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分候理论论文-徐玮斐,顾巍杰,杨德才,燕海霞,王忆勤

脏腑分候理论论文-徐玮斐,顾巍杰,杨德才,燕海霞,王忆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脏腑分候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脉诊,寸口脉,脏腑分属,中医药文献

脏腑分候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徐玮斐,顾巍杰,杨德才,燕海霞,王忆勤[1](2016)在《“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古代文献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古代文献进行梳理。认为"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源自于《内经》,由《难经》明确提出并加以完善,经《脉经》推广至临床应用。《脉经》以后,各医家对"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多有发挥,且均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历代医家的分歧主要存在于大、小肠的分属问题上,至张景岳以后逐渐统一,将大、小肠同归属于尺部。目前临床切脉遵循的脏腑分属方法来自于《脉经》: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尽管这种分属方法缺乏科学的理论和确切的经脉络属依据,但经实践证明"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研究意义,就"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渊源与发展作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6年07期)

寿小云,王乐鹏[2](2015)在《“卫行脉外”理论对寸口脏腑分候的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脉诊遵循寸口脉寸、关、尺脏腑分属理论,其机理是由五脏六腑之气味变见于气口实现的,五脏六腑之气味变见于气口是在营卫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卫行脉外使寸口脉管周围组织携带不同脏腑信息,本文旨在对寸口脉各分部血管壁和血管周围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脏腑病变的对应关系,以及对疾病诊断的意义做出探讨。(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5年07期)

丘瑞香,罗致强,朱雅宜,吴少凡[3](1991)在《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实验研究——正常人左右关脉与肝脾内在联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寸口六脉分候脏腑理论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由于六脉与脏腑的配属不一,而对其价值也褒贬不一,为古今医家所争论。肯定者认为这理论有理论依据,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价值;否定者认为这理论缺乏科学依据,感性认识靠不住。但有不少学者认为六脉分候脏腑理论是中医多年传统经验,不应轻易(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研究》期刊1991年05期)

脏腑分候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医脉诊遵循寸口脉寸、关、尺脏腑分属理论,其机理是由五脏六腑之气味变见于气口实现的,五脏六腑之气味变见于气口是在营卫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卫行脉外使寸口脉管周围组织携带不同脏腑信息,本文旨在对寸口脉各分部血管壁和血管周围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脏腑病变的对应关系,以及对疾病诊断的意义做出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脏腑分候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徐玮斐,顾巍杰,杨德才,燕海霞,王忆勤.“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古代文献探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

[2].寿小云,王乐鹏.“卫行脉外”理论对寸口脏腑分候的意义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5

[3].丘瑞香,罗致强,朱雅宜,吴少凡.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实验研究——正常人左右关脉与肝脾内在联系的探讨[J].中医药研究.1991

标签:;  ;  ;  ;  

脏腑分候理论论文-徐玮斐,顾巍杰,杨德才,燕海霞,王忆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