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论文-洪亭亭

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论文-洪亭亭

导读:本文包含了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组装分子膜,抗弛豫,铁酸铋薄膜图案化,界面修饰层

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论文文献综述

洪亭亭[1](2017)在《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原子蒸气腔室内极化原子的碰撞弛豫问题,抗弛豫镀层的制备和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高温有效(170°C)的抗弛豫材料,十八烷基叁氯硅烷(OTS)具有较好的抗弛豫性能,能够有效维持原子的极化状态。对OTS镀膜初期的形成机理,以及镀膜制备的最佳条件还有待研究,此外将OTS膜引入微型化腔室在工艺上还存在困难。本文采用浸没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OTS自组装多层膜,通过原子力形貌分析,研究了OTS膜的成膜机理;通过改变镀膜时间及溶液浓度,研究了实验条件对OTS膜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另外,实验采用光刻蚀方法制备了图案化OTS膜,并结合标准MEMS工艺,将OTS膜引入微型化原子蒸气腔室;实验采用图案化的OTS膜作为疏水模板诱导生长铁酸铋(BiFeO_3,BFO)薄膜,研究了旋涂层数对BFO薄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蒸发沉积法将OTS膜作为界面修饰层,研究其对BFO薄膜光伏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实验发现OTS自组装膜是按照典型的成核生长机制形成的。通过研究浸没时间和溶液浓度对OTS自组装多层膜表面形貌和疏水性的影响,在浓度为5 mM,镀膜时间15 min时制备出了疏水性最好、覆盖率最高的自组装膜,水滴接触角高达116.4°。(2)实验采用浸没法镀膜并结合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及阳极键合工艺将OTS膜成功引入MEMS微型腔室,制备出带镀层的腔室,且腔室密封性良好,腔室内尺寸为3×3×0.5 mm~3,漏率低至1.27×10~-88 Pa·m~3/s。(3)实验采用浸没法和光刻及RIE刻蚀技术在F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图案化的OTS膜模板。采用旋涂法和一次性退火工艺在OTS自组装膜模板表面成功诱导生长了图案化的BFO薄膜,通过研究旋涂层数(4、6、8、10层)对薄膜表面形貌和铁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旋涂6层时获得的BFO薄膜结晶良好、结构致密、缺陷少、铁电性能好。(4)实验研究了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OTS膜修饰的BFO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发现经OTS修饰能够明显提高电池的V_(oc),而RGO则更有助于提高电池结构的填充因子(FF)和光电转换效率(PCE)。(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齐宁,何利敏,李柏杨,刘帅,田壮壮[2](2016)在《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自组装抑水石英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缓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产出液的含水上升速度,达到改善端部脱砂压裂防砂效果的目的,采用自组装法将十八烷基叁氯硅烷(OTS)用于石英砂支撑剂表面的抑水改性处理,研究了OTS浓度、浸泡时间和风干时间对OTS自组装石英砂破碎率、酸溶解度和流体阻力比(NFRR值)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石英砂表面抑水处理的最佳条件,考察了OTS自组装石英砂的耐冲刷性,介绍了自组装分子膜成膜及抑水机理。结果表明,OTS浓度对OTS自组装抑水石英砂破碎率的影响最大,浸泡时间对酸溶解度和NFRR值的影响最大。在OTS浓度10 mmol/L、浸泡时间1.0 h和风干时间84 h的条件下,OTS自组装抑水石英砂的NFRR值最大(2.531),抑水效果最佳。OTS自组装抑水石英砂具有优良的抑水透油性能,岩心经去离子水连续冲刷5 d后的水测渗透率基本不变,石英砂表面性质稳定,能满足改善端部脱砂压裂防砂增产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6年03期)

朱志文,徐国华,安越,何潮洪[3](2014)在《辛基叁乙氧基硅烷/十八烷基叁氯硅烷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表征及其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静电力显微镜(E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辛基叁乙氧基硅烷(C8TES)/十八烷基叁氯硅烷(OTS)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及其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的润湿性、表面形貌、表面电势和膜内分子的有序度进行了表征,对采用分步法利用C8TES分子空间位阻制备C8TES/OTS均相混合SAM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8TES/OTS均相混合SAM表面接触角为105°,样品表面平整、光滑;对样品表面电势进行分析后发现,混合SAM表面电势分布均匀,电势频率分布为典型的正态分布;在均相混合SAM的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电势的分布始终十分均匀,电势频率分布均为典型的正态分布;C8TES/OTS均相混合SAM是一种具有上下两层分子排列密度不同的膜结构的单分子膜,其内部结构至少在500 nm×500 nm到20μm×20μm尺度上是高度均匀一致的,膜内没有明显的特征结构,具有典型的均相混合SAM特征.(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钱建华,俞卓汗,张思倩[4](2013)在《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自组装膜对45#钢在盐酸中的缓蚀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十八烷基叁氯硅烷(OTS)在45#钢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运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钢表面的OTS-SAMs的形貌;由失重法和极化曲线研究了不同浓度及组装时间的OTS-SAMs在0.5mol/L盐酸溶液中对钢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OTS的最佳组装浓度为0.15mmol/L,且当组装时间达12h时自组装已基本稳定。从极化曲线得出,OTS是一种以抑制阳极腐蚀为主的混合型抑制剂。(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3年04期)

谭东阳[5](2012)在《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自组装单分子膜内部结构和表面电势的EFM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自组装(molecular self-assembly)是指经过分子设计涉及多个能量尺度和自由度的基本分子自发地形成具有复杂层次的结构。分子自组装技术是将各自独立、具有一定功能基团的无序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地组装成一维、二维或叁维的超分子体系,并赋予它们有序性、周期性和均匀性,在分子尺度上设计和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有序功能组合体。自组装单分子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 SAM)不但结构高度有序,而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单体分子和控制分子末端基团的类型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和用途的表面,在基础科学研究和现代工程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第一部分创造性地使用静电力显微镜(electrostatic force microscopy, EFM)对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十八烷基叁氯硅烷(octadecyltrichlorosilane, OTS)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有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内部并不是均匀的,在介观尺度上存在一定的结构。当反应温度低于临界温度(threshold temperature,自组装单分子膜内部存在均有明显分形结构的吸附岛状结构;而当反应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单分子膜内部主要为雾状结构,并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单分子膜内部结构更趋均匀。这是由于反应温度通过影响烷基叁氯硅烷分子与基底羟基的反应速率,从而改变成膜分子在基底表面的流动性,以及改变烷基链之间相互的范德华作用力,导致不同反应温度下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分子排列结构和密度不同。论文第二部分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表面电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TS SAM的表面电势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趋势以临界温度为界分为两段。当反应温度低于自组装单分子膜的临界温度时,单分子膜的表面电势基本不随反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当反应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反应温度每升高1℃,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表面电势降低约5mV。认为不同反应温度下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内部分子密度的不同是导致单分子膜表面电势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5-01)

王艳霞,王继英,王素娟,姜春燕[6](2010)在《十八烷基叁氯硅烷改性超支化聚(胺-酯)吸附亚硝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八烷基叁氯硅烷对超支化聚(胺-酯)进行改性,合成了改性的超支化聚(胺-酯)。将改性前后的超支化聚合物用于吸附二甲基亚硝胺和二苯基亚硝胺。吸附结果表明,聚合物对二甲基亚硝胺和二苯基亚硝胺的吸附率分别为51.3%和11.9%,而改性后的超支化聚合物对二甲基亚硝胺和二苯基亚硝胺的吸附率分别为67.3%和37.2%。(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10年04期)

冯军勇[7](2007)在《辛烷基叁乙氧基硅烷/十八烷基叁氯硅烷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自组装是指原子或分子在固体基底上自发地排列成一维、二维或叁维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分子自组装技术是将各自独立、具有一定功能团的无序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地组装成一维、二维或叁维的超分子体系,并赋予它们有序性、周期性和均匀性,在分子尺度上设计和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有序功能组合体。与传统的LB膜相比,自组装单分子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不但结构高度有序,而且可以通过对分子末端基的类型和烷基链的长度的选择和控制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和用途的表面,在基础科学研究和现代工程应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对辛烷基叁乙氧基硅烷(Octyltriethoxysilane,C8TES)和十八烷基叁氯硅烷(Octadecyltrichlorosilane,OTS)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Mixed SAM)的制备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采用了共吸附法(Coadsorption)和分步法(Stepwise)两种方法制备C8TES/OTS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结果表明,由于C8TES和OTS分子的反应活性相差很大,难以通过调节共吸附混合溶液中C8TES和OTS的浓度来平衡C8TES和OTS分子之间吸附能力的差异,利用共吸附法无法制备出C8TES/OTS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但是利用C8TES分子头部叁个乙氧基所形成的空间位阻以及C8TES和OTS分子之间反应活性的差异,采用分步法可以制备出混合均匀的均相(Homogeneous)和相分离(Phase-separated)的C8TES/OTS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论文还通过使用不同弹性系数的悬臂探针的AFM扫描实验和C8TES SAM形成过程中分子空间位阻的分析,对18℃时1×10~(-3)mol/LC8TES-甲苯溶液中C8TES SAM形成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研究表明,由于C8TES分子头部叁个乙氧基形成的空间位阻的影响,C8TESSAM的内部处于一种不完全组装的松散状态,所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内分子密度偏低,造成C8TES SAM的表面接触角偏低,只有20~21°。(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5-01)

王昌松,冯新,陆小华[8](2005)在《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表面改性钛酸钾晶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十八烷基叁氯硅烷(OTS)的自组装对钛酸钾晶须(PTW)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定苯、乙二醇、水在OTS改性的PTW压片上的接触角,计算了OTS改性PTW后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并与传统方法(PMMA包裹和KH560表面改性)改性的PTW进行比较,结果表明,OTS改性的PTW具有更低的表面能和极性分量,以及更好的亲油疏水性能.IR分析和色散分量测定表明,改性后OTS的烷基链倾斜在PTW表面.(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减缓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产出液的含水上升速度,达到改善端部脱砂压裂防砂效果的目的,采用自组装法将十八烷基叁氯硅烷(OTS)用于石英砂支撑剂表面的抑水改性处理,研究了OTS浓度、浸泡时间和风干时间对OTS自组装石英砂破碎率、酸溶解度和流体阻力比(NFRR值)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石英砂表面抑水处理的最佳条件,考察了OTS自组装石英砂的耐冲刷性,介绍了自组装分子膜成膜及抑水机理。结果表明,OTS浓度对OTS自组装抑水石英砂破碎率的影响最大,浸泡时间对酸溶解度和NFRR值的影响最大。在OTS浓度10 mmol/L、浸泡时间1.0 h和风干时间84 h的条件下,OTS自组装抑水石英砂的NFRR值最大(2.531),抑水效果最佳。OTS自组装抑水石英砂具有优良的抑水透油性能,岩心经去离子水连续冲刷5 d后的水测渗透率基本不变,石英砂表面性质稳定,能满足改善端部脱砂压裂防砂增产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论文参考文献

[1].洪亭亭.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2].齐宁,何利敏,李柏杨,刘帅,田壮壮.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自组装抑水石英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油田化学.2016

[3].朱志文,徐国华,安越,何潮洪.辛基叁乙氧基硅烷/十八烷基叁氯硅烷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表征及其形成机制[J].物理化学学报.2014

[4].钱建华,俞卓汗,张思倩.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自组装膜对45#钢在盐酸中的缓蚀作用[J].化学通报.2013

[5].谭东阳.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自组装单分子膜内部结构和表面电势的EFM研究[D].浙江大学.2012

[6].王艳霞,王继英,王素娟,姜春燕.十八烷基叁氯硅烷改性超支化聚(胺-酯)吸附亚硝胺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0

[7].冯军勇.辛烷基叁乙氧基硅烷/十八烷基叁氯硅烷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D].浙江大学.2007

[8].王昌松,冯新,陆小华.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表面改性钛酸钾晶须[J].物理化学学报.2005

标签:;  ;  ;  ;  

十八烷基叁氯硅烷论文-洪亭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