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实践与探索

聊城市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实践与探索

一、聊城市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苏诗雅[1](2021)在《聊城市水资源供需状况及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于明[2](2019)在《位山灌区建设新型生态灌区的主要做法》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是社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的综合体现,形成的生产力高、灌区功能健全、水资源配置合理、生物多样性高而单位水量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的节水型灌区,是现代化灌区发展的高级阶段。位山灌区通过水资源高效利用、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灌区生态环境建设等多方面的生态调控关键技术措施,打破原来单一的供水服务模式,在建设现代化新型生态灌区的道路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张茜[3](2014)在《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下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中华文明历程的标志性工程——京杭大运河,自古至今在文化、社会、经济各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大运河跨越南北六个省市,连接五大河流,发端于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凿的邗沟,迄今已有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大运河一直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政治经济命脉,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与“南水北调”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沟通南北的古老水运通道,对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国际交往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以其在时空跨度、文化价值、科技蕴含方面的无与伦比性成为世界性文化遗产,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充分彰显了我国大运河的重要价值与独特性。可以说,申遗的成功为大运河的保护开辟了新的篇章,但在喜悦之后应清醒的认识到申遗并非目的,而只是保护的一种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使这一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恢复其生命力才是重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而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分东、中、西三线实施,其中东线工程以京杭大运河及其相平行的河流作为主要输水路线。东线工程的建设可被视为当今对大运河的又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同时对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与真实性产生重大影响,为大运河整体性保护带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从理论与现实背景出发,分析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历史与价值变迁,明确历史上的大运河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当今社会中大运河具有的重要文化与技术价值、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价值、作为南北重要的休闲游憩廊道的价值、作为运输物资与北煤南运的航运价值、作为南水北调理想输水路线等多重重要价值。以此为基础,分析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现状及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多种问题,包括河道断流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沿线文化遗产破坏严重与保护不当、保护法规及管理机制滞后等。其次,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状况,将两者在时间、空间、功能、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明确南水北调工程对大运河保护产生的影响,寻求工程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点,准确应对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策略。最后,以京杭大运河在当今社会中价值具有多样性、大运河现状及保护具有复杂性为基础,通过与国际相关遗产保护的比较分析,借鉴其他国家相关保护经验。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契机,依据我国大运河的自身特点,协调自然、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构建京杭大运河的整体保护体系。

张东芳,池晓娜,吴海涛[4](2014)在《位山灌区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位山灌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已经成为聊城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依托、跨流域调水的基础设施,成为聊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本文针对灌区内部存在的人浮于事、松懈懒散的不良风气,从实施绩效管理工作的背景、制度、绩效工资系数和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和取得的成效方面进行充分探讨,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能,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服务意识,以实现灌区跨越式发展,也为其他灌区管理提供较好的绩效管理实施模式提供有益的启示。

山东水利学会,山东省水利厅[5](2012)在《关于公布2012年山东水利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文中指出鲁水学[2012]11号2012年山东水利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评论文313篇。按照鲁水学[2012]7号文《关于开展2012年山东水利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有关规定,对参评论文进行了严格审查,确认268篇具有参评资格。经专家按照同一标准分组初审、专

戎丽丽[6](2010)在《水权质量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往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表明,水权和水权制度对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但水权体系设置宽泛,水资源产权界定流于形式,分割粗、剥离浅,无法积贮等,即目前的水权质量不高的现状,影响了水权权能的充分发挥,难以实现最优的水资源经济效率。本文以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知识和理论为研究基础,定义了水权质量和水资源经济效率的内涵和外延,综合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博弈分析等方法,具体探讨了水权质量各要素:水权排他性、转让性、分割剥离程度、积贮性、行使性和限定性对水资源配置效率、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1)水权质量是以水权的排他性、转让性、分割剥离程度、行使性、积贮性和限定性六个要素来衡量和反映水权的整体性特征或强度;水资源的经济效率就是指人们在配置和使用水资源上的效率,即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理论上,水权排他性越强、越容易转让、分割剥离越细致、积贮越稳定、水权能有效和充分行使、水权限定越清晰,水权质量则越高,其中,排他性是主向量特征。而其中任何一个特征要素的提高,都会相应的提高和优化水权质量,最终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2)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的比重,但其排他性权利较弱,因此,分析农业用水权的排他性状况,对于分析总体的水权质量状况更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分析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情况,无论是河流灌区、水库灌区和地下水井灌区,水权多属于“乡镇俱乐部”的形式。但实践中,农户对俱乐部之外的非农用水部门成员无法真正实现排他,因此,农户的农用水权是具有一定排他性但排他性不完全、排他程度不高的乡镇俱乐部产权。乡镇俱乐部形式的水权,抑制了农用水权转让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导致农户灌溉时最大化用水和浪费水的行为。造成农用水权排他性不完全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农用水权排他性界定过程中只考虑了排他成本,忽视了内部管理成本,致使现实中的水权排他程度的均衡数量低于理论上最佳的水权排他程度安排;二是界定农用水权排他性的成本高,包括界定和分配成本、监督和执行成本,与界定后的预期收益相比,农民个人的理性选择却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结果,水权强排他性权利难以实现。在现行的水权排他性成本高、农户界定意愿低的前提下,通过改善水利计量设施的供给机制,如由城市部门提供灌溉和计量设施或承担其费用,及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私人投资供给的方式,推行先进的终端计量设施。另外,利用农民用水协会的运行,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3)水权转让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再次配置并激励用水户节水。水权转让能否发生取决于不同用水部门、单位、产业的用水效率差异,流转方向是从用水效率低的部门向用水效率高的部门转移。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农业和工业部门间的用水效率存在很大差异,具备了农业向工业进行水权转让的条件,然而现实中,由于初始水权界定不清晰、水权转让价格偏离市场均衡价格、水权转让的中介组织和场所的缺乏、水权难以积贮的原因,导致了水权转让成本高且收益风险大,水权转让处于交易规模和数量少、分散及存在冲突和争议的状况,致使水资源的利用中出现水权凝滞及水资源的破坏性处置行为,降低了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并造成水资源利用的X-无效率。而借鉴宁夏洪水河灌区的经验,实行水票制,可以明晰和稳定水权,并通过农民用水协会及“水权交易所”和“水权银行”的运行,促进水权流转,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4)从人类社会产权关系演变的总体趋势看,产权一般是由合一向分解发展,且分解趋于精细,因此水权也有继续分割的可能。国际上,转让权、抵押权、借贷权等水权形式都已从使用权中分割剥离出来,得到了普遍而高效的利用,由此拓展了水权的设置和安排,增加了水权的有用性,也促进了水权的再配置。在我国,水权转让只出现了少数的交易案例,转让权还没有进行分割设置,而借贷权和抵押权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中,均没有从使用权中分割剥离出来。而采用多种用水计量方式、发挥水权银行和水权交易所的作用并适当提高(农业灌溉)水价,可以尽量清晰确定用水量,保证实施转让、借贷权的合理收益,为水权借贷、抵押、转让提供作用的空间。(5)水权积贮时间长短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正相关,而是周期性的变化,水权随着积贮时间的增长,水资源的经济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周期性交替。水权积贮时间过短直接影响水权主体的节水预期收益,积贮时间过长则又会造成水权凝滞,阻碍水资源的再配置,只有适度的水权积贮时间则能促进水权的流转。而我国灌区、水库等蓄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如水库设施老化,政府“寻租行为”等,以及积贮的水资源的“公共池塘资源”的性质,使得水权积贮处于一种私人不可独立积贮、积贮时间过短与水权异动现象并存的状况,结果导致了用水户只关注当前用水效益而浪费水资源的不可持续用水现象。对此,可通过货币激励和市场的力量,将水权积贮的外部行为内部化,并借鉴国外的经验,依托大中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构建和应用地表和地下水权银行,增大水权积贮的蓄水空间,提高水权积贮份额并保障水权积贮质量。(6)水权的限定性直接影响水权的可行使能力,行使能力的强弱又关系到水权收益和水资源价值的体现。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排污用水等不同形式的水权处于产权公域和产权邻域的状态,水权的可行使程度限定和设置发展缓慢。在这种水权限定制度下,水权主体的行使能力被弱化,水权主体行使其“保护、处置和管理利用拥有的水权”行为时,产生了诸多水权冲突现象。水权限定和行使成本高、现行的公共水权制度,以外部性表现出来的新的产权设置和界定的缺失,致使水权主体在进行界定、行使水权保护行为的博弈时,进行水权限定和行使水权保护等权能的概率很小,鉴于此,通过建立可交易的水权制度,完善而系统的水权分配、实施和维护制度体系,可对分水用水过程中的违反分配和约的行为给予监督和惩罚,并对维护和约、节水的行为给予激励,提高水权的约束力和水权行使能力,并通过利益表达、冲突调节、协商的水权利益整合机制,将水权行使的外部影响内在化,避免水权冲突,保证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田元君[7](2010)在《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水价研究》文中提出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当地水资源紧缺,引用黄河水是齐鲁大地不可缺少的客水资源。引黄灌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黄河入境水量的减少和可供水量的不足以及断流的发生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发展。通过实施合理的水价,可以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因此,开展农业水价研究,对于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聊城位山灌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山东省的具体情况,对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水价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按照水利部、发改委等制定的有关规定、标准,采用分析调查以及分析计算的方法,以聊城位山灌区为例,对引黄灌区供水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对农民灌溉水价承受能力的概念、内涵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灌区情况,以聊城位山灌区为例,对引黄灌区农民灌溉水价经济承受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对灌溉水价制定应考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以灌区、农户、节水为研究中心,结合引黄灌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综合确定农业水价。

王建伟,张秀举[8](2009)在《白洋淀跨流域生态调水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为缓解白洋淀湿地生态缺水状况,国家水利部先后组织实施了"引岳济淀"、"引黄补淀"跨流域调水,效果显着。介绍了白洋淀跨流域调水的背景、线路及实施,总结了生态调水的成效,对白洋淀湿地生态调水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许文杰[9](2009)在《城市湖泊综合需水分析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湖泊作为重要的城市水体形态和财富资源,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旅游、娱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由于湖泊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的利用,已造成了湖泊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局面。因此,对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水量、水质和水生态进行研究,可为其可持续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本文以山东东昌湖为研究背景,开展了以下研究:(1)通过对东昌湖历史变迁的分析,总结得出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演变过程,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功能及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目的在于合理确定湖泊的主导功能,合理排列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因子保护力度的主次顺序,实现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在综合考虑东昌湖的景观旅游、生态环境和工业供水等主要功能对水质、水量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东昌湖优化引水量计算模型,对不同代表年各个月的需要调用黄河水量(通过平原水库谭庄水库调用)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对东昌湖在满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保证供水的前提下,科学调引黄河水量提供了依据。(3)考虑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时空特性,探讨了结合水量水质耦合研究和阈值研究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将其划分为四个组分,计算得出东昌湖多年平均最优、中等和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而且水体生态环境改善需水量和水体基本需水量两部分占全部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绝大部分。计算结果可为保护其生态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4)水质综合评价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均是涉及多指标、多级别、考虑区间值的模糊评价问题,将模糊可变集理论引入其中,在评价数学模型不变的前提下,用熵值法、等权法和单纯阈值法3种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东昌湖为例,分析了各方法对应的级别特征值的稳定性,最终确定各样本的评价等级,评价结果均与实际基本吻合。(5)结合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将信息熵(IE)理论引入指标权重的确定,建立了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选用综合健康指数法(CHIM)进行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并应用2002-2006年东昌湖的实测资料,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最后为其管理、保护和生态恢复提出了建议。

田术存[10](2007)在《漳卫南运河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漳卫南运河水资源总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出现连续枯水年。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体系完整,已经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生态环境恶化,出现径流衰减、河道断流、入海水量少、地下水超采、水质恶化、河道底质污染等生态问题。水资源配置现状存在对地下水依赖程度高、超采严重、上游取用水比例高、生态用水被挤占挪用、农业用水比重高、浪费严重、跨流域调水无序等特点,在基础设施、规划、利益、污染、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按照现状供水能力为基础、当地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基于外流域调水进行平衡分析说明,现状供水能力不足,当地水资源承载力有限,最终只能依靠引黄、南水北调来解决流域缺水问题,但遇枯水年依然存在水量不足。按照遵循资源共享、高效经济、统筹协调和持续利用的原则,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根据漳卫南运河水资源配置现状和不同区域范围的供水特点、需水特点以及自身条件,采取不同配置方案,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给予保障,实现预定目标。

二、聊城市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聊城市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位山灌区建设新型生态灌区的主要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1 位山灌区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1.2 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建设现代化新型生态灌区的必要性
3 建设现代化新型生态灌区的实践
    3.1 位山湿地公园建设
    3.2 二干渠城市生态公园建设
    3.3 水利风景区建设
    3.4 信息化建设
4 结语

(3)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下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1.3.1 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相关概念
        1.3.2 国内保护体系相关概念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动态
        1.4.2 国外研究动态
    1.5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内容及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的发展与价值变迁
    2.1 京杭大运河及沿运区域概况
        2.1.1 京杭大运河的概念
        2.1.2 沿运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2.1.3 沿运区域的社会经济特征
    2.2 京杭大运河演变历程
        2.2.1 春秋至秦汉时期——京杭大运河局部河段的出现
        2.2.2 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整体河段的形成
        2.2.3 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繁荣与修缮
        2.2.4 近现代时期——京杭大运河的衰落与发展
    2.3 京杭大运河的综合价值分析
        2.3.1 古代大运河的地位与作用
        2.3.2 现代大运河的价值与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现状与整体性保护
    3.1 京杭大运河的文化景观遗产概况
        3.1.1 大运河的遗产性质
        3.1.2 大运河的遗产构成
        3.1.3 大运河的遗产现状
    3.2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问题
        3.2.1 大运河价值认知与保护意识淡漠
        3.2.2 大运河河道断流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3.2.3 大运河文化遗产建设性破坏严重与保护不当
        3.2.4 大运河保护法规及管理机制滞后
    3.3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面临的契机
        3.3.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
        3.3.2 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与意义
    4.1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4.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背景
        4.2.1 东线工程的规划
        4.2.2 东线工程的基础工程
        4.2.3 东线工程的受水区
    4.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内容
        4.3.1 东线工程实施—“实施三部曲”
        4.3.2 东线输水工程—“引、蓄结合”
        4.3.3 东线治污工程—“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4.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管理体制
    4.5 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影响与意义
        4.5.1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4.5.2 促进经济增长、协调区域发展
        4.5.3 恢复京杭大运河风采、推进水文化发展
第五章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关系分析
    5.1 京杭大运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时间关系
        5.1.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造时间
        5.1.2 时间关系总结
    5.2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空间关系
        5.2.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路线布局
        5.2.2 空间关系总结
    5.3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功能关系
        5.3.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功能
        5.3.2 功能关系总结
    5.4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管理关系
        5.4.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管理体系
        5.4.2 管理关系总结
    5.5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带来的挑战
        5.5.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沿线生态系统的干扰
        5.5.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遗产元素的威胁
    5.6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整体性保护与利用带来的机遇
        5.6.1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现大运河航道的贯通
        5.6.2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改善大运河整体生态环境
        5.6.3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管理制度创新促进大运河新管理体制的形成
        5.6.4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规划提升大运河的开发价值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际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与借鉴
    6.1 欧洲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与案例分析
        6.1.1 欧洲相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概况
        6.1.2 法国米迪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
    6.2 美国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与案例分析
        6.2.1 美国的区域化遗产保护方法——遗产廊道
        6.2.2 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6.3 日本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与案例分析
        6.3.1 日本相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论发展概况
        6.3.2 日本运河遗产保护与公众参与制度
    6.4 对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借鉴与启示
        6.4.1 遗产保护与利用——实现遗产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综合价值
        6.4.2 遗产保护管理——构建统一规划、分工明确、多方合作与参与机制
        6.4.3 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构筑完善的遗产保护法律体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南水北调背景下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
    7.1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原则
        7.1.1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与完整性
        7.1.2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动态性与延续性
        7.1.3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多样性与协调性
    7.2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理念与规划层次
        7.2.4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
        7.2.5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层次
    7.3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整体性保护策略
        7.3.1 制定大运河保护与管理规划
        7.3.2 加强大运河的基础理论研究
        7.3.3 建立统一协调与多方合作的遗产管理机制
        7.3.4 构筑完善的专项遗产法律体系
        7.3.5 统筹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7.4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元素的保护建议
        7.4.1 大运河的河道及堤岸保护
        7.4.2 大运河沿线古代水利工程保护
        7.4.3 大运河景观带与周边自然环境保护
        7.4.4 大运河的城市保护
    7.5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模式
        7.5.1 适应性再利用模式
        7.5.2 慢行游憩体验模式
        7.5.3 解说教育模式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表与附录
致谢

(4)位山灌区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位山灌区概况
2 绩效考核体系的实践探索
    2.1 总结经验出台办法, 积极构建绩效考核目标管理体系
    2.2 制定工作量化考核细则
    2.3 细化完善绩效工资系数发放办法
3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成效
    3.1 灌溉管理
    3.2 工程管理
    3.3 水行政执法
4 结语

(5)关于公布2012年山东水利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1:
    2012年山东水利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得组织奖单位名单
附件2:
    2012年山东水利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论文等次表

(6)水权质量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
2 水权质量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理论阐释
    2.1 水权质量
    2.2 水权质量构成要素
    2.3 水资源经济效率
    2.4 水权质量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的一般关系
3 水权排他性与水资源经济效率—以农用水权为例
    3.1 农用水权的产权属性
    3.2 农用水权的排他现状及诱因解析
    3.3 农用水权排他弱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经济学机理
    3.4 提高农用水权排他性和水资源经济效率的对策建议
    3.5 焦集农业用水计量到户案例分析
4 水权的可转让性与水资源经济效率
    4.1 水权转让概念内涵与组织类型
    4.2 水权转让现状及其形成机理
    4.3 水权转让对水资源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经济学解释
    4.4 增强水权转让性,提高水资源经济效率
    4.5 位山灌区内农业水权转让案例分析
5 水权的分割剥离性与水资源经济效率
    5.1 水权分割剥离的内涵
    5.2 水权分割剥离现状及原因分析
    5.3 水权分割剥离不足对水资源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经济学解释
    5.4 进一步分割和剥离水权,提高水资源经济效率
6 水权积贮与水资源经济效率
    6.1 水权积贮的含义
    6.2 水权积贮时间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的关系
    6.3 水权积贮的现状
    6.4 水权积贮不足的引致因素
    6.5 水权积贮不足引致的水资源经济效率损失及其形成机理
    6.6 促进水权积贮,提高水资源经济效率
7 水权的可行使性、限定性与水资源经济效率
    7.1 水权可行使性、限定性的内涵
    7.2 水权限定性及行使现状
    7.3 水权限定性及水权行使程度对水资源经济效率的影响
    7.4 水权限定及行使现状影响水资源经济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7.5 水权限定及行使现状的形成机理
    7.6 科学限定和行使水权,提高水资源效率的措施
8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文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其他科研情况

(7)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水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灌溉水价研究
        1.2.2 国内灌溉水价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山东省引黄灌区概况
    2.1 山东引黄供水工程总体概貌及其社会地位
    2.2 引黄灌区的特点
    2.3 灌区管理运行体制及存在的问题
    2.4 山东省农业水价历史沿革
    2.5 现行农业水价及水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2.6 2007 年山东省引黄灌区发展
    2.7 小结
第三章 引黄灌区供水成本分析研究
    3.1 工程供水成本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工程供水成本的构成要素
        3.1.2 工程供水成本的分析计算方法
    3.2 位山灌区茌平县供水成本分析研究
        3.2.1 位山灌区概况
        3.2.2 茌平灌区的基本概况
        3.2.3 国有工程供水生产成本分析计算
        3.2.4 末级渠系供水生产成本分析计算
        3.2.5 供水总成本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民灌溉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4.1 承受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4.2 农民灌溉水价承受能力分析方法
        4.2.1 参与式农村评价理论
        4.2.2 农民对灌溉水价支付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
    4.3 位山灌区农民灌溉水价经济承受能力分析
        4.3.1 聊城位山灌区概况
        4.3.2 灌区农民年人均收支情况
        4.3.3 支付能力水平的界定
        4.3.4 水费支出水平现状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4.4.1 结论
        4.4.2 讨论
第五章 引黄灌区农业用水价格制定研究
    5.1 灌区水价制定的考虑因素分析
        5.1.1 灌区的收益
        5.1.2 农民的利益
        5.1.3 节水的效益
    5.2 以灌区为中心的农业水价研究
        5.2.1 灌区农业用水成本核算
        5.2.2 灌区希望水价研究
    5.3 以农户为中心的农业水价研究
        5.3.1 灌溉形成条件
        5.3.2 不同年景下灌区农业水价的确定
        5.3.3 基于农民承受能力的不同年景下灌区农业水价的确定
    5.4 以节水为中心的农业水价研究
        5.4.1 水价敏感性分析
        5.4.2 基于节水的灌区农业水价研究
    5.5 农业水价的综合确定
    5.6 结果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城市湖泊综合需水分析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城市湖泊的作用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调水研究现状
        1.2.2 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现状
        1.2.3 水环境评价研究现状
        1.2.4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现状
    1.3 本文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文目的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聊城市及东昌湖概况
    2.1 聊城市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条件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1.4 聊城市面临的主要水问题
    2.2 东昌湖概况
    2.3 本章小结
3 东昌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
    3.1 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影响因子
        3.1.1 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1.2 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因子
    3.2 东昌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
    3.3 东昌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3.3.1 供给功能
        3.3.2 支撑功能
        3.3.3 调节功能
        3.3.4 景观功能
    3.4 基于改进AHP的东昌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3.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4.2 构造判断矩阵
        3.4.3 层次单排序
        3.4.4 层次总排序
        3.4.5 结果分析
    3.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4 东昌湖优化引水量计算模型研究
    4.1 东昌湖优化引水量计算思路
    4.2 东昌湖优化引水量计算模型
        4.2.1 东昌湖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4.2.2 控制目标方程
        4.2.3 东昌湖引水量优化计算模型
    4.3 模型计算结果
        4.3.1 不同代表年计算结果
        4.3.2 不同源水水质计算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与计算研究
    5.1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特点及组成
        5.1.1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5.1.2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特点
        5.1.3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组成
    5.2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分析与等级划分
        5.2.1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分析
        5.2.2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指标等级划分
    5.3 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
        5.3.1 水量平衡法
        5.3.2 换水周期法
        5.3.3 最小水位法
        5.3.4 功能法
    5.4 东昌湖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5.4.1 东昌湖水体生态环境改善需水量
        5.4.2 东昌湖水体基本需水量
        5.4.3 东昌湖湖滨带绿地景观需水量
        5.4.4 东昌湖湖滨带娱乐需水量
        5.4.5 东昌湖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湖泊水环境评价研究
    6.1 可变模糊集理论
        6.1.1 模糊可变集合定义
        6.1.2 相对差异函数
    6.2 可变模糊评价模型
    6.3 权重确定方法
        6.3.1 熵值法
        6.3.2 等权法
        6.3.3 单纯阈值法
    6.4 东昌湖水质综合评价
        6.4.1 熵值法确定的权重对应的级别特征值
        6.4.2 等权法对应的级别特征值
        6.4.3 单纯阈值法确定的权重对应的级别特征值
    6.5 东昌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6.5.1 熵值法确定的权重对应的级别特征值
        6.5.2 等权法对应的级别特征值
        6.5.3 单纯阈值法确定的权重对应的级别特征值
    6.6 本章小结
7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7.1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分析
        7.1.1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概念
        7.1.2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7.1.3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
    7.2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及评价理论
        7.2.1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7.2.2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管理
        7.2.3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系统生态论
    7.3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7.3.1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综合健康指数法
        7.3.2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7.3.3 计算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值
        7.3.4 确定指标权重
    7.4 东昌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7.4.1 研究范围
        7.4.2 评价指标的选取
        7.4.3 数据来源
        7.4.4 计算各指标的归一化值
        7.4.5 确定指标权重
        7.4.6 计算综合健康指数
        7.4.7 评价健康状态
        7.4.8 评价结果分析
        7.4.9 东昌湖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措施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Ⅰ发表论文
    Ⅱ参加课题
致谢
作者简介

(10)漳卫南运河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水资源配置研究及实践
    1.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河系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象水文
    2.4 河流水系
    2.5 社会经济
第三章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
    3.1 水资源概况
    3.2 水资源可利用量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4 水生态环境现状
第四章 水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4.1 供水水源现状
    4.2 行业配置现状
    4.3 上下游配置现状
    4.4 跨流域配置现状
    4.5 配置现状特点
    4.6 水资源配置中存在问题
第五章 可供水量研究
    5.1 地表水可供水量
    5.2 地下水可供水量
    5.3 其他可供水量
    5.4 外流域调水量
    5.5 可供水总量
第六章 水量需求预测
    6.1 生活需水量
    6.2 工业需水量
    6.3 农业需水量
    6.4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6.5 研究相关区需水量
    6.6 需水总量
第七章 供需平衡分析
    7.1 以现状供水能力为基础的一次供需平衡分析
    7.2 基于当地水资源承载力的二次供需平衡分析
    7.3 基于外流域调水的三次供需平衡分析
第八章 配置方案
    8.1 配置原则
    8.2 配置方案
    8.3 合理配置保障措施
第九章 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漳卫南运河流域图
    漳卫南运河水资源分区示意图

四、聊城市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聊城市水资源供需状况及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分析[D]. 苏诗雅.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位山灌区建设新型生态灌区的主要做法[J]. 于明. 山东水利, 2019(08)
  • [3]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下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 张茜. 天津大学, 2014(11)
  • [4]位山灌区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研究[J]. 张东芳,池晓娜,吴海涛. 河南科技, 2014(02)
  • [5]关于公布2012年山东水利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J]. 山东水利学会,山东省水利厅. 山东水利, 2012(09)
  • [6]水权质量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研究[D]. 戎丽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5)
  • [7]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水价研究[D]. 田元君. 山东大学, 2010(08)
  • [8]白洋淀跨流域生态调水的实践与探索[A]. 王建伟,张秀举. 调水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2009
  • [9]城市湖泊综合需水分析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 许文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09(10)
  • [10]漳卫南运河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 田术存. 河海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聊城市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实践与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