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种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肿瘤全细胞疫苗,同种异体肿瘤细胞,疫苗修饰,肿瘤免疫治疗
同种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鄢玲利,刘白南[1](2019)在《同种异体肿瘤全细胞疫苗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全细胞疫苗(whole tumor cell vaccine, WTCV)是一种靶向肿瘤抗原的免疫疗法,目前,WTCV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热点之一。该疫苗将完整的肿瘤细胞作为肿瘤抗原来源,不受抗原限制,能诱导机体靶向该肿瘤细胞所表达的大部分抗原、甚至未知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肿瘤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抗原丢失而造成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同种异体WTCV(allogeneic WTCV,Allo-WTCV)取材于同种族不同个体已建立的肿瘤细胞系,具有可大量制作和储存、便于标准化质量控制等优势。一些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试验结果都展现了该疫苗的研究价值。但是,基于Allo-WTCV的肿瘤免疫疗法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为了得到更好的免疫效果,可以选择对疫苗进行适当修饰,或者与免疫佐剂联用、与特定单克隆抗体联合使用。文章就如何提升Allo-WTCV抗肿瘤效应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19年03期)
曾山[2](2017)在《以同种异基因型胶质瘤细胞及其裂解物与同基因型胶质瘤细胞裂解物作为免疫原的混合疫苗治疗大鼠胶质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探讨以同种异基因型的C6胶质瘤细胞及其裂解物与同基因型的9L胶质瘤细胞裂解物作为免疫原的疫苗对大鼠胶质瘤的治疗作用,以及经该疫苗治疗后大鼠胶质瘤组织的侵袭力变化情况,以期为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方案。方法:(1)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1×10~6/10μl个9L胶质瘤细胞悬液注入Fisher 344大鼠右侧尾状核区,建立9L/Fisher 344大鼠胶质瘤原位模型。(2)接种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叁组:空白组,二十万单位治疗组,叁十万单位治疗组,每组各10只。其中空白组大鼠不接受治疗;二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以C6细胞(2×105个)、C6细胞裂解物(含2×105个细胞)及9L细胞裂解物(含2×105个细胞)作为免疫原的疫苗;叁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以C6细胞(3×105个)、C6细胞裂解物(含3×105个细胞)及9L细胞裂解物(含3×105个细胞)作为免疫原的疫苗。所有治疗均于接种9L细胞后第1天进行。(3)以50天为大鼠生存观察期,记录其生存状况及生存时间。于接种9L细胞后第10、20、30、40、50天对所有大鼠行MRI检查,动态观察大鼠胶质瘤体积变化情况。接种9L细胞后第20天,各组随机处死1只大鼠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Podoplanin、Fascin染色,以观察大鼠胶质瘤组织病理及侵袭能力改变情况。结果:(1)以50天为大鼠生存观察期,空白组的生存率为0;二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的生存率为89%;叁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的生存率为100%。治疗组大鼠生存时间比空白组显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十万单位治疗组与叁十万单位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大鼠增强MRI检查均可见右侧尾状核区明显强化,本次实验制模成功率为100%。MRI动态检查发现,随瘤龄增加,空白组大鼠胶质瘤呈现持续增大,而治疗组大鼠胶质瘤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生长趋势。接种9L细胞第20天时,计算各组肿瘤体积:空白组大鼠胶质瘤体积为(451.25±9.36)mm3,二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胶质瘤体积为(122.52±22.30)mm3,叁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胶质瘤体积为(112.06±17.97)mm3。单因素方差分析证明空白组大鼠胶质瘤体积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十万单位治疗组与叁十万单位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HE染色可见,空白组大鼠胶质瘤细胞密度高,排列紧密,呈巢状,部分区域伴有出血、坏死及新生血管;治疗组大鼠脑胶质瘤组织的肿瘤细胞密度稍低,典型巢状排列及新生血管少见。免疫组化Podoplanin及Fascin染色可见,空白组大鼠Podoplanin及Fascin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治疗组中,Podoplanin及Fascin表达均降低,且Podoplanin染色的降低程度比Fascin更加显着;二十万单位治疗组与叁十万单位治疗组之间相比较,均能观察到少量的胶质瘤细胞表达Podoplanin及Fascin,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9L/Fisher 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并于接种后第1天予以同种异基因型的C6胶质瘤细胞及其裂解物与同基因型的9L胶质瘤细胞裂解物作为免疫原的疫苗进行治疗。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疫苗能够打破荷瘤机体对自身肿瘤的免疫耐受,诱导荷瘤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防止免疫逃避的发生,延长荷瘤大鼠生存时间并降低胶质瘤组织侵袭力。(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汪丹[3](2016)在《同种疫苗儿童优选第一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月23日晚,市疾控中心公布本市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的详细名单。有家长疑惑,第一类疫苗和第两类疫苗为何有重复的品种?该如何选择两类疫苗?昨天,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孙美平详解疫苗名单,建议市民同种疫苗儿童优选接种第一类。两类疫苗为何有重复?(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6-03-25)
孙亮,孙考仲,张玉彬,鲁明鹤,姜秋杰[4](2013)在《不同厂家同种禽流感疫苗对规模化鸡场的保护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疫苗种类研发的不断发展,各病种疫苗种类不断增多,尤其是禽流感疫苗。但究竟每种禽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如何,在吉林省尚未开展相关研究,为探讨、研究、分析不同厂家同种禽流感疫苗对禽群的保护能力,促使吉林省禽流感有效防控,本试验特选定两个有条件的鸡场开展相关研究,结果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畜牧兽医》期刊2013年03期)
唐翌姝[5](2011)在《1、细菌纳米磁小体为载体的基因疫苗研究2、同种异基因白细胞联合细胞瘤苗治疗肿瘤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NA疫苗是一种能激发抗原特异性免疫的方法。新型纳米材料细菌纳米磁小体(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BMP)是趋磁性细菌体内依靠生物矿化法合成的磁性纳米颗粒,主要由磁核和包被磁核的脂质膜组成。BMP本身所特有的独特性质,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还很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基因疫苗pSLC-E7-Fc作为模型,该疫苗是运用HPV-16E7作为靶抗原,两边分别与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和IgG Fc片段基因重组。应用BMP作为载体,连接pSLC-E7-Fc形成复合疫苗(BMP-V),进行肿瘤免疫治疗,优化BMP在体外和体内进行基因传递的条件。将BMP与DNA分别在生理盐水,pH=3,4,5,6,7,8,9的PBS中连接,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相比,在pH=4~5的PBS中BMP连接DNA更加有效(96%vs79.5%,P<0.05)。电子显微镜显示BMP-V的大小和形态与未连接基因的BMP相似,仍然具有均质性,直径<100nm。半定量RT-PCR和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BMP-V在体外有效转染的条件是用600-mT磁场作用10min。小动物体内成像实验显示磁场在BMP-V在体内转染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免疫原性较差的小鼠TC-1肿瘤为模型,BMP-V治疗小鼠皮下肿瘤模型时,与对照PBS组相比,5μg BMP-V治疗小鼠组的肿瘤明显比对照PBS组小(P<0.05),生存期延长15.6天,但与其他剂量组(40μg,20μg,10μg)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BMP-V在小鼠体内治疗中能达到微克级。在BMP-V治疗小鼠肺转移模型中,磁场作用的最佳时间与体外转染条件相同,均为10min。而BMP-V免疫的最佳方式则是皮下注射+磁场作用,其肺重比PBS对照组明显小(296.56±64.209mg vs642.02±71.873mg,P<0.05),肿瘤结节明显减少(42.6±8.28387vs194.8±23.64849,P<0.05)。为分析BMP-V抗肿瘤效应的机制,进行了CTL活性检测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表明,与对照PBS组相比,BMP-V免疫的小鼠显示了E7特异的CTL活性。在其肿瘤中有大量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这说明BMP-V可诱导有效的抗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小鼠体内不会产生抗BMP的抗体,说明BMP无明显免疫原性,BMP-V产生的抗肿瘤效应是由所携带的基因疫苗pSLC-E7-Fe介导,BMP不会影响携带基因的效应。病理切片结果显示,BMP-V治疗小鼠的主要脏器与正常对照组无形态差异,说明BMP在体内应用对小鼠无毒副作用。因此,BMP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简便,安全的载体系统应用到基因传递中。本研究完善和拓展BMP在基因传递方面的应用,为BMP在体内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目的: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除了手术,化疗,放疗叁大常规疗法,生物疗法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及其他生物治疗手段已逐渐成为临床上重要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普遍处于低下状态;而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移植物通常会刺激宿主产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因此,利用同种异基因抗原治疗肿瘤,打破肿瘤患者的免疫低反应状态,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新途径。本研究探讨了MHC不相合同种异基因白细胞输注(Allogeneic Leukocyte Infusion, ALI)作为佐剂,联合细胞瘤苗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利用丝裂霉素C (MMC)灭活的同种异基因白细胞输注联合细胞瘤苗治疗黑色素瘤(B16-F10),路易斯肺癌(LLC)和TC-1的荷瘤小鼠。皮下注射MMC灭活的同种异基因白细胞和细胞瘤苗混合体治疗TC-1荷瘤小鼠。流式细胞术分析黑色素瘤(B16-F10),路易斯肺癌(LLC)和TC-1肿瘤细胞表面的MHC-I分子表达。瘤内注射MMC灭活的同种异基因白细胞联合低剂量的环磷酰胺和细胞瘤苗治疗黑色素瘤(B16-F10),路易斯肺癌(LLC)和TC-1的荷瘤小鼠。结果:皮下注射不同比例的灭活TC-1细胞瘤苗和灭活的SP/BA混合体(1:3和1:9)后,比起PBS对照组,肿瘤体积有所减小,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而比起单纯TC-1细胞瘤苗组,肿瘤生长虽有所减缓,但是小鼠生存期却无明显延长。黑色素瘤(B16-F10),路易斯肺癌(LLC)和TC-1肿瘤细胞表面的MHC-I分子表达量分别是0.5%,1.2%,87.5%。瘤内注射MMC灭活的同种异基因白细胞联合低剂量的环磷酰胺和细胞瘤苗虽然治疗黑色素瘤(B16-F10)和路易斯肺癌(LLC)效果不明显,但是对于TC-1的荷瘤小鼠能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结论:灭活同种异基因白细胞输注可以诱发宿主体内大量淋巴细胞活化、增殖,释放大量Th1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促进机体产生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其能与环磷酰胺和细胞瘤苗联合,进而导致小鼠肿瘤生长延缓、生存期延长。该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疗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1-04-27)
赵军[6](2009)在《同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疫苗诱导小鼠抗肺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居癌症之首。20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我国肺癌的死亡率上升了111.85%。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但转移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这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原因,因此,研究新的肺癌治疗方法显得非常必要。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肿瘤生物治疗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以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它主要通过调动或增强机体内部固有的抗肿瘤能力来抑制肿瘤生长,可以避免当前肿瘤治疗模式的严重不足之处,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肺癌的靶向治疗是生物治疗的一种模式,目前已有研制成功和上市的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大多是一些单克隆抗体制剂,包括Iressa、Tarceva、Veenat、Sutent和Sorafenib Nexavar等,基本上也都是靶向肿瘤血管上的特异性蛋白分子。虽然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肺癌的生长,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它们的疗效不尽人意。长期使用单克隆抗体还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价格昂贵,这些都限制了它们的临床使用。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主动免疫治疗维持的时间较长,无需频繁的反复给药;且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反应或细胞免疫反应副作用较小,所以诱导抗肿瘤血管的主动免疫效应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处于活跃增殖状态,其细胞膜上表达多种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特异性蛋白分子,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相关抗原,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VEGFR-Ⅱ)、整合素av(CD51)、组织因子、Endoglin(CD105)等,这些蛋白分子在体内静止期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却不表达。研究表明,利用体外培养的增殖活跃的异种血管内皮细胞制备疫苗,可以成功打破免疫耐受,诱导抗肿瘤血管生成。近来,用异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和DNA分子疫苗相关研究较多,以同种蛋白和DNA分子疫苗也有报道,但由于引起的超敏反应、单一靶点的治疗效果的局限性,备受争议,寻找多靶点治疗且副作用少的主动免疫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本研究对来源于微血管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进行体外培养,制备疫苗,免疫小鼠并观察其对肺癌皮下移植瘤、肺转移癌的抗肿瘤效应。另一方面,本研究应用小鼠bEnd.3制备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观察其诱导的体内外特异性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免疫反应,并初步探索其机制,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抗肿瘤血管治疗方法。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来源于大的静脉血管,多项研究报道异种HUVEC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用异种HUVEC和同种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作对照,来观察不同来源的两个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第一部分同种bEnd.3细胞疫苗诱导小鼠抗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效应第一章同种bEnd.3细胞的培养及疫苗制备方法:1.体外常规培养小鼠bEnd.3细胞,从人脐带分离培养HUVEC,体外扩增,通过细胞表面标志vWF、CD31和CD144的细胞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鉴定两种细胞。2.利用RT-PCR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相关抗原VEGFR-Ⅱ和整合素av基因在bEnd.3、HUVEC、NIH3T3、肿瘤细胞LLCs和U14的表达。3.bEnd.3、HUVEC、NIH3T3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后,用0.025%戊二醛固定制备疫苗,疫苗浓度2.5×10~7/ml。结果:1.成功培养和体外大量扩增了小鼠bEnd.3细胞和人HUVEC细胞,它们均分别高表达vWF、CD31和vWF、CD144等血管内皮细胞标志。2.在mRNA水平,bEnd.3细胞和HUVEC细胞同时表达VEGFR-Ⅱ和整合素av基因,NIH3T3细胞不表达VEGFR-Ⅱ和整合素av基因,肿瘤细胞LLCs和U14均只表达整合素av,不表达VEGFR-Ⅱ。3.用0.025%戊二醛成功制备疫苗。第二章同种bEnd.3疫苗诱导小鼠对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免疫效应检测方法:1.小鼠分预防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又分为血清治疗组和T淋巴细胞治疗组,疫苗分bEnd.3组、HUVEC组、NIH3T3组和PBS组。预防组直接用疫苗免疫小鼠,一周一次,5×10~6个细胞/只,腋窝淋巴结周围皮下注射,共5次,最后一次免疫后一周,皮下注射小鼠Lewis肺癌细胞。治疗组用ELISA检测阳性的免疫小鼠的抗血清和脾T淋巴细胞进行治疗,血清治疗组,在荷瘤一周后,肌肉注射50μl/只,隔日注射一次,共6次。T淋巴细胞组,在荷瘤一周后,肿瘤周围注射1×10~7个脾T细胞,隔日注射一次,共6次。2.观察小鼠肿瘤体积,小鼠生存期;HE染色观察瘤体组织变化。CCK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CTLs杀伤活性的检测。ELISA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对免疫小鼠抗血清的特异性反应检测。3.不良反应检测在免疫后2周的小鼠腹壁上划“十”字伤口,观察其伤口愈合情况。结果:1.抑制了小鼠肺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延长了生存期在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预防组中,bEnd.3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缓慢,而且在生长3周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约20mm~3,之后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生存时间bEnd.3组为90天(终止实验),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瘤体剥离后HE染色发现,bEnd.3组为脂肪和肌肉组织,无癌细胞,而NIH3T3和PBS组均是癌细胞。T细胞治疗组和血清治疗组中,bEnd.3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减慢,生存时间较NIH3T3和PBS组长(P<0.05)。但T细胞治疗组较血清治疗组更能延长小鼠生存时间(P<0.05)。2.诱导了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靶向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CTLs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bEnd.3免疫组和HUVEC免疫组CD3~+CD8~+的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CCK法检测bEnd.3免疫组和HUVEC免疫组在效:靶为25:1时脾T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体外增殖的bEnd.3细胞和HUVEC细胞的CTLs杀伤活性(P<0.05),而对LLCs肺癌细胞却没有杀伤活性。3.诱导了免疫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产生ELISA结果提示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提示bEnd.3免疫组和HUVEC免疫组抗血清与体外bEnd.3和HUVEC膜蛋白和细胞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对体外增殖的bEnd.3细胞和HUVEC细胞起到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bEnd.3免疫组和HUVEC免疫组抗血清在220 KD和180 KD处均出现了特异性条带,而HUVEC组在130 KD处有特异性条带,bEnd.3组在130 KD处无特异性条带,两组抗血清与LLCs膜蛋白无特异性反应及条带。4.延迟了伤口愈合bEnd.3组和HUVEC组免疫小鼠的伤口愈合时间较NIH3T3组和PBS组长(P<0.05),但均能完全愈合。第叁章同种bEnd.3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肺转移癌的免疫效应检测方法:1.小鼠分预防组和治疗组,疫苗分bEnd.3组、HUVEC组、NIH3T3组和PBS组。预防组直接用疫苗免疫小鼠,一周一次,5×10~6个细胞/只,腋窝淋巴结周围皮下注射,共5次,最后一次免疫后一周,尾静脉注射小鼠U14细胞5×10~6个细胞/只。治疗组先尾静脉注射小鼠U14细胞5×10~6个细胞/只,然后用疫苗治疗小鼠,于第1,3,5,7,9和11天在小鼠腋窝淋巴结周围皮下注射,共6次。2.观察计算小鼠肺表面转移癌结节数;小鼠生存期;HE染色观察转移癌组织变化;CFSE和PI法检测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CTLs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细胞百分比;ELISA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反应。结果:1.抑制了小鼠宫颈癌U14肺转移癌的转移和延长了生存期bEnd.3组和HUVEC组左肺癌结节数明显少于NIH3T3组和PBS组(P<0.05),以预防组更明显;bEnd.3组中位生存时间,预防组可达34天,治疗组26天,而对照组只有19天,预防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2.诱导了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靶向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CTLs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bEnd.3免疫组和HUVEC免疫组CD3~+CD8~+的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CFSE和PI法检测bEnd.3组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具有杀伤体外增殖的bEnd.3细胞CTLs杀伤活性,HUVEC组也有一致的结果;对U14细胞却没有杀伤活性。3.诱导了免疫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产生ELISA和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提示bEnd.3组和HUVEC组抗血清与体外bEnd.3和HUVEC膜蛋白和细胞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对其体外增殖起到抑制作用;U14小鼠抗血清与bEnd.3膜蛋白有特异性反应发生,Western blot检测bEnd.3抗血清在220 KD和180 KD处出现了特异性条带,在130 KD处无特异性条带,在HUVEC组在220 KD和130 KD处均有特异性条带,在180KD处却无特异性条带;二者与U14膜蛋白无特异性条带产生。第二部分同种bEnd.3细胞抗原致敏DCs诱导小鼠对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效应第一章小鼠bEnd.3抗原制备和小鼠骨髓源DCs培养及鉴定方法:1.收集bEnd.3细胞,反复冻融4次制备抗原。2.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s,并进行形态学和细胞表面CD11a和CD86表达鉴定。3.抗原以100μg/ml浓度负载DCs。结果:1.根据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冻融效果好,抗原定量检测结果显示1×10~7个细胞能够收获398.98±96.36μg抗原。2.成功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s,经鉴定培养至第8天成为成熟DCs。第二章负载bEnd.3抗原的DCs对体外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1.分别负载bEnd.3、HUVEC和NIH3T3抗原的DCs培养8天成熟后,与小鼠脾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3天,诱导CTLs,CCK法观察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情况。2.将CTLs与靶细胞bEnd.3、HUVEC和LLCs混合培养3天,MTT法观察其体外杀伤作用。结果:1.体外促进了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CCK法检测负载bEnd.3抗原和HUVEC抗原的DCs在体外能够促进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负载NIH3T3抗原的DCs也可促进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2.体外诱导了内皮细胞特异的CTLs杀伤活性MTT法负载bEnd.3抗原和HUVEC抗原的DCs有明显杀伤bEnd.3细胞和HUVEC细胞的作用(P<0.05),负载NIH3T3抗原的DCs体外诱导的CTLs对bEnd.3细胞和HUVEC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第叁章bEnd.3抗原负载的DCs疫苗诱导小鼠对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免疫效应检测方法:1.负载bEnd.3抗原的DCs培养第8天成熟后,收集制备疫苗。疫苗分为bEnd.3DCs组、HUVECDCs组、NIH3T3DCs组、DCs组和PBS组。直接用疫苗免疫小鼠,一周一次,1×10~6个细胞/只,腋窝淋巴结周围皮下注射,共5次,最后一次免疫后一周,皮下注射小鼠Lewis肺癌细胞。2.观察小鼠瘤体增长速度和生存期;检测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CTLs杀伤活性和免疫小鼠抗血清的特异性反应。结果:1.抑制了小鼠肺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延长了生存期负载bEnd.3抗原的DCs培养8天成熟后,制备疫苗,免疫小鼠后,bEnd.3DCs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缓慢,与NIH3T3DCs组和DC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NIH3T3DCs组和DCs组肿瘤生长速度又比PBS组慢(P<0.05)。中位生存时间bEnd.3DCs组为65天,NIH3T3DCs组和DCs组分别为55和57天,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2.诱导了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靶向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CTLs杀伤CCK法检测bEnd.3DCs组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具有杀伤体外增殖的bEnd.3细胞CTLs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提示bEnd.3DCs组CD3~+CD8~+的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3.诱导了免疫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产生ELISA检测荷瘤前后免疫抗血清特异性结果示,荷瘤前后bEnd.3DCs抗血清与bEnd.3的免疫效应无明显差异(P>0.05),而荷瘤后的小鼠抗血清中,除PBS组,均能与bEnd.3和LLCs膜蛋白发生反应。Western blot检测bEnd.3DCs组抗血清在220 KD和180 KD处也出现了特异性条带,在130 KD处无特异性条带,HUVECDCs组在220 KD、180 KD和130 KD处均有特异性条带,与LLCs膜蛋白无特异性反应及条带。结论1.同种小鼠bEnd.3细胞疫苗和负载小鼠bEnd.3抗原的DCs疫苗可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和小鼠宫颈癌U14肺转移癌的生长和转移,延长了小鼠生存期,预防组抑瘤效果优于治疗组。2.抑瘤效应机制是在体内诱导形成靶向增殖血管内皮细胞的CTLs,诱导产生了抗VEGFR-Ⅱ抗体、抗Endoglin抗体和抗整合素av抗体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相关抗体,诱导了抗肿瘤血管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的生长。3.内皮细胞疫苗能延长伤口愈合时间,但不影响其最终愈合。4.同种bEnd.3疫苗和异种HUVEC疫苗均能诱导抗肿瘤血管的主动免疫反应,二者抑瘤作用无明显差异。5.bEnd.3的两种疫苗形式之间的抑瘤作用有差异,整个血管内皮细胞疫苗较负载血管内皮细胞抗原的DCs疫苗似乎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9-05-01)
唐鹏[7](2008)在《GM-CSF基因修饰同种异体肺癌细胞疫苗诱导CD8+T细胞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CD_8~+T细胞被认为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本研究即探讨GM-CSF基因修饰同种异体肿瘤疫苗是否可诱导CD_8~+T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以接种Lewis肺癌(Lewis Lung Cancer,LLC)细胞系的C57BL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利用含小鼠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基因的重组质粒GM-CSF-pIRES2-EGFP,转染小鼠肺癌细胞系LA795,制备同种异体肿瘤疫苗。C57BL小鼠预防接种该疫苗3次后,皮下接种LLC细胞系,分别于免疫前、每次疫苗注射后采集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ELISPOT法检测淋巴细胞经LLC抗原刺激后的活化;脾细胞及其中的CD_8~+T细胞对LLC细胞系的杀伤活性;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注射部位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疫苗注射部位可见明显的CD_8~+T细胞浸润;经ELISPOT方法检测,GM-CSF基因修饰LA795疫苗接种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经LLC抗原刺激后活化细胞比例均显着升高(P<0.01);同时,脾细胞及其中的CD_8~+T细胞对LLC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GM-CSF分泌性同种异体瘤苗可诱导CD_8~+T细胞的活化,以及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即可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会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9-19)
张维红,姜宏景,马明全,李慧,于津浦[8](2008)在《GM-CSF基因修饰同种异体肺癌细胞疫苗诱导CD8~+ T细胞的免疫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GM-CSF基因修饰同种异体肿瘤疫苗是否可诱导CD8+ T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以接种Lewis肺癌(Lewis Lung Cancer,LLC)细胞株的C57BL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利用含小鼠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基因的重组质粒GM-CSF-pIRES2-EGFP,转染小鼠肺癌细胞株LA795,制备同种异体肿瘤疫苗。C57BL小鼠预防接种该疫苗3次后,皮下接种LLC细胞株,分别于免疫前、每次疫苗注射后采集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ELISPOT法检测淋巴细胞经LLC抗原刺激后的活化;脾细胞及其中的CD8+ T细胞对LLC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注射部位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疫苗注射部位可见明显的CD8+T细胞浸润;经ELISPOT方法检测,GM-CSF基因修饰LA795疫苗接种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经LLC抗原刺激后活化细胞比例均显着升高(P<0.01);同时,脾细胞及其中的CD8+ T细胞对LLC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GM-CSF分泌性同种异体瘤苗可诱导CD8+ T细胞的活化,以及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即可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赵振林,祝庆华,吴永嘉,阎汝川,纪监哲[9](2006)在《供者特异性T细胞疫苗延长同种肝移植存活及其机制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检测细胞因子(CK)在肝移植物中的表达,探讨供者特异性T细胞疫苗(TCV)延长同种肝移植存活的机制。术前分别用特异和非特异TCV免疫受者,另设单纯移植对照。大鼠原位肝移植后观察肝移植物的存活时间(MST);术后第7天获取移植物,作组织切片观察;通过RT-PCR检测肝移植物内IL-2、IFN-γ、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发现供者特异性LCTCV组MST(15.7±4.2)d比非特异性LTCV组(11.3±2.7)d显着延长(P<0.01),而单纯移植组MST为(5.7±1.4)d(P<0.05);组织切片观察特异性LCTCV组未发现明显排斥改变;与其他两组比较,特异性LCTCV组MLR受到显着抑制(P<0.01);RT-PCR显示:特异性LCTCV组IL-4、IL-10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他两组,IL-2和IFN-γ在单纯移植组呈高表达,同时IFN-γ在非特异LTCV组有表达。实验表明:细胞因子网络调控在免疫耐受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IFN-γ和IL-2主要参与急性排斥反应,IL-4和IL-10促进同种耐受的形成,不同的微环境下同一种细胞因子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会有所变化。(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06年02期)
王鲲鹏,张信英,石作为[10](2006)在《T细胞疫苗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细胞疫苗(TCV)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制备受者Lewis大鼠针对供者DA大鼠的TCV,应用TCV,免疫正常Lewis大鼠共3次,每周1次。设TCV组和TCV未接种组,在接种前及接种后5d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设TCV组、CsA组和空白对照组,于接种后7d进行DA大鼠针对Lewis大鼠的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在术后7d进行淋巴细胞毒检测,术后21d进行嵌合分析。结果MLR显示,Lewis大鼠的脾细胞反应程度接种组显着低于未接种组(P<0·01);微量细胞毒测定显示,死亡细胞百分率在TCV组、CsA组、空白对照组3组比较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嵌合分析显示经处理的Lewis大鼠脾脏,胸腺中检测出了DA大鼠源性的骨髓嵌合体。结论T细胞疫苗可以抑制受者对供者的免疫应答;作为骨髓移植前预处理手段,T细胞疫苗接种后行吻合血管的骨髓移植成功地诱导出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嵌合耐受。(本文来源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1期)
同种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探讨以同种异基因型的C6胶质瘤细胞及其裂解物与同基因型的9L胶质瘤细胞裂解物作为免疫原的疫苗对大鼠胶质瘤的治疗作用,以及经该疫苗治疗后大鼠胶质瘤组织的侵袭力变化情况,以期为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方案。方法:(1)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1×10~6/10μl个9L胶质瘤细胞悬液注入Fisher 344大鼠右侧尾状核区,建立9L/Fisher 344大鼠胶质瘤原位模型。(2)接种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叁组:空白组,二十万单位治疗组,叁十万单位治疗组,每组各10只。其中空白组大鼠不接受治疗;二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以C6细胞(2×105个)、C6细胞裂解物(含2×105个细胞)及9L细胞裂解物(含2×105个细胞)作为免疫原的疫苗;叁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以C6细胞(3×105个)、C6细胞裂解物(含3×105个细胞)及9L细胞裂解物(含3×105个细胞)作为免疫原的疫苗。所有治疗均于接种9L细胞后第1天进行。(3)以50天为大鼠生存观察期,记录其生存状况及生存时间。于接种9L细胞后第10、20、30、40、50天对所有大鼠行MRI检查,动态观察大鼠胶质瘤体积变化情况。接种9L细胞后第20天,各组随机处死1只大鼠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Podoplanin、Fascin染色,以观察大鼠胶质瘤组织病理及侵袭能力改变情况。结果:(1)以50天为大鼠生存观察期,空白组的生存率为0;二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的生存率为89%;叁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的生存率为100%。治疗组大鼠生存时间比空白组显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十万单位治疗组与叁十万单位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大鼠增强MRI检查均可见右侧尾状核区明显强化,本次实验制模成功率为100%。MRI动态检查发现,随瘤龄增加,空白组大鼠胶质瘤呈现持续增大,而治疗组大鼠胶质瘤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生长趋势。接种9L细胞第20天时,计算各组肿瘤体积:空白组大鼠胶质瘤体积为(451.25±9.36)mm3,二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胶质瘤体积为(122.52±22.30)mm3,叁十万单位治疗组大鼠胶质瘤体积为(112.06±17.97)mm3。单因素方差分析证明空白组大鼠胶质瘤体积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十万单位治疗组与叁十万单位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HE染色可见,空白组大鼠胶质瘤细胞密度高,排列紧密,呈巢状,部分区域伴有出血、坏死及新生血管;治疗组大鼠脑胶质瘤组织的肿瘤细胞密度稍低,典型巢状排列及新生血管少见。免疫组化Podoplanin及Fascin染色可见,空白组大鼠Podoplanin及Fascin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治疗组中,Podoplanin及Fascin表达均降低,且Podoplanin染色的降低程度比Fascin更加显着;二十万单位治疗组与叁十万单位治疗组之间相比较,均能观察到少量的胶质瘤细胞表达Podoplanin及Fascin,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9L/Fisher 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并于接种后第1天予以同种异基因型的C6胶质瘤细胞及其裂解物与同基因型的9L胶质瘤细胞裂解物作为免疫原的疫苗进行治疗。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疫苗能够打破荷瘤机体对自身肿瘤的免疫耐受,诱导荷瘤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防止免疫逃避的发生,延长荷瘤大鼠生存时间并降低胶质瘤组织侵袭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种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鄢玲利,刘白南.同种异体肿瘤全细胞疫苗研究现状[J].现代免疫学.2019
[2].曾山.以同种异基因型胶质瘤细胞及其裂解物与同基因型胶质瘤细胞裂解物作为免疫原的混合疫苗治疗大鼠胶质瘤[D].西南医科大学.2017
[3].汪丹.同种疫苗儿童优选第一类[N].北京日报.2016
[4].孙亮,孙考仲,张玉彬,鲁明鹤,姜秋杰.不同厂家同种禽流感疫苗对规模化鸡场的保护效果比较[J].吉林畜牧兽医.2013
[5].唐翌姝.1、细菌纳米磁小体为载体的基因疫苗研究2、同种异基因白细胞联合细胞瘤苗治疗肿瘤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6].赵军.同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疫苗诱导小鼠抗肺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9
[7].唐鹏.GM-CSF基因修饰同种异体肺癌细胞疫苗诱导CD8+T细胞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C].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会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8].张维红,姜宏景,马明全,李慧,于津浦.GM-CSF基因修饰同种异体肺癌细胞疫苗诱导CD8~+T细胞的免疫反应[J].免疫学杂志.2008
[9].赵振林,祝庆华,吴永嘉,阎汝川,纪监哲.供者特异性T细胞疫苗延长同种肝移植存活及其机制的初步分析[J].现代免疫学.2006
[10].王鲲鹏,张信英,石作为.T细胞疫苗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