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神话论文-李焕焕

母亲神话论文-李焕焕

导读:本文包含了母亲神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母亲神话,《霜叶红似二月花》,苦闷焦虑,生存状态

母亲神话论文文献综述

李焕焕[1](2018)在《母亲神话的解构——重读《霜叶红似二月花》》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学画廊中,"母亲形象"为其永恒的主题。茅盾在《霜叶红似二月花》中再次塑造了生动丰满的为"母"者形象,她们不再是空洞的能指而是具有人性的所指。以孩子为切入点,来揭露母亲属"人"的生存状态,解构母亲的神话。同时表露茅盾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深切同情,揭示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引发文化反思。(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宏维[2](2017)在《论“生殖异化”与“母亲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妇女劳动的研究,对主要由女性承担的生殖、哺育及其他家务劳动作了持久和专门的探讨。以马克思"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理论作为切入点,审视生育及其他家务劳动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关联,可以看出,由女性承担的这些劳动大都仍处于较低评价及无酬状况,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殖异化"和"母亲神话"是其中的基本方面,并对女性生存发展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对社会、经济及文化亦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张笛声[3](2016)在《论张爱玲小说的“母亲神话”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爱玲将"母亲"放置在世俗生存环境中,展现其在困境中挣扎生存的状态,还原"母神"的生存本相。为了消解传统话语里的"母神",张爱玲将其从神龛中请到尘世间的世俗生存竞争中,塑造了一批"恶"的形象。(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09期)

王学谦,刘森[4](2011)在《“母亲神话”的解构——论萧红对母亲形象的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学界对萧红有关母亲形象书写的研究仅停留在萧红对母亲的直面丑化层面上,并将萧红对母亲形象的丑化描写与其童年母爱的缺失联系起来,缺乏全面性与深刻性了解的现状,认为萧红主要从母亲形象的越轨性书写,女性的悲剧意识和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3个方面,共同完成了对"母亲神话"的解构,具体表现为对母亲形象的直面丑化、对儿童形象不同常规的塑造和对女性生育的颠覆性书写。通过对母亲形象的消解,反映出萧红自身女性意识的自审性和反思性,它最终实现了萧红独立、自主、坚毅人格的自我重建。(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张宇华,刘义青[5](2011)在《“母亲神话”消解的背后》一文中研究指出"母亲"是文学中永恒不变的母题,"母亲"是善良、含辛茹苦和大爱无言的化身。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里,我们可以十分轻松地举出歌颂或是正面描写母爱的作品。古代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鲁迅笔下那个永远念叨着"我单知道冬天有狼",痛失爱子变得神情痴呆,失去了惟一精神支柱与生活勇气的祥林嫂;艾青笔下那并不是亲生母亲,但却对"我"如亲生儿子一样,朴实善良的(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1年06期)

侯婧[6](2010)在《《秋菊打官司》与“母亲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女性文本中最常见的性别角色之一,"母亲"这一身份在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我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影片《秋菊打官司》中,塑造了一位性格执拗的农村妇女,不少人甚至认为该片是农村女性解放的表现。而本文则从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秋菊打官司》中隐含的"母亲神话"。(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0年08期)

焦敏[7](2009)在《解构“母亲神话”——《丰乳肥臀》中的性别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塑造一个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以昭显母性的力量是小说《丰乳肥臀》的使命。然而,这样一种母亲形象并没有挑战男性为主导的权利结构与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一方面,小说以母性定义女性将女性限定在母亲的角色,因此湮灭了女性的主体,另一方面,社会及制度倾向于从父权的角度,建构一个理想的母亲形象,并以此规范母亲及母亲的行为,以确保父权价值的延续,母亲成为父权秩序贯彻的载体。此外,一个超越了民族斗争而孕育生命的母亲成为了民族运动的场所与目标,女性在民族运动中的主体性及自主力量被剥夺,女性被进一步物化。(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09年21期)

林进桃[8](2005)在《论女性文学中“母亲神话”的颠覆与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文学以批判男权文化为基点,凭借女性话语阐述女性经验和女性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女性自身。“母亲神话”的颠覆与解构是女性文学抨击男权文化和女性自身内省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涪陵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王虹艳[9](2003)在《解构"母亲神话"与重建"母性关怀"——切入女性文本的一种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母亲作为女性文本最常见的性别角色,隐含了女性写作、女性意识的诸多信息,她不仅是一种伦理象征,同时也构成了女性文本中重要的文化、审美空间,她是父权社会建构起的神圣的性别神话,同时也是女性文本中即将建构起的文化与伦理关怀的一个重要砝码。笔者通过关注女性文本对传统的"母亲神话"的消解,来透视中国女性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一种基于性别意义上的母性关怀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2期)

杜运通[10](2002)在《母亲神话的颠覆和解构——重读《小二黑结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二黑结婚》的主旨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定格在对自由恋爱与民主政权的礼赞,这显然是政治社会学思维定势解读所致。倘若我们从现代女性主义批评视域切入,小说在颠覆和解构"母亲神话"的同时,又建构与完形了"母亲"和人性。(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母亲神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妇女劳动的研究,对主要由女性承担的生殖、哺育及其他家务劳动作了持久和专门的探讨。以马克思"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理论作为切入点,审视生育及其他家务劳动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关联,可以看出,由女性承担的这些劳动大都仍处于较低评价及无酬状况,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殖异化"和"母亲神话"是其中的基本方面,并对女性生存发展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对社会、经济及文化亦产生了一定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母亲神话论文参考文献

[1].李焕焕.母亲神话的解构——重读《霜叶红似二月花》[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8

[2].王宏维.论“生殖异化”与“母亲神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张笛声.论张爱玲小说的“母亲神话”解构[J].戏剧之家.2016

[4].王学谦,刘森.“母亲神话”的解构——论萧红对母亲形象的书写[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张宇华,刘义青.“母亲神话”消解的背后[J].长城.2011

[6].侯婧.《秋菊打官司》与“母亲神话”[J].大舞台.2010

[7].焦敏.解构“母亲神话”——《丰乳肥臀》中的性别政治[J].文教资料.2009

[8].林进桃.论女性文学中“母亲神话”的颠覆与解构[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

[9].王虹艳.解构"母亲神话"与重建"母性关怀"——切入女性文本的一种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10].杜运通.母亲神话的颠覆和解构——重读《小二黑结婚》[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

标签:;  ;  ;  ;  

母亲神话论文-李焕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