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释放套管针论文-曹永军

侧释放套管针论文-曹永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侧释放套管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脓胸,套管针,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侧释放套管针论文文献综述

曹永军[1](2009)在《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脓胸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探讨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脓胸的方法,并与胸壁切开肋间分离置管方法相对照,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临床资料:64例脓胸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18-72岁,平均年龄47.0±14.8岁。脓胸分类:急性脓胸49例,慢性脓胸15例;全脓胸38例,局限性脓胸26例;化脓性脓胸59例,结核性脓胸3例,特异病原性脓胸2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脓胸的诊断标准;②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③无胸腔穿刺禁忌症。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B组):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对照组(A组):胸壁切开肋间分离置入医用乳胶管。2胸腔置管方法:⑴侧释放套管针置管方法,根据病人体征及胸部X光片或胸部CT,必要时B超定位或B超引导下,全脓胸患者选择脓腔最低位置为穿刺点,局限性脓胸患者B超定位或B超引导下选择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5ml注射器在穿刺点麻醉并试穿,验证进针方向和深度。多能试穿抽出脓液,经穿刺点沿肋间走行用尖刀片切开皮肤,深达皮肤全层,切口长约4.5-5.5mm,纱布按压切口片刻,待切口出血基本停止后,右手紧握套管针手柄,沿胸壁垂直方向用力,将套管针刺入胸腔,固定外套管,拔出针芯,将引流管沿套管针外套管插入胸腔,确定胸腔内引流管置入合适的长度后,固定引流管,退出外套管,在体外沿外套管侧槽释放出引流管,为防止引流管滑脱,在胸壁缝合一针固定,连接胸腔引流瓶,观察排出脓液的情况。⑵胸壁切开肋间分离置管方法:置管部位选择同上,常规消毒铺巾,用5ml注射器在穿刺点麻醉并试穿,确定进针方向和深度。经穿刺点沿肋间走行用圆刀片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长约2-3cm,用血管钳沿肋间钝性分离组织至胸膜腔,将准备好的医用乳胶管置入胸膜腔,确定导管置入合适的深度后,固定导管,连接胸腔引流瓶,观察引流脓液的情况。3两组病例均在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的基础上,置管后持续引流脓液,待胸腔脓液引流减少后,分别通过医用乳胶管和可冲洗引流管进行冲洗脓腔,均用甲硝唑100ml,生理盐水100ml,最后全脓胸保留生理盐水100ml及阿米卡星0.4g,局限性脓胸则保留约50ml,每天这样冲洗及注药治疗1次直至拔管。4疗效标准及拔管指征:治愈:胸腔积液消失,仅遗留一定程度的胸膜增厚,无发热及白细胞升高;好转:胸腔积液较插管前减少70%以上,发热和血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或明显改善;无效:胸腔积液为插管前≥30%以上,发热和血白细胞仍高于正常范围;恶化:胸腔积液较插管前不变或增加,全身中毒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拔管指征为患者24小时胸腔积液引流量少于50ml,且B超提示无积液残留。拔管后继续静脉或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1周,治疗3周后评价其疗效,治愈与好转人数之和为有效人数。比较两组的疗效、引流管留置时间、体温>37.3℃持续时间、白细胞>10*109/L持续时间、置管操作时间及置管后并发症等。结果:1疗效:治疗3周后,治疗组有效人数为28例,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6例,有效率为81.3%,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脓胸患者中,治疗组有效人数为24例,有效率96%;而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2例,有效率92%,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脓胸患者中,治疗组有效人数为4例,有效率57%;而对照组有效人数为4例,有效率50%,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引流管留置时间、体温>37.3℃持续时间及白细胞>10*109/L持续时间方面:治疗组引流时间为9.8±3.2d,对照组引流时间为11.3±3.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37.3℃持续时间为3.0±0.3d,对照组持续时间为5.1±0.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10*109/L持续时间为3.8±0.4d,对照组持续时间为5.3±1.0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胸腔置管操作时间:治疗组平均置管时间为8.1±2.5min,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为11.6±3.6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置管后并发症:治疗组置管后管周疼痛2例,管周感染1例,皮下气肿1例,管腔阻塞1例,脱管1例,而对照组分别为3例、1例、2例、1例、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置管过程中出血(>5ml)0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生命体征及指尖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两组患者置管前1小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均高于术后1小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前后1小时的血压及指尖脉搏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与胸壁切开肋间分离置入医用乳胶管治疗脓胸同样有效。两种方法均对急性脓胸患者治疗效果较佳。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引流管留置时间短,置管操作时间短,引流管便于冲洗脓腔,并发症少等优点,置管前后对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不良影响,此技术容易推广,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9-03-01)

王敏,金普乐,陶仁海[2](2009)在《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气胸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病,我科采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经胸壁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气胸,并与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气胸方法相对照,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住院费用低,患者易接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发性气胸患者38例肺CT(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09年01期)

王敏,习翠玲,刘俊霞[3](2008)在《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与可冲洗引流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与可冲洗引流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和护理方法。方法6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术前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积极配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在患侧胸腔肩胛下角线第7、8肋间或腋后线第6、7肋间,常规消毒铺巾,用5 ml注射器在穿刺点麻醉并试穿,验证进针方向和深度。试穿成功后,经穿刺点沿肋间走行用手术刀片切开皮肤,深达皮肤全层,切口长约2.5~4.5 mm,略短于套管针外径,右手握紧套管针手柄,前端露出略长于胸壁厚度的套管针针体,沿胸壁垂直方向用力,将套管针刺入胸腔,固定外套管,拔出针芯,将硅胶管顺套管入胸膜腔,放置于合适的部位,在体外沿外套管侧槽释放处退出套管针(图1)。退出针芯时要求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敷贴固定导管后,末端连接输液管,用水止控制排液速度不超30 ml/min。首次引流胸水600 ml后夹闭导管,2 h后再引流1000 ml,以后每隔2 h引流1000 ml,引流彻底后注入化疗药或其他药物并封管,接上肝素帽并用无菌纱布包裹,胶布妥善固定。以后每日或隔日引流1次,并根据病情胸腔给药。连续3次未引流出胸液并经B超证实已无胸水则拔管。经胸壁胸腔内置入可冲洗引流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做好引流管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疗法4周后有效率达80%(52/ 6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经胸壁胸腔内置入可冲洗引流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和价廉的新方法。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周密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会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9-19)

金普乐,金风,王平,陈俊卓,王敏[4](2008)在《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脓胸(附23例临床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应用改良胸腔套管针及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脓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3例脓胸患者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经胸壁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脓胸。结果3周后,本疗法治愈率78%(18/23),有效率达91%(21/2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脓胸是一种简单、安全、价廉和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急救医学》期刊2008年03期)

曹磊[5](2008)在《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主要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和实用的胸腔穿刺置管器械—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探讨改良胸腔套管针及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气胸的新方法,并与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相对照,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临床资料:66例气胸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19~70岁,平均年龄54.8±14.3岁。病因分类:特发性气胸24例,继发性气胸42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22例、肺癌5例、陈旧性肺结核8例、肺纤维化4例,其他3例。气胸类型:经气胸箱测压提示闭合性气胸23例、张力性气胸20例、交通性气胸2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自发性气胸诊断标准;(2)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3)无胸腔穿刺禁忌症。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改良胸腔套管针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对照组:应用Seldinger方法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2]。2胸腔置管方法:(1)侧释放套管针胸腔内置入方法:根据体征及胸部X线胸片或CT结果选择置管部位,本组病例均选择患侧胸壁锁骨中线第Ⅱ肋间或腋前线第Ⅳ~Ⅴ肋间,常规消毒铺巾,用5ml注射器在穿刺点麻醉并试穿,验证进针方向和深度。试穿成功后,经穿刺点沿肋间走行用尖刀片切开皮肤,深达皮肤全层,切口长约4.5~5.5mm,待切口出血基本停止后,右手握紧套管针手柄,沿胸壁垂直方向用力,将套管针刺入胸腔,固定外套管,拔出针芯,将引流管沿套管针外套管插入胸腔,确定胸腔内引流管置入长度后,固定引流管退出外套管,在体外沿外套管侧槽释放出引流管,为防治引流管滑脱,在胸壁缝合一针固定,同时嘱患者轻咳,观察气胸箱气体排出和液面波动情况。(2)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方法:置管部位选择同上,采用Seldinger方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常规消毒铺巾,用5ml注射器在穿刺点麻醉并试穿,验证进针方向和深度。试穿成功后,沿穿刺点换用中心静脉穿刺引导针,然后沿穿刺针芯将引导钢丝插入到胸腔,缓慢退出穿刺针,应用扩皮器循导丝扩张穿刺通路,退出扩皮器后便可循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7-10cm,退出导丝,接50ml注射器抽气。如抽气顺利可夹闭调节夹,连接水封瓶见有气泡溢出,用敷贴固定于皮肤。3疗效标准:有效:引流气体消失,患侧呼吸音恢复正常,胸片肺复张,观察48小时无复发为有效。无效:仍有引流气体排出,患侧呼吸音弱或消失,胸片肺未复张。治疗2周后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置管操作时间、引流管保留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疗效: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人数为31例,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1例,有效率为63.6%,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性气胸患者中,治疗组有效人数为9例,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有效人数为14例,有效率为100%,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通性气胸患者中,对照组有效人数为12例,有效率为92.3%,而对照组有效人数为4例,有效率为40%,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性气胸患者中,治疗组有效人数为10例,有效率为90.9%,而对照组有效人数为3例,有效率为33.3%,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胸腔置管操作时间:治疗组平均置管时间为5.4±0.8分钟,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为5.6±0.7分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引流管胸腔留置时间:治疗组平均引流时间7.5±1.2d;对照组:9.9±1.6d,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闭合性气胸中治疗组平均引流时间4.2±0.3d;对照组6.6±0.9d,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通性气胸中治疗组平均引流时间7.2±1.5d;对照组9.7±1.9d,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性气胸中治疗组平均引流时间9.3±0.5d;对照组11.9±2.0d,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种操作方法并发症:治疗组发生管周疼痛的3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皮下气肿的2例,对照组1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管腔阻塞的0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置管过程中出血(>5ml)的2例,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引流管脱落现象发生;两组术后均有1例发生胸壁引流瘘口感染,经抗生素治疗3~5天后治愈。5生命体征及指尖脉氧饱和度变化:两组患者置管前心率、呼吸频率均高于术后2小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前及术后2小时体温、指尖脉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于置管前及术后2小时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指尖脉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及可冲洗胸腔引流管胸腔内置入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治疗气胸比较具有更好疗效。该操作方法简单,置管时间短,费用低廉,不易损伤肺组织等重要脏器,导管和胸壁密封好,不易发生皮下气肿及管腔阻塞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无明显不良影响,特别适用于交通性及张力性气胸、年老体弱或有严重心肺疾患不宜手术的患者,即使在治疗闭合性气胸方面,治愈时间上较中心静脉导管也有明显优势,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8-03-01)

金普乐,金风,陶仁海,李进军,曹磊[6](2008)在《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胸腔内置入双腔球囊导尿管治疗气胸29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改良胸腔套管针胸腔内置入双腔球囊导尿管治疗气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经胸壁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气胸。结果2周后有效率90%(23/29),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胸腔内置入双腔球囊导尿管治疗气胸是一种简单、安全、价廉和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内科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金凤,金普乐,曹磊[7](2008)在《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气胸2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对2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经胸壁穿刺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气胸,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我们共收治气胸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38~84岁(本文来源于《临床荟萃》期刊2008年01期)

侧释放套管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病,我科采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经胸壁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气胸,并与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气胸方法相对照,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住院费用低,患者易接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发性气胸患者38例肺CT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释放套管针论文参考文献

[1].曹永军.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脓胸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

[2].王敏,金普乐,陶仁海.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气胸的护理[J].河北医药.2009

[3].王敏,习翠玲,刘俊霞.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与可冲洗引流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C].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会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4].金普乐,金风,王平,陈俊卓,王敏.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脓胸(附23例临床报道)[J].中国急救医学.2008

[5].曹磊.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

[6].金普乐,金风,陶仁海,李进军,曹磊.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胸腔内置入双腔球囊导尿管治疗气胸29例临床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08

[7].金凤,金普乐,曹磊.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治疗气胸23例[J].临床荟萃.2008

标签:;  ;  ;  ;  

侧释放套管针论文-曹永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