测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今后逐渐形成规范化的POPP研究指导策略,以期为中医药治疗POPP提供更加有利的循证医学证据,也为今后本病的临床研究设计和治疗方案提供借鉴和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王娟,张仪雯,席秦,雷正权[4](2018)在《平衡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症8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客观评价平衡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平衡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8%、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率22%、总有效率82.5%,且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症均有治疗效果,但平衡针疗法更优于传统针刺治疗,且具有即时效应、单穴治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李关伟[5](2018)在《女性乳腺疼痛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疼痛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女性乳腺疼痛症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1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四碘甲状原氨酸(T_4)、叁碘甲状腺原氨酸(T_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乳腺疼痛同年龄有密切的关系,<45岁女性乳腺疼痛率明显高于≥45岁年龄段女性(P<0.05)。≥45岁的乳腺疼痛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T_3水平明显高于无甲状腺疾患者,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合并腺体紊乱者血清T_4水平明显高于无腺体紊乱者,观察组TPO、T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乳腺疼痛症与TPO、TG、T_4水平以及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上指标对女性乳腺疼痛症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8年15期)
陈文敏[6](2018)在《疼痛症人体SEMG信号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的分析已成为临床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临床研究中,疼痛是表征腰痛患者腰椎功能特性的指标,常采用量表对其进行评估。但是疼痛的程度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且个体差异大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采用量表评估则具有一定的缺陷。而表面肌电信号可以客观的、定量的对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和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腰椎肌肉进行评估。本文首先介绍了SEMG信号研究背景和意义,肌电信号采集技术的影响因素等,并且对信号的产生及其标准化做了说明,然后对时域、频域以及时频域的特征值提取算法做了简述。结合实验采集的SEMG信号,提取了均方根、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中位频率、小波包能量和小波包振幅等肌电特征值,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采集的肌肉信号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重点介绍了单侧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SEMG特征和小波包算法的表面肌电信号处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1)探索单侧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健康者的表面肌电图的特征差异。单侧疼痛LDH组与健康组在多块肌肉的各项变量均有显着性差异,表明腰椎肌肉的SEMG信号的RMS、MPF特征值可以作为LDH患者风险的预测因子,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结合常用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临床研究,通过客观测量值来探讨患者的主观反应,随着单侧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主观疼痛值增大,肌电信号的特征值减小。结果证明LDH患者的疼痛程度影响腰背部肌肉运动。(2)采用频带小波包能量和重构小波包振幅的方法探讨受试者的表面肌电图的特征差异,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同时不同组使用小波包算法的特征值的差异性比使用RMS、IEMG、MF、MPF特征值更明显。本项目的完成将有助于提升医生对患者治疗效果的精细判断,有助于提高医疗康复技术往精准医疗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8-05-22)
高振宁[7](2018)在《探讨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100例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给予常规组左氧氟沙星和替硝锉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中医疗法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72%,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疗法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光红霞[8](2018)在《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应用中医治疗措施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本卫生院在近年来收治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共计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的治疗措施为西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治疗措施为中医活血化瘀止痛法联合灌肠给药方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措施实施治疗,取得了显着的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27期)
钱利琼[9](2018)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症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为妇科常见病[1],主要是由盆腔脏器慢性疾病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因素所引起。本病发作多无规律,且症状反复,患者在劳累过度、性交以及月经前后出现腰痛、痛经、下腹疼痛等症状加重,长期反复发作者还可能出现精神情绪上的表现,如抑郁等,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多以止痛、消炎等对症治疗为主,但疗效并不明显,并且容易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余安胜,具本承,王茜,梁晶,姜水印[10](2017)在《腰部热敏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6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热敏灸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以腰八穴(肾俞、大肠俞、次"、腰眼)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比较各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100%,治愈率63.3%,电针组有效率96.66%、治愈率3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和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0例热敏点(带)出现的部位多在肾俞、关元俞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附近。结论 "腰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LDH)有一定的疗效。两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LDH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热敏点艾灸明显缓解LDH患者的疼痛。肾俞、关元俞之间存在着一个"高热敏带"。(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S1期)
疼痛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析中医疗法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102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入西医组(西药常规治疗)和中医组(中医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78.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治疗中疗效确切,可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有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疼痛症论文参考文献
[1].董翠兰.少腹逐瘀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疗效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19
[2].赵甲苓.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9
[3].郑扬康,刘海全,侯蕾,杨海韵.原发性骨质疏松疼痛症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
[4].王娟,张仪雯,席秦,雷正权.平衡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症8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
[5].李关伟.女性乳腺疼痛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8
[6].陈文敏.疼痛症人体SEMG信号特征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
[7].高振宁.探讨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8].光红霞.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9].钱利琼.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症3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
[10].余安胜,具本承,王茜,梁晶,姜水印.腰部热敏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60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