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叙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牧业文化,农业文化,科尔沁乡土文学,生产方式
混合叙述论文文献综述
白叶茹[1](2016)在《牧业与农业相混合生产方式的再现——论科尔沁乡土文学的文化叙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尔沁很早以前便接触到了农业文明。从此,科尔沁人停住了游牧的脚步,开始了半农半牧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科尔沁半农半牧的生活为主题,表达对科尔沁草原的深厚感情,表现科尔沁人民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的生存状态的文学形式——科尔沁乡土文学。科尔沁乡土文学的文化叙述表现为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相融合生产方式的叙述,它展现了科尔沁地区农牧业相混合的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梁艳芳[2](2009)在《创伤记忆:自述、代述与混合叙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是借助叙事伦理批评的方法,对1990①年代以来的纪实类“反右”叙述在呈现历史经验及经验主体的样态、可能、意义与局限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依据叙述人与故事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可分为叁类:自述、代述与混合叙述,这种分类也是论文章节划分的主要依据。全文共分导论、上篇、下篇、结语四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解决叁个问题:一是对90年代以来的“反右”书籍热,特别是纪实类的“反右”书籍热现象,加以成因探讨和透视分析;二是对比了80年代的虚构类“反右”叙述与90年代的纪实类“反右”叙述,认为文体演变背后是历史与个人关系的位移,以及以语言重构经验模式的转变;叁是对研究对象、研究现状、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做简要的界定、回顾和说明。上篇“自述与自我经验”主要研究自述。共分五章。第一章界定何谓自述,认为自述不仅是一种同故事叙述,也可看作建构经验主体的一种叙事。反思性在促成经验主体发现并抵达自我性、实现自我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代表了叙述所能达到的深度,也昭示着一种不容回避的叙事态度,是自述重要的叙事伦理尺度。由于词语本身的表态与创化功能,自述中反思性的有与无、强与弱,将通过自述话语外在的修辞特征表现出来。因此论文在第二、叁、四章重点分析了坦白、自省、忏悔、控诉、祈祷、宽宥、超越等几种语态。论文认为自述者在作品中置入的这些态度倾向虽然令人钦佩,但大多还无法在叙述话语层面打开一个态度承诺的空间。第五章探讨了自述者的境遇伦理、读者的接受伦理与当前自述写作的伦理困境。对于有着“反右”创伤性经验的自述者来说,在写作伊始将会面对“说”还是“不说”,以及怎么“说”的伦理选择。读者不仅要承担相应的伦理批评责任,还要体现阅读的伦理品质,在积极、深度地体验作品时,尽量以平等、宽容的心境和作品、作者形成伦理互动。当前的“反右”自述,并没有很好地传达出自述者复杂的历史与生命体验,这与自述者对过去、权利与他人的恐惧,对现行体制与意识形态禁忌的顾虑,重构与整合经验的能力,对叙述语言的伦理淡漠,语言表现力的有限等方面均有关联。下篇“代述、混合叙述与他人经验”主要研究代述与混合叙述。也分五章:第一章界定何谓代述。认为代述是指由完全独立于故事之外的非故事亲历者或非故事见证人的人,代为讲述别人的故事。客观性作为代述重要的叙事伦理尺度,要在尊重历史史实与原述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在与代述者有效实现自我的平衡中体现。第二章分析了叁种不同的代述形式:即史料展示、“口述实录”与转述。史料展示意味使史料自身成为历史与个体生命现身的踪迹。“口述实录”是指要尽可能完整地保存原述内容,恢复叙述现场。转述通常表现为直接引语式转述与间接引语式转述两种语式,它们显示了叙述人与事件及人物之间不同的距离。此外,叙述结构的巧妙安排与叙述视点的适度调节等语态上的转换也会带来不同的转述效果。第叁章探讨代述话语的语用伦理特征。认为代述语言应该质朴、素净、克制,并尽量重新“口语化”和“再细节化”,以保持原述口述历史的面貌,及历史经验和原述者形象的丰富和完整。第四章探讨了代述者的境遇伦理与代述的伦理困境。认为代述者不只是旁观者、实录者和书记官,在代言对象的选择,对被叙述故事的选择、组织与安排,对文本细节的捕捉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可以实现他的自我表达与社会参与。代述的伦理困境则体现在:能否以真相、正义和大多数人的名义,来为有创伤性经验与在体性欠缺的个体代言;由于代述者与历史史实之间无法弥合的叙事鸿沟,与语言表现力的有限,代述的不可靠性问题始终存在。第五章以《往事并不如烟》为例探讨混合叙述。认为作为观察者的叙述人在透过外在视角的打量与窥测,以及内在视角的体验与感知,建构他者形象——“我”之外的别人与历史——的过程中,积极的同情性了解与理智的情感参与是其伦理取位的关键。不同于自述中的反思性与代述中的客观性,在回忆中唤起的温情对叙述者具有别样的意义,能够释放出这种情感的语言是最为伦理化的语言。而作品所追求的“客观之真”也更多是情理之真。结语部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与论文相关的叁个问题,即叙述历史的限度、“故事化”与“散文化”叙述历史的方法,纪实与虚构,进行了再思考;二是对论文研究做阶段性总结,并对纪实类“反右”叙述与研究加以展望。(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09-04-01)
混合叙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主要是借助叙事伦理批评的方法,对1990①年代以来的纪实类“反右”叙述在呈现历史经验及经验主体的样态、可能、意义与局限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依据叙述人与故事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可分为叁类:自述、代述与混合叙述,这种分类也是论文章节划分的主要依据。全文共分导论、上篇、下篇、结语四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解决叁个问题:一是对90年代以来的“反右”书籍热,特别是纪实类的“反右”书籍热现象,加以成因探讨和透视分析;二是对比了80年代的虚构类“反右”叙述与90年代的纪实类“反右”叙述,认为文体演变背后是历史与个人关系的位移,以及以语言重构经验模式的转变;叁是对研究对象、研究现状、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做简要的界定、回顾和说明。上篇“自述与自我经验”主要研究自述。共分五章。第一章界定何谓自述,认为自述不仅是一种同故事叙述,也可看作建构经验主体的一种叙事。反思性在促成经验主体发现并抵达自我性、实现自我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代表了叙述所能达到的深度,也昭示着一种不容回避的叙事态度,是自述重要的叙事伦理尺度。由于词语本身的表态与创化功能,自述中反思性的有与无、强与弱,将通过自述话语外在的修辞特征表现出来。因此论文在第二、叁、四章重点分析了坦白、自省、忏悔、控诉、祈祷、宽宥、超越等几种语态。论文认为自述者在作品中置入的这些态度倾向虽然令人钦佩,但大多还无法在叙述话语层面打开一个态度承诺的空间。第五章探讨了自述者的境遇伦理、读者的接受伦理与当前自述写作的伦理困境。对于有着“反右”创伤性经验的自述者来说,在写作伊始将会面对“说”还是“不说”,以及怎么“说”的伦理选择。读者不仅要承担相应的伦理批评责任,还要体现阅读的伦理品质,在积极、深度地体验作品时,尽量以平等、宽容的心境和作品、作者形成伦理互动。当前的“反右”自述,并没有很好地传达出自述者复杂的历史与生命体验,这与自述者对过去、权利与他人的恐惧,对现行体制与意识形态禁忌的顾虑,重构与整合经验的能力,对叙述语言的伦理淡漠,语言表现力的有限等方面均有关联。下篇“代述、混合叙述与他人经验”主要研究代述与混合叙述。也分五章:第一章界定何谓代述。认为代述是指由完全独立于故事之外的非故事亲历者或非故事见证人的人,代为讲述别人的故事。客观性作为代述重要的叙事伦理尺度,要在尊重历史史实与原述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在与代述者有效实现自我的平衡中体现。第二章分析了叁种不同的代述形式:即史料展示、“口述实录”与转述。史料展示意味使史料自身成为历史与个体生命现身的踪迹。“口述实录”是指要尽可能完整地保存原述内容,恢复叙述现场。转述通常表现为直接引语式转述与间接引语式转述两种语式,它们显示了叙述人与事件及人物之间不同的距离。此外,叙述结构的巧妙安排与叙述视点的适度调节等语态上的转换也会带来不同的转述效果。第叁章探讨代述话语的语用伦理特征。认为代述语言应该质朴、素净、克制,并尽量重新“口语化”和“再细节化”,以保持原述口述历史的面貌,及历史经验和原述者形象的丰富和完整。第四章探讨了代述者的境遇伦理与代述的伦理困境。认为代述者不只是旁观者、实录者和书记官,在代言对象的选择,对被叙述故事的选择、组织与安排,对文本细节的捕捉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可以实现他的自我表达与社会参与。代述的伦理困境则体现在:能否以真相、正义和大多数人的名义,来为有创伤性经验与在体性欠缺的个体代言;由于代述者与历史史实之间无法弥合的叙事鸿沟,与语言表现力的有限,代述的不可靠性问题始终存在。第五章以《往事并不如烟》为例探讨混合叙述。认为作为观察者的叙述人在透过外在视角的打量与窥测,以及内在视角的体验与感知,建构他者形象——“我”之外的别人与历史——的过程中,积极的同情性了解与理智的情感参与是其伦理取位的关键。不同于自述中的反思性与代述中的客观性,在回忆中唤起的温情对叙述者具有别样的意义,能够释放出这种情感的语言是最为伦理化的语言。而作品所追求的“客观之真”也更多是情理之真。结语部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与论文相关的叁个问题,即叙述历史的限度、“故事化”与“散文化”叙述历史的方法,纪实与虚构,进行了再思考;二是对论文研究做阶段性总结,并对纪实类“反右”叙述与研究加以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叙述论文参考文献
[1].白叶茹.牧业与农业相混合生产方式的再现——论科尔沁乡土文学的文化叙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梁艳芳.创伤记忆:自述、代述与混合叙述[D].上海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