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寒牧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寒区,牧草,种植技术
高寒牧草论文文献综述
贺海燕,段家月,李琳[1](2019)在《高寒区牧草种植技术要点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牲畜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就是牧草,因此,培养良好的牧草草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如此,牧草还会产生经济以及生态方面双重利益,对于风沙的防护以及水土方面的改良问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高寒地区牧草的特点进行分析,不断提升牧草种植技术水平,有利于更好的改善高寒地区牧草种植现状。(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贺海燕,段家月,李琳[2](2019)在《高寒区牧草种植技术要点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牲畜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就是牧草,因此培养良好的牧草草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如此,牧草还会产生经济以及生态方面双重利益,对于风沙的防护以及水土方面的改良问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高寒地区牧草的特点进行分析,不断提升牧草种植技术水平,有利于更好的改善高寒地区牧草种植现状。(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何旭阳,杨振安,张桥英[3](2019)在《青藏高寒草甸3种牧草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 nutan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牧草的养分含量和饲喂价值。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可吸收营养物质总量、干物质消化率、干物质摄入量、相对饲喂价值和净能均表现为老芒麦最高、中华羊茅次之、垂穗披碱草最低。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为垂穗披碱草最高、中华羊茅次之,老芒麦最低。根据试验结果可知老芒麦品质最好,中华羊茅次之,而垂穗披碱草最差。(本文来源于《草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雨,吴鹏飞,龙伟,马金豪[4](2019)在《高寒地区种植不同种类牧草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高寒地区种植不同种类牧草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6年7月,选取2013年建植的垂穗披碱草、老芒麦、早熟禾、羊茅、燕麦、苜蓿6种牧草地为研究样地,以外围天然草地为对照样地,采集0—15 cm混合土样,采用干漏斗法(Tullgren)分离土壤节肢动物。结果表明:(1)7种类型牧草种植地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密度、类群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有显着差异性(P<0.05或0.01)。群落密度、类群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燕麦显着高于垂穗披碱草和苜蓿牧草地,而Simpson指数与之相反,其他几种牧草地间土壤节肢动物群落指数均无显着差异性。(2)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H、TN、N/P、C/N、AK;其中,在垂穗披碱草样地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与pH呈正相关,在早熟禾样地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与TN和N/P呈正相关,而在天然草地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与C/N和AK呈正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密度及多样性指数仅与TK含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或0.01)。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种植不同种类牧草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密度和多样性均存在较大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种植苜蓿等其他种类牧草虽然能缓解草畜矛盾,但会降低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杜笑村,李昀,俞慧云,李霞,王学良[5](2019)在《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养分含量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6—8月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随生长期延续而增大。6、7、8月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55.79%、72.69%和78.89%,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 214.85、4 797.75和5 550.90 kg/hm~2,以7月增幅较大。6月Ⅱ级盖度草地占79.05%,7月Ⅱ级盖度下降52.61%、Ⅰ级盖度占比增加到45.03%,8月Ⅰ级盖度草地占77.34%;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 kg/hm~2为主,向7月的3 000~4 500 kg/hm2和8月的4 500~6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以8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为20.80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可食牧草CP和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EE、NDF、ADF和Ca含量增加。单位面积CP、EE、NDF、ADF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65.51、27.77、569.40和246.02 kg/hm~2;Ca产量7—9月变化幅度较小,在0.052~0.059 kg/hm~2之间,P产量8月达最高,为0.024 kg/hm~2。(本文来源于《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马晓云[6](2019)在《高寒区五种牧草生产性能及品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5个多年生牧草品种开展了饲草生产性能和品质评价,为高寒地区饲草料基地建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种牧草品种中除无芒雀麦外,4个牧草品种越冬率均在85%以上,能在该地区安全越冬,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其生育期在100d左右;3年平均饲草产量以贫花鹅观草产量表现最高,达到13469.4kg/hm~2;贫花鹅观草3年饲草产量稳定性表现最优;贫花鹅观草具有良好的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是该地区饲草生产的高产优质品种,适宜在青海省同类地区开展人工草地建植的首选品种。(本文来源于《山东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6期)
周红芳,徐大文[7](2019)在《临夏县高寒地区牧草对比选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南部,黄河上游南岸,地处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海拔1735~4 636米,年均气温8.4℃,年均日照2 327.7小时,年均降雨量675.5毫米,无霜期181天。全县有天然草地32.38万亩,人工草地6万亩。"十二五"以来,临夏县结合县域优势,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全力打造畜牧养殖大县,但由于草地生产水平不断下降,严重阻碍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临夏县草原技术推广站根据高产(本文来源于《科学种养》期刊2019年05期)
安小娟,王平,高永恒,徐世权[8](2019)在《不同施氮频度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牧草生长及土壤碳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施氮频度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牧草生长和土壤碳氮的影响,设置了对照(NC)、低频度施氮(NL)和高频度施氮(NH)等叁个不同处理,其中施氮处理分别为等量而不同频度施加氮素(NH4NO3),采取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施氮频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环境因子、牧草高度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施氮显着增加了牧草的高度,与高频施氮相比,低频施氮对牧草高度的影响较大,此外,牧草高度与土壤湿度和导电率呈显着负相关;(2)低频施氮降低了土壤DOC和DON含量,在植物整个生长时期,所有处理的土壤DOC含量呈上升趋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表现出DOC的积累,而土壤DON的含量与温度变化一致;(3)低频率施氮对土壤NH4+-N和NO3--N均有影响,而NL处理比NH处理影响显着,在植物整个生长时期,NH4+-N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NO3--N则呈一直下降的趋势。综上可知,低频度施氮促进了土壤有机碳氮的矿化。(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周晶,王传旗,包赛很那,王小川,梁莎[9](2019)在《西藏高寒草地15份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西藏高寒草地主要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试验以西藏不同地区的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丝颖针茅(Stipa capillacea Keng)、梭罗草[Roegneria thoroldiana (Oliv.) Keng]、叁毛草[Trisetum bifidum (Thunb.) Ohwi]、羊茅(Festuca ovina L.)、早熟禾(Poa annua L.)、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等15份野生牧草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纸上发芽法测定和分析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及胚根长和胚芽长等指标。结果表明:西藏高寒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除普保乡披碱草、当雄县雀麦、班戈县梭罗草和班戈县中亚早熟禾外,其他11份牧草种子萌发率均低于50%。班戈县梭罗草和普保乡披碱草种子胚根和胚芽相对较长;除那曲市冷地早熟禾、普保乡早熟禾种子胚根较胚芽长外,其余13份野生牧草种子胚芽较胚根长。说明萌发率低下是限制西藏高寒地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及牧草成功建植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6期)
李统华,冯中红,杨成德[10](2019)在《高寒草甸牧草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261MY6发酵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生防菌株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 faciens)261MY6的生物量,本试验对高寒草地内生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261MY6生长温度、pH和生长周期等进行测定,并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261MY6最高生长温度为56℃、最低温度为4℃、致死温度为95℃和最适温度为28~36℃,最适pH值为5~7,在5h进入对数生长期,在10h时进入稳定生长期。最优发酵培养基为:牛肉膏3g,乳糖25g,MgSO_43g,酵母膏7g,水1000mL。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2℃,接种量14%,装液量40mL·(150mL)~(-1),摇床转速210rpm,pH 7。最优条件下,发酵261MY6,最佳放罐时间为30h,活菌数达2.37×1012 CFU·mL~(-1)。该结果为菌株261MY6开发为微生物菌剂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寒牧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牲畜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就是牧草,因此培养良好的牧草草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如此,牧草还会产生经济以及生态方面双重利益,对于风沙的防护以及水土方面的改良问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高寒地区牧草的特点进行分析,不断提升牧草种植技术水平,有利于更好的改善高寒地区牧草种植现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寒牧草论文参考文献
[1].贺海燕,段家月,李琳.高寒区牧草种植技术要点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2].贺海燕,段家月,李琳.高寒区牧草种植技术要点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3].何旭阳,杨振安,张桥英.青藏高寒草甸3种牧草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比较[J].草学.2019
[4].李雨,吴鹏飞,龙伟,马金豪.高寒地区种植不同种类牧草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5].杜笑村,李昀,俞慧云,李霞,王学良.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养分含量动态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9
[6].马晓云.高寒区五种牧草生产性能及品质评价[J].山东畜牧兽医.2019
[7].周红芳,徐大文.临夏县高寒地区牧草对比选种试验[J].科学种养.2019
[8].安小娟,王平,高永恒,徐世权.不同施氮频度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牧草生长及土壤碳氮的影响[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
[9].周晶,王传旗,包赛很那,王小川,梁莎.西藏高寒草地15份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10].李统华,冯中红,杨成德.高寒草甸牧草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261MY6发酵工艺优化[J].草地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