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报告文学论文-龚佳云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论文-龚佳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问题报告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报告文学英译汉,文本类型,案例分析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龚佳云[1](2019)在《社会问题类报告文学英译汉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对象为《纽约时报》2015年年度百佳图书《贫民区:美国谋杀的真实故事》,该书荣获2016年Ridenhour图书奖。作者吉尔·里奥维从社会政治学、法律的角度,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将新闻报道与文学叙述技巧相结合,讲述美国社会蔓延在黑人中间的谋杀问题。我国对国外报告文学的译介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抗战时期尤盛,对我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集中在政治、战争、思想等宏观领域,鲜少聚焦社会微观。而21世纪以来,社会公平公正等话题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对本书的翻译能够让国内读者对美国社会种族主义等社会问题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本报告通过分析该书集新闻、记叙和描写文本于一身的特点,结合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和语义、交际翻译策略,探讨相应文本分类下的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词汇层面,本报告重点探究人名、地名、警察体系、黑帮组织名称、街头俚语和文化性词汇的翻译技巧;在句子层面,本报告则着重探究文本中大量出现的评论性话语,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在语篇层面,本报告着眼于人物外貌、性格描写以及自然、社会环境景观描写。报告表明,译者在翻译该报告文学作品时可在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下,保持对原文的忠实,面对具体问题灵活采用翻译技巧,注重信息的准确传递和信息传递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28)

蒋昌丽[2](2014)在《社会问题式报告文学的思想特色与审美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文坛上出现了"以宏观综合的视角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的新型报告文学——社会问题式报告文学"[1]。它改变了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与小说界限模糊的创作倾向,强化了报告文学"艺术报告"的文体功能,并以从未有过的思想深度和审美追求,切入读者的精神世界,关注国计民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努力寻找疗救的方法,对其进行宏观(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4年12期)

邱仕兵[3](2008)在《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由新闻和散文共同孕育而成的文体,报告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干预性和社会批判性,这一点在揭露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现实的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身上得到了最充分最鲜明的体现。因此,着眼于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研究,无论是对进一步理解报告文学这一文学样式,还是更深入地认识新时期的社会现实,都有极大的意义。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和生存状态、改革中的政治空气和学术风气、时代赋予的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文学传统及文体本身的发展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文化生态。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创作主体的话语背景、思潮背景、自我意识的觉醒、文体意识及担当意识的强化,不仅让他们揭露社会问题成为可能,而且更好地促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对问题的思考。根据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不同,又可把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作品大致分为叁种类型:结构性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变迁性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和越轨性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价值主要表现于非虚构性的回归与张扬、文化批判性与启蒙价值的彰显、社会学和未来学价值的融入、跨文体性的充分体现以及非叙事性话语的综合运用,从而使报告文学文体规范得以全面凸显,也使得报告文学表现出了较强的文体活力和较大的艺术张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徐渊[4](1996)在《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文体叁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分析,认为报告文学的叁大文体特点应有新的认识,即新闻性中的时效性不能单纯以题材是否是当代的来衡量;文学性不意味着是否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政论性不能要求必须是简洁、形象的政论。(本文来源于《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期刊1996年04期)

韩云波[5](1994)在《鼓手·斗士·啄木鸟——李显福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李显福的创作历程,早在他1978年进入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前的1972年。那些年,他写小说、写诗。读书期间,他开始发表报告文学,并加入了重庆市作家协会。1982年毕业后,凭着极强的文学创作优势,进入《四川日报》,开始了对他以后的创作有决定性影响的生涯。1989年,他调到新闻出版机构工作。在这些岁月中,如果说生涯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他的生活底蕴,那么,进入90年代以后,解开了纠结于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之间的艺术形式之结。他的创作就发生了一个实质性的飞跃。正是在实现了这一飞跃之后的1993年,他以卓越的创作实绩,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们不妨将他近年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列一个清单:(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1994年06期)

韩一[6](1994)在《李显福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显福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韩一一1990年,在重庆举办了一次“李显福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重庆市副市长窦瑞华、市政府副秘书长贾培基发言对李显福的创作作了高度评价,与会者指出他“以出神化微之笔把我们带入天使不能涉足之地”,这标志着他从“四川十大新闻”...(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4年04期)

黄乃康[7](1992)在《试论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问题——兼谈报告文学在报纸副刊上的重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问题,是文艺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怎样去写社会主义的新人呢?作为作家应怎样严格要求自己呢? 首先,要写出时代精神来,师出反映时代本质特征的方面来。写社会主义新人,首要的是写出人的先进、崇高、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如反映共产党员楷模焦裕禄的报告文学和电影,通过描绘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生动情节,体现了焦裕禄襟怀坦白,公而忘私,勤勤恳恳为(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1992年01期)

易海明[8](1991)在《现时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智囊团效应”——兼论报告文学的角色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现成的理论去框定或摆布今天的报告文学,不仅极不明智,而且已没有了可能的趋势。现时的报告文学,已从原来的苍白窠臼中挣脱出来,在崭新的层次上完成了自身的角色转换。这种角色的转换,不仅确立起报告文学独立的自觉的文体意识,使其获得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而且还产生了一种与社会问题题材相对应的“智囊团效应”。这一效应在中国报告文学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学现象:它既是一个文学问题,又(本文来源于《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1年01期)

杨聪凤[9](1990)在《“作家社会责任感”上的误区——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几种误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文学家作为一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信息艺术家,对社会负有独特的责任。这责任,我认为有叁个层次的内容:全面理解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家的神圣使命,启迪、引导群众,推动社会前进;充分尊重信息艺术的特点,当好时代的忠实报告者;不忘报告文学属于艺术这一事实,严守艺术规律,追求艺术完美。近年来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创作中的失误,根源不在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太强,而在他们对自身职责的理解陷入种种误区。(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0年02期)

巩炜[10](1988)在《严峻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近几年“问题报告文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报告文学继一九七九年前后一度繁荣后,近几年又掀起了一个新潮.一大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以异军突起的气势,把他们手中所特有的新闻的笔的触角,广泛地深入到整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与人们同呼吸共思考,写出了一系列反映社会矛盾、时代冲突以及心灵忧闷的堪称上乘的作品.这些作品一经出世,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赢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从而使文学界历来对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另眼相待(中国传统的“诗”、“文”文学形式中没有报告文学,小说兴起后虽然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产生,但发展总不成气候,占据文坛主要地位的是小说.新时期以来,倍受作家亲睐的首先还是小说,广大作家把主要的力量集中于“报告文学”这种新的文学样式身上,才是近几年的事)的现状有所改变.犹如一颗灰灰的、涩涩的、四月底的桃子,一跃站上了六月阳光灿烂的枝头,变得充满光彩充满魅力充满甜蜜,“逐渐显露出成熟而又迷人的风韵”,“很需要我们从更高更严格的意义上认识它的使命,在已有的跃起之后获得更大的推动”.(本文来源于《兰州商学院学报》期刊1988年02期)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文坛上出现了"以宏观综合的视角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的新型报告文学——社会问题式报告文学"[1]。它改变了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与小说界限模糊的创作倾向,强化了报告文学"艺术报告"的文体功能,并以从未有过的思想深度和审美追求,切入读者的精神世界,关注国计民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努力寻找疗救的方法,对其进行宏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龚佳云.社会问题类报告文学英译汉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2].蒋昌丽.社会问题式报告文学的思想特色与审美追求[J].长城.2014

[3].邱仕兵.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徐渊.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文体叁探[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6

[5].韩云波.鼓手·斗士·啄木鸟——李显福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J].重庆社会科学.1994

[6].韩一.李显福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7].黄乃康.试论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问题——兼谈报告文学在报纸副刊上的重要作用[J].广西社会科学.1992

[8].易海明.现时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智囊团效应”——兼论报告文学的角色转换[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

[9].杨聪凤.“作家社会责任感”上的误区——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几种误解[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

[10].巩炜.严峻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近几年“问题报告文学”的思考[J].兰州商学院学报.1988

标签:;  ;  ;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论文-龚佳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