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玻璃切除术,超声乳化吸出术,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论文文献综述
兰芬,蒋炜,邱敏[1](2019)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将82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单纯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乙组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术前视力、眼压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乙组术后3天及7天眼压水平低于甲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术后半年视力明显优于甲组、术后1天眼压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30期)
张新玮[2](2019)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与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在白内障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老年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吸出和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本院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21例。根据探究需求,分为实验组(59例,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和对照组(62例,超声乳化吸出术),对术前、术后5周、15周患者的并发症、视力恢复程度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术后5周、15周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变程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晶状体核为Ⅳ级颜色时,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晶状体核的颜色为Ⅳ级时,建议采用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孙俊梅,薛海兰,杨玲[3](2019)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以及超声乳化术两种治疗方法的具体成效。方法将2014年11月—2017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4例相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其一为对照组,其二为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给予研究组患者超声乳化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眼压水平和视力水平。结果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术式之后,研究组患者眼压水平和视力水平改善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的眼压水平为(39.8±4.2)mmHg,对照组的眼压水平为(62.4±4.7)mmHg,治疗后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3,P<0.05)。结论超声乳化治疗手术对于青光眼患者具有显着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压水平和视力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盼盼,管宇,陈诵惟,孙荪,吴坚[4](2019)在《2.4 mm透明角膜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hacoemulsification aspiration,PEA)与双切口PEA对角膜的影响。方法连续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医院行2. 4 mm透明角膜单切口PEA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100眼)(单切口组),并选择此时间段内与之眼轴、前房深度、晶状体核混浊等眼部和全身情况相匹配的行透明角膜双切口PEA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00眼)(双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总超声时间、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及矫正远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10 mm范围内角膜体积(10 mmcorneal volume,10 mm-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形态等参数。结果单切口组术中总超声时间、CDE分别为(27. 84±19. 61) s、5. 15±3. 70,双切口组分别为(23. 62±16. 55) s、4. 77±3. 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1周,单切口组的UDVA和CDVA均高于双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1周,单切口组10 mm-CV及CCT均小于双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单切口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6. 82±3. 39)%、(7. 05±4. 22)%、(7. 06±4. 37)%,双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 08±3. 31)%、(8. 28±4. 28)%、(8. 37±4. 8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早期ARC患者行单切口PEA对角膜的创伤程度较双切口PEA轻,术后恢复快,早期可拥有更好的视觉质量。(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葛华瑞[5](2018)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短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01~2018-01我院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5例(75眼),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7例,37眼)和实验组(n=38例,38眼)。对照组先行玻璃体切除,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实验组行玻璃体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随访,统计两组并发症。结果:术后实验组视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均无脱落病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3.15%低于对照组37.84%,(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视力改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赵学章,李燕[6](2018)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老年白内障患者IOP、CRT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IOP)、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CRT)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300例(共300只眼)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定期测量IOP、CRT,并进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测,采用美国国立眼科研究开发的视功能与生存质量问卷(VF-QOL)评价视觉质量。结果 300例患者术前1 d,术后2、7、14、30 d平均IOP逐渐下降,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0 d,CRT逐渐增厚,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眼内炎性反应、切口角膜水肿导致角膜散光变化,影响UCVA、BCVA恢复,但随着时间延长,水肿消退,散光改善,术后7、14、30 d的UCVA、BCVA逐渐改善并趋于稳定,各时间点UCVA、BCVA比较差异显着(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CRT与UCVA、BCVA呈正相关(P<0.05)。术后30 d的VF的4类评分及QOL的4类评分均明显较术前1 d升高,视觉质量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有助于促进术后IOP、CRT、视力及视觉质量改善。(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张玲[7](2018)在《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将对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近一年收治的84例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与结论术后48 h,两组患者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情绪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3/42)明显低于对照组23.8%(10/42)。(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48期)
李浩[8](2018)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主动加压与重力灌注对黄斑区厚度影响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主动加压与重力灌注模式术后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90例(10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主动加压(主控式液流系统)50眼,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重力灌注(重力式灌注系统)50眼。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以及术后3月,采用频域OCT(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graphy,SD-OCT),检测并记录各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值及黄斑3mm容积(直径3mm的中央区视网膜容积)。记录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N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记录术中有效超乳时间(s)、CDE、手术时间(min)等相关参数。黄斑厚度统计采用国际ETDRS黄斑分区法,将黄斑区分成9区即中央区(1mm)、内环(1mm-3mm)上、下、鼻、颞4区及外环区(3mm-6mm)上、下、鼻、颞4区。结果:1.两组组内中央区视网膜平均厚度术前与术后1周对比,厚度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1月及3月对比,厚度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斑3mm容积术前与术后1周、1月及3月,容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内环4区(上、下、鼻、颞)及外环4区(上、下、鼻、颞)视网膜平均厚度术前与术后1周、1月及3月对比,厚度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重力式组中央区厚度增幅在术后1周、1月及3月均高于主控式组,但两组中央区平均厚度在术前、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内环(上、下、鼻、颞)及外环(上、下、鼻、颞)的8个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在术前、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重力式组3mm容积增幅在术后1周、1月及3月高于主控式组,但两组黄斑3mm容积在术前、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的手术时间、有效超乳时间及CD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主动加压与重力灌注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模式,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效果无明显差异。2.主动加压模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较重力灌注模式小,二者数值上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临床应用可优先考虑主动加压模式。3.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黄斑区周边视网膜厚度增加时间早于中央区厚度增加时间。(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15)
章畅,王玉宏,张萌,吕帆[9](2018)在《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长扫描深度的谱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ultra-long scan depth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UL-OCT)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稳定性。方法选取42例(42眼)PACG患者(PACG组)和40例(40眼)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ARC组)患者纳入本研究。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IOL(Softec HD IOL)植入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UL-OCT检查,并计算IOL偏心量、倾斜度及后囊膜与IOL后表面之间的面积(space between IOL and posterior capsule,IOL-PC space),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个随访时间点上的组间差异。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PACG组IOL的偏心量分别为(0.182±0.054)mm、(0.232±0.081)mm、(0.183±0.089)mm,ARC组分别为(0.342±0.141)mm、(0.288±0.110)mm、(0.249±0.132)mm。术后1周PACG组IOL的偏心量小于AR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PACG组垂直轴上的倾斜度分别为(3.670±6.610)°、(-0.940±4.730)°、(0.540±9.510)°,ARC组分别为(-4.090±7.610)°、(-5.100±5.530)°、(-1.430±8.800)°。术后1周PACG组垂直轴上的倾斜度小于AR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其余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OL在水平轴上的倾斜度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PACG组水平轴上的IOL-PC space分别为(0.111±0.091)mm~2、(0.044±0.066)mm~2、(0.055±0.055)mm~2,ARC组分别为(0.176±0.213)mm~2、(0.255±0.303)mm~2、(0.059±0.066)mm~2,术后1个月PACG组IOL-PC space小于AR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其余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垂直轴上IOL-PC space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后3个月内,Softec HD IOL在PACG组中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优于ARC组。(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刘赛,闫巧灵,张丽艳[10](2018)在《对比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及不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及不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作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及不联合房角分离术均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但两种术式联合治疗后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结构改善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30期)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老年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吸出和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本院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21例。根据探究需求,分为实验组(59例,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和对照组(62例,超声乳化吸出术),对术前、术后5周、15周患者的并发症、视力恢复程度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术后5周、15周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变程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晶状体核为Ⅳ级颜色时,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晶状体核的颜色为Ⅳ级时,建议采用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论文参考文献
[1].兰芬,蒋炜,邱敏.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张新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与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在白内障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3].孙俊梅,薛海兰,杨玲.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J].系统医学.2019
[4].李盼盼,管宇,陈诵惟,孙荪,吴坚.2.4mm透明角膜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9
[5].葛华瑞.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8例[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
[6].赵学章,李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老年白内障患者IOP、CRT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
[7].张玲.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8].李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主动加压与重力灌注对黄斑区厚度影响的对比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9].章畅,王玉宏,张萌,吕帆.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8
[10].刘赛,闫巧灵,张丽艳.对比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及不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