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连接迁移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鼻咽癌(NPC),纤维链接蛋白,1,(FN1),迁移侵袭,凋亡
连接迁移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婷[1](2018)在《纤维连接蛋白1对鼻咽癌的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意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头颈部的常见肿瘤,它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是发病率比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虽然,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手段,但是这只能对早期和分化程度比较好的鼻咽癌,这类患者经过放射治疗其5年生存期可以达到90%以上;对于中晚期的患者,单纯使用放射治疗效果并不好,其中远处转移以及局部复发率比较高,是导致治疗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也是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探索以及阐明导致鼻咽癌局部复发及转移的可能机制,寻找有效的分子治疗靶点,有助于寻求有效的鼻咽癌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纤维链接蛋白1(Fibronectin1,FN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基质蛋白(extracellular matrix,ECM)分子。参与细胞粘附和迁移过程,包括胚胎发生,伤口愈合,凝血,宿主防御和转移[2]。文献报道称:FN1的过表达是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甲状腺癌的一个不良信号[3,4]。它是头颈鳞状细胞癌放射抗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当出现铂类抗药性时,其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出现明显的升高[5,6]。同时FN1在乳腺癌细胞和间质中的表达可以明显高于癌旁腺上皮以及间质[7]。近期研究表明,FN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和鼻咽癌的分期,转移以及生存期呈负相关[8]。虽然有学者对FN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进行了报道,但是仅仅是做了差异表达的分析,未对FN1在鼻咽癌中迁移侵袭及凋亡的作用进行探讨,同时其机制更是不明确的,所以本课题旨在对FN1在鼻咽癌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希望我们的研究可以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高有效的参考。二、研究目的探讨FN1在鼻咽癌细胞增殖、粘附、迁移、侵袭以及凋亡的影响。为逆转鼻咽癌的恶性生物行为,丰富鼻咽癌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叁、研究方法1.我们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ENE数据,这些组织的载入数为GSE12452,从GSM312896到GSM312905为正常的健康鼻咽组织,GSM 312906为GSM 312936为鼻咽癌组织。用于分析的芯片为Affymetrix Human Genome U133 Plus2.0阵列,平台为GPL570。为了使数据更容易分析和获得高质量的基因,我们使用数据标准化的中值方法。设置基因过滤器为:(1)探针的基因表达不低于中位数的3倍,变化应大于总样本的20%。(2)缺失值应小于基因表达值的50%。(3)如果与几个探针相对应的基因,则只保留最高的IQR。最后,我们发现FN1明显上调,折迭变化为9.12。2.细胞培养将鼻咽癌细胞株5-8F和C666-1细胞置于37℃,含5%浓度的C02,相对湿度为50%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和高糖DMEM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3.细胞生物学实验1)慢病毒转染鼻咽癌细胞株5-8F和C666-1,干扰FN1基因的表达;2)荧光定量PCR检测FN1的干扰情况;3)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鼻咽癌细胞株的FN1的干扰情况;4)细胞划痕实验和迁移、侵袭(transwell实验)实验检测FN1基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的影响;5)细胞粘附实验检测FN1对细胞粘附能力和迁移侵袭的影响;6)细胞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FN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7)细胞凋亡TUNEL实验以及流式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的变化;8)裸鼠皮下成瘤实验9)数据分析四、研究结果1.转染效率的检测用针对FN1基因的慢病毒进行稳定转染,下调鼻咽癌细胞中FN1的表达,用实时定量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N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2.划痕愈合实验和迁移侵袭实验检验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划痕愈合实验表明:下调了 FN1的细胞组鼻咽癌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明显降低,和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的划痕宽度明显宽一些。每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实验表明:下调了 FN1的鼻咽癌细胞和对照组相比,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穿过小室的细胞数明显减少。3.细胞功能学检测鼻咽癌细胞的恶性行为细胞功能实验表明:在下调了 FN1的表达以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粘附能力,增殖能力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克隆形成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下调FN1对鼻咽癌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在下调了 FN1基因表达的组中,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5.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 MMP9、MMP2、BCL2、Caspase3 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下调了 FN1以后,与肿瘤迁移侵袭相关的蛋白MMP9和MMP2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和凋亡相关的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Caspase3的表达出现了明显升高。同时NF-kB通路上的基因在FN1的调节通路中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五、研究结论1.FN1在鼻咽癌中呈现过度表达状态。2.下调了 FN1的表达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并且可以降低迁移侵袭相关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3.下调了 FN1的表达可抑制裸鼠的皮下肿瘤的生长速度和体积,可以通过上调BCL2,下调Caspase3,来抑制NPC细胞的凋亡;4.NF-kB/P65通路参与FN1对鼻咽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在下调了 FN1的表达的基础上激活NF/kB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可能NF-kB/P65通路在FN1对鼻咽癌细胞的凋亡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是指明了 FN1是鼻咽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的促进因素,是凋亡的抑制因素,并且其对凋亡的抑制主要是通过NF-kB通路来起作用的。所以下调了 FN1的表达可能对鼻咽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从而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5-30)
陈燕林,席磊,杨丹,付立新,柳满然[2](2018)在《敲低心肌连接斑株蛋白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敲低心肌连接斑株蛋白(junction plakoglobin,JUP)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sh RNA慢病毒介导的方式构建了敲低JU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序列及其阴性对照病毒,并感染至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荧光检测细胞感染效率,获得JUP基因稳定沉默及其对照细胞株。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转染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JUP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低JUP基因之后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敲低JUP之后β-连环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sh RNA介导的慢病毒成功构建了敲低JUP基因的人胃癌SGC-7901稳定细胞株。与对照组相比,敲低JUP表达可促进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上调了β-连环蛋白的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敲低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JUP基因表达后可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其上调β-连环蛋白的水平从而活化Wnt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鹏[3](2018)在《泛素连接酶CBLB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预后及迁移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比例超过80%,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绝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是晚期,虽然多学科综合治疗能够显着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但是5年生存率仅为4.2%。以EGFR-TKI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显着提高晚期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最终都面临耐药、复发和肿瘤转移的风险,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也仅在24个月左右。因此研究影响晚期NSCLC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研究表明,肿瘤免疫逃逸和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复发转移起到重要作用,比如肿瘤高表达免疫监测点(immune checkpoints)基因受体(如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and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与免疫细胞配体结合,从而抑制局部抗肿瘤免疫;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s,TILs)、免疫调节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s)可能影响化疗疗效及患者预后。因此,深入探讨NSCLC抗肿瘤免疫机制对逆转耐药、降低肿瘤复发、控制转移、延长晚期NSCLC患者预后至关重要。CBLB(Casitas B-lineage lymphoma proto-oncogene B)基因位于人类3号染色体q13.11,共有22个外显子,全称为Cbl proto-oncogene B,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属于Cbl家族,作为泛素连接酶,在哺乳动物中共有c-Cbl,Cbl-3以及Cbl-b,叁种亚类均包含一个N端酪氨酸激酶结合区域(TKB),由四个螺旋结构束,一个钙离子结合EF臂和酪氨酸(Src)同源异构体区域(SH2),随后连接一个螺旋连接区域和环状区域。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中有重要意义,可通过特异性选择底物激活泛素化降解,参与多种酪氨酸激酶负性调节。免疫细胞表达Cbl-b,在抑制免疫细胞活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在抗肿瘤免疫中意义重大,有望成为免疫调节治疗的靶点。另外,Cbl-b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如通过调控RANKL/RANK通路抑制乳腺癌转移,但在肺癌中作用机制尚不明确。Cbl-b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迫切需要深入探讨。本研究首先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BLB潜在功能性SNPs,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临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筛选具有临床意义的潜在功能性SNPs;并在肺癌细胞系中验证其是否影响CBLB转录过程。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探讨CBLB mRNA表达量与临床预后关系,然后构建慢病毒介导RNA干扰Cbl-b载体,在肺癌细胞系中,探讨对肿瘤细胞转移侵袭的分子机制,以期望能够为进一步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提供佐证。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在393例高加索人群NSCLC患者及200例中国人群NSCLC患者中,采用TaqMan检测方法以及第一代测序方法进行CBLB潜在功能性SNPs进行基因分型,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相关性。采用RT-PCR检测CBLB的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mini-gene以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目的SNPs功能。提取TCGA数据库NSCLC患者基因表达量数据及临床数据,分析CBLB mRNA表达量与总生存(OS)之间的关系。构建慢病毒介导RNA干扰(RNAi)载体(LV-CBLB-RNAi53420-1),稳定转染肺癌细胞,建立Cbl-b RNAi肺癌细胞系。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以及MTT法检测肺癌细胞转移、侵袭以及增殖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p-PI3K,ERK1/2,p-ERK1/2,Cbl-b,mTOR,p-mTOR,AKT,p-AKT,GSK3β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R软件和SAS9.4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Fisher精确计算概率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OS相关分析(PROC LIFETEST和PROC PHREG语句),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及生存曲线绘制。每次实验重复3次,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结果:1、在高加索人群以及中国人群中,CBLB潜在功能性SNPs能够影响NSCLC患者的预后。利用SNPs筛选工具:http://snpinfo.niehs.nih.gov/snpinfo/snpfunc.htm,http://www.regulomedb.org/,潜在功能区域,最小频率>0.05,连锁不平衡分析最终确定高加索人群潜在功能性SNPs分别为rs2305035,rs1042852,rs7649466;以及中国人群中的潜在功能性SNPs分别为rs2305035,rs9657904,rs3772534。高加索人群数据:入组患者情况:1998年-2009年,393例NSCLC患者,分期为I-III期,包含寡转移的IV期,接受根治性放疗,总剂量大于66Gy,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最终共入选393例患者。不良反应参照CTC AE3.0,血液学标本在治疗前采集,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并进行质控。引物由ABI公司提供,应用ABI-Prism7900进行SNP分型。临床预后指标有无局部复发生存时间(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DM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发生3度以上放射性肺炎生存时间。结果提示,与rs2305035 GG型相比,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A+AG型患者具有更好的LRFS、DMFS以及OS(分别如下:校正后的[HR]=0.76,95%[CI]0.60-0.98,P=0.033;校正后HR=0.74,95%CI 0.57-0.96,P=0.024;校正后HR=0.72,95%CI 0.56-0.93,P=0.013)。同时,含有rs2305035 G等位基因的患者具有更高的风险出现3度以上的放射性肺炎。中国人群数据:入组患者情况:2012年10月-2015年4月,200例NSCLC患者,标本在治疗前采集,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并进行质控。截至随访时间,共有116例接受一线含铂双药化疗患者进行PFS分析;有133例患者进行OS分析。引物由生工生物(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由其应用美国ABI-3730XL进行SNP分型。临床预后指标有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显示,在女性患者及不吸烟或轻度吸烟患者中,与rs2305035GG或AG型相比,AA型患者具有更差的PFS(分别:校正后HR=3.66,95%CI=1.14-11.81,P=0.030;校正后HR=3.82,95%CI=1.42-10.24,P=0.008;校正后HR=3.72,95%CI=1.39-9.93,P=0.009)。在男性晚期NSCLC患者中,rs9657904CC型患者OS更差。在进一步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的90例汉族人SNP分析提示,rs9657904的T等位基因与CBLB mRNA表达量低显着相关。2、应用mini-gene报告方法未能证明rs2305035为剪切增强子或沉默子位点(Exonic Splicing Enhancer or Silencer,ESE or ESS);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未能证明rs9657904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由上海吉凯基因公司构建rs2305035突变型和野生型mini-gene质粒。接种于24孔板的人肾脏上皮细胞293T融合度达到80%左右,根据Invitrogen 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说明书分别进行瞬时转染突变型或野生型mini-gene质粒。转染后48小时,提取RNA进行Real time PCR,未发现rs2305035突变型和野生型相应CBLB片段表达丰度存在差异。另外将反转录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同样未发现目的片段长度存在差异。由http://www.regulomedb.org/进行SNP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分析提示,rs9657904可能为NFATC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cytoplasmic 1;活化T细胞核因子1)调节CBLB基因的结合位点,在293T细胞中,转染过表达NFATC1的质粒后,经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显着上调Cbl-b;但在293T细胞及A549细胞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均未能证明rs9657904具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生物活性。3、对TCGA数据库NSCLC患者的CBLB mRNA表达量与总生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人群中未发现其与OS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但亚组分析提示CBLB mRNA低表达的鳞癌患者OS有延长趋势。进一步分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的鳞癌患者中,CBLB mRNA低表达患者OS具有显着延长优势。在腺癌亚组中,III-IV期患者CBLB mRNA低表达与预后更差,接近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未在I-II期患者中发现类似显着性差异。Cbl-b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发挥作用机制可能存在一定差异。4、慢病毒介导RNA干扰Cbl-b,通过PI3K-ERK1/2通路抑制肺癌细胞迁移侵袭生物学功能研究。CBLB靶点序列CCTGATGGGAGGAGTTATA。由上海吉凯基因公司构建慢病毒介导RNA干扰载体(LV-CBLB-RNAi53420-1),稳定转染A549、H1975、H1299及SW900细胞系,结果发现在A549细胞系中Cbl-b敲减效果明显,H1975细胞及SW900细胞有Cbl-b蛋白表达量轻度下调。故选择肺腺癌细胞A549、H1975和SW900细胞进行后续迁移侵袭相关实验。通过Transwell和侵袭小室方法检测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从感染成功后A549-RNAi组和H1975-RNAi组细胞出现迁移、侵袭能力增强;而SW900-RNAi组细胞迁移能力变化不大、侵袭能力减弱。在Western-blot检测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549-RNAi细胞中,PI3K下调,p-PI3K蛋白上调,Akt及p-Akt均变化不大,ERK1/2变化不大,p-ERK1/2上调,mTOR上调,p-mTOR变化不大,GSK3β下调,而p-GSK3β上调;SW900-RNAi细胞中,PI3K下调,p-PI3K蛋白上调,Akt变化不大,p-Akt显着上调,ERK1/2变化不大,p-ERK1/2上调,mTOR上调,p-mTOR轻度上调,GSK3β变化不大,p-GSK3β上调。结论:1、在高加索人群和中国人群中,位于CBLB的候选SNPs基因分型能够预测NSCLC患者的临床预后,但起到预测作用的基因型之间存在差异,且不具有生物学功能。2、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CBLB mRNA低表达在肺腺癌和肺鳞癌患者中预后作用不同。3、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细胞系中敲减Cbl-b后,迁移和侵袭能力存在差异,PI3K,ERK1/2-GSK3β可能参与肺腺癌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李晓宁[4](2016)在《E3泛素连接酶Smurf1通过调控DAB2IP蛋白控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DAB2IP蛋白(DOC-2/DAB2相互作用蛋白)是一个与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绒癌密切相关的肿瘤抑制蛋白,是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的有几个有效功能结构域,能与DOC-2/DAB2相互作用的蛋白。DAB2IP蛋白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它的Ras GAP同源结构域影响Ras-介导的信号转导和生长抑制。另外,有研究报道DAB2IP蛋白的C2结构域能与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结合,抑制ASK1与它的抑制剂14-3-3的结合,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因此这个蛋白也可以被称为ASK1相互作用蛋白(AIP1)。除此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AB2IP蛋白在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癌症进展等其他方面都发挥肿瘤抑制蛋白的作用。也有研究发现,由于表观遗传基因沉默导致异常的DAB2IP基因表达经常在癌症中被检测。例如在前列腺癌中,DAB2IP蛋白的表达能被它的启动子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抑制。而且我们前期也有数据表明,DAB2IP蛋白也能被E3泛素连接酶SCFFbw7以泛素蛋白酶体依赖的方式降解,从而抑制它对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从目前对DAB2IP蛋白的大量研究分析,现在对DAB2IP蛋白调控的下游信号通路研究的比较多,也相对比较清楚,但是DAB2IP蛋白的上游调控机制依然不是很清楚。泛素介导的蛋白酶体降解是一个蛋白质选择性更新,能被大多数细胞过程利用的不可逆过程。而且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能通过介导多种肿瘤相关蛋白的降解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等生物学功能。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由叁种酶的连续活化完成:分别是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s)和泛素连接酶(E3s),而且研究证实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E3泛素连接酶能控制底物特异性。例如E3泛素连接酶SPOP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ERG蛋白,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进展,还有E3泛素连接酶SCFβ-TRCP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MTSS1)。因此,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能对许多肿瘤相关蛋白都有调控作用,这个提醒我们可以将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作为肿瘤相关蛋白上游调控机制的一种进行分析研究。E3泛素连接酶Smurf1是HECT型E3泛素连接酶,是一个有致癌功能的Nedd4-样E3连接酶家族的一员,通常情况是通过它的WW结构域识别底物的PY序列与底物结合,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底物蛋白,但是目前也有研究发现Smurf1也能通过它的N-端C2结构域与Rho A结合并使其降解。由此表明Smurf1结合并降解底物蛋白除了通过经典的Smurf1 WW结构域识别底物的PY序列以外,Smurf1的其他结构域也可能参与其中。我们前期对Smurf1和DAB2I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都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虽然DAB2IP蛋白并不存在Smurf1识别的经典序列,PY序列,但是它们有共同的C2膜定位结构域,而且也有研究表明Smurf1识别底物蛋白并非必需依赖底物蛋白的PY序列,更重要的是,目前研究发现这两个蛋白在肿瘤细胞中发挥相反的作用,由此提示DAB2IP蛋白可能会被Smurf1通过非经典的方式结合并降解。基于我们对Smurf1和DAB2IP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我们设计了本实验。首先通过检测DAB2IP蛋白与Nedd4-样E3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间的结合,确定结合DAB2IP蛋白的特异性E3泛素连接酶,通过抑制或过表达特异性E3泛素连接酶观察特异性E3泛素连接酶对DAB2IP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验证了Smurf1是否介导DAB2IP蛋白的泛素化降解。其次,检测已知的Akt介导的DAB2IP蛋白磷酸化是否影响Smurf1对DAB2IP蛋白的调控,分析Smurf1是否有Akt磷酸化位点并检测Akt介导的Smurf1磷酸化是否通过调节Smurf1蛋白自身稳定性进一步调控DAB2IP蛋白的表达水平,确定了Akt介导的这两个蛋白磷酸化是否影响Smurf1调控DAB2IP蛋白表达水平的过程。最后,构建了Smurf1和DAB2IP蛋白单独敲除及二者共同敲除的稳定细胞系(DU145和MCF-7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迁移实验(划痕实验),探讨了Smurf1通过调控DAB2IP蛋白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利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探讨DAB2IP蛋白与Nedd4-样E3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间的结合。(2)利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将目的sh RNA片段与慢病毒载体连接,包被病毒,感染目的细胞建立稳定的基因敲除细胞系,观察抑制Smurf1对DAB2IP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3)利用瞬时转染过表达Smurf1的细胞系或者稳定敲除Smurf1的细胞系,利用蛋白半衰期实验检测Smurf1对细胞内DAB2IP蛋白半衰期的影响。(4)利用体内泛素化分析实验检测Smurf1是否通过泛素化降解途径调控DAB2IP蛋白的降解。(5)瞬时转染Akt的活化形式,利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Akt对DAB2IP蛋白和Smurf1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检测Akt介导的这两个蛋白磷酸化对Smurf1介导的DAB2IP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6)利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将目的sh RNA片段与慢病毒载体连接,包被病毒,感染目的细胞建立稳定的基因敲除细胞系,利用划痕实验观察不同组细胞之间迁移速度的差异。(7)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组肿瘤细胞克隆形成的变化。(8)利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不同组肿瘤细胞集落形成的改变。结果:(1)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DAB2IP蛋白可以与Nedd4-样E3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中的Smurf1相结合。(2)利用sh RNA抑制内源性的Smurf1可以增加不同细胞系(DU145,MCF-7和T98G细胞)内DAB2IP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蛋白降解实验也显示,过表达Smurf1能降低DAB2IP蛋白的表达水平。(3)蛋白半衰期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murf1能明显缩短DAB2IP蛋白的半衰期,抑制Smurf1表达则能明显延长DAB2IP蛋白的半衰期。(4)体内泛素化实验证实,Smurf1能以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依赖的方式降解DAB2IP蛋白。(5)一系列蛋白降解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Akt介导的DAB2IP蛋白磷酸化并不影响Smurf1调控DAB2IP蛋白的表达水平,而Akt介导的Smurf1蛋白磷酸化能通过增加Smurf1自身的稳定性,从而促进Smurf1介导DAB2IP蛋白的泛素化降解。(6)利用sh RNA分别抑制Smurf1和DAB2IP或两者共同抑制构建的不同细胞系(DU45和MCF-7细胞),通过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单独敲除Smurf1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速度,两者共同敲除则能减弱Smurf1单独敲除时对细胞迁移速度的抑制。(7)克隆形成实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单独敲除Smurf1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和集落形成,两者共同敲除则能减弱Smurf1单独敲除时对细胞克隆形成和集落形成的抑制。结论:E3泛素连接酶Smurf1特异性结合DAB2IP蛋白并介导DAB2IP蛋白的泛素化降解。Akt通过介导Smurf1 E3泛素连接酶的磷酸化增加Smurf1蛋白的稳定性,从而调控Smurf1介导DAB2IP蛋白的泛素化降解过程。Akt介导的Smurf1磷酸化及稳定性增加能通过调控DAB2IP蛋白的表达水平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12-01)
苏多[5](2014)在《基于ECC算法的SSL连接迁移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普及和在线支付服务质量的提升,因特网的服务模式已经由传统的信息浏览模式向在线交易转变。因为Internet本身的开放性,使得一些对Internet依赖较高的服务都有着很高的安全需求。安全套接层协议(SSL协议)以及它的后续版本安全传输层协议(TLS协议)被广泛用来保障互联网中两个通信实体的通信安全。毫无疑问,保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连接通畅对于各种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网络服务至关重要。通常,由于SSL服务器负载过重,会导致SSL连接频繁中断的情况出现。针对这个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为中断的SSL会话重新建立一个SSL连接,这种处理方法往往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时延,从而降低了网络服务质量。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结合ECC加密算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选择性部分恢复(Selective Partial Recovery, SPR)策略的SSL连接迁移机制,该机制能够通过SPR策略重用必要的SSL会话元素将已经中断的SSL会话进行迁移。此外,为了满足系统稳定性的需要,论文还提出了一个基于服务器池的参数优化模型,该模型能够避免所有服务器同时运转以减小开销。服务器池是服务器集群的一个子集,它能够同时应对大量的外部请求,并在服务器池中出现宕机时,通过指定恢复服务器对已经中断的会话进行连接迁移。因为整个实现过程对客户端是透明的,所以该机制能够被应用于实际的框架中而不用改变TCP/IP协议和客户端。最后,通过实验的模拟结果表明:基于ECC加密套件的SSL协议能够有效加速SSL握手过程,并比基于RSA加密套件的SSL协议效率更高;基于SPR策略的连接迁移机制对于加速SSL会话恢复过程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并能将恢复时间控制在用户可容忍的时间范围内;服务器池参数优化模型不仅能够满足系统稳定性,还能通过结合SSL连接迁移机制保持一个相当高的成功迁移比率。论文包含图18幅,表3个,参考文献65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4-05-01)
吴少威[6](2013)在《面向连接恢复机制的SSL迁移协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SL协议作为电子商务中最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之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SSL协议位于TCP/IP协议模型的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使用TCP来提供一种可靠的端到端的安全服务,它使客户端/服务器应用之间的通信不被攻击窃听,并且始终对服务器进行认证,还可以选择对客户进行认证。针对SSL协议造成服务器的负载过重,而导致延迟的响应时间,以及频繁的连接中断等问题,本课题面向客户对于Web服务质量的需求,研究具有连接恢复机制的SSL迁移协议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本文提出选择性分阶段部分重放的连接恢复机制,实现了SSL迁移协议,并且为客户端提供了透明的连接恢复容错性保证。本文提出的方案可以在不改变网络环境的基础下,通过逻辑环结构的服务器集群简单的添加和移除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透明的SSL连接恢复机制。该方案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实现了透明部署。最后,面向实际应用环境,设计了面向连接恢复机制的SSL迁移协议原型系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安全Web服务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图15幅,表3个,参考文献51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5-01)
洪小亮,郭义喜[7](2008)在《一种改进的TCP连接迁移安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TCP连接迁移技术使网络可以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稳定地提供服务。该文分析基于椭圆曲线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的连接迁移安全机制中存在的中间人攻击问题,利用改进的Helsinki协议进行连接密钥的协商,提出一种新的安全机制。该机制有效地保证了迁移选项的安全,利用安全哈希算法的抗碰撞性和安全性使攻击者难以猜测出连接标志和请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8年20期)
张霞,王红,胡宝芳[8](2006)在《VPNAgent系统连接迁移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代理系统中连接的迁移机制可用来支持移动代理之间连续透明的通信。描述了一个可靠的连接迁移机制的设计与实现,它为所有在代理迁移期间传送的数据提供准确的一次性传输。在用于虚拟专用网安全机制的移动代理平台VPNAgent系统中实现了该机制,并将其命名为AgentSocket,这是一个纯中间件实现,不需要更改Java虚拟机。(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6年32期)
徐子文,阮中健,张桂林,黄正[9](2003)在《扩散连接中界面迁移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现并研究了扩散连接过程中3种主要界面迁移形式:Ⅰ.化学诱发晶界迁移;Ⅱ.再结晶过程控制界面迁移;Ⅲ.超塑变形过程控制界面迁移。建立了一个球状晶体生长物理模型来讨论扩散连接界面迁移中杂质的行为,并讨论了滞留界面的杂质对连接的断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03年01期)
连接迁移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研究了敲低心肌连接斑株蛋白(junction plakoglobin,JUP)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sh RNA慢病毒介导的方式构建了敲低JU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序列及其阴性对照病毒,并感染至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荧光检测细胞感染效率,获得JUP基因稳定沉默及其对照细胞株。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转染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JUP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低JUP基因之后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敲低JUP之后β-连环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sh RNA介导的慢病毒成功构建了敲低JUP基因的人胃癌SGC-7901稳定细胞株。与对照组相比,敲低JUP表达可促进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上调了β-连环蛋白的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敲低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JUP基因表达后可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其上调β-连环蛋白的水平从而活化Wnt信号通路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接迁移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金婷.纤维连接蛋白1对鼻咽癌的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
[2].陈燕林,席磊,杨丹,付立新,柳满然.敲低心肌连接斑株蛋白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
[3].李鹏.泛素连接酶CBLB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预后及迁移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4].李晓宁.E3泛素连接酶Smurf1通过调控DAB2IP蛋白控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机制[D].吉林大学.2016
[5].苏多.基于ECC算法的SSL连接迁移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
[6].吴少威.面向连接恢复机制的SSL迁移协议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
[7].洪小亮,郭义喜.一种改进的TCP连接迁移安全机制[J].计算机工程.2008
[8].张霞,王红,胡宝芳.VPNAgent系统连接迁移机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
[9].徐子文,阮中健,张桂林,黄正.扩散连接中界面迁移机制研究[J].焊接技术.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