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雇佣性技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
可雇佣性技能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晨[1](2019)在《全日制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近些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的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比例不断上涨,以此对广西大学农学专业研究生的可雇佣性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供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9年13期)
胡叁,刘明前[2](2016)在《主动性人格视角下大学生社团参与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加入高校社团并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历练自己从而增强与成功就业有关的可雇佣性技能已是众多大学生加入高校社团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对大学生的社团参与状况与其可雇佣性技能间关系机理的考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团参与基本状况对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并没有显着影响效应,而社团参与质量、主动性人格均对可雇佣性技能及其各个维度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效应,并且在社团参与质量与可雇佣性技能之间主动性人格还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因此,激发社团参与观念、安排相匹配社团任务、加强对社团人才的指导与关注,可以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水平。(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肖鹏,吴成颂[3](2015)在《以可雇佣性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研究——以《管理学》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必须开始注重提高自身的可雇佣性技能。管理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基于国内外可雇佣性技能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论文深度剖析了可雇佣性技能与管理学课程的内在关系,然后结合个人教学经历,提出了五个以可雇佣性技能培养为导向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田双喜,田艳媚[4](2015)在《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全真训练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宏观经济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寻求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良策,本刊以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为主题,通过约稿和遴选组织了本组笔谈。5篇文章分别从理论到实践的角度讨论了策略、方法、技术等问题。笔谈后4篇论文来自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组织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论文征集评比活动的获奖论文,第一篇则是由本刊约请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的着名专家、博士生导师陈成文教授撰写。现集中刊发,旨在与读者交流共享,共促就业。(本文来源于《现代大学教育》期刊2015年01期)
姚婉清,郑辉赠[5](2015)在《基于“四个视角”的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可雇佣性是我国大学生人才开发战略的新视野,是社会学习与个人素质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各国政府和高校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运用概括性模型法,从劳动力市场、雇主、高校和学生四个角度,详细阐述国外研究者和机构对可雇佣性概念的界定及其技能的多维度模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我国大学生可雇佣性相关理论提供参考,并提出研究和探讨方向。(本文来源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凌淼,谢晋宇[6](2014)在《雇主眼里大学生缺失什么可雇佣性技能:看不见的动力及方向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从雇主视角对新入职大学生在具体任务情境中的行为进行研究,了解大学毕业生在工作环境中可雇佣性技能方面存在的欠缺。通过对8家企业20余名人力资源经理及直线经理进行深度访谈,梳理大学毕业生在50余个具体任务中的行为表现,采用扎根理论得出大学生缺失的可雇佣性技能。研究发现我国情景下,雇主认为大学生真正缺失的不是可雇佣性技能中的知识和能力,而是KSAIBs模型中的I即看不见的因素。这些看不见的因素包括构成工作的方向系统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构成工作的动力系统的兴趣、需求和动机。而社会文化系统可能是造成这种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应被视为社会心理问题。研究最后从学校和企业雇主两个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建议。(本文来源于《2014职业发展与就业管理国际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1-06)
尚利花[7](2014)在《基于实证分析的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活动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量表,收集数据,利用SPSS18.0进行信度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可雇佣性技能开发、基于课程设置的可雇佣性技能开发、基于工作体验的可雇佣性技能开发、基于雇主参与的可雇佣性技能开发、基于就业指导的可雇佣性技能开发5个层面的可雇佣性开发活动,均正向影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性技能、适应性技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教育》期刊2014年05期)
王琛[8](2014)在《有效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基于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技能理论,主要从高校层面对有效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提升大学生在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大学生就业最大化。(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茜,朴基成[9](2014)在《大学生技能教育再思考——基于SED模式的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大学生雇佣性培养的提法过于狭隘,而基于社会与情感发展的大学生培养与教育为将大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构建了可行的框架,并为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择业问题提供了可靠前提。(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4年11期)
曾红权,贺浩华[10](2013)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南昌市叁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雇佣性的全面性视角,对南昌市叁所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叁所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现状不容乐观。为此,从高校、用人单位、政府等叁方面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技能的开发策略。(本文来源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2013年10期)
可雇佣性技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加入高校社团并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历练自己从而增强与成功就业有关的可雇佣性技能已是众多大学生加入高校社团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对大学生的社团参与状况与其可雇佣性技能间关系机理的考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团参与基本状况对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并没有显着影响效应,而社团参与质量、主动性人格均对可雇佣性技能及其各个维度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效应,并且在社团参与质量与可雇佣性技能之间主动性人格还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因此,激发社团参与观念、安排相匹配社团任务、加强对社团人才的指导与关注,可以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雇佣性技能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宇晨.全日制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现状调查研究[J].新农业.2019
[2].胡叁,刘明前.主动性人格视角下大学生社团参与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关系[J].当代青年研究.2016
[3].肖鹏,吴成颂.以可雇佣性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研究——以《管理学》课程为例[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5
[4].田双喜,田艳媚.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全真训练系统设计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5
[5].姚婉清,郑辉赠.基于“四个视角”的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模型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6].凌淼,谢晋宇.雇主眼里大学生缺失什么可雇佣性技能:看不见的动力及方向因素[C].2014职业发展与就业管理国际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7].尚利花.基于实证分析的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活动效果评价[J].中国冶金教育.2014
[8].王琛.有效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策略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
[9].刘茜,朴基成.大学生技能教育再思考——基于SED模式的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J].文教资料.2014
[10].曾红权,贺浩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南昌市叁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