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社会学论文-宋海帆

服饰社会学论文-宋海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服饰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学,中国服饰,社会性别,社会分层

服饰社会学论文文献综述

宋海帆[1](2015)在《社会学视野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服饰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一直间接或直接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支配,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推动着服饰的改变。本文以社会学研究范畴中的社会性别、社会分层、消费文化为理论视角,探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尝试解析其多样的社会属性:社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性别意识,使人们从“无性差”着装到对两性差异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根据自身需求呼唤女性气质的回归、彰显男性气概,以及崇尚中性化着装;社会层级的重构让人们从讲求统一的简单质朴转向追求社会层级间的“求同存异”,进而促使服饰潮流不断改变;社会的消费文化从人们热衷消费“破旧”到盲目渴求服饰的新异,直至现在的多元化选择,推动了服饰从破旧美向个性化、人性化、符号化等多元方向演变。由此可以为研究中国服饰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服饰产业的进步。(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5-06-18)

甘泉[2](2012)在《符号的背后:土族服饰图案及其象征所指——基于现象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定民族的服饰能准确传达出这一民族文化体系的特征。本文以土族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现象社会学中的行为意义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土族服饰图案所表达的象征意义的梳理,探索土族在民族过程中的具体社会事实。(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刘晓娇[3](2010)在《社会学视野下的青年服饰风格研究——洛丽塔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源于小说的洛丽塔,近年被应用于服饰领域,作为青年服饰文化的一股潮流,成为广东、上海等地一道新的风景线。洛丽塔服饰风格的兴起,具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原因。同时具有独特的亚文化内容,它传达出着装者的内心感受,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本文来源于《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陈群[4](2009)在《社会学视野下的幼儿教师服饰问题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她们面对的是一群是非观念、审美能力都在发生发展的孩子,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孩子的眼睛监督之下。孩子早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与幼儿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在这片充满阳光和孩子银铃般的笑声世界里,幼儿教师也和孩子一样打扮的五彩缤纷,还是穿着职业制服尽显成熟稳重呢。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个性的张扬在幼儿园里也有着不同的体现。本期组织了几篇不同层面的稿件,以不同的声音的展开讨论,旨在引起大家对我们幼儿园教育环境中每一个细节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期刊2009年02期)

胡阳全[5](2008)在《佤族服饰文化与音乐舞蹈文化的社会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服饰文化的民族社会学阐释佤族服饰是佤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实用性,审美性。而且还蕴涵着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社会变迁、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等等气息。因此,现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佤族服饰独特的文化特征。1.佤族"族徽"的实物凭证。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一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对本民族的认同,就难以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佤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就是本民族互相认同的旗帜和结成整体(本文来源于《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4-27)

胡阳全[6](2006)在《云南民族服饰文化的民族社会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民族文化中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进行考察和研究,是民族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本文将服饰作为一种符号,视为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化过程。从民族社会学的角度,对云南民族服饰文化的族徽社会功能、社会角色、身份地位、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阐释,以此来揭示云南少数民族与社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研究》期刊2006年05期)

黄燕敏[7](2004)在《服饰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的进步,服装已由耐穿型、封闭型转向时尚型、开放型,服饰的创造及其理想构成了服饰文化的主要精神意蕴。从社会学维度透视,服饰研究体现了时代性,凸现了精神性,印证了民族性。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繁荣发展中国服饰文化,应将服饰品质作为生命线,将城市文化作为新标尺,将民族风格作为出发点。(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04年07期)

服饰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定民族的服饰能准确传达出这一民族文化体系的特征。本文以土族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现象社会学中的行为意义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土族服饰图案所表达的象征意义的梳理,探索土族在民族过程中的具体社会事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服饰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1].宋海帆.社会学视野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解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甘泉.符号的背后:土族服饰图案及其象征所指——基于现象社会学的理论视角[J].青海民族研究.2012

[3].刘晓娇.社会学视野下的青年服饰风格研究——洛丽塔现象[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4].陈群.社会学视野下的幼儿教师服饰问题之分析[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

[5].胡阳全.佤族服饰文化与音乐舞蹈文化的社会学阐释[C].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6].胡阳全.云南民族服饰文化的民族社会学阐释[J].民族艺术研究.2006

[7].黄燕敏.服饰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维度[J].学术交流.2004

标签:;  ;  ;  ;  

服饰社会学论文-宋海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