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序列分析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论文文献综述
雍玮,乔梦凯,石利民,王璇,何敏[1](2019)在《一株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H5N1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导致重症呼吸道感染,致死率高。【目的】研究我中心确认的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A/Nanjing/1/2015的可能起源及基因组分子特征。【方法】对病人痰液样本中的H5N1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9.0对序列进行拼接,使用BLAST和MEGA 5.22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和各片段分子特征分析。【结果】该株禽流感病毒属于H5亚型的2.3.2.1c家系,其8个片段均与江浙地区禽类中分离的病毒高度同源,未发现有明显的重配。分子特征显示,该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裂解位点为PQRERRRR/G,受体结合位点呈现禽类受体特点,但出现D94N、S133A和T188I氨基酸置换增强了病毒对人类受体的亲和性。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颈部在49-68位缺失20个氨基酸,非结构蛋白1 (Non-structure protein,NS1)存在P42S置换和80-84位氨基酸的缺失。其他蛋白中也存在多个增强病毒致病力和对人类细胞亲和力的氨基酸突变。对耐药位点分析发现存在对奥司他韦的耐药突变H_274Y,病毒对金刚烷胺仍旧敏感。【结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A/Nanjing/1/2015属于2.3.2.1c家系,禽类来源,关键位点较保守,但仍出现了多个氨基酸的进化与变异使其更利于感染人类。H5N1禽流感病毒进化活跃,持续动态监测不能放松。(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林莉,骆敏霞,韩亚琴[2](2019)在《全球首例人感染H7N4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的临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禽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中的A(甲)型流感病毒属~([1-2])。根据血凝素蛋白及神经氨酸酶蛋白的不同可分不同亚型。其中H7亚型因其高致病性而备受关注~([3])。1997年11月,在澳大利亚Tamworth镇附近2个养鸡场中首次发现H7N4禽流感病毒~([4])。2018年1月,本院收治全球首例人感染甲型H7N4禽流感患者,经过22 d的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曹蓝,李魁彪,陆剑云,陈艺韵,刘艳慧[3](2019)在《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监测与基因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基因变异和进化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本地区H7N9病毒病原学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0份,提取核酸扩增HA、NA、M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重要蛋白突变情况和遗传进化特点。结果广州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同源性差异较大,大部分毒株基因与广东毒株同源性最高,部分毒株基因与河南、内蒙古等地毒株同源性最高。监测到5株病毒为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部分病毒出现了HA蛋白Q226L的突变,提示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SAα-2, 6Gal受体结合能力增加。HA蛋白和NA蛋白上糖基化位点均有一定的增加和缺失突变。HA、NA和M1蛋白上毒力相关位点均突变增强。M2蛋白均呈现耐药突变,同时监测到2株高致病性突变株出现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遗传进化结果显示,HA基因和NA基因在华南和华东分支均有分布,M1基因进化特点相对复杂,分别与华南地区H9N2、H7N9病毒,及北方地区的H7N9病毒重组。结论 2017年广州地区发现2株对达菲耐药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H7N9禽流感病毒在广州地区不断发生进化重组,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复杂性,提示高致病性耐药株有向华南以外地区传播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超,任瑞琦,黎丹,张彦平,倪大新[4](2018)在《2016-2018年中国大陆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疫情和死亡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16—2018年中国大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H7N9病毒疫情和死亡病例,为降低疾病严重性,减少疾病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人感染HPAI病毒疫情的时间、空间及人群等相关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差异。结果中国大陆共8个省份发现人感染HPAI H7N9病毒病例32例,死亡13例,病死率为40.63%,与人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 H7N9病毒病例(37.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3)。人感染HPAI H7N9病毒病例中位年龄为59岁,男女性别比为1.67∶1,职业以农民为主(81.25%)。HPAI H7N9死亡与存活病例间在人群特征、发病时间、地区分布、病程关键时间间隔、暴露史和基础性疾病患病情况等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存活病例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和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为病例死亡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 2016—2018年中国大陆人感染HPAI H7N9病毒病例病死率水平较高,特定临床症状或并发症的出现可能预示预后不良,应进一步加强临床诊疗相关研究,总结临床经验,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务人员培训,以降低疾病的严重性。(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18年12期)
孙小娜,张亚楼,王效俊,刘万里[5](2018)在《新疆2例人感染高致病H5N1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疆2起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措施,提出针对性防控策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新疆2例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过程和处置情况。结果 2例病例均在发病后第10d才首次检测血常规,由于发病前期的诊疗规范性不佳,错过了针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和未采用有效抗病毒药物(48 h内服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达菲)及时治疗,虽然治疗后期多部门联合、专家组会诊,诊疗规范,但最终2例病例分别以合并感染和多器官衰竭死亡为结局;其中1例病例发病前有活禽宰杀市场暴露史,环境监测证实了病例的感染来源于活禽市场。结论对于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需要多部门、多系统联合,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隔离,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应做好环境监测和公众的宣传,均是疾病防控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期刊2018年02期)
裴建新,秦剑秋,农皓,詹鑫婕,杨丞[6](2018)在《南宁市1株人感染高致病H7N9禽流感病毒遗传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广西省南宁市2017年首例人感染高致病H7N9禽流感病毒株血凝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基因测序,从分子水平分析毒株的溯源及遗传特性。方法通过RT-PCR扩增H7N9禽流感毒株HA基因和NA基因并测序,经NCBI数据库BLAST比对,利用MEGE 5.1等软件构建进化树及统计蛋白关键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系统进化树表明中国H7N9毒株HA基因与NA基因主要为2个类群,长叁角分支和珠叁角地区分支,南宁毒株A/Nanning/01/2017(H7N9)HA和NA基因均在珠叁角分支上,与广东毒株高度同源。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插入4个氨基酸由PEIPKGR↓GLF突变为PEVPKRKRTAR↓GLF,含有5个碱性氨基酸,使其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毒力相关位点225由天冬氨酸(D)突变为甘氨酸(G)(D225G),毒力增强;受体结合186位点由甘氨酸(G)突变为缬氨酸(V)(G186V);飞沫传播关键氨基酸位点没有发生突变组合;糖基化位点高度保守。NA蛋白丢失5个氨基酸,毒力可能增强,耐药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均相对保守,未发生突变。结论南宁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来源于广东省珠叁角地区禽类的感染,人传人的可能性不大,对NA抑制剂药类敏感,但毒株已经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毒力增强。南宁市外环境已经检测到H7N9核酸阳性标本,提示需要加强监测有效防控传染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8年03期)
井然[7](2016)在《开展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开展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最终获得的效果,并对效果进行全面系统评价。方法:选取我市2012年11月—2014年05月社会人员409名。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社会人员分为A1组(实验组209名)与A2组(对照组200名)。A2组:不运用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A1组k:运用此项目。结果:针对本次调查的409名社会人员,A1组调查人员在禽流感知识的知晓率方面,超过96%;对于具体的态度而言,占94.3%的调查人员认为当发现疾病以及死禽后,应该立即进行报告。占81.98%的调查人员认为同禽类进行接触时,发现表现出发烧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对于行为养成而言,占93.32%的调查人员认为,此项目的有效开展,同为开展前进行比较,在洗手次数方面,表现了显着的差异(P<0.05);在上述一系列方面,A1组高于A2组患者尤为显着(P<0.05)。结论:有效开展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可以显着提高有关人员所具有的预防意识,最终有效阻止疾病疫情的传播。(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6年07期)
高敏,崔大伟,杨先知,谢国良,车飞虎[8](2016)在《人感染高致病性H5N6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14-2015年3例新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H5N6毒株的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Gen Bank、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及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H5N6病毒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MEGA6.0及Net Nglyc服务器对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和分子变异特征分析。结果 3例感染HPAI-H5N6患者毒株的HA与NA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5%~98.7%和90.1%~98.2%;HA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A/Guangzhou/39715/2014(H5N6)和A/Sichuan/26221/2014(H5N6)与A/duck/Eastern China/1111/2011(H5N2)同源性最近,分别为97.7%和98.5%;A/Yunnan/0127/2015(H5N6)与A/muscovy duck/Vietnam/LBM631/2014(H5N1)同源性最近(97.2%);NA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A/Guangzhou/39715/2014(H5N6)和A/Yunnan/0127/2015(H5N6)与A/swine/Guangdong/K6/2010(H6N6)同源性最近,分别为97.2%和97.6%,A/Sichuan/26221/2014(H5N6)与A/duck/Guangdong/S3073/2010(H6N6)同源性最近(97.4%);进化树分析显示3例患者毒株处于2个不同的分支;HA基因包含有S137A、T160A等突变,糖基化分析显示有6~7个N-糖基化位点。结论新型人感染HPAI-H5N6病毒是一种重组病毒,其HA基因来源于亚洲禽类H5亚型,NA基因来源于亚洲禽类H6N6;HA基因位点突变及N-糖基化改变可能有助于增强对人类的感染。(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王红荣[9](2015)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现状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自1997年首次在香港发生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致人死亡的病例后,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例频发,并表现出多病毒亚型的趋势,其中H5N1、H7N9等亚型禽流感在人群中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虽然目前为止尚缺乏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的证据,但病毒的不断变异所形成的潜在威胁仍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因此有效防控人禽流感疫情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人禽流感在人群中流行需具备的必要条件、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发病机制及综合性的防控措施、特异性疫苗研究和应急接种、药物防治等对策的文献进行整理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期刊2015年04期)
刘相波[10](2015)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病理学和病原学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病理学和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学、光镜、透射电镜方法对在2008年1月-2014年1月中国内地人禽流感患者25例进行研究。均对其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鉴定,从而确定病原学特点。结果:患者肺部病理改变主要为广泛性肺实变,肺水肿、肺出血及坏死。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红细胞、水肿液。部分肺组织有明显的出血坏死,肺泡隔坏死崩解。心肌间质水肿,少数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主要以高电子低密度核心居中的C型的病毒颗粒为主,低电子密度核心的A型病毒颗粒数量较少。结论:高致病性A型禽流感病毒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急性病毒性肺炎,肺水肿、肺实变、明显的出血性坏死性炎症等病理改变为其主要特征。电镜检查可见A型禽流感病毒样颗粒。研究人禽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和病理学特点,为将来的人禽流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病理学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5年23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禽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中的A(甲)型流感病毒属~([1-2])。根据血凝素蛋白及神经氨酸酶蛋白的不同可分不同亚型。其中H7亚型因其高致病性而备受关注~([3])。1997年11月,在澳大利亚Tamworth镇附近2个养鸡场中首次发现H7N4禽流感病毒~([4])。2018年1月,本院收治全球首例人感染甲型H7N4禽流感患者,经过22 d的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论文参考文献
[1].雍玮,乔梦凯,石利民,王璇,何敏.一株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9
[2].林莉,骆敏霞,韩亚琴.全球首例人感染H7N4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的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9
[3].曹蓝,李魁彪,陆剑云,陈艺韵,刘艳慧.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监测与基因进化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
[4].李超,任瑞琦,黎丹,张彦平,倪大新.2016-2018年中国大陆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疫情和死亡病例分析[J].疾病监测.2018
[5].孙小娜,张亚楼,王效俊,刘万里.新疆2例人感染高致病H5N1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与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8
[6].裴建新,秦剑秋,农皓,詹鑫婕,杨丞.南宁市1株人感染高致病H7N9禽流感病毒遗传特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8
[7].井然.开展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效果评价[J].健康之路.2016
[8].高敏,崔大伟,杨先知,谢国良,车飞虎.人感染高致病性H5N6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J].临床检验杂志.2016
[9].王红荣.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
[10].刘相波.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病理学和病原学特点[J].中国医学创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