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宋代令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留白,跳接,省略
宋代令词论文文献综述
霍明宇[1](2018)在《小令之“小”——论宋代令词的“省略”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篇幅短小的令词不擅长描摹、铺叙,却能蕴藉无穷,以无言而尽无限之言。这得力于作家对令词的巧妙剪裁,即令词中"省略"的艺术。按照省略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留白"和"跳接"两类。所谓"留白",是在抒情的当口作省略,留下抒情的空白,是有意以"不言"而言之;所谓"跳接"表现为词中人物视角的跳接和时空场面的跳接,从而造成丰富的抒情维度和表现层次。跳接的方法,主要是对句中主谓语成分或虚词等的省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霍明宇[2](2017)在《宋代令词的用语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小令的神韵皆从炼字、炼句得来。它时而表现为篇章结构的巧妙安排;时而表现为立意抒情的苦心经营、翻陈出新;时而表现为具体字、句的锤炼雕琢。它又可以不受篇幅限制,以新奇警策的语言以少总多,托出整首词之气韵精神。可以说,"炼"出来的令词,更富有难得的佳境。(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霍明宇[3](2017)在《宋代令词“女性与爱情”题材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描写"女性与爱情",是宋代令词出现最早,频率最高的题材之一。按照抒情内容和抒情主人公的身份,这类题材又可以细分为代为女子言情的"闺怨"题材,词人直抒情感的爱情题材和以刻画女性为目的的"摹写女性"题材。这叁类题材就数量而言,从晚唐至宋,各有消长。就内容来看,也在不同维度上呈现出新的开拓。同时,如果将令词与慢词相比,从整个宋代词坛发展的历史来看,"女性与爱情"题材始终更多地出现和保留在令词创作中,体现了令词取材上趋于传统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7年08期)
霍明宇[4](2017)在《宋代令词“平淡”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平淡"作为一种审美格调在宋代逐渐为士大夫文人雅士所崇尚,这不仅见于艺术品的意象、意境里所散发出的那种幽约清淡,而且见于潜藏在这清淡风格之下的似淡而实绮、似枯而实腴的丰富内蕴,所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它渗透在诗、文、画、建筑、音乐等各个艺术门类,也渗透在宋代令词之中,借着令词简单的格律,短小的篇幅更现蕴藉之致。一、意象、情思之"平淡""平淡"在中国古典审美范畴里是平中见趣、(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7年16期)
霍明宇[5](2010)在《论宋代令词的几类特殊写作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比之慢词,精练而非冗长的篇幅,容易凸显令词整体上的结构安排,使读者单从篇章构造上就能获得一种情感的触动。文章梳理宋代令词中的几类特殊写作模式,并分析其写作特点。其中,有些令词通过上下片情感的对立、对比,来凸现作家思想、境遇上的变化;有些则利用上下片写作模式的对称、重复,造成一唱叁叹的抒情效果,以及整齐而又回环的节奏感;还有一些利用末句与前文所形成的或对比或申明、总结的关系,在貌似不协调的比例中凸现出末句抒情的力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霍明宇[6](2010)在《宋代令词中的“慢词作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表现手法上看,虽然令词没有象慢词一样,走上专门讲究形式技巧的"赋化"道路,但有些作品却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慢词"赋化"之后常用的表现技巧,如勾勒、时空倒错、情感表达的波折性等等。这种现象虽然并不普遍,但却值得重视,它丰富了令词的表现技巧,增加了其幽微曲折的韵致,成为发展道路中的新变。(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霍明宇[7](2008)在《宋代令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令在宋词创作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在题材选择、艺术手法、审美风格以及启发读者联想的潜能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价值,因此,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论文在对宋代令词进行总体把握的同时,立足于上述四个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下论述。绪论部分主要是对令词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词体中“令”的名称来源于唐代酒令。宋代的“令、引、近、慢”皆是与词调乐谱有关的音乐术语。“小令、中调、长调”是专用于词体的概念,它的提出始于明代。在辞与乐相结合的时期,诗文作品中谈到的“小令”往往兼有文学和音乐的性质,但随着乐与辞的脱离,“小令”逐渐固定为词体的专称。今天,由于古乐的亡佚,人们要对“小令”进行概念的辨析,已很难从对它影响至深的音乐入手了,但受音乐形式的影响,令词往往调短而字少的特点仍然是十分明显的。而为了方便研究,清代毛先舒以五十八字划分小令的做法,符合大多数人对宋词“短者曰令,长者曰慢”的一般性认识,因而被延用至今,成为较通行的界定方法,本文即沿用此说。根据这一界定标准,论文对宋代令词的创作进行了统计,指出它的总量在宋代词坛占有一半的比例,从整体上看,并没有随着长词的逐渐增多而大量减少。特别是北宋时期,多数作家的创作仍然是以令词为主。接下来,论文分类介绍了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并指出对于令词的专门研究是目前学界缺乏关注的问题。之后,论文总结了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即通过将宋代令词与唐五代令词和宋代长词(绪论中对此概念进行了说明)进行比较的方法,揭示出令词独特的发展轨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对作品的解读与对作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考察相结合,挖掘作品中深层的思想内涵。绪论最后,概括了论文中的几点新见。第一章:宋代令词的题材内容“女性与两性情感”是宋代令词中最主要的题材之一。它又可以大致区分为作家以男性口吻抒发自身情感的题材、代女性言情的“闺怨”题材和“客观描摹女性”题材,叁种类型。从唐五代至宋代,这叁种类型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唐五代时期,“闺怨”题材数量最多,“客观描摹女性”的题材次之,作家抒发自身情感的题材再次。而到了宋代,作家对自我情感的投注一直远远多于其它两类。同时,随着宋代词体内容的不断开拓丰富,上述叁者在词坛全部题材中所占比例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又各具特点。其中,第一类题材的作品虽在减少,却仍然始终是宋代词坛的主流:而第二、叁类题材作品数量的减少则十分明显和迅速,与唐五代盛极一时的局面大相径庭。但尽管如此,与长词相比,这两类题材在令词中仍然得到了更多的保留,反映了宋代令词取材上趋于传统性的特点。另外,与唐五代文人词相比,宋代令词中“客观描摹女性”题材的具体描写内容也有新的开拓,主要表现为由仅仅描摹女子的容貌服饰、居室环境,扩充为包括才艺、个性、心理,乃至身世经历等在内的多角度描写。宋代令词的第二大题材是日常生活题材。其中包括:一、日常生活中的闲适心情。二、日常生活中的闲愁。叁、日常生活中的理趣。四、作家乡村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感。特别是最后一种,词人往往习惯采用令词而非长词的形式进行创作,是令词取材上的又一特色。其中作家对农民自由生活的赞美和艰苦生活的关心、同情等主题,都可视为令词在词体题材衍进中的新开拓。此外,宋代令词中,表达身世之感、家国之悲、叹逝情怀等题材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过它们的比重就轻多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题材上看,宋代令词并不以重大深沉的身世、家国主题为表现重点,但它的内涵并不浅薄。特别是,很多作品具有着丰富的感发读者联想的潜能,其中含有属于哲理层面的生命意识等深层内涵,由于这一点是从审美接受的角度进行分析,故留待介绍令词审美风格等特征的第叁章进行论述。第二章:宋代令词的表现艺术本章介绍令词中较为突出的四种艺术手法。第一,令词往往通过“省略”一部分情感抒发、事件描写或提示语来达到“以不言代万言”的效果。“留白”与“跳接”是它所使用的具体手法。“留白”是对所抒感情和所叙事件作一定的省略。它体现着如下四种特点:一、点到即止、朦胧抒情。二、以景代情、宕开一笔。叁、只见叙事、情余言外。四、省略部分事件情节的叙述。“跳接”是对提示语作一定的省略。令词中最常见的是视角的跳接和时空画面的跳接。造成视角跳接的原因主要是主谓语的省略;造成时空画面跳接的原因也是缺乏必要的过渡语句。其中,虚词的大量省略是令词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段,它为令词带来潜气内转、神圆气足、意象集中而开阖动荡等美感效果。第二,具有新奇、警策特点的用语是令词炼句炼意的结果,又往往在令词中起到点题的作用。它们不仅使词作主旨的表达新颖独特,在平易中见出飞扬之致,还会凝聚一篇之精神,加强情感抒发的力度,因此成为令词中值得重视的语言特色。另外,在宋代令词中,作家还经常对词作的中心意旨作“含蓄”式的处理,凸现了“含蓄”之笔在令词中极为最重要的地位。第叁,从北宋中后期开始,长词逐渐走上了一条讲究形式技巧的“赋化”道路,开创出反复言之的勾勒手法、时空顺序的错综交织、情感表达的波折性等新的艺术手段,即文中所说的“长词作法”。令词虽然没有明显的“赋化”痕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尝试了新的表现技巧。其中对上述叁种“长词手法”就有所借鉴。虽然这并不是一种明显和普遍的现象,但也不容忽视,它体现了长词对令词创作的影响。第四,宋代令词善于在篇章结构上大做文章,这主要体现为叁种形式:其一、上下两片含义发生转变和对比式。其中,上下片相应位置上意象的两两相对是令词独特的对比形式。其二、上下片结构相似式。主要体现为叙述、写景、抒情成分的安排大体一致和情感变化的轨迹大体相似两种类型。其叁、末句突出式。主要表现为末句与前文的含义相反,末句进一步申明前文的含义和末句在前文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叁种类型。第叁章:宋代令词的风格特征与生命意识首先,被称为词体“本色”的婉约风格是宋代令词中最重要的风格特征之一。它在令词中又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清疏、和婉与凄婉两大特点。其次,轻快、疏旷风格的大量出现,是宋代令词风格上的新特色。它具体体现为轻松、畅快和疏放、旷逸两种类型。就前者来看,令词中很多抒发日常闲适情趣的作品往往带有轻松、畅快的格调。尤其是与长词相比,这一风格在令词中更常见。甚至在同一位作家的令、长词创作中也存在这样的差异。就后者来看,宋代士大夫超脱旷达的心态表现在令词中,就往往形成疏放、旷逸的风格。再次,令词中的很多作品不仅意象清幽、淡雅,而且情感冲淡、平和,故而在整体风格上体现出一种“平淡”之美。同时,宋人阐释“平淡”审美观的深层内涵为“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而这在宋代令词的创作中也有所体现。从内容上来看,很多令词截取生活中的片断和琐事,它们看似平淡无奇、简单细微,但却都是从广阔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丰厚中的简约;从情感抒发来看,作者往往把内心的炙热之情化为浅切平淡和冷静沉着,是深情中的平淡。从阐释学的角度来讲,由于抒情的含蓄性、模糊性,很多令词具有强大的引发读者联想的潜能,其中包括对生命意识以及作家人格个性的深层感悟。这种联想与感悟可以是对作家原意的推求,也可以是不必指实为作家原意的,读者的自由联想。基于以上认识,文中对令词所能引发的读者之生命感悟作了如下分析:一,对生命价值的感悟。二,对生命过程的理解。叁,通过对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生命意识的分析,进而对作家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联想与认知。结语:在发展过程中,宋代令词既保持着与唐五代令词一脉相承的“传统”特色,又向诗歌、长词等其它文体进行借鉴,开拓了新的表现空间和表达手段,并体现出许多自身的独特之处。同时,令词以其短小的形式却能引发种种关于生命的富于哲理的感悟与联想,的确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5-13)
宋代令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代小令的神韵皆从炼字、炼句得来。它时而表现为篇章结构的巧妙安排;时而表现为立意抒情的苦心经营、翻陈出新;时而表现为具体字、句的锤炼雕琢。它又可以不受篇幅限制,以新奇警策的语言以少总多,托出整首词之气韵精神。可以说,"炼"出来的令词,更富有难得的佳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宋代令词论文参考文献
[1].霍明宇.小令之“小”——论宋代令词的“省略”艺术[J].社会科学论坛.2018
[2].霍明宇.宋代令词的用语特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3].霍明宇.宋代令词“女性与爱情”题材的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
[4].霍明宇.宋代令词“平淡”之美[J].人文天下.2017
[5].霍明宇.论宋代令词的几类特殊写作模式[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
[6].霍明宇.宋代令词中的“慢词作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7].霍明宇.宋代令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