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器械体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器械体操,中小学,体操,教材
器械体操论文文献综述
孙友斌[1](2019)在《建国后中小学器械体操教材内容的演变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通过以建国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小学器械体操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客观描述我国中小学器械体操教材在不同时期的分类结构与内容素材的历史概况,总结不同教材内容进入、退出与保留的原因与影响等经验教训,尝试概况出不同教育思想下人们对器械体操价值的认同与其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出变迁规律,为新时期的器械体操教材选编,提出有益的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是以建国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八套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教师用书)为原始资料,以其中器械体操教材内容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来研究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的演变过程、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研究结果:建国后的第一代体育课程时期,人教社总共编写了叁套与教学大纲相匹配的教师用书,第一套中小学体育教材大量借鉴苏联体育教学大纲与解放前教材内容,其中器械体操教材内容虽然简单,但内容庞杂、体系混乱。人教社在编写的第二套中小学体育教材时,对全盘接受苏联模式进行了批判,为此在器械体操教材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后,以运动项目划分学校体育教材内容的分类方式初见端倪,但还不彻底,例如,单杠和双杠任然属于支撑、悬垂教材范畴下。文革结束后的编写的第叁套教材,由于学制变化导致器械体操内容与课时的矛盾显现,造成教学难度大幅提高。第二代体育课程时期是在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也进行着巨大变革。这一时期人教社编写的叁套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器械体操的技巧、支撑跳跃和低单杠叁个项目在小学教材中从从攀、爬、腾、越教材中独立出来成为自成体系的运动项目教材,初中则除了小学的技巧、支撑跳跃和单杠项目以外还有双杠共四个项目,这种相对稳定器械体操教材内容体系一直延续至今。该时期教材中首次构建教学目标体系,但目标构建依然是以运动项目为基础,还未完全走出技能主导的体育思想范畴,从小学教材内容呈现出高年级难度动作向低年级持续下探的趋势,可窥全貌。此外,为解决庞杂的教材内容与有限的学时这一突出矛盾,初中教材在年级分布上,采用单一学年侧重两项教材进行教学,这种分布组合方式,虽然也存在器械体操教材的缺乏纵向体系连续性以及全面性等方面的不足,相对于单一学年内学习四项器械体操教材而言,确实能很好的处理单一教材内容学不完、学不透的问题。第叁代体育课程时期,在新课标倡导的"目标引领内容"的理念下,教材教学内容正真意义上成为为实现四个方面目标的载体和手段。为此,人教社编写的中小学体育教材对器械体操教材教学内容不再硬性要求,内容选择上更具有弹性;且部分难度动作进行了延后教学使得难度大幅降低;同时,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变的新要求下,对建议掌握的内容进行了精减,而辅助教学内容数量大幅度的增加,使得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此外,该时期的器械体操教材中选用的动作内容多与生活场景进行了融合,例如介绍了在登山、摔倒自救时支撑技能的运用,使得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虽然单杠、双杠、支撑跳跃这类教材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非常全面,也深受学生喜爱,但由于其对教师教学组织和与示范、保护能力要求高,尤其在我国师生比不合理的国情下,使得这些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举步维艰。新世纪后,越来越多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被列入到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器械体操教材内容中进一步得到压缩。这在初中阶段的体现的尤为明显。例如截至到2012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除了技巧依然保留在7年级和9年级教材以外,其他叁项则只列入到单一学年教材中。教材内容多样化与学时限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研究结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具有显着的时代特征;中小学器械体操分类上与体育类高校存在分歧;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是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发展的风向标;器械体操教材内容自身的教学特征与我国国情限制了其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朱科,程超[2](2019)在《例谈器械体操教学中提升“方法”合理性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单一身体练习要以提升动作质量为目的,要有连贯性《支撑跳跃:箱上前滚翻的练习方法6》一课中,单一身体练习设计为行进间侧向高抬腿8次后转身助跑5级箱上前滚翻→俯卧支撑画圆后助跑5级箱上前滚翻→创编不同动作助跑5级箱上前滚翻。从练习内容来看,较为多样,有助于提升体能,同时也能提高练习的趣味性。从学习技术动作的角度来分析,箱上前滚翻的动作构成:几步助跑—踏跳—箱上滚翻—落地,而助跑与踏跳的有效衔接是形(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期刊2019年07期)
钱红斌,沈伟忠[3](2019)在《从多元视角例谈器械体操类教材“方法”设计的合理性及改进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活动分别对《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限学内容器械体操类项目水平二《单杠:多种形式的悬垂活动方法》、水平二《双杠:多种形式的支撑活动方法》及水平叁《支撑跳跃:箱上前滚翻的活动方法》进行单元设计,并从中各抽取1节课进行了课堂展示。笔者以3节展示课为例,基于项目特征,从多元的视角,谈谈"方法"设计的合理性及改进意见。(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期刊2019年07期)
严伟良,傅碧雅[4](2019)在《利用器械体操教材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策略——以水平叁《支撑跳跃:箱上前滚翻的活动方法》单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器械体操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器材数量等其他因素,器械体操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密度与其他教材相比往往偏低,没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会阻碍学生体能的有效提高,因此在开展器械体操教学时要以发展学生的体能为主要目标,注重研究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教学策略。一、实施基于发展学生体能的单元化教学,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的教学(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期刊2019年07期)
王成,唐晓英,徐敏[5](2019)在《重拾器械体操 再研单元教学——记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十届教学研讨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适切性,继续发挥跨区域教学研讨、交流与辐射作用,2019年5月22日上午,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十届教学研讨活动(以下简称九城区活动)在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正式拉开序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研究员,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徐旭勇,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余立峰,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理事长(本文来源于《体育教学》期刊2019年06期)
孙友斌[6](2019)在《建国后中小学器械体操教材内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器械体操之所以对人的生理与心理极具锻炼价值,庞大的教学内容素材是重要原因之一,这其中既有攀登、爬越、支撑、悬垂、平衡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教材内容,也有单杠、支撑跳跃、技巧、双杠这类运动技能教材内容,可以说覆盖了力量、灵敏、柔韧、速度、耐力这些全部基础运动能力,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对建国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八套中小学体育教材33册教科书中的器械体操教材内容的具体动作进行了梳理,力求完整呈现我国叁代中小学体育课程时期器械体操教材内容的演变情况,归纳各时期动作难度变化规律,为体操理论研究和器械体操教材编写提供历史线索,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建国后,我国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具有阶段性特征,第一代体育课程时期,中小学器械体操教材内容难度低,种类庞杂,体系分类混乱;第二代体育课程时期,器械体操教材内容虽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脱钩,但教材中动作难度不降反升。第叁代体育课程时期,中小学器械体操教材内容难度大幅降低,并向着生活化、实用化、趣味化方向变革。器械体操原有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也受到了挑战。人教版小学与初级中学教材中器械体操四个常规项目的教学内容数量,在在我国叁代体育课程时期有着迥异的变化特征,小学教材器械体操教材内容数量虽在第二代体育课程时期虽有过波动,但总体来看数量呈上升趋势。初级中学则自第二代体育课程在运动项目多样性的要求下,器械体操教材内容数量整体呈现递减趋势。从教材教学内容在各年级的分布上来看,器械体操教材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特点使得在小学各年级的分布在第一代体育课程时期末期(1978版教材)就已趋于稳定,而初级中学体育教材自第二代体育课程时期受到运动项目多样性的影响,器械体操教材则在年级分布上不断的做出了新的尝试,以来应对日益紧张的学时与教材内容的矛盾。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变革受到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学校体育思想长期受到“技能论”的影响,是器械体操在中小学的开展得以保证的外在原因之一,但同时也是制约器械体操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建议:器械体操教材内容的选编应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相契合,充分发挥器械体操教材对完整教学活动的指引性作用;要充分挖掘不同历史时期的教材中趣味性强、实用性高、教学组织要求低的动作内容,将其改良为各水平段典型教材内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发展特点与心理认知特征,从而保证纵向教学程序与横向内容的学习迁移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合理性,进行使得器械体操内容与教学的体系结构得以不断完善。选择教学组织要求低的内容作为班级授课教材内容以外,也要考虑增加适用于例如社团等课后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教师拓宽器械体操教学环境。小学器械体操教材内容的选编要体现出培养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性特点,初级中学器械体操教材内容的选编要注重运动项目文化与应用外延。(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雷石锋[7](2019)在《初析我市初中阶段较少进行器械体操教学原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器械体操主要包括:单杠、双杠、吊环、鞍马、平衡木、高低杠六个项目。初中阶段器械体操主要包括单、双杠教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内容较为简单进行授课,它对改善学生运动感觉能力和前庭器官机能,发展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等意志品质,而且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09期)
任可清[8](2019)在《轻器械体操对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动作技能和智力发育的起步与奠基时期,也是身体发育与智力发育的一大高峰时期,更是各种动作和动作习惯定型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动作发展为其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是该时期动作发展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和干预是发现、解决幼儿动作发展问题、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较为单一。而轻器械体操作为基本体操的一种,将音乐、操化、器械结合起来,在进行徒手操化的基础上,持球、棒、响铃等物体进行操控动作练习,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日常体育活动,提高幼儿运动兴趣,而且对其身体素质、大肌肉动作发展、智力、心理的培养都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希望通过本研究使得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这一关键时期重视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并为他们提供相对较为科学的实证依据,为幼儿动作发展及轻器械体操的普及献出微薄之力。方法:选取南京市一所公办幼儿园叁个大班的幼儿为实验对象,随机确定一个班级为球操组,另一个班级为响铃操组进行干预实验,第叁个班级为对照组不进行体操项目的干预,两实验组以南京市幼儿基本体操大赛规定动作为教学内容进行8周的干预实验,每周干预两次,每次干预时间为30分钟。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大肌肉动作发展量表(TGMD-2)对幼儿位移动作及物体控制动作进行测量,以明确该阶段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水平状况。结果:1、经过8周的实验干预,球操组幼儿位移技能得分、物体控制技能得分较实验前均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在跑、单脚跳、前滑步等位移动作中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前跨跳动作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在原地拍球、上手投球、地滚球等物体控制动作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双手接球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2、经过8周的实验干预,响铃操组幼儿位移技能得分、物体控制技能得分与实验前相比均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在跑、前滑步等位移动作中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原地拍球、上手投球、地滚球等物体控制动作中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对照组幼儿8周后位移技能得分、物体控制技能得分较实验前有所提升,但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两实验组即球操组与响铃操组相比,在位移技能得分上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原地拍球、上手投球等物体控制项目上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且在物体控制技能整体得分上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球操组物体控制动作得分更加优于响铃操组幼儿,球操对幼儿的物体控制能力促进效果更好;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幼儿在位移技能得分、物体控制技能得分均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在单脚跳、前跨跳、前滑步等位移动作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原地拍球、上手投球、地滚球等物体控制动作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轻器械体操能够促进5-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幼儿在位移及物体控制动作得分上均提高,球操与响铃操能够更好的提高幼儿位移和物体控制能力,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2.幼儿园日常体育活动会对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并不能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3.球操与响铃操相比,球操更能促进5-6岁幼儿物体控制动作的发展,尤其对原地拍球、双手接球、地滚球等动作的影响更为显着,球操与响铃操相比,球操可更具针对性的提高幼儿物体控制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5)
周宏达,蔡常静[9](2018)在《体能、技能、运用叁维度下构建小学器械体操单元教学设计探析——以水平叁山羊分腿腾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问题的提出在技术教学中,教师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示范和指挥,技术动作的枯燥,使得学生参与度少,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显而易见,这种只注重技能教学,而忽视学生体能发展、练习强度低、练习方式枯燥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例如,在水平叁山羊分腿腾越这一单元中,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助跑、起跳、推手与分腿、缓冲落地动作技术,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能发展和山羊分腿腾越教材的功能(本文来源于《青少年体育》期刊2018年10期)
周宏达,蔡常静[10](2018)在《“体能、技能、运用”叁维度下构建小学器械体操单元教学设计探析——以水平叁山羊分腿腾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元教学计划在整个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有效实施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直接影响单元教学效果因素之一。尤其在技能教学的单元中,教师只注重技能教学,而忽视学生体能发展、参与度低、运动强度不高等教学形式和方法是不科学的。文章本着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提出的"体能、技能、运用"叁个维度下构建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对小学器械体操中的水平叁山羊分腿腾越这一单元科学制定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究与分析,进而逐渐将该理念渗入进平时的课堂中,对于提升课堂效率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体育师友》期刊2018年02期)
器械体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单一身体练习要以提升动作质量为目的,要有连贯性《支撑跳跃:箱上前滚翻的练习方法6》一课中,单一身体练习设计为行进间侧向高抬腿8次后转身助跑5级箱上前滚翻→俯卧支撑画圆后助跑5级箱上前滚翻→创编不同动作助跑5级箱上前滚翻。从练习内容来看,较为多样,有助于提升体能,同时也能提高练习的趣味性。从学习技术动作的角度来分析,箱上前滚翻的动作构成:几步助跑—踏跳—箱上滚翻—落地,而助跑与踏跳的有效衔接是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器械体操论文参考文献
[1].孙友斌.建国后中小学器械体操教材内容的演变特征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朱科,程超.例谈器械体操教学中提升“方法”合理性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9
[3].钱红斌,沈伟忠.从多元视角例谈器械体操类教材“方法”设计的合理性及改进意见[J].中国学校体育.2019
[4].严伟良,傅碧雅.利用器械体操教材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效策略——以水平叁《支撑跳跃:箱上前滚翻的活动方法》单元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9
[5].王成,唐晓英,徐敏.重拾器械体操再研单元教学——记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十届教学研讨活动[J].体育教学.2019
[6].孙友斌.建国后中小学器械体操教材内容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7].雷石锋.初析我市初中阶段较少进行器械体操教学原因及对策[J].高考.2019
[8].任可清.轻器械体操对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9].周宏达,蔡常静.体能、技能、运用叁维度下构建小学器械体操单元教学设计探析——以水平叁山羊分腿腾越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8
[10].周宏达,蔡常静.“体能、技能、运用”叁维度下构建小学器械体操单元教学设计探析——以水平叁山羊分腿腾越为例[J].体育师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