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市第一医院021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例创伤性胸科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处理后予以常规补液治疗,而研究组实施一般处理后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后心率、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PaO2)、红细胞压积(HCT)与输液量,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率、PT、PaO2、平均动脉压、HCT与输液量与对照组相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应用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不仅可改善心率、PT、PaO2、平均动脉压、HCT等指标,而且补液量少,并发症与死亡发生率更低,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诊;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效果
急诊科属于医院十分重要的科室,而且随着近几年创伤性休克发生率增加[1],其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急诊创伤性休克是一种有着复杂病理生理的危急综合症,发病急促,若不及时处理,则早期病死率高,而且极易引发脏器损害与难治并发症等[2]。我院近几年急诊科室将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在这类患者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3-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80例,全部为我院急诊科接诊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入选时间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确诊符合创伤性休克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排除重度颅脑损伤与濒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5岁,均值36.4±5.9岁;中度休克29例、重度休克11例。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0-64岁,均值36.6±5.7岁;中度休克28例、重度休克12例。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一般处理,包括快速评估病情,判断出血量与休克程度,及时止血,确保气道畅通,并加强呼吸、尿量、心率、血压等监测,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便于补液等。研究组患者之后及时予以0.9%氯化钠溶液,直到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40-60mmHg为止,之后对液体输入速度与量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平均动脉压维持在前述范围。对照组同样采取0.9%氯化钠处理,但将其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80mmHg。两组患者补充氯化钠后均维持本组平均动脉压水平,按照先晶后胶、见尿补钾的原则执行[3]。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后心率、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PaO2)、红细胞压积(HCT)与输液量,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组间心率、PT、PaO2、平均动脉压、HCT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心率、PT、PaO2、平均动脉压、HC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间输液量对比
研究组输液量为1845.26±320.14ml,对照组则为2845.96±600.28ml,研究组输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组间并发症与死亡率对比
研究组发生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则发生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及2例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2.50%(1/40),对照组则为12.50%(5/40),研究组显著更低(P<0.05)。
3讨论
急诊创伤性休克属于常见危急重症,以往单纯按照急诊科室常规处理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研究显示及时补液处理,对于临床治疗与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补液的目的在于迅速恢复循环血容量,同时稳定血压,但是从近几年临床研究结果来看,补液量过大可能会引发血液过度稀释,使得凝血能力下降,而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也随之降低;同时,短期大量输液,可能对机体内环境稳态产生破坏,导致酸中毒,使得组织与器官的缺氧症状加剧,特别是患者为非控制性出血休克,大量补液会导致血管内灌注压升高,导致部分因出血而保护性痉挛的血管重新开放等[4]。为此,急需寻求一种新型的补液方式处理,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则很好地弥补了前述缺陷。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急诊科室接诊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对照,结果显示,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输液量更低,这样就能减少前述分析中出现的补液过多而引发的不良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00%,而对照组则高达20.00%,同时研究组死亡率2.50%,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处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从而降低死亡率;此外,针对两组治疗后心率、PT、PaO2、平均动脉压、HCT等指标对比分析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心率、PaO2、HCT更高,而PT、平均动脉压更低,红细胞压积、氧分压更高,使得患者呼吸更通常,利于疾病康复。
由此可见,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应用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不仅可改善心率、PT、PaO2、平均动脉压、HCT等指标,而且补液量少,并发症与死亡发生率更低,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嘉希.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108,128.
[2]温福铭.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分析[J].贵州医药,2014,14(11):998-999.
[3]李春.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08(35):39.
[4]冯日祥,张太强,李俊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急救中的体会[J].延边医学,2014,11(29):98-99.
[5]陈陆奇;;不同补液方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运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年13期
[6]程峰;家兔出血未控制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2年
[7]杜鹏飞;出血性休克失血未控制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效果及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8]孙宝迪;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脑组织S100B蛋白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3年
[9]韦洪艳;杨艳超;蒋晨霞;孟香果;高国华;;术中限制性输液对内毒素肺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年12期
[10]黄莉萍;余艳红;;产科急性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和器官功能保护[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年08期
[11]袁锋;李长罗;;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13期
[12]吴雪生;高渗钠盐复苏液减轻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肺水肿的分子机制初探[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