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荒诞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沈从文,爱情小说,悲剧,荒诞
荒诞感论文文献综述
王贺明[1](2019)在《论沈从文爱情小说中的荒诞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的爱情小说往往以悲剧结尾,小说中悲剧的发生的偶然性和主人公反抗的必败性使人感到悲剧背后所隐藏的强烈荒诞感。面对冷漠且不含敌意的现实,沈从文用悲悯的态度叙述悲剧,对人性投以广博的悲悯,抚慰了生死不定的焦虑。从而超越了荒诞,给人以振奋的力量。本文主要从《贵生》《阿黑小史》和《丈夫》这叁篇分析沈从文爱情小说中潜藏的荒诞性,对荒诞的反抗和其中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6期)
李玉珠[2](2019)在《论《百年孤独》中的荒诞感》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其特有的荒诞感。首先,小说中的荒诞感主要体现在贯穿全书的绝对孤独感中。其次,作者还采用了大量的怪诞化描写,突破了传统的时空模式,以此来加强作品的荒诞感。马尔克斯通过这一系列的荒诞感表达了对拉丁美洲现状的忧虑与期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3期)
原烨[3](2019)在《存在主义视角下解读《局外人》中的荒诞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局外人》作为加缪的代表作之一,深刻地体现出加缪对于世界的所感到的荒诞感,同时加缪也是存在主义的重要作家,因此在《局外人》中反映了加缪在世界中的生存方式。主人公默尔索对于荒诞世界的冷漠,表现在对于亲情、爱情、友情以及自己生命的冷漠。其荒诞的哲学意义在于唤起人们从中听到并发现行动的意义,重构新的人类世界的存在方式。(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1期)
黄治[4](2019)在《《疯狂的外星人》:喜剧面相下的酒神精神与荒诞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浩是21世纪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标志性的导演之一,他在中国电影商业化、类型化、工业化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此同时,他导演的作品也保持了高度个人化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本文对宁浩导演新作《疯狂的外星人》在喜剧面相下以戏仿方式表达的酒神精神,以及用"鄙视链"营造的荒诞感进行深入分析,发掘其内在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影市场》期刊2019年04期)
谢志强[5](2018)在《伊斯特万微型小说的荒诞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夏,我盘点"库存",不经意地发现2006年前后,我主持过河北省文联《小小说月刊》杂志若干栏目,约莫叁年吧。我已将那段"主持人"的经历遗忘了。其中《小小说茶馆》栏目,专门推介外国当代微型小说。我在"茶馆"里介绍过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和布扎蒂、苏联作家巴别尔、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和伯恩哈德、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和科塔(本文来源于《微型小说选刊》期刊2018年14期)
王荣[6](2017)在《残酷与温暖中的荒诞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荒诞叙述成为余华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品质,体现着余华在虚构的世界中对现实的认识和考量。纵观余华的写作历程,荒诞的呈现也在其中经历了一个演变或者是自觉的过程,由国外现代主义荒诞因素的移植到带有本土特征的经验故事讲述中的荒诞呈现,即“经由异域发现中国,经由先锋发现脚下大地”的创作路线。《兄弟》与《第七天》体现出的是余华对现实深邃的关注和思考,以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为原点,描写自然自在的民间生存,其中的荒诞元素既是文学抵达现实的捷径,也是内化于现代社会的属性之一,用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疾行的时代,其背后隐藏的仍是作者内心无尽的悲悯与关怀,对精神世界的救赎。本文分叁个章节,以《兄弟》《第七天》文本中荒诞的成因、呈现和意义价值为线索,试图分析余华新世纪两部长篇挖掘现实的方式和其中具有的思想内蕴。第一章“裂变现实”中的文学重构,通过分析余华作品叙述因素的承接与写作观念变化,梳理作家在生活中积淀的文学质感,探寻荒诞因素在余华创作中的流变;第二章为浮躁与冰冷间的荒诞图景,以具体作品为依据,分析文本中不同历史社会环境中荒诞现实的真实突显,真实荒诞的触动人心;第叁章为荒诞叙写背后坚实的温情。分析两部小说“正面强攻”的叙述下,对历史现实中生活图景的描摹。余华用一种作家的方式实现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从讲述民间的维度反思现代文明的意义,在生命深处寻找希望的生机。(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祁婷[7](2017)在《荒诞感、哲理性与生活化——王蒙与卡夫卡两位作家的微型小说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蒙的微型小说受到卡夫卡微型小说的启发和影响,创造了新的微型小说风格和形态。二者在关注"异化"主题、语言风格及小说视角等方面都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当然,王蒙吸收了卡夫卡的长处,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情趣,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微型小说风格。(本文来源于《写作(上旬刊)》期刊2017年04期)
徐小小[8](2016)在《浅谈加缪的“荒诞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何谓"荒诞"?《简明牛津词典》(1965年版)对其解释如下:"荒诞:1.(音乐)不和谐。2.不合乎理性或不恰当;现代用法中指明显有悖情理,因而可笑,愚蠢。"如果看过关于二战或者一战的电影,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战马》等,会感到荒谬就是一种可笑的无知,以及由此引发的后果。《战马》中的一句台词给人印象深刻:"马的天性是跑,逃跑到没有危险的地方,而人(或者说人引发的战争)却要它们冲向危险。它不是一匹马,人把它变成了怪兽。"战争使人不断(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6年01期)
陈亚辉,刘宁宁[9](2015)在《大学生自我存在价值之失——以存在之虚空感和荒诞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主体,拥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但社会和高校的过度发展,大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定位开始模糊,如积极地进取却不懂得意义为何,又或是虚度时光茫然所失,特别是迷失在各种浮躁中,丧失了判断能力。这些现象的背后实则是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否定和怀疑,进而产生自我存在的虚空和荒诞感。大学教育不论出自何种目的,最终都需要归根到人的教育这一层面。基于此,在厚实大学生自我存在价值感之时,需要将自由作为一种合理的价值判断,并且在此基础上理性地承担起自身责任。(本文来源于《煤炭高等教育》期刊2015年01期)
齐明[10](2010)在《徘徊在通往天堂阶梯上的卡夫卡——试论卡夫卡的荒诞感产生原因及其小说中的荒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夫卡被奉为现代主义的先驱,总是以一种看似合乎逻辑的情节表现一种荒诞的人生,如《变形记》;《变形记》被誉为近代荒诞文学的开山之作,"荒诞"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甚至涉及哲学思潮在20世纪为人们广为提及,体现是作者对人生的以种悲观意识,然悲剧意识更深层次恰恰就是人生荒诞感。本为试图从社会历史背景与个人身世遭遇中寻求作者产生荒诞感的可能性,以及通过作品分析卡夫卡小说中所呈现的某种荒诞性。(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0年01期)
荒诞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其特有的荒诞感。首先,小说中的荒诞感主要体现在贯穿全书的绝对孤独感中。其次,作者还采用了大量的怪诞化描写,突破了传统的时空模式,以此来加强作品的荒诞感。马尔克斯通过这一系列的荒诞感表达了对拉丁美洲现状的忧虑与期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荒诞感论文参考文献
[1].王贺明.论沈从文爱情小说中的荒诞感[J].戏剧之家.2019
[2].李玉珠.论《百年孤独》中的荒诞感[J].青年文学家.2019
[3].原烨.存在主义视角下解读《局外人》中的荒诞感[J].青年文学家.2019
[4].黄治.《疯狂的外星人》:喜剧面相下的酒神精神与荒诞感[J].中国电影市场.2019
[5].谢志强.伊斯特万微型小说的荒诞感[J].微型小说选刊.2018
[6].王荣.残酷与温暖中的荒诞透视[D].辽宁师范大学.2017
[7].祁婷.荒诞感、哲理性与生活化——王蒙与卡夫卡两位作家的微型小说比较[J].写作(上旬刊).2017
[8].徐小小.浅谈加缪的“荒诞感”[J].新课程(上).2016
[9].陈亚辉,刘宁宁.大学生自我存在价值之失——以存在之虚空感和荒诞感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5
[10].齐明.徘徊在通往天堂阶梯上的卡夫卡——试论卡夫卡的荒诞感产生原因及其小说中的荒诞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