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青年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探析,疏离感,危机干预,价值感,失败感,健康促进行动,抗逆力,民政事业发展,孤独寂寞,公寓文化建设
城市青年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豆小红[1](2019)在《城市独居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民政部发布的《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13.9万对,结婚率为7.3‰。这是自2013年以来创下的新低。据数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超过7700万独居。大量人口独居的现象在多数国家都较为(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9-11-28)
于淼,吕萍[2](2019)在《城市青年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青年群体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天津市青年住房状况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青年的居住现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且承担较重的住房经济负担,其住房模式选择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自有住房和租房青年的居住状况呈分化趋势。针对青年住房产权偏好与购房能力不足、住房高度市场化与青年住房保障不足、青年住房获取的主观能动弱化与家庭支持强化、租房品质需求与租赁市场落后等方面的难题和矛盾,引导和建立青年住房租购并举的梯度消费体系;加快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并推动青年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可行之策。(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汪鸿波,费梅苹[3](2019)在《城市青年职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身份困境与再造——基于上海楼宇社区治理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职业群体是城市社会的主要群体和实现社区治理社会化的重要社会力量。居民是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身份媒介。然而,依赖职业关系为联结纽带,具有"群体快速组合"和"内部高速流动"特征的青年职业群体以居民身份参与楼宇社区治理时却面临身份冲突、身份危机与身份挣扎等多重身份困境。对上海市楼宇社区治理的实践分析发现,通过在楼宇社区建立党群组织、提供社区服务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有利于青年职业群体的身份再造并强化其主体性意识。青年职业群体的身份再造,本质上是塑造具有公共精神的"公共性"身份。(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19年08期)
徐叶,李克忠[4](2019)在《青年群体家具消费行为研究——基于长沙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家具消费者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带来新的消费模式曾一度推动了家具行业的发展,然而,家具销售与互联网的结合并未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本文通过长沙等地年轻家具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分析致使家具市场发展迟缓的病灶,深入了解家具消费者中的主流——青年群体的消费行为,解析出网络家具消费过程缺乏指向性、安全性、愉悦性的消费痛点,从强化家具消费引导、促进消费信任的培养、构建有利于消费的舒适环境叁个方面,提出改善互联网家具销售的建议,促进家具市场可持续新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20期)
于小飞[5](2019)在《城市青年群体的居住空间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青年群体涌入到城市中,为了缓解青年群体的住房压力,能科学有效优化青年群体居住环境的设计策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今时代,青年群体具有独特的一面,在进行青年群体居住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青年人的基本需求,从而提升居住空间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青年群体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分析青年人群的居住需求和居住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青年群体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策略,希望对相关人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何瑞涓[6](2019)在《《叁城记》:洞察中国城市与青年群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评论家写小说,如同美食家亲自下厨,不知会端出“美味佳肴”还是“黑暗料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多年来以评论家身份活跃在文坛一线,转身创作推出首部长篇小说《叁城记》,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近日,出版方围绕此书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了主题为“青年命运与精神(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01-30)
袁艺丹[7](2018)在《城市居民和青年群体的知识素养对其政治效能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内部政治效能感是政治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概念,并吸引了学界大量的关注。然而以往研究在分析内部政治效能感影响因素时多从态度倾向和个体属性特征层面进行探究,较少从个体知识素养这一角度切入,而且传统对于城市居民知识素养的测量方式存在一定的偏误。本文基于1994年和2014年的中国城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调查数据并借助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采用新的测量指标探究居民知识素养对其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政治效能感与知识素养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居民的知识素养越高,其内部政治效能感越强,且青年群体的知识素养对内部政治效能感影响同样呈显着正相关,且随着时间的变化,知识素养对于居民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有显着增强,青年群体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本文来源于《青年探索》期刊2018年06期)
崔卉萱[8](2018)在《从“小镇青年”到“城市白领”:聚焦中国当代电影的消费群体衍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大众媒介,电影将客观现实转变为影像图景,再现了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影片中隶属于不同空间的人物形象书写展现出社会文化景观的本质现象。本文详述了从"小镇青年"到"城市白领"两种不同人物形象在银幕上的流变历程,透视其背后由电影产业、媒介环境以及消费文化所影响的当代电影产业中观影群体的衍变。(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8年06期)
周滔,赵珊珊[9](2018)在《基于不确定性视角的中国城市青年群体住房消费选择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其他群体,青年群体在生存状态上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影响青年群体的住房消费选择。本研究尝试在卢因行为模型理论框架下,基于不确定性视角,运用Logistics计量模型,从城市青年群体本身和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青年群体中存在刚需购房的个体和具备购房经济实力的个体都表现出积极的住房消费选择,主要反映在个体经济条件支持方面。这种经济支持一部分来自青年群体自身的经济支付能力,存在潜在的时间累积效应;另一部分来自家庭或父母支持,受婚姻关系和代际转移支付影响。城市生活环境对青年群体的住房消费选择行为影响体现出一定的城市价值牵引作用,但城市自然环境未体现出对城市青年群体住房选择行为的吸引作用,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城市价值较高的大城市,而不会在意空气污染等自然环境问题。(本文来源于《城市住宅》期刊2018年05期)
赵珊珊[10](2018)在《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城市青年群体住房消费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青年群体是我国住房消费的主力军,本文基于经典的消费者理论模型,梳理出关于青年群体住房消费选择的基本机理,并同时系统地总结归纳了各种国内外学者关于住房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由于影响因素多且较为复杂,本文借鉴了卢因行为模型的思维框架,即个体行为主要是由个体本身相关的因素与其环境因素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因素进行分类,并在现有的文献研究上对住房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在线发放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运用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在住房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中,采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是较为普遍和成熟的研究模型。因此,本文继续沿用logistics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受访者的住房消费选择进行分类(长期内不购房、短期内租房后购房和中长期内租房后购房),建立3个两两相比的模型,并从城市青年群体本身和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2个方面,对这些住房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中存在刚需购房的个体和具备购房经济实力的个体,都表现出积极的住房消费选择,这些选择所受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个体的经济条件支持方面。这种经济支持一部分是来自青年群体自身的经济支付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可能是通过城市青年群体的个体特征优势间接影响,存在潜在的时间累积效应;另一部分则来自家庭或者是父母的支持,受到婚姻关系和代际转移支付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生活环境对青年群体的住房消费选择行为的影响,体现出一定的城市价值牵引作用,同时又体现出矛盾的一面:即城市自然环境未体现出对城市青年群体的住房选择行为方面的吸引作用,而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城市价值较高的大城市,却不会在意空气污染等自然环境问题。(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城市青年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对天津市青年住房状况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青年的居住现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且承担较重的住房经济负担,其住房模式选择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自有住房和租房青年的居住状况呈分化趋势。针对青年住房产权偏好与购房能力不足、住房高度市场化与青年住房保障不足、青年住房获取的主观能动弱化与家庭支持强化、租房品质需求与租赁市场落后等方面的难题和矛盾,引导和建立青年住房租购并举的梯度消费体系;加快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并推动青年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可行之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青年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豆小红.城市独居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探析[N].中国人口报.2019
[2].于淼,吕萍.城市青年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青年群体的调查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9
[3].汪鸿波,费梅苹.城市青年职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身份困境与再造——基于上海楼宇社区治理的考察[J].学习论坛.2019
[4].徐叶,李克忠.青年群体家具消费行为研究——基于长沙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家具消费者的调查[J].现代商业.2019
[5].于小飞.城市青年群体的居住空间优化设计[J].北京青年研究.2019
[6].何瑞涓.《叁城记》:洞察中国城市与青年群体[N].中国艺术报.2019
[7].袁艺丹.城市居民和青年群体的知识素养对其政治效能感的影响[J].青年探索.2018
[8].崔卉萱.从“小镇青年”到“城市白领”:聚焦中国当代电影的消费群体衍变[J].当代电影.2018
[9].周滔,赵珊珊.基于不确定性视角的中国城市青年群体住房消费选择的影响研究[J].城市住宅.2018
[10].赵珊珊.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城市青年群体住房消费选择研究[D].重庆大学.2018
标签:心理探析; 疏离感; 危机干预; 价值感; 失败感; 健康促进行动; 抗逆力; 民政事业发展; 孤独寂寞; 公寓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