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静态拉伸论文-司云朋,高丽兰,张春秋,李瑞欣,张西正

准静态拉伸论文-司云朋,高丽兰,张春秋,李瑞欣,张西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准静态拉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棘轮应变,应力幅值,加载频率,关节软骨

准静态拉伸论文文献综述

司云朋,高丽兰,张春秋,李瑞欣,张西正[1](2019)在《单轴和循环拉伸载荷下含裂纹缺损软骨的准静态和棘轮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关节软骨一旦出现裂纹损伤,其力学性能会发生改变,而先前研究中,针对受损关节软骨的探究多集中在弯曲与压缩,对于拉伸性能研究较少。本研究预先对软骨层制造裂纹缺损,测试其单轴准静态拉伸性能与循环拉伸载荷下的棘轮性能。方法选取新鲜成年猪膝关节的关节软骨,制备含裂纹缺损的软骨层试样。针对试样进行3个部分的研究。第1部分测试含裂纹软骨不同应力率下的拉伸性能。第2部分测试含裂纹软骨蠕变性能。第3部分测试循环拉伸载荷下含裂纹软骨的棘轮性能,并考察不同加载频率与不同应力幅值的影响。同一条件下的实验均进行3次。结果单轴拉伸载荷下,随着应力速率的升高,试件达到相同应变所需的应力逐渐增大。试件的弹性模量随应力率的增加而增加。试件的蠕变应变随拉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蠕变柔量随拉应力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循环拉伸载荷下,试样棘轮应变在200圈内迅速上升,200圈以后上升逐步减缓,应力-应变滞回环也随循环圈数的增加而由稀疏变得密集。相同加载频率下棘轮应变随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应力幅值下棘轮应变随加载频率的增加而减小。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单轴准静态拉伸载荷下,含裂纹软骨的弹性模量随应力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蠕变应变随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增大。在循环拉伸载荷下,含裂纹软骨会发生棘轮效应,棘轮应变随循环圈数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并且棘轮应变随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康跃华,黄正华,王顺成,闫闳,陈荣石[2](2019)在《铸造WE43镁合金低温至高温准静态拉伸力学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铸造WE43镁合金在-196~300℃准静态拉伸力学行为及断裂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标准热处理态(T6)WE43镁合金组织具有等轴晶粒,平均晶粒尺寸约104μm,晶内主要由细小弥散分布的β′和β_1相组成,晶界具有较粗大的第二相,并且在晶界附近形成约300 nm宽度的无析出相区域;变形温度降低至-196℃时,合金的断裂延伸率仍具有3.2%,表明合金不存在完全的低温脆性断裂,原因可能是晶界附近存在的无析出相区域可以协调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当变形温度从室温升高至250℃时,合金的断裂延伸率从2.4%显着增加至13.5%,表明合金发生韧脆转变现象,原因可能是合金在250℃变形时非基面滑移的大量启动和晶界滑动能力的大幅增加.(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刘志丹[3](2019)在《TA7和TB2及TC4钛合金低温准静态拉伸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合金具有优异的低温性能,深入研究其低温变形行为有助于钛合金在低温上应用的推广。本文利用低温力学试验装置在室温至液氮温度范围内对TA7、TB2和TC4钛合金的准静态拉伸行为进行研究,考察了低温和应变速率对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依托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分析(OM)、透射电子分析(TEM)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技术,探讨了钛合金的变形和断裂特征。系列低温准静态拉伸试验结果显示,随温度下降,供货态与退火态TA7钛合金的抗拉和屈服强度明显上升,延伸率则先下降,123K至77K又显着上升,77K时和常温时差不多。应变速率提高,TA7合金的室温及低温强度增高,而延伸率下降,应变速率10~(-2)s~(-1)下的强度较10~(-3)s~(-1)高3%左右,延伸率则低19%左右。TA7合金在常温至液氮温度范围内塑性变形依靠位错滑移,常温至123K的变形组织以相互缠结的短位错为主,而77K下则为相互平行的长位错。TA7合金从常温至液氮温度均表现为韧性断裂,微观断口呈现典型的微孔聚集特征,常温至123K为等轴状韧窝,77K下大都为长条状韧窝。从室温降至77K,固溶态TB2钛合金的准静态抗拉和屈服强度都显着上升,延伸率单调下降,77K下的强度较室温提高110%左右,77K下的延伸率仅为1%左右。TB2合金的室温和低温强度随应变速率提高而上升,延伸率则下降,应变速率10~(-2)s~(-1)下的强度较10~(-3)s~(-1)高7%左右,延伸率低20%左右。TB2合金准静态塑性变形在常温依靠位错滑移,77K则由位错滑移与孪生共同承担。TB2合金从常温至123K宏观上表现出韧性断裂特征,微观上体现出微孔聚集特征,断口由等轴韧窝组成,77K下发生脆性断裂,表现为韧窝与沿晶混合断裂模式。退火态和时效态TC4钛合金的准静态抗拉和屈服强度随温度的降低而上升,延伸率从常温至123K先下降,77K时略有上升。随应变速率提高,TC4合金的强度增高,延伸率下降,应变速率10~(-2)s~(-1)下的室温及低温强度比10~(-3)s~(-1)高3%左右,延伸率低12%左右。退火态TC4常温下准静态塑性变形主要为α相内位错滑移,77K则为α相内位错滑移和β相内孪生切变。时效态TC4合金低温变形,等轴状α相沿拉伸方向伸长,α相内发生位错滑移,而β转变基体中的次生片状α相转向拉伸方向,77K下片状α相产生孪生。TC4合金室温及低温断口均呈现韧性断裂特征,微观断口微孔聚集特征显着,仍由等轴韧窝组成,77K断口存在台阶面。(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文东,樊俊铃,陈莉,樊优优[4](2018)在《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法在准静态拉伸实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法在准静态拉伸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法采用Newton-Raphson方法和逆匹配结合的算法,首先对Newton-Raphson迭代式中的相关函数的一阶偏导和二阶偏导进行了简化,对于Newton-Raphson法的初值估计采用仿射变换方法和RG-DIC结合的方法;然后在计算域全场采用双叁次插值,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降低了计算量。散斑仿真实验和准静态拉伸实验显示,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法获得的分析值与应变片测量值相对误差约小于10%,表明二维DIC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用于实际工程测量。(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赛,肖凯,苏玲,王月,吕振华[5](2018)在《金属材料准静态拉伸试验中短哑铃片试样的标距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获取金属材料准静态拉伸试验中短哑铃片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本文以某钢材的短哑铃片试样的准静态拉伸试验为例,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试验标距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差异及其原因,研究了短哑铃片试样的修正标距与材料类型和试样厚度的关系,提出了短哑铃片试样的一种标距修正方法。研究表明,短哑铃片金属试样存在应变分布不均匀现象,是由试样的边界效应引起的,而不是由颈缩失稳引起的;本文提出的标距修正方程可适用于大部分金属材料和材料厚度的短哑铃片试样,采用标距修正方程确定的试验标距,可以准确获取短哑铃片金属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8年05期)

田亮[6](2018)在《连续CF/Al复合材料准静态拉伸细观损伤与断裂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先进碳纤维具有密度低,强度和模量高、高低温性能稳定、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异性能;铝合金韧性较好且具有一定塑性,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而且耐腐蚀和耐热性能优异。由二者复合而成的连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F/Al复合材料)兼具两种组元材料的特性,而且呈现出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抗疲劳耐磨损,以及良好尺寸稳定性等一系列优点,其较钛合金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等传统结构材料优势明显,是满足未来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高精度技术要求的先进复合材料。现阶段关于CF/Al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工艺方法、微观组织、界面反应控制等方面,而关于CF/Al复合材料承载变形时损伤与断裂行为的研究并不多,从微观角度掌握其损伤演变规律与内在失效机理,不仅可为进一步改进制备工艺提高材料性能提供理论指导,也是复合材料性能设计及工程应用亟待解决的基础问题。本文选用石墨纤维M40J为增强体,铸造铝合金ZL301为基体合金,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出了纤维体积分数为55%的单向CF/Al复合材料。采用单轴拉伸和显微硬度实验获得了基体合金弹塑性力学行为和界面结合性能,通过准静态拉伸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纵向和横向拉伸断裂力学行为,获得了其纵向和横向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断裂应变等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基体合金延性损伤、界面损伤减聚和纤维断裂等关键问题的处理,建立了单向CF/Al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叁维有限元模型,计算获得了复合材料纵向和横向准静态拉伸载荷下的力学响应,通过实验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了细观力学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纤维性能、界面性能和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微观损伤和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复合材料横向拉伸微观损伤演变与失效机理如下:复合材料界面首先发生局部损伤,随着横向应变增加,界面损伤不断积累并引起局部界面发生脱粘和失效,与此同时界面失效导致基体合金局部应力集中,从而使得界面附近基体合金开始损伤,此后随塑性应变增大基体合金损伤程度逐渐增加并引发界面区域的基体合金失效,最终引起纤维与基体开裂而导致复合材料发生整体横向断裂。(2)复合材料纵向拉伸微观损伤演变与失效机理如下:界面损伤积累引起了基体合金的局部损伤,随着纵向应变增加,界面和基体合金的损伤逐渐发展和积累,直至界面和基体合金先后发生局部失效,但基体合金和界面的局部失效不会引起复合材料最终断裂,而是导致在纤维局部区域发生应力集中,当纤维应力水平达到其强度极限后局部纤维断裂,并导致复合材料迅速产生整体的纵向断裂失效。(3)对复合材料横向拉伸变形行为进一步模拟结果表明:在横向拉伸过程中载荷主要由界面以及铝合金基体承担,纤维力学性能对横向拉伸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不大。随着界面结合强度的提高,复合材料抵抗横向变形的能力越强且横向拉伸极限强度也越大;界面刚度的变化对复合材料横向拉伸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不大;在一定范围内,纤维体积分数增大会导致复合材料横向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降低。(4)对复合材料纵向拉伸变形行为进一步模拟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纵向拉伸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纤维力学性能增加而增加;界面强度越高,复合材料纵向拉伸极限强度越大,但弹性模量基本无变化;界面刚度对复合材料纵向拉伸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较小;在纤维体积分数45%-65%范围内,复合材料纵向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着体积分数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8-06-01)

王综轶,王元清,杜新喜,张天雄,袁焕鑫[7](2018)在《不同温度下有机玻璃厚板的准静态拉伸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温度对有机玻璃厚板准静态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有机玻璃的本构关系,设计了母材试件和带拼接缝试件,分别进行单轴拉伸试验,试验温度为-40~40℃.对比试件的真实和名义应力应变曲线,采用ZWT模型的非线性弹性部分表达式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并且对试件断口进行电镜扫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玻璃厚板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非线性,无屈服点,试件为脆性破坏.随着温度的升高,试件的极限强度和初始弹性模量均减小.带拼接缝试件的强度为母材试件强度的77.2%~89.6%.设计的有机玻璃试件强度较高,初始弹性模量偏小.拟合得到的本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有机玻璃厚板的本构关系.当温度高于0℃时,断口表面的河流花样变得明显.(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蔡小勇,唐群华,戴品强[8](2018)在《准静态拉伸过程中CoCrFeMnNi高熵合金显微组织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室温下CoCrFeMnNi高熵合金在准静态单向拉伸(应变速率为1×10~(-1)s~(-1))过程中显微组织的演变。结果表明:合金的变形机制主要是位错的滑移,同时伴随着少量的孪生。当应变约为0.81%时,合金开始出现新的Σ3孪晶界。晶向<001>附近的拉伸轴向<001>方向转动,形成弱的<001>//RD丝织构,符合Toylor模型,晶粒拉伸轴向<001>-<111>连线转动,符合Sachs模型。晶粒尺寸显着影响晶粒的转动速率,小尺寸晶粒转动最快,大尺寸晶粒次之,中等尺寸晶粒转动最慢。晶粒Schmid因子越大,晶粒的转动越快。(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常玉萍,马丕波[9](2018)在《负泊松比经编间隔织物的准静态拉伸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织物受单向拉伸时的能量吸收性能与负泊松比之间的关系,测算和表征了基于旋转六边形结构设计和制备的4种经编间隔织物的负泊松比,并分别对其进行经向和纬向的单向拉伸,通过应力与应变曲线积分换算得到各织物受单向拉伸时吸收的能量。结果发现:织物单向拉伸时的能量吸收性能由结构变形容量和纱线承载容量决定,其中纱线承载容量起主要作用,结构变形容量的影响较小,负泊松比的影响则包括在结构变形容量内;在纱线承载容量相同的情况下,织物受某一单向拉伸时的负泊松比越好,该方向上的能量吸收性能越好。(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童心,许进升,马赛尔,孙正平,陈雄[10](2016)在《聚乙烯准静态拉伸下的热力耦合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材料试验机和高速红外热像仪进行聚乙烯的准静态单轴拉伸和同步测温实验,获得了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和表面温升-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是应变率敏感材料,其屈服应力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而增大。聚乙烯变形的弹性阶段出现"热弹转变现象",试件温度较环境温度略有下降;塑性阶段由于外加塑性功的耗散效应,温度转而上升。通过Kelvin公式的计算验证了红外测温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说明红外热像仪与通用材料试验机的结合能有效地对高聚物的热力耦合行为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准静态拉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铸造WE43镁合金在-196~300℃准静态拉伸力学行为及断裂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标准热处理态(T6)WE43镁合金组织具有等轴晶粒,平均晶粒尺寸约104μm,晶内主要由细小弥散分布的β′和β_1相组成,晶界具有较粗大的第二相,并且在晶界附近形成约300 nm宽度的无析出相区域;变形温度降低至-196℃时,合金的断裂延伸率仍具有3.2%,表明合金不存在完全的低温脆性断裂,原因可能是晶界附近存在的无析出相区域可以协调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当变形温度从室温升高至250℃时,合金的断裂延伸率从2.4%显着增加至13.5%,表明合金发生韧脆转变现象,原因可能是合金在250℃变形时非基面滑移的大量启动和晶界滑动能力的大幅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准静态拉伸论文参考文献

[1].司云朋,高丽兰,张春秋,李瑞欣,张西正.单轴和循环拉伸载荷下含裂纹缺损软骨的准静态和棘轮特性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19

[2].康跃华,黄正华,王顺成,闫闳,陈荣石.铸造WE43镁合金低温至高温准静态拉伸力学行为的研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9

[3].刘志丹.TA7和TB2及TC4钛合金低温准静态拉伸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张文东,樊俊铃,陈莉,樊优优.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法在准静态拉伸实验中的应用[J].应用力学学报.2018

[5].刘赛,肖凯,苏玲,王月,吕振华.金属材料准静态拉伸试验中短哑铃片试样的标距修正[J].实验力学.2018

[6].田亮.连续CF/Al复合材料准静态拉伸细观损伤与断裂力学行为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7].王综轶,王元清,杜新喜,张天雄,袁焕鑫.不同温度下有机玻璃厚板的准静态拉伸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蔡小勇,唐群华,戴品强.准静态拉伸过程中CoCrFeMnNi高熵合金显微组织的演变[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9].常玉萍,马丕波.负泊松比经编间隔织物的准静态拉伸性能[J].纺织学报.2018

[10].童心,许进升,马赛尔,孙正平,陈雄.聚乙烯准静态拉伸下的热力耦合特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

标签:;  ;  ;  ;  

准静态拉伸论文-司云朋,高丽兰,张春秋,李瑞欣,张西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