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稀土掺杂纳米晶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等离激元,稀土掺杂纳米晶,纳米晶体材料
稀土掺杂纳米晶体论文文献综述
郑海荣,张正龙,付正坤[1](2019)在《等离激元驱动稀土掺杂纳米晶体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掺杂纳米晶体材料作为一种理想的发光中心,因其发射带窄、覆盖范围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显示器、X射线增感屏,信息通讯等高科技领域。我们利用单颗粒发光探测技术,深入研究了单颗粒稀土纳米晶的发光特性,调控机制,以及波导传输特性~([1-2])。此外,具有高质量晶体结构的基质材料是稀土离子发光的重要保障,但以传统方法获得高品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王朝晋[2](2017)在《稀土掺杂NaYF_4纳米晶体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新技术革命的大潮中,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以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和它在发光、生物学、固体激光器、纳米光电子学、信息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高速发展,在纳米材料领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制约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乃是荧光发射效率较低,同时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非常丰富及复杂,这就使该领域的研究极具挑战性。提高稀土离子的发光效率对稀土发光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增强荧光效率为目标,以六方相NaYF4:Yb3+/Er3+纳米晶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包覆活性壳层、引入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等策略来提高稀土离子的发光效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采用高温共沉淀法合成六方相NaYF4:Yb3+/Er3+纳米球,并对其进行了同质包覆,得到NaYF4:Yb3+/Er3+@NaYF4:Yb3+核壳结构。研究了惰性壳层和活性壳层对上转换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壳层后,上转换荧光得到了极大地增强;活性壳层中Yb3+掺杂浓度的变化可以调控上转换荧光,且Yb3+最佳掺杂浓度为5%。(2)以六方相NaYF4:Yb3+/Er3+晶体为基础构建了金属增强荧光系统,研究了金纳米颗粒、金银合金以及金纳米锥等不同金属对稀土纳米颗粒上转换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纳米颗粒修饰后的NaYF4:Yb3+/Er3+发生了荧光增强现象。通过研究荧光辐射波长和激发波长与金属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LSPR)波长耦合程度对金属增强荧光的影响,发现激发波长与金属LSPR波长耦合时荧光增强最明显,即激发场耦合条件下的增强效果最好。对于荧光辐射波长与金属LSPR波长的耦合,耦合越好辐射场增强越好。(3)利用水热法合成六方相NaYF4:Yb3+/Er3+和NaYF4:Yb3+/Tm3+六角盘,构建了金属增强荧光系统,研究不同尺寸银纳米颗粒对六角盘上转换荧光的影响。利用共聚焦显微系统研究了单颗粒NaYF4:Yb3+/Er3+六角盘上转换荧光光谱及其金属增强上转换荧光效应。结果发现银纳米颗粒确实对上转换荧光有调制作用,当银颗粒尺寸为20nm左右时上转换荧光猝灭,为100nm左右时上转换荧光增强。激发场增强对掺杂Er3+的绿光和红光发射均有贡献,而发射场增强也被观测到。银颗粒在绿光区域的吸收要大于红光的吸收,所以增强因子对绿光(540 nm)的增强效果明显大于对红光(650 nm)的增强。(4)构建了新的金属增强荧光体系。以六方相NaYF4:Yb3+/Er3+六角盘为基础,对其进行SiO2包覆,得到NaYF4:Yb3+/Er3+@SiO2核壳结构,随后在该核壳结构外通过还原反应粘上银纳米颗粒,得到NaYF4:Yb3+/Er3+@SiO2@Ag复合纳米结构。利用共聚焦显微系统在单颗粒水平研究了金属纳米颗粒与稀土晶体的隔离距离对金属增强上转换荧光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隔离距离对应不同的增强结果,当金属颗粒与稀土晶体隔离距离小于5 nm时荧光猝灭,而为12 nm时增强效果最佳。该复合结构的构建可以有效拓展金属增强荧光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刘丰[3](2015)在《稀土掺杂NaYF_4纳米晶体的上转换荧光特性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晶体材料因其发光谱带窄,光吸收能力强,转换效率高,发射波长覆盖范围广,荧光寿命跨度大等优点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在激光,太阳能电池,显示,防伪及传感等领域得到应用。NaYF4是上转换发光效率最高的基质之一。以水热法制备了 Er3+单掺杂NaYF4, Yb3+单掺杂NaYF4及Er3+/Yb3+共掺杂NaYF4叁种掺杂方式不同,但结构相同的上转换纳米晶体材料。并以它们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研究内容。首先,通过X射线衍射对叁种样品的物相进行分析和确认,并计算得出晶格参数,并利用谢乐公式计算出了纳米晶体材料的粒径尺寸。然后,通过搭建的荧光测试系统对叁种稀土掺杂纳米晶体材料的上转换荧光光谱进行测量,研究了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利用荧光光谱,功率关系和荧光寿命分析了叁种样品的上转换机制。最后,利用荧光强度比理论研究了Er3+单掺杂NaYF4纳米晶体材料和Er3+/Yb3+共掺杂NaYF4纳米晶体材料在温度传感上的应用,以及Yb3+单掺杂NaYF4纳米晶体材料在功率传感上的应用,并讨论了稀土离子掺杂度对测量效果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5-12-01)
冯哲[4](2015)在《稀土离子掺杂的NaYF_4微/纳米晶体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稀土掺杂的上转换微/纳米晶体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光学性能,在激光防伪、叁维显示、硅太阳能电池、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上转换材料的荧光效率普遍较低,怎样提高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上转换荧光材料的形貌与尺寸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怎样实现对微/纳米尺寸的上转换材料的可控生长也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稀土掺杂的NaYF4微/纳米晶体,并且研究了生长条件对样品的微结构、形貌及上转换发光性质的影响。制备了Yb3+-Er3+共掺杂的NaYF4微/纳米晶体。研究了氟离子浓度、反应时间、Yb3+离子掺杂量等对样品的晶相、尺寸及形貌的影响。利用980nm的红外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在样品中获得了绿色及红色上转换荧光,研究了氟离子浓度及Yb3+离子掺杂量对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质的影响,并对上转换发光机理进行了解释。制备了Cr3+-Yb3+-Er3+叁掺杂的NaYF4微/纳米晶体。研究了Cr3+离子掺杂浓度对样品的形貌的影响。通过Cr3+离子的引入,在Yb3+-Er3+共掺杂NaYF4体系中实现了上转换荧光增强效应。与无Cr3+离子掺杂的样品相比,原材料中Cr3+离子浓度为30%条件下所制备样品的上转换绿光和红光强度分别增加了30倍与20倍,并对相应的增强机理进行了解释。制备了Tm3+-Yb3+共掺杂及Ho3+-Yb3+共掺杂的NaYF4微晶。在两种材料中分别获得了强的蓝色及绿色上转换荧光。研究了Yb3+离子掺杂浓度对Tm3+离子与Ho3+离子上转换发光性质的影响,并对相应的上转换发光机理进行了解释。(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张翔宇,李林,毛多鹭,李海琴,裴生雷[5](2013)在《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晶体的合成机理和光谱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水热法合成了稀土掺杂的立方相、六方相NaYF4:Eu3+和正交相YF3:Eu3+纳米晶体.从立方相到六方相NaYF4:Eu3+仅仅通过改变前驱物的浓度来实现,而改变RE3+/NaF的比例,则得到正交相YF3:Eu3+纳米晶体.通过分析XRD,TEM和荧光探针离子Eu3+的荧光发射谱,详细研究了前驱物浓度控制的纳米晶体的生长机理,并用光谱学手段评价了结晶的好坏.为了进一步完善结晶程度和除去纳米晶体表面的羟基团,将立方相、六方相NaYF4:Eu3+和正交相YF3:Eu3+纳米晶体退火处理,发现六方相NaYF4:Eu3+结构是一种热力学稳定相,而立方相NaYF4:Eu3+和正交相YF3:Eu3+则容易相变为YOF:Eu3+,退火之后的样品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团聚.将Tb3+离子掺杂于3种氟化物基质中,研究其荧光特性,发现在YF3:Tb3+纳米晶体中,晶场劈裂明显,甚至在室温下,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斯托克斯劈裂.这进一步揭示了减少NaF的量,可以有效地控制生长速率,导致结晶发育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3年01期)
刘芳敏[6](2012)在《稀土离子掺杂NaYF_4纳米晶体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材料由于其在固体激光器、叁维立体显示、发光器件、生物传感器及红外防伪等领域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而成为材料研究的热点[1-4]。上转换发光效率与材料的晶体结构、尺寸以及形貌关系密切,因此稀土掺杂氟化物上转换材料的可控合成是研究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关键。采用水热法在温度200℃的条件下反应2小时,制备了Yb~(3+)/Er~(3+)/Gd~(3+)共掺的NaYF_4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掺入Gd~(3+)的浓度,实现对NaYF_4晶体尺寸,形貌和结构的调控。当Gd~(3+)的掺杂浓度为30%时,NaYF_4基质从立方相完全转变为六方相。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520nm、542nm、668nm附近的绿、红光发射分别对应于Er~(3+)的~2H_(11/2)→~4I_(15/2),~4S_(3/2)→~4I_(15/2),~4I_(9/2)→~4I_(15/2)能级之间的跃迁,且均为双光子过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b~(3+)/Tm~(3+)/Gd~(3+)共掺的六方相结构NaYF_4纳米棒,研究了Tm~(3+)的浓度对纳米棒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m~(3+)的掺杂浓度为0.50%时,NaYF_4纳米棒发光最强。结合上转换荧光强度与泵浦激光功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上转换发光过程。发光中心在360nm,450nm和474nm处,对应的双对数坐标的斜率分别为4.13和3.61和2.54,由此可以判断~1D_2→~3H_6,~1D_2→~3F_4对应的跃迁过程都接近四光子上转换过程,~1G_4→~3H_6跃迁接近叁光子上转换过程。(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2-04-01)
郑海荣,高当丽,高伟,李娇,何恩节[7](2012)在《稀土掺杂纳米晶体荧光发射性质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掺杂纳米体系的荧光发射过程主要取决于稀土离子的性质和基质结构。对于给定体系,可控荧光性能的构筑包括改变纳米颗粒自身性质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改变颗粒自身性质的途径主要包括调节纳米晶体的成分、结构、掺杂元素的性质、浓度及颗粒的大小、形貌、表面修饰以及通过纳米金属结构实现的金属增强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则主要包括颗粒的环境温度和泵浦方式等。本文阐述了影响荧光发射的主要因素和调控荧光性质的主要途径,并着重对晶体结构变化和稀土共掺杂所引起的局域对称性和相互作用变化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雷瑜[8](2010)在《离子共掺对稀土掺杂纳米晶体荧光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掺杂纳米晶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它同时具备了纳米材料和稀土离子的共同优点,在发光材料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Eu3+/Tm3+:LaF3/LaOF纳米晶体和Eu3+,Pr3+单掺和共掺的LaF3和LaOF纳米晶体;应用激光光谱学技术研究了掺杂LaF3/LaOF纳米晶体的荧光发射性质,分析了纳米晶体基质性质、掺杂离子的局域环境、以及掺杂离子的性质和能级结构等因素对荧光发射性质的影响。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在水热法的基础上,利用水热-烧结法制备四方相结构的Eu3+,Tm3+单掺和共掺的LaOF, LaF3纳米晶体以及Eu3+,Pr3+单掺和共掺的LaOF, LaF3纳米晶体。第二部分研究讨论氟化物纳米晶体中由于离子共掺杂所引发的局域环境和对称性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共掺Tm3+离子对Eu3+离子的荧光增强效应。第叁部分从掺杂离子的能级结构、性质、以及纳米晶体基质的对称性变化等因素出发,探讨了基质变化和离子共掺条件下掺杂稀土离子的荧光发射特性。第一部分:四方相结构的LaOF:Eu3+/Tm3+; LaOF:Eu3+; LaOF:Tm3+; LaOF:Pr3+;LaOF:Eu3+/Pr3+纳米晶体的水热-烧结法合成及其表征应用水热-烧结法合成了具有四方相结构的LaOF:Ln3+纳米晶体。与已有的四方相结构的LaOF纳米晶体的合成技术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制作过程简单,制备条件要求低等优点。对于四方相结构的LaOF:Eu3+/Tm3+纳米晶体,当Eu3+的浓度为1.0 mol%时,发现其最强的红色荧光发射所对应的共掺Tm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5m0l%。第二部分:掺杂离子局域环境和对称性变化对LaOF:Eu3+/Tm3+纳米晶体中Eu3+的荧光发射性质的影响采用激光光谱学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四方相结构的LaOF:Eu3+和LaOF:Eu3+/Tm3+中Eu3+的荧光发射。在532 nm的连续和脉冲激光激发下,观察到了源于Eu3+的5D1和5D0两个激发态的各个荧光辐射。其中共掺纳米晶体中Eu3+的5D0→7F2的受迫电偶极辐射跃迁对应的红色荧光发射强度明显的高于单掺纳米晶体中Eu3+所对应的荧光发射强度,其原因是由于Tm3+的掺入取代了LaOF中部分的Eu3+和La3+,使得Eu3+离子近邻某些方向上的键长因Tm3+的掺入而发生变化;同时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也由La3+和Eu3+之间的作用变为La3+、Eu3+以及Tm3+之间的作用,这些变化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Eu3+局域环境的不对称性,使Eu3+离子的f-f跃迁禁阻进一步被解除,从而Eu3+的红色荧光辐射强度得到大幅度地增强。第叁部分:基质结构以及激发光波长变化对LaF3/LaOF:Ln3+(Ln3+= Eu3+, Pr3*, Tm3+)荧光发射的影响基质结构的改变为掺杂稀土发光离子提供了不同的局域环境,从而为改变和影响掺杂离子的荧光发射性质提供了条件。该部分采用激光光谱学的方法,在532nm,442 nm以及355 nm的激光激发下,研究了基质结构变化对于氟化物纳米晶体中的掺杂稀土Eu3+,Pr3+和Tm3+的荧光发射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同一基质中单掺和共掺稀土离子的荧光发射特性。依据掺杂离子的能级结构、性质、以及纳米晶体基质的对称性变化等因素,对所观测到的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基质结构变化和离子再组合时,其掺杂共存离子的荧光发射特性。结果发现:当Pr3+和Tm3+分别与Eu3+共掺时,其红色荧光的辐射强度以及色纯度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雷瑜,何恩节,张喜生,田宇,郑海荣[9](2009)在《基质变化对于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晶体荧光发射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a(NO_3)_3·6H_2O,HNO_3,Eu_2O_3,Pr_2O_3和NaF为原料,聚四氟乙烯衬底的高压反应釜为反应容器,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大小均匀、分散性良好的Eu~(3+)和Pr~(3+)掺杂的LaF_3纳米晶体。将此纳米晶体通过一定条件的热处理获得到Eu~(3+)和Pr~(3+)掺杂的LaOF纳米晶体。基质结构的变化为掺杂稀土发光离子提供了不同的局域环境,从而为改变和影响掺杂离子的荧光发射性质提供了条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采用激光光谱学的方法从实验上研究了基质变化对于氟化物纳米晶体中的掺杂稀土Eu~(3+)和Pr~(3+)的荧光发射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0-18)
何恩节[10](2009)在《稀土掺杂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内外环境对荧光光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掺杂纳米晶体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发光材料。它兼具纳米材料和稀土离子的优点,在发光材料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人们对稀土掺杂纳米晶体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制备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稀土掺杂纳米晶体;二是利用高分辨光谱学技术,探讨掺杂纳米晶体的发光性质和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应用水热法制备了Tm~(3+)和Eu~(3+)掺杂的LaF_3:Tm~(3+)和LaOF:Eu~(3+)纳米晶体;同时利用激光光谱学技术研究了纳米晶体的局域结构和外部介质对掺杂纳米晶体的荧光性质的影响。主要内容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一种在水热法的基础之上新创立的水热-烧结法,并用该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四方结构的LaOF:Eu~(3+)红色纳米荧光粉;第二部分从晶体结构的特点出发,讨论了晶体格位的各向异性对四方和六方结构的LaOF:Eu~(3+)纳米晶体的荧光发射和弛豫过程的影响;第叁部分研究了纳米晶体外部环境介质对LaF_3:Tm~(3+)纳米晶体中掺杂离子的荧光辐射性质的影响。第一部分新创立的水热-烧结法及四方结构的LaOF:Eu~(3+)纳米晶体的合成和表征在水热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制作过程的改造,创立了一种新的合成四方结构的LaOF:Eu~(3+)纳米晶体的新方法,我们称之为水热-烧结法。相对于已有的合成四方结构的LaOF晶体的技术,该方法的制作过程简单,制备条件要求低。XRD和TEM检测结果说明,采用水热-烧结法制得的纳米晶体为四方结构的LaOF:Eu~(3+)红色荧光粉,与最强的红色荧光发射对应的最佳掺杂浓度为9.0 mol%。荧光光谱的测量分析结果显示,该荧光粉的红色荧光发射强度高于常用的Y_2O_2S:Eu~(3+)、ERT_4E-002等红色荧光粉。第二部分晶体格位对称性对LaOF:Eu~(3+)纳米晶体中Eu~(3+)的荧光发射性质的影响应用激光光谱学的方法,研究了具有四方和六方结构的LaOF:Eu~(3+)中Eu~(3+)的荧光辐射跃迁。在532 nm脉冲激光激发下,观察到了源于~5D_1和~5D_0激发态的各个荧光发射。其中四方结构中的~5D_0→~7F_2受迫电偶极跃迁对应的红色荧光发射强度明显高于六方结构中对应的发射强度。其原因是由于四方结构的LaOF中被Eu~(3+)取代的La~(3+)格位附近直接与之作用的阴离子个数多、La-O键和La-F键长度差大,增加了相应格位的各向异性,进而导致了发光离子的局域对称性的降低和受迫电偶极跃迁几率的增加。第叁部分环境介质对LaF_3:Tm~(3+)纳米晶体荧光动力学的影响通过改变掺纳米晶体的外部环境介质,观测了LaF_3:Tm~(3+)纳米晶体在355 nm脉冲激光激发下的荧光弛豫性质对环境介质的依赖关系,研究了环境介质对掺杂纳米晶体的荧光发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发现与Tm~(3+)的~1D_2→~3F_4跃迁对应的荧光衰减过程具有二阶指数衰减特征。其中快速荧光衰减部分主要来自于处在纳米晶体表面附近的离子,而慢速荧光衰减部分则源于纳米晶体内部的离子。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环境介质对离子局域场效应的影响满足实腔模型理论。(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稀土掺杂纳米晶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全球新技术革命的大潮中,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以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和它在发光、生物学、固体激光器、纳米光电子学、信息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高速发展,在纳米材料领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制约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乃是荧光发射效率较低,同时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非常丰富及复杂,这就使该领域的研究极具挑战性。提高稀土离子的发光效率对稀土发光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增强荧光效率为目标,以六方相NaYF4:Yb3+/Er3+纳米晶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包覆活性壳层、引入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等策略来提高稀土离子的发光效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采用高温共沉淀法合成六方相NaYF4:Yb3+/Er3+纳米球,并对其进行了同质包覆,得到NaYF4:Yb3+/Er3+@NaYF4:Yb3+核壳结构。研究了惰性壳层和活性壳层对上转换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壳层后,上转换荧光得到了极大地增强;活性壳层中Yb3+掺杂浓度的变化可以调控上转换荧光,且Yb3+最佳掺杂浓度为5%。(2)以六方相NaYF4:Yb3+/Er3+晶体为基础构建了金属增强荧光系统,研究了金纳米颗粒、金银合金以及金纳米锥等不同金属对稀土纳米颗粒上转换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纳米颗粒修饰后的NaYF4:Yb3+/Er3+发生了荧光增强现象。通过研究荧光辐射波长和激发波长与金属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LSPR)波长耦合程度对金属增强荧光的影响,发现激发波长与金属LSPR波长耦合时荧光增强最明显,即激发场耦合条件下的增强效果最好。对于荧光辐射波长与金属LSPR波长的耦合,耦合越好辐射场增强越好。(3)利用水热法合成六方相NaYF4:Yb3+/Er3+和NaYF4:Yb3+/Tm3+六角盘,构建了金属增强荧光系统,研究不同尺寸银纳米颗粒对六角盘上转换荧光的影响。利用共聚焦显微系统研究了单颗粒NaYF4:Yb3+/Er3+六角盘上转换荧光光谱及其金属增强上转换荧光效应。结果发现银纳米颗粒确实对上转换荧光有调制作用,当银颗粒尺寸为20nm左右时上转换荧光猝灭,为100nm左右时上转换荧光增强。激发场增强对掺杂Er3+的绿光和红光发射均有贡献,而发射场增强也被观测到。银颗粒在绿光区域的吸收要大于红光的吸收,所以增强因子对绿光(540 nm)的增强效果明显大于对红光(650 nm)的增强。(4)构建了新的金属增强荧光体系。以六方相NaYF4:Yb3+/Er3+六角盘为基础,对其进行SiO2包覆,得到NaYF4:Yb3+/Er3+@SiO2核壳结构,随后在该核壳结构外通过还原反应粘上银纳米颗粒,得到NaYF4:Yb3+/Er3+@SiO2@Ag复合纳米结构。利用共聚焦显微系统在单颗粒水平研究了金属纳米颗粒与稀土晶体的隔离距离对金属增强上转换荧光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隔离距离对应不同的增强结果,当金属颗粒与稀土晶体隔离距离小于5 nm时荧光猝灭,而为12 nm时增强效果最佳。该复合结构的构建可以有效拓展金属增强荧光的研究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稀土掺杂纳米晶体论文参考文献
[1].郑海荣,张正龙,付正坤.等离激元驱动稀土掺杂纳米晶体转变[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王朝晋.稀土掺杂NaYF_4纳米晶体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3].刘丰.稀土掺杂NaYF_4纳米晶体的上转换荧光特性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4].冯哲.稀土离子掺杂的NaYF_4微/纳米晶体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质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
[5].张翔宇,李林,毛多鹭,李海琴,裴生雷.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晶体的合成机理和光谱特性[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3
[6].刘芳敏.稀土离子掺杂NaYF_4纳米晶体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D].苏州大学.2012
[7].郑海荣,高当丽,高伟,李娇,何恩节.稀土掺杂纳米晶体荧光发射性质的调控[J].发光学报.2012
[8].雷瑜.离子共掺对稀土掺杂纳米晶体荧光效应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
[9].雷瑜,何恩节,张喜生,田宇,郑海荣.基质变化对于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晶体荧光发射性质的影响[C].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9
[10].何恩节.稀土掺杂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内外环境对荧光光谱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