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弯矩转角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柱脚节点,弱轴,半刚性,抗震性能
弯矩转角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喻广敬[1](2019)在《外露式四锚栓钢柱脚节点弱轴方向抗震性能及弯矩转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钢框架结构中,柱脚节点的半刚性严重影响着上部结构的受力特性。迄今为止对外露式四锚栓钢柱脚节点弱轴方向的抗震性能和弯矩转角关系研究相对较少,其中现有的公式和计算方法无法用于计算柱脚节点弱轴方向的抗弯承载力和初始转动刚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试验、有限元模拟和有限元概率设计的方法对外露式四锚栓钢柱脚节点弱轴方向抗震性能和弯矩转角关系进行分析,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对3组四锚栓外露式四锚栓钢柱脚节点进行弱轴方向低周往复加载的拟静力试验,分析该柱脚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抗弯承载力、初始转动刚度、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锚栓直径较小时,锚栓被拉断破坏;锚栓直径较大时,钢柱翼缘与底板连接处焊缝撕裂破坏。3个试件的滞回曲线都表现出较明显的“捏缩”效应,抗震性能较差,但延性性能良好。基于校核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对柱脚节点进行变参数分析,主要对以下参数进行了分析:柱顶轴压、锚栓距柱腹板边缘的距离、锚栓距底板边缘的距离、锚栓距翼缘边缘的距离(同侧锚栓之间的距离)、底板厚度、锚栓直径。增大柱顶轴压能显着提升外露式四锚栓钢柱脚节点弱轴方向的抗弯承载力和初始转动刚度;增大锚栓距柱腹板边缘的距离对节点抗弯承载力几乎无影响,但能提升节点初始转动刚度;改变锚栓距底板边缘的距离对节点抗弯承载力和初始转动刚度几乎无影响;增大锚栓距翼缘边缘的距离(减小同侧锚栓之间的距离)对节点承载力影响较小,但会降低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增大底板厚度能较大地提升节点的抗弯承载力和初始转动刚度;增大锚栓直径能较大地提升节点的抗弯承载力,但会降低节点延性,使初始转动刚度反而略为减小。分析重力二阶效应和砂浆层厚度对柱脚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P-(35)效应可通过处理数据时考虑附加弯矩消除影响;砂浆层厚度较薄时对节点力学性能几乎无影响,但厚度较大时会降低节点抗弯承载力、初始转动刚度和延性性能。基于有限元概率设计的方法,提出柱脚节点抗弯承载力、初始转动刚度的计算公式和弯矩转角曲线模型。基于MATLAB和ANSYS的循环仿真分析,结合响应面法得到柱脚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抗弯承载力公式的半解析解,结合节点的叁参数模型,得到柱脚节点的弯矩转角模型。(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1)
陈庆军,何永鹏,邱凯祥,汤序霖,蔡健[2](2019)在《广府古建筑木结构箍头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府祠堂木结构节点多采用箍头榫形式,其受力性能与已有的直榫、燕尾榫等均存在差异,为研究箍头榫节点的受力性能,开展了箍头榫节点的受力机理分析,推导了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基于理论计算公式,对影响箍头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计算的参数范围内,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随着柱直径、榫宽度、摩擦系数、榫头侧面和卯口间挤压宽度的增大而增大,节点极限弯矩随着梁高增大而增大,而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受梁高的影响不大.所得结果可为广府地区古建筑木结构的受力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薛建阳,董金爽,夏海伦,张锡成[3](2018)在《不同松动程度下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推导了不同松动程度下透榫节点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为验证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以6个缩尺比为1/3.2的透榫节点模型试验为对象,其中包括1个连接完好紧密无松动透榫节点和5个连接不紧密有不同松动程度的透榫节点,获得了不同松动程度下透榫节点的弯矩-转角骨架曲线,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透榫节点的转动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逐渐增大;增大透榫截面高度,可有效提高透榫节点承载能力;榫头埋置嵌入长度随着木材摩擦系数、榫头插入卯口长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榫头截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节点松动程度的增大,透榫节点承载能力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冬花,亓萌[4](2018)在《端板型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弯矩-转角关系组合节点的主要力学性能,反映了的转动能力、初始刚度和承载力,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变形和整体性产生影响.参照EC3规范,结合半刚性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的性能,得出了单调荷载作用下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曲线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组合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弯矩-转角关系模型.(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锡成,代武强,薛建阳[5](2018)在《带空隙透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带空隙的典型不对称榫卯节点——透榫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构建了节点的埋置嵌压作用力学模型.通过建立平衡方程、物理方程及几何关系,推导了节点的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定量分析了空隙g以及摩擦因数μ对节点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隙g的增大,透榫节点正反向初始转动刚度均逐渐减小,且与空隙g基本呈线性变化;正反向加载情况下,透榫节点弯矩和转动刚度均随摩擦因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尤其在节点屈服后表现更加突出;节点间空隙是节点弯矩和转动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摩擦因数对节点弯矩和转动刚度的影响略小于空隙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李孝龙,高敏[6](2018)在《CFST柱-钢梁单边螺栓端板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SFT柱-钢梁单边螺栓端板连接为一新型的节点连接形式,具有施工便捷、力学性能可靠等特点。在进行此类连接半刚性设计和结构分析时,为提供此类连接所需的弯矩-转角关系,通常可采用合理数值模型分析来获得。但在工程设计时,为便于应用,需选择合适的弯矩-转角关系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形状参数可以采用拟合有限元数据获得,最后通过对比已有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来验证公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21期)
黄贺鹏[7](2018)在《基于半刚性连接的RCS梁柱组合件弯矩—转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组合结构,综合了混凝土柱和钢梁构件各自的优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为了推动RCS组合结构在我国的发展,本课题组前期设计制作了六个以节点区钢梁腹板贯通、翼缘局部切除为特点的RCS梁柱组合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目前对节点半刚性连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端板螺栓连接形式的结构上,涉及梁贯通型RCS组合结构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基于课题组前期试验结果,主要研究RCS组合结构梁柱节点连接的受力特性,分析RCS组合结构节点连接所具有的半刚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该类RCS组合结构节点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数学模型。(1)对课题组前期RCS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能够反映RCS梁柱节点连接性能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明确RCS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的特征。分析表明,此类RCS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连接具有半刚性,连接的极限转角大于0.03rad,符合美国规范对半刚性节点连接的要求,同时楼板的存在对节点连接和梁柱组合件的受力影响较大,设计时应予以考虑。(2)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试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和分析,主要从弯矩-转角关系的角度验证了有限元建模的有效性,表明通过合理的参数取值和恰当的建模方法,ABAQUS可以较好地模拟RCS梁柱组合件和节点连接的受力及变形性能。(3)从混凝土柱、钢梁及混凝土楼板叁个层面对可能影响RCS梁柱组合件节点连接弯矩-转角关系曲线的因素进行分析,逐一讨论了不同参数取值下弯矩-转角关系的变化规律,明确了各参数对连接的初始转动刚度及抗弯承载力的具体影响规律。其中,连接的抗弯承载力及初始转动刚度对轴压比的变化较敏感,在轴压比0.2~0.5的变化区间内,与轴压比近似呈现线性增大的关系;当混凝土等级小于C50时、钢梁翼缘宽厚比小于9.4时,二者取值的提高能够增大节点连接的抗弯承载力和转动刚度,但其增速呈逐渐减缓的趋势,同时也会造成节点转动能力的降低。此外,楼板厚度的增大在一定范围内也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组合节点的强度和刚度。(4)基于理论分析和有限元结果,给出了RCS组合结构节点连接的初始转动刚度及抗弯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提出了能够描述该类梁贯通型RCS组合结构节点连接弯矩-转角关系的叁折线数学模型。将模型与试验曲线对比,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弯矩-转角关系模型的合理性,为基于半刚性连接的RCS组合结构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孙俊,陶忠,杨淼,张联霞[8](2017)在《传统木结构直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结构榫卯节点连接属于半刚性连接,如何通过榫头与卯口尺寸确定节点的M-θ关系,是木结构设计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本文从直榫节点转动过程中的几何关系出发,借助木材嵌压理论,推导出了直榫节点M-θ理论公式,建立起榫头几何尺寸与M-θ的关系式。又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推导出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谢启芳,王龙,郑培君,张利朋,钱春宇[9](2017)在《传统木结构单向直榫节点转动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传统木结构中最简单的单向直榫节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机理,推导了单向直榫节点转动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借助试验数据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以理论公式为基础,对影响单向直榫节点转动弯矩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榫头长度与柱径之比小于1时,榫头长度的增加能显着提高单向直榫节点的转动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榫头宽度的增加同样能够提高单向直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以及初始转动刚度;摩擦系数的增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点的转动弯矩,但对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传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和修缮加固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7期)
刘坚,李东伦,潘澎,周观根,任达[10](2015)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剪力墙与钢梁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剪力墙与钢梁连接新型节点有着优越的性能,研究其M-θr(弯矩-转角)曲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用现有的叁参数幂函数和EC 3规范推荐的M-θr模型对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剪力墙与钢梁连接新型节点进行模拟,并用有限元软件对20组剪力墙与钢梁连接新型节点新型混合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现有的M-θr模型不再适用于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剪力墙与钢梁连接新型节点。(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5年10期)
弯矩转角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府祠堂木结构节点多采用箍头榫形式,其受力性能与已有的直榫、燕尾榫等均存在差异,为研究箍头榫节点的受力性能,开展了箍头榫节点的受力机理分析,推导了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基于理论计算公式,对影响箍头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计算的参数范围内,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随着柱直径、榫宽度、摩擦系数、榫头侧面和卯口间挤压宽度的增大而增大,节点极限弯矩随着梁高增大而增大,而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受梁高的影响不大.所得结果可为广府地区古建筑木结构的受力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弯矩转角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喻广敬.外露式四锚栓钢柱脚节点弱轴方向抗震性能及弯矩转角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2].陈庆军,何永鹏,邱凯祥,汤序霖,蔡健.广府古建筑木结构箍头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薛建阳,董金爽,夏海伦,张锡成.不同松动程度下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王冬花,亓萌.端板型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模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张锡成,代武强,薛建阳.带空隙透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李孝龙,高敏.CFST柱-钢梁单边螺栓端板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
[7].黄贺鹏.基于半刚性连接的RCS梁柱组合件弯矩—转角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8].孙俊,陶忠,杨淼,张联霞.传统木结构直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与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7
[9].谢启芳,王龙,郑培君,张利朋,钱春宇.传统木结构单向直榫节点转动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刘坚,李东伦,潘澎,周观根,任达.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剪力墙与钢梁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研究[J].钢结构.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