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气展开结构论文-李海岩,徐洋,王玉林,高着秀,李成祥

可充气展开结构论文-李海岩,徐洋,王玉林,高着秀,李成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充气展开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碎片,充气结构,防护结构,空间站

可充气展开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岩,徐洋,王玉林,高着秀,李成祥[1](2019)在《充气展开式空间危险碎片防护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可充气展开的多层防护屏结构,当碎片来袭时防护结构可自主展开,并通过调节方向实现对空间碎片的快速、准确拦截;在防护任务完成后,防护结构可折迭回收,具备重复使用功能。同时,采用仿真方法对防护结构的防护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于当前材料技术,充气展开防护结构可有效防护直径为1~2 cm的高速弹丸撞击空间站舱壁结构不破坏,满足功能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卫剑征,张雯婷,谭惠丰,马瑞强[2](2015)在《充气展开式再入减速器结构气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将结构边界层附近的气体流动假定为黏性流动,边界层之外黏性流动忽略不计,建立了充气式减速器外围非均匀的网格模型,采用修正的差分格式AUSM+方法,比较分析超音速和高超声速情况下充气式气动减速器再入时的气动特性,讨论了再入攻角对气动外形的影响以及结构的半顶角对气动外形的影响,给出了不同飞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宋博[3](2015)在《充气展开自支撑结构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充气展开结构具有折迭体积小、重量轻、展开可靠性高等优势,可作为构建空间大型可展开结构主要单元之一,如充气展开太阳帆、充气式重力梯度杆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薄扁壳弯折力学特性、压弯与结构稳定性、以及结构动态特性等理论、数值模拟、试验测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本文对充气展开自支撑结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与分析,为空间可展开结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充气展开自支撑结构内壁上对称分布增强条,折迭展开过程中存在正向与反向大转动、大位移、非线性几何大变形问题,讨论了不同圆心角度和不同厚度对正向与反向折迭展开过程中弯矩的变化,得到折迭/展开过程中应变和应变能随弯折角度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基于薄壳理论给出了增强条折迭展开过程中的弯矩表达式,与有限元模拟对比,结果吻合一致。其次,基于自支撑增强条正向与反向弯折特征,针对充气展开自支撑结构刚度特性,建立了含有自支撑增强条的充气自支撑圆管结构有限元模型,讨论了轴向压缩、扭转和弯曲特性,采用试验机对有无增强条、有无内压、有无Kapton/Al/Kapton薄膜自支撑圆管进行了轴向压缩测试,分析了失稳模式与整体临界失稳载荷,验证了无面外位移约束的增强条骨架失稳机理。最后,针对含内压的充气展开自支撑圆管结构中增强条对动态特性的影响问题,本文建立有了一套充气悬臂梁动态测试系统。多点激励单点响应的测试方法,研究了充气压力、有无增强条、以及结构压弯失稳产生的材料损伤对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该结构动态特性,得到自支撑管状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两者吻合一致;并利用VIC-3D全场应变测试系统,分析了自支撑管状结构充气压力对充气自支撑结构低频影响不明显原因,最终掌握了充气结构密频低频、高阻尼振动特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林国昌,曹瑞,谭惠丰[4](2014)在《一种可刚化肋充气展开天线反射面的结构设计与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充气展开天线反射面通常依靠内部气压维持其结构形状,但持续保压无法使充气天线长期在轨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刚化肋充气展天线反射面。该反射面主要结构仍为柔性薄膜材料,但在反射面背部增加了若干柔性可刚化增强肋结构。待天线发射升空并充气展开后,增强肋通过某种方式刚化,实现反射面结构在零压情况下的长期保形。为了验证该设计的有效性,研制了一个直径1.5m口径的可刚化肋充气展开天线反射面,并通过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分析了它的面型精度,验证了该设计的有效应。此外,基于有限元法分析了引入增强肋后天线反射面在不同充气压力和悬线预应力下振动特性。(本文来源于《2014年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4-10-25)

杨艳[5](2013)在《新型空间充气展开结构在轨试验成功——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携手高校优势互补实现科研实力“1+1>2”》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搭载在我国新技术试验-1卫星上的充气式重力梯度杆成功完成了在轨充气展开和成像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轨开展的空间充气展开结构技术试验,标志着我国充气展开空间结构具备了初步工程化的能力。其中重力梯度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气伸展臂是一种新型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以下简称机电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共同开发、联合研制,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制能力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水平,该项目也成为了企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成功典范。(本文来源于《国际太空》期刊2013年09期)

杨艳,王伟志[6](2013)在《产学研互借力 产业化共推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搭载在新技术试验一号卫星上的充气式重力梯度杆成功完成了在轨充气展开和成像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轨开展的空间充气展开结构技术试验,标志着我国充气展开空间结构具备了初步工程化的能力。 其中重力梯度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气伸展臂是一种新型空间充气(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3-07-17)

徐彦,关富玲,川口健一[7](2011)在《充气薄膜结构的悬垂和充气展开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模拟充气薄膜结构的初始状态和充气运动过程,采用索网代替薄膜曲面.基于广义逆矩阵理论将位移增量中的弹性位移和刚体位移分开,分析薄膜的刚体运动,给出结构稳定的条件方程,分析薄膜的悬垂力学性能.利用空气分子数法得到气体体积的约束方程,求解充气展开分析的基本方程,得到结构的展开过程.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六边形充气气枕,得到气枕在重力作用下的悬垂状态和充气展开过程的各个状态,稳定性判别参数不断趋向于零.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以用于分析柔性结构充气展开的整个过程.(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唐明章,竺梅芳[8](2010)在《一种测量柔性充气展开结构应力应变的新型传感器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囊或降落伞等柔性充气展开结构进行展开充气时,从折迭收缩状态变为充气张满状态,其结构外形变化剧烈,普通传感器无法进行这种大变形量条件下的测量,因此,对作用在柔性充气展开结构表面的应力和应变一直难以精确计算和测量,本文介绍了国外一种新型的可以对柔性结构应变和应力进行测量的光纤传感器系统,通过原理性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系统是可行的,可以广泛用于柔性织物的应变和应力的测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01)

苗常青,王华吉,谭惠丰,盛京[9](2010)在《空间碎片充气展开防护结构的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目前机械式展开防护屏存在的固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可充气展开防护结构,并研究了该充气展开防护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对充气展开防护结构频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防护结构的模态分析,并研究了支撑管结构参数对防护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充气管直径以及充气管壁厚度等尺寸参数对充气结构模态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模拟结果相一致,并且充气支撑管的直径和厚度对防护结构的模态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曹旭,王伟志[10](2009)在《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材料成型固化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体积小,质量轻,可用于构建大型空间结构,在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空间充气展开结构需要采用柔性材料,通过充气展开成型固化使柔性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成型固化是研制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介绍了四种成型固化技术:铝/聚合物薄膜成型固化技术、热成型固化技术、热塑性/形状记忆成型固化技术和紫外线成型固化技术。通过分析,认为在目前条件下铝/聚合物薄膜成型固化技术更接近于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09年04期)

可充气展开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将结构边界层附近的气体流动假定为黏性流动,边界层之外黏性流动忽略不计,建立了充气式减速器外围非均匀的网格模型,采用修正的差分格式AUSM+方法,比较分析超音速和高超声速情况下充气式气动减速器再入时的气动特性,讨论了再入攻角对气动外形的影响以及结构的半顶角对气动外形的影响,给出了不同飞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充气展开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岩,徐洋,王玉林,高着秀,李成祥.充气展开式空间危险碎片防护结构设计[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2].卫剑征,张雯婷,谭惠丰,马瑞强.充气展开式再入减速器结构气动特性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3].宋博.充气展开自支撑结构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4].林国昌,曹瑞,谭惠丰.一种可刚化肋充气展开天线反射面的结构设计与振动特性分析[C].2014年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摘要集.2014

[5].杨艳.新型空间充气展开结构在轨试验成功——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携手高校优势互补实现科研实力“1+1>2”[J].国际太空.2013

[6].杨艳,王伟志.产学研互借力产业化共推动[N].中国航天报.2013

[7].徐彦,关富玲,川口健一.充气薄膜结构的悬垂和充气展开过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

[8].唐明章,竺梅芳.一种测量柔性充气展开结构应力应变的新型传感器系统[C].第二十叁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10

[9].苗常青,王华吉,谭惠丰,盛京.空间碎片充气展开防护结构的模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

[10].曹旭,王伟志.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材料成型固化技术综述[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

标签:;  ;  ;  ;  

可充气展开结构论文-李海岩,徐洋,王玉林,高着秀,李成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