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膝关节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解剖学参数,损伤
膝关节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何敏,贾芝和,刘水红,文毅英,高志增[1](2019)在《膝关节解剖学参数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之倾向评分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研究膝关节解剖学参数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就诊我院的单侧非接触性ACL损伤患者(Nc-ACL group);对照组是可疑膝关节损伤,经MRI检查排除其骨及软组织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Nc-ACL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在MIR上测量膝关节解剖学参数:髁间窝指数(NWI)、髁间窝形态指数(NSI)、内侧胫骨平台坡度(MTS)、外侧胫骨平台坡度(LTS)、胫骨解剖轴-髌腱轴夹角(PTTSA)。结果 Nc-ACL组入组136例,共136膝。对照组,入组358例,共358膝。Nc-ACL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按照1:1不取代的最近邻匹配法完成完成匹配,两组最终分别入组68例,均为68膝。Nc-ACL组患者NWI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CL组患者LTS、MT、PTTSA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CL组患者中男/女亚组NWI均低于对照组中男/女亚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CL组患者中男/女亚组LTS、MT、PTTSA均高于对照组中男/女亚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NWI、NSI、LTS、MT、PTTSA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WI最佳截断值0.261,敏感度64.94%,特异度77.14%;LTS最佳截断值9.11,敏感度89.66%,特异度57.86%;MTS最佳截断值8.84,敏感度70.11%,特异度65.71%;PTTSA最佳截断值26.58,敏感度83.91%,特异度69.29%。结论 NWI、MTS、LTS、PTTSA的异常可能与非接触性ACL损伤具有密切联系。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大样本来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猛[2](2019)在《人工膝关节几何参数对接触力学和运动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膝关节的接触力学和运动学对临床前评估假体的磨损和运动性能非常重要。然而,人工膝关节的接触力学和运动学性能与假体的几何参数设计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通过建立人工膝关节步态仿真有限元模型,研究分析了人工膝关节冠状面不同几何设计假体模型和曲线型胫骨衬垫不同几何参数的假体模型的接触力学性能和运动学性能;从而探究人工膝关节几何参数对其接触力学和运动学影响。本文通过选取了两种冠状面几何设计不同的假体模型进行标准步态仿真分析,从而探究冠状面几何设计不同的人工膝关节接触力学和运动学性能差异。同时,本文也具体介绍了人工膝关节承载面胫骨衬垫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并建立了不同参数的假体模型,从而探究承载面几何参数对人工膝关节的接触力学和运动学的影响。另外,本文也详细介绍了人工膝关节步态仿真有限元建模过程,其中包括了标准步态下人工膝关节位移控制有限元模型和力控制动力学有限元模型。本文首先对捷迈NK-II非对称型且冠状面呈直线型假体模型和强生PFC对称型且冠状面呈曲线型假体模型进行了模型收敛性验证;通过有限元网格细化最小单元尺寸达到0.0625mm时模型才得以收敛;并且,在捷迈NK-II假体模型中出现了边缘效应,最大接触压力明显增大,比没有出现边缘效应的强生PFC假体模型的最大接触压力增加了约40%;边缘接触效应的出现与捷迈NK-II的设计冠状面呈直线型密切相关。这为人工膝关节的磨损研究和设计指导提供重要依据。另外,本文也对人工膝关节曲线型胫骨衬垫的几何参数对假体接触力学和运动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胫骨衬垫的冠状面曲率半径与假体的接触力学性能密切相关,而胫骨矢状面曲率半径与假体的运动性能联系更紧密,这为人工膝关节的设计以及临床中假体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6-03)
王耀辉,龚熹,王春荣,谭浩雨,倪文卓[3](2019)在《ACL损伤合并不同半月板损伤类型患者膝关节运动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不同半月板损伤类型患者的膝关节运动学特征。方法选择行单侧ACL重建及半月板修复术的79例患者,按照损伤类型不同分为单纯ACL损伤组(13例)、ACL合并内侧半月板叁级损伤组(20例)、ACL合并外侧半月板叁级损伤组(23例)及ACL合并内-外侧半月板叁级损伤组(23例),采集患者双侧膝关节CT影像,进行双侧膝关节CT图像叁维重建;嘱患者进行上台阶动作,使用单平面图像采集系统记录患者双膝关节动态正侧位X图像,进行健侧与患侧对比;比较各组在不同屈曲度(0°、10°、30°、60°)下的膝关节内外旋、内外翻角度和内外移距离。结果健侧膝关节在不同屈曲度下,其内外旋、内外翻角度及内外移距离与ACL损伤合并不同半月板损伤类型患侧对比均有不同的运动学表现,且患侧各组在不同膝关节屈曲度下,内外旋、内外翻角度及内外移距离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无一定的规律性。结论ACL损伤合并不同半月板损伤类型患者的膝关节运动学参数有显着改变,但是尚未发现其变化规律性,对该类患者的治疗重点是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运动学表现。(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李松柏,孙法瑞,李康路,张远金[4](2019)在《单髁置换术及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对股骨内髁参数和预后转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及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对患者股骨内髁参数和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因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单髁置换术组(n=60)和全膝置换术组(n=60),分别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股骨内髁参数、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表)、术后主动屈曲超过90°所用的时间及术后12个月主动屈曲超过120°的人数比例。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冠状位及横断面后髁最远点的圆弧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髁置换术组矢状位后髁最远点的圆弧直径为(42.58±1.44) cm,明显小于全膝置换术组的(45.47±1.3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置换术组患者术后主动屈曲超过90°用时为(6.74±1.87) d,明显少于全膝置换术组的(10.39±4.13) d,术后12个月主动屈曲超过120°人数占比为71.53%,明显高于全膝置换术组的4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次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单髁置换术组患者的HSS评分均高于全膝置换术组[术后6个月:(74.00±5.75)分vs (69.01±6.33)分;术后12个月:(86.83±7.85)分vs (80.18±7.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置换术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明显低于全膝置换术组的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具有对股骨内髁参数影响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的特点,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及松洁,姜旭,王广志,丁晖,周一新[5](2018)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上移对临床功能和运动学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关节线上移对后稳定假体和后交叉韧带保留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的临床功能和运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使用GⅡ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符合标准的纳入研究,共57膝。按手术假体分为后稳定假体(PS)组和交叉韧带保留假体(CR)组。随访1年,临床功能使用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AKS功能评分和Feller髌骨评分进行评定。用透视技术采集患者的运动学数据,并用2D-3D的注册匹配技术将假体的数字模型还原在影像学动态数据上进行测量。分析患者屈伸活动时股骨内髁、股骨外髁在胫骨平台上的运动,以及股骨胫骨之间的相对旋转。结果 PS组术后的AKS评分(P<0. 05)、AKS功能评分(P<0. 05)、Feller髌骨评分(P<0. 01)和术后活动度(P<0. 01)均比CR组好。PS组股骨内髁的移动是(4. 9±3. 0) mm,外髁的移动是(12. 8±3. 3) mm,股胫关节旋转12. 9°±4. 5°; CR组股骨内髁的移动是(4. 3±3. 5) mm,外髁的移动是(7. 9±4. 2) mm,股胫关节旋转6. 7°±5. 9°。PS组更接近生理。结论关节线(JL)上移对CR假体的不良影响比PS假体大,在关节线上移的病例中尽量选择PS假体。(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11期)
周劲松[6](2018)在《多参数智能人工膝关节》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严重受损或畸形而导致无法正常活动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绝大多数病人经过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手术后需要维护关节的稳定性,防止过度的活动与负重,避免假体磨损松动,或出现感染。多参数智能人工膝关节通过在胫骨垫假体内植入传感器,监测患者对膝关节的使用状况和感染的发生,并通过蓝牙将数据传输到手机,并进一步经由无线网络传至云服务器,达到监控和指导患者获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2期)
陈雨豪,周黎,郭为安,于颖[7](2018)在《面向舞蹈机器人步态控制的膝关节参数粒子群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舞蹈机器人中常见的行走动作,模仿人类的行走行为,构建舞蹈机器人腿部模型,并设计机器人步态与被模仿者步态的跟踪优化函数,利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步态模型中的膝关节的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根据仿真结果,该方法能够在符合机械结构要求的情况下,实现舞蹈机器人对人类步态行为的模拟,达到了良好的步态控制目标,方法可行有效.(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R.Widjajahakim,M.Roux,M.Jarraya,F.W.Roemer,T.Neogi[8](2017)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风险人群滑车形态和髌股关节排列的MRI参数与髌下脂肪垫水肿相关性的MOS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风险人群髌股关节排列和滑车形态的MRI参数与髌下脂肪垫水肿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经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获所有(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孟姝馨,曲峰,李翰君[9](2017)在《六个自由度模型和海伦海耶斯模型分析膝关节运动学参数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运动学分析主要使用运动时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然而,根据简化的生物力学模型设置的标志点限制了运动学的分析,其主要限制来自于软组织的移动和标志点的识别。并且目前用于分析运动学参数的模型不同,因此获得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本研究采用六个自由度(6Degreesof Freedom,6DOF)模型和海伦海耶斯(Helen Hayes,HH)模型,分别分析膝关节运动学的参数,进行对比,并计算两种模型的可重复性,以期确定最适合用于分析运动学参数的模型。(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10-13)
罗扬明[10](2017)在《广西梧州地区人群正常膝关节解剖参数的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许多研究已证实膝关节在不同地域、民族间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已有了关于东北、西北、华南、宁夏地区回族人群、维吾尔族人群等人群膝关节形态研究的相关报道,但对广西地区人群膝关节形态的研究则较少。本课题通过测量CT叁维重建后的广西梧州地区人群正常膝关节相关形态参数,推动适用于广西地区人群人解剖特征的膝关节假体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为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广西地区的推广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方法:筛选2014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行膝关节叁维CT扫描的患者,无膝关节外伤及疾病史。在CT图像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叁维重建处理,然后在工作站上测量叁维重建后的膝关节图像,测量膝关节的主要形态学参数包括:股骨髁上轴横径,股骨后髁横径,股骨内后髁横径,股骨外后髁横径,股骨髁间窝横径,股骨内侧髁前后径、上下径,股骨外侧髁前后径、上下径;胫骨平台横径,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横径,胫骨外侧平台前后径、横径,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尖端的高度差,胫骨平台后倾角。所有参数的测量由两位研究者分别完成,取二者数据的均值,若测得的数据偏差太大,则重新测量。测得的各项参数的数值进行记录,通过SPSSl7.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此了解广西梧州地区人群正常膝关节的形态学特征。结果:通过测量得出:股骨髁上轴横径77.05mm±5.61mm,股骨后髁横径59.63mm±5.55mm,股骨髁间窝横径20.88mm±2.08mm,股骨内侧髁前后径57.50mm±5.00mm、上下径41.09mm±5.50mm,股骨外侧髁前后径59.67mm±3.91mm、上下径38.15mm±4.97mm;胫骨平台横径71.69mm±4.78mm,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45.45mm±4.43mm、横径23.28mm±3.21mm,胫骨外侧平台前后径42.50mm±3.73mm、横径25.58mm±3.39mm,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尖端的高度差11.61mm±1.60mm,胫骨平台后倾角为9.2°±1.4°。结论:广西梧州地区人群正常膝关节解剖形态与国内不同地域的膝关节解剖形态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21)
膝关节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工膝关节的接触力学和运动学对临床前评估假体的磨损和运动性能非常重要。然而,人工膝关节的接触力学和运动学性能与假体的几何参数设计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通过建立人工膝关节步态仿真有限元模型,研究分析了人工膝关节冠状面不同几何设计假体模型和曲线型胫骨衬垫不同几何参数的假体模型的接触力学性能和运动学性能;从而探究人工膝关节几何参数对其接触力学和运动学影响。本文通过选取了两种冠状面几何设计不同的假体模型进行标准步态仿真分析,从而探究冠状面几何设计不同的人工膝关节接触力学和运动学性能差异。同时,本文也具体介绍了人工膝关节承载面胫骨衬垫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并建立了不同参数的假体模型,从而探究承载面几何参数对人工膝关节的接触力学和运动学的影响。另外,本文也详细介绍了人工膝关节步态仿真有限元建模过程,其中包括了标准步态下人工膝关节位移控制有限元模型和力控制动力学有限元模型。本文首先对捷迈NK-II非对称型且冠状面呈直线型假体模型和强生PFC对称型且冠状面呈曲线型假体模型进行了模型收敛性验证;通过有限元网格细化最小单元尺寸达到0.0625mm时模型才得以收敛;并且,在捷迈NK-II假体模型中出现了边缘效应,最大接触压力明显增大,比没有出现边缘效应的强生PFC假体模型的最大接触压力增加了约40%;边缘接触效应的出现与捷迈NK-II的设计冠状面呈直线型密切相关。这为人工膝关节的磨损研究和设计指导提供重要依据。另外,本文也对人工膝关节曲线型胫骨衬垫的几何参数对假体接触力学和运动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胫骨衬垫的冠状面曲率半径与假体的接触力学性能密切相关,而胫骨矢状面曲率半径与假体的运动性能联系更紧密,这为人工膝关节的设计以及临床中假体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膝关节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何敏,贾芝和,刘水红,文毅英,高志增.膝关节解剖学参数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之倾向评分匹配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
[2].王猛.人工膝关节几何参数对接触力学和运动学的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9
[3].王耀辉,龚熹,王春荣,谭浩雨,倪文卓.ACL损伤合并不同半月板损伤类型患者膝关节运动参数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9
[4].李松柏,孙法瑞,李康路,张远金.单髁置换术及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对股骨内髁参数和预后转归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
[5].及松洁,姜旭,王广志,丁晖,周一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上移对临床功能和运动学参数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
[6].周劲松.多参数智能人工膝关节[J].科技风.2018
[7].陈雨豪,周黎,郭为安,于颖.面向舞蹈机器人步态控制的膝关节参数粒子群优化[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8].R.Widjajahakim,M.Roux,M.Jarraya,F.W.Roemer,T.Neogi.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风险人群滑车形态和髌股关节排列的MRI参数与髌下脂肪垫水肿相关性的MOST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
[9].孟姝馨,曲峰,李翰君.六个自由度模型和海伦海耶斯模型分析膝关节运动学参数的对比[C].第十九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10].罗扬明.广西梧州地区人群正常膝关节解剖参数的测量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