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桥梁论文-何家学

寒冷地区桥梁论文-何家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寒冷地区桥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桥梁病害,维修方案

寒冷地区桥梁论文文献综述

何家学[1](2019)在《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桥梁病害维修》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寒冷地区高速公路运营桥梁存在的常见病害,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桥梁病害维修措施和处治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9年03期)

匡亚川,陈煜杰,冯金仁,余志武[2](2019)在《寒冷地区高速铁路桥梁冻融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铁路桥梁中普遍使用的32m箱梁,以哈大高速铁路为工程依托,基于哈尔滨典型气象年逐时气象资料,综合考虑气温、太阳辐射、风速对桥梁温度场的影响,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研究寒冷地区高速铁路桥梁冻融损伤。结果表明: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形式及尺寸效应对其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及冻融循环次数影响较大,同一结构的不同部位混凝土的冻融损伤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距离结构表面深度越深,温度变化越滞后,变化幅度越小,桥梁结构的冻融损伤程度随其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规律递减;哈尔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顶板上表面混凝土和底板下表面混凝土的年等效冻融循环次数分别为4.157次和0.571次,前者的冻融情况远比后者严重;哈尔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抗冻等级建议值为≥F400。(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田磊[3](2019)在《浅析寒冷地区铁路桥梁病害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国土辽阔,土地面积位居世界第叁,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南北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大,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土壤处于冻结状态,但冻结稳定性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铁路桥梁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加之随着我国各项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铁路连续提速,铁路桥梁的病害情况更为恶劣。本文就针对寒冷地区铁路桥梁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析,并寻求应对此类问题的治理措施,希望可以为提升铁路桥梁运行质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03期)

黄泽超,吴芳[4](2018)在《寒冷地区桥梁防撞墙盐蚀渗水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融雪剂盐蚀造成桥梁防撞渗水破坏问题,从盐蚀破坏原理着手,总结病害的特点,分析病害成因,给出防撞墙盐蚀渗水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8年06期)

穆柏林[5](2018)在《寒冷地区碳化与冻融对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桥梁工程的高速发展,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寒冷地区分布广泛,桥梁冻害现象非常普遍。加之近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混凝土桥梁结构所遭受的碳化损伤也将更加严重。二者的共同作用将使得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劣化进程加快,而我国传统设计方法中往往只考虑了单一因素的影响。所以,针对寒冷地区,研究冻融循环和碳化双重劣化作用下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本文围绕寒冷地区混凝土桥梁的双重劣化耐久性问题,在搜集已建桥梁工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冀北寒冷地区混凝土桥梁病害的调研情况,针对冻融碳化复合作用下混凝土桥梁的双重劣化耐久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C35普通混凝土、C35自密实混凝土和C50自密实混凝土叁种混凝土,开展了冻融循环试验、碳化试验以及二者共同作用的复合试验,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单一冻融循环试验条件下,C35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同等级普通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可多承受50次冻融循环的作用;强度等级越高的硅灰自密实混凝土抗冻性较好,C50自密实混凝土相较C35普通混凝土多经受25~50次冻融作用。这是因为较小的水灰比或者硅灰的掺入,都使混凝土内部更加密实,从而提高了其抗冻性能。(2)强度等级对硅灰自密实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影响较大,减小水胶比,提高强度等级,可以提高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经过14d的加速碳化作用后,C50自密实混凝土比C35自密实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低1.1mm左右。(3)在单一碳化试验条件下,硅灰的掺入使得混凝土的碱储备下降,从而导致硅灰掺量为10%的C35自密实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略低于同等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但在冻融和碳化复合作用下,自密实混凝土更好的致密性使其在经过相同次数冻融循环后受到的内部损伤较小,因此对后续碳化的促进作用更小,从而使其在冻融、碳化复合作用下表现出更好的抗碳化性能。通过研究,本文认为自密实混凝土在双重劣化作用下的耐久性优于普通混凝土。综合考虑材料、施工和维修加固等因素,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相比普通混凝土具有更优越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8-06-14)

张金杯[6](2018)在《寒冷地区跨海桥梁综合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连市长海县长山大桥是连接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的一座跨海大桥,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也是东北地区第一座跨海大桥。该项目通过系统研究,在施工中运用无覆盖层海域栈桥平台、大直径钢护筒插打、装配式混凝土底板+钢侧板吊箱围堰、跨海桥梁冬季施工、利用大型浮吊整体转运大型移动模架、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主梁施工等多项关键性技术和创新工艺、工法,解决了桥梁结构设计复杂、技术标准高、质量控制难度大等难题。实践证明,该项目施工形成的一系列技术成果有力地保证了项目优质、安全、高效地建成,为大桥顺利通车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8年05期)

刘青[7](2017)在《寒冷地区海洋环境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寒冷地区海洋环境下混凝土桥梁同时受到低温条件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常因耐久性不足提前失效而引发安全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寒冷地区海洋环境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指导意义。本文以曹妃甸工业区青龙河大桥和纳潮河2#大桥为依托,结合工程实际环境,选取影响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最主要的冻融循环、碳化作用和氯离子侵蚀作用进行重点研究。通过设计海工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综合试验,研究不同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含气量等因素影响下混凝土抗冻性能、抗碳化性能及抗渗性能变化规律。通过冻融与氯盐盐冻试验,研究了混凝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损失率等抗冻性能评价指标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并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氯离子对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氯盐盐冻的质量损失率为抗冻破坏控制指标,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盐冻混凝土质量衰减预测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通过碳化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碳化深度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并拟合回归试验结果对经验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毛细吸水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毛细吸水量与吸水时间的关系,并回归计算得到不同配合比混凝土毛细吸收系数。基于耐久性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和工程实际,从结构构造设计和施工技术改进两方面,对寒冷地区海洋环境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提升方法进行研究,为今后类似环境下修建混凝土桥梁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庞廷宇[8](2017)在《寒冷地区海洋环境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寒冷地区海洋环境下恶劣的自然条件,如地质情况复杂、潮汐变化大、水深流急、浪高风大、海水侵蚀冻融作用、地下水和土层腐蚀作用,为桥梁的施工带来不小的挑战。论文依托位于唐山地区的青龙河大桥和纳潮河2号大桥,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1)海洋环境下大型钢栈桥施工技术研究:结合青龙河大桥和纳潮河2号大桥工程的特点和所处自然环境,分析了钢栈桥使用必要性以及施工的重难点,对相应的施工方法及工程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并对未来跨海桥梁的钢栈桥施工技术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2)寒冷地区海洋环境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结合纳潮河2号大桥的工程特点和所处自然环境,分析了钻孔灌注桩使用必要性以及施工的重难点,对相应的施工方法及工程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并对未来跨海桥梁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3)寒冷地区海洋环境大体积承台钢吊箱施工技术研究:结合纳潮河2号大桥的工程特点和所处自然环境,分析了钢吊箱围堰使用必要性以及大体积承台钢吊箱围堰施工的重难点,对相应的施工方法及工程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并对未来跨海桥梁的承台钢吊箱围堰施工技术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4)吹砂围堰施工技术研究:结合纳潮河2号大桥的工程特点和所处的自然环境,分析了吹砂围堰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吹砂围堰施工的重难点,对相应的施工方法及工程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并对吹砂围堰施工技术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论文将寒冷地区海洋环境的施工关键技术系统化,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成套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对青龙河大桥和纳潮河2号大桥的施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可为类似海洋环境桥梁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对我国跨海桥梁施工技术进行完善和补充。(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赵士辉,韩晓波,韩继国,朱玉芝[9](2014)在《寒冷地区公路桥梁水泥混凝土病害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部分桥梁结构混凝土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桥梁结构混凝土病害的类型和原因。指出混凝土抗渗耐久性不足是导致桥梁产生各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提出应该从设计、选材、施工以及养护等各个环节贯彻提高桥梁整体抗渗耐久性的理念。(本文来源于《吉林交通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郭骞[10](2014)在《寒冷地区混凝土桥梁钢筋锈蚀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混凝土桥梁钢筋锈蚀的一般机理,在国内外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寒冷地区混凝土桥梁钢筋锈蚀规律,考虑多因素提出了基于锈胀裂缝宽度的锈蚀率预测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检测工程的验证,对方法进行了修正,最终成功实现了既有混凝土梁钢筋锈蚀率的预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寒冷地区桥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高速铁路桥梁中普遍使用的32m箱梁,以哈大高速铁路为工程依托,基于哈尔滨典型气象年逐时气象资料,综合考虑气温、太阳辐射、风速对桥梁温度场的影响,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研究寒冷地区高速铁路桥梁冻融损伤。结果表明: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形式及尺寸效应对其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及冻融循环次数影响较大,同一结构的不同部位混凝土的冻融损伤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距离结构表面深度越深,温度变化越滞后,变化幅度越小,桥梁结构的冻融损伤程度随其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规律递减;哈尔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顶板上表面混凝土和底板下表面混凝土的年等效冻融循环次数分别为4.157次和0.571次,前者的冻融情况远比后者严重;哈尔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抗冻等级建议值为≥F4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寒冷地区桥梁论文参考文献

[1].何家学.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桥梁病害维修[J].北方交通.2019

[2].匡亚川,陈煜杰,冯金仁,余志武.寒冷地区高速铁路桥梁冻融损伤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9

[3].田磊.浅析寒冷地区铁路桥梁病害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9

[4].黄泽超,吴芳.寒冷地区桥梁防撞墙盐蚀渗水问题分析[J].北方交通.2018

[5].穆柏林.寒冷地区碳化与冻融对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影响试验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8

[6].张金杯.寒冷地区跨海桥梁综合施工技术[J].北方交通.2018

[7].刘青.寒冷地区海洋环境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8].庞廷宇.寒冷地区海洋环境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9].赵士辉,韩晓波,韩继国,朱玉芝.寒冷地区公路桥梁水泥混凝土病害调查与分析[J].吉林交通科技.2014

[10].郭骞.寒冷地区混凝土桥梁钢筋锈蚀预测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

标签:;  ;  ;  ;  

寒冷地区桥梁论文-何家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