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睡茄论文-王凤英,孙一铭,吕翠萍,程孟琪,张来

催眠睡茄论文-王凤英,孙一铭,吕翠萍,程孟琪,张来

导读:本文包含了催眠睡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催眠睡茄,毛状根,睡茄素A,HPLC

催眠睡茄论文文献综述

王凤英,孙一铭,吕翠萍,程孟琪,张来[1](2014)在《催眠睡茄Withania somnifera毛状根的诱导及睡茄素A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睡茄素A是存在于催眠睡茄的根和叶中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之一。该实验以催眠睡茄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诱导催眠睡茄毛状根,诱导率达30%。同时,利用HPLC测定野生催眠睡茄植株的根、茎、叶和30d液体悬浮培养的毛状根中睡茄素A的含量结果表明,毛状根中睡茄素A平均质量分数为1.588 mg·g-1,是野生植株平均含量的1.96倍;其中,毛状根系M3的睡茄素A含量最高,质量分数达到1.783 mg·g-1,是野生型催眠睡茄植株根含量的1.51倍。因此,可以培养催眠睡茄毛状根来获得睡茄素A。(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罗正伟,孙一铭,吕翠萍,王凤英,孙际薇[2](2012)在《催眠睡茄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和优化催眠睡茄植株再生体系。方法:以催眠睡茄的叶片作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生长物质对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和结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1.0 mg.L-12,4-D+0.1mg.L-1KT;丛生芽诱导的最优培养基是MS+1.0 mg.L-16-BA+0.1 mg.L-1NAA,试管苗生根诱导最优培养基为1/2MS+0.5 mg.L-1NAA;在珍珠岩-腐殖土(1∶1)的基质中,再生植株室外移栽成活率达到92%。(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林春来[3](2008)在《催眠睡茄(Withania somnifera (L.)Dunal)离体繁殖与多倍体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催眠睡茄(Withania somnifera(L.)Dunal)属茄科(Solanaceae)睡茄属(Withania)植物,主要生长在印度、南非、巴基斯坦等地。主要用作壮阳药和肝脏滋补品。在抗菌、抗炎症、细胞毒和细胞免疫等方面表现出显着的生理作用。新的研究发现它还具抗癌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此外,催眠睡茄含有大量铁,可用于贫血症。随着催眠睡茄的在保健及医药中的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国内外对催眠睡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二倍体药理应用方面,而在通过倍性育种提高其药用成份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结合组织培养和多倍体诱导技术,一方面建立催眠睡茄离体快繁体系,为其工厂化生产育苗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利用秋水仙素溶液离体诱导,摸索最适的诱导条件,并获得四倍体突变类型,为今后催眠睡茄倍性育种以及由此获得单株药用成份更高的多倍体新种质等相关研究打下基础。催眠睡茄离体快繁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消毒方式:茎段用洗涤剂浸泡10min,自来水冲洗30min,70%乙醇消毒15s,0.1%升汞(加吐温-20数滴)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4~6次。催眠睡茄诱导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均为MS+1.0mg/L6-BA+0.2mg/L NAA,诱导率达到了100%,成芽系数为4.4以上。最利于催眠睡茄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 0.05 mg/L,增殖系数为5.5;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2mg╱L,植株和根系生长状况良好,生根率为100%,移栽成活率95%以上。利用秋水仙素溶液,采用浸泡法对催眠睡茄进行多倍体的诱导,结果表明:用0.5%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48 h诱导率最高,且得到了较多的纯合体,纯合体诱导率为13.79%。对四倍体和二倍体催眠睡茄植株进行了外部形态、气孔、保卫细胞特性的对比观察发现:四倍体植株的叶片增厚、叶长变短;四倍体叶厚是二倍体的162.7%,叶长是二倍体的73.1%。催眠睡茄四倍体的气孔密度下降,为二倍体的55.83%,气孔长度明显大于二倍体,长度为二倍体的171.72%,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明显增多,为二倍体的188.87%。对四倍体和二倍体催眠睡茄植株进行低温处理后,比较电解质外渗率和细胞膜损伤率。结果表明:同样的低温下,四倍体催眠睡茄植株的电解质外渗率和细胞膜损伤率均比二倍体植株低,说明耐寒能力、抗旱性都是四倍体较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4-20)

林春来,汪卫星,梁国鲁,郭启高,聂振鹏[4](2008)在《催眠睡茄的离体快繁及四倍体的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催眠睡茄腋芽为外植体建立快繁体系,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催眠睡茄四倍体诱导,并将其与二倍体进行了初步的形态学和细胞学方面的比较。结果发现:催眠睡茄二倍体(2n=2×=48)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5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mg/L;四倍体(2n=4×=96)诱导率因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异,其中用0.5%的秋水仙素对丛生芽浸泡处理48h诱导率最高,诱导率可达13.79%。四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叶片明显变厚,颜色加深,叶片气孔及其保卫细胞大小增大,气孔密度减小,且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增加。(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08年02期)

催眠睡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和优化催眠睡茄植株再生体系。方法:以催眠睡茄的叶片作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生长物质对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和结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1.0 mg.L-12,4-D+0.1mg.L-1KT;丛生芽诱导的最优培养基是MS+1.0 mg.L-16-BA+0.1 mg.L-1NAA,试管苗生根诱导最优培养基为1/2MS+0.5 mg.L-1NAA;在珍珠岩-腐殖土(1∶1)的基质中,再生植株室外移栽成活率达到9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催眠睡茄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凤英,孙一铭,吕翠萍,程孟琪,张来.催眠睡茄Withaniasomnifera毛状根的诱导及睡茄素A的合成[J].中国中药杂志.2014

[2].罗正伟,孙一铭,吕翠萍,王凤英,孙际薇.催眠睡茄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中国中药杂志.2012

[3].林春来.催眠睡茄(Withaniasomnifera(L.)Dunal)离体繁殖与多倍体培育[D].西南大学.2008

[4].林春来,汪卫星,梁国鲁,郭启高,聂振鹏.催眠睡茄的离体快繁及四倍体的诱导[J].分子植物育种.2008

标签:;  ;  ;  ;  

催眠睡茄论文-王凤英,孙一铭,吕翠萍,程孟琪,张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