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原论文-本刊记者

李祖原论文-本刊记者

导读:本文包含了李祖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筑师,人像,美术家,建筑设计

李祖原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1](2014)在《中国特色新建筑实践——专访台湾国际知名建筑师李祖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当代建筑师中,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一贯坚持主张"中国式建筑"的实践;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如此博大精深的理解;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如此执着地探索"意"与"象"的共生,并在建筑中力图表达意念;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在当代建筑中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探索东西方文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契合;也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追寻当代建筑的理念,探索当代建筑的哲理。大师一直坚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丁山香格里拉的大屋顶、沈阳方圆大厦到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都是大师"具"、"象"思路体现。(本文来源于《民族建筑(2014年第12期 总第154期)》期刊2014-12-01)

傅碧东,任碧成[2](2012)在《张田欣会见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首席傅碧东 通讯员任碧成台北报道 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田欣在台北会见了世博会台湾馆、台北101大楼、北京盘古大观、台湾中台禅寺等知名建筑的设计者李祖原。张田欣表示,希望李祖原积极参与到昆明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帮助昆明打造地标性的建筑,提升(本文来源于《昆明日报》期刊2012-05-31)

祁安[3](2012)在《投资建设淮安国际金融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在“台湾·江苏周”期间,淮安代表团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合作”主题,积极与台湾开展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交流合作。26日上午,市委书记刘永忠率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河区、淮安工业园区、市科技局和市台办组成的淮安代表团,与台湾银石集团在(本文来源于《淮安日报》期刊2012-05-28)

殷宝宁[4](2010)在《两岸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代化之比较研究:以西安张锦秋与台北李祖原集合住宅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古'建筑的‘古'字同时意涵建筑在兴建年代的久远,及其形式风格传达出的历史性风貌两项条件,缺一不可。亦即,即使在当代以古代建筑手法及表现形式来建造者,只能称为‘仿古'建筑,而利用当代建筑工法与技术针对古建筑的修复整建,则是古迹修复专业的一环,这些差异虽然在当代建筑实践中,逐步分化为不同的专业与发展趋势,但根本地来(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期刊2010-07-23)

[5](2010)在《台湾建筑师李祖原:大陆建筑缺少自己的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新华社独家专访了台湾建筑师李祖原。作为"世博会台湾馆"、"台北101大楼"、"北京盘古大观"等知名建筑的设计者,李祖原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哲学。他认为,大陆现代化发展很快,急于和世界接轨。在大都市,几乎能够看到世(本文来源于《建筑》期刊2010年09期)

[6](2010)在《李祖原:中国式建筑的实践者——对话上海世博会台湾馆设计师》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行业里都有那么几个人,一提到就让人肃然起敬。他们独具风格,思想深邃,作品经典,代表着业内的高水准,这样的人,被尊称为"大师"。在建筑设计领域里,就有这样一位"大师",几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当仁不让地成为地标性建筑.从高雄85大楼、郑州裕达国贸大楼,到台北101、北京盘古大观……他就是台湾着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这次,大师带来了(本文来源于《台声》期刊2010年04期)

乐妍[7](2010)在《李祖原 用建筑的语言说中国的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他的设计中,中国元素被运用得出神入化:"意"与"象"共生,"圆"与"方"相融,传统与现代安然契合,由此,建筑有了文化的沧桑与底蕴,有了生命的灵动和精气。(本文来源于《华人世界》期刊2010年Z1期)

陆东红[8](2009)在《用民族语言述说国际理念——台湾建筑师李祖原的建筑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设计备受推崇的今天,有一个建筑师仍然坚持设计"中国式建筑",他就是李祖原。中国传统的美学元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东方与西方的交汇在他的设计中比比皆是。一次次可贵的探索,虽然也会受到争议,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建筑述说着设计者的坚持。李祖原就是这样,把发展民族的建筑美学当作自己设计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两岸关系》期刊2009年04期)

于丁[9](2008)在《“意象相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主要介绍李祖原建筑师的设计作品和创作思想。李祖原建筑师的设计作品很多,称赞与批评兼而有之,作者以叙述曾参与过的项目开始,夹叙夹议,首先引用前人以各种设计观点对李祖原建筑所进行的评述作为理论基础;之后又通过分析台湾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来探讨李祖原设计思想的形成背景,并以此为基础从深层次讨论李祖原“意象相生”设计理念的文化内涵;最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李祖原建筑创作与设计思想的叁个要素——“意象相生”、“东魂西技”与“觉悟的文化自觉性”。最后给出结论,李祖原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和思想是“中国式实验建筑”的代表,在经历了30年的“实践建筑师”专业积累之后提供给我们一条可以继续探讨的设计道路;李祖原建筑师通过建筑的意象形态表达出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发掘与再创作,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倡导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普及。论文最后节选了与马国馨院长的访谈作为附录,通过马院长通俗幽默的语言从更高角度来理解李祖原的建筑和思想。(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08-06-01)

原建军[10](2006)在《博物馆 建在帝陵陪葬坑》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景帝刘启平定七王之乱,最后负恩斩杀名相晁错;王皇后美貌如仙,心计多端;汉阳陵营造耗时颇巨,藏品如山……这一幕幕历史景象随着光、电、音、画诸元素的交互搭配而形象多姿的表现了出来,当这些演出结束时,观看的官员、专家、游客如梦初醒,随后掌声如潮。 你(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06-04-02)

李祖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首席傅碧东 通讯员任碧成台北报道 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田欣在台北会见了世博会台湾馆、台北101大楼、北京盘古大观、台湾中台禅寺等知名建筑的设计者李祖原。张田欣表示,希望李祖原积极参与到昆明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帮助昆明打造地标性的建筑,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祖原论文参考文献

[1].本刊.中国特色新建筑实践——专访台湾国际知名建筑师李祖原[C].民族建筑(2014年第12期总第154期).2014

[2].傅碧东,任碧成.张田欣会见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N].昆明日报.2012

[3].祁安.投资建设淮安国际金融中心[N].淮安日报.2012

[4].殷宝宁.两岸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代化之比较研究:以西安张锦秋与台北李祖原集合住宅作品为例[C].第叁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2010

[5]..台湾建筑师李祖原:大陆建筑缺少自己的风格[J].建筑.2010

[6]..李祖原:中国式建筑的实践者——对话上海世博会台湾馆设计师[J].台声.2010

[7].乐妍.李祖原用建筑的语言说中国的文化[J].华人世界.2010

[8].陆东红.用民族语言述说国际理念——台湾建筑师李祖原的建筑艺术[J].两岸关系.2009

[9].于丁.“意象相生”[D].中央美术学院.2008

[10].原建军.博物馆建在帝陵陪葬坑[N].西安日报.2006

标签:;  ;  ;  ;  

李祖原论文-本刊记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