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闵行开发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口交流,东北地区经济,政府代表团,旅顺口
闵行开发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民,田家英,许明[1](2017)在《深化对口交流 促进合作共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李建民 田家英 许明)5月26日,上海市闵行区政府代表团到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参观,进一步深化两地间的对口交流与合作。双方深入了解了闵行区和旅顺口区、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情状况和产业特色,为下一步开展区域间的经济、产业、贸易、技术、文化等(本文来源于《大连日报》期刊2017-05-28)
张煜[2](2016)在《而立年激情依旧 新未来携手共创》一文中研究指出1986年8月,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闵行开发区”)和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虹桥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落户到全国第一块土地批租国际招标项目落实,从1992年邓小平视察闵行开发(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6-08-29)
龙丁江[3](2016)在《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的空间行为特征及对社会融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区周边往往是普通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儿童集聚的空间,由于在客居的空间中成长,随迁儿童的空间行为往往与城市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与城市儿童的社会交往和对学习生活空间的地方感,更会由此折射出他们与所在地方的社会融合状况。本研究主要拟通过对空间行为与社会融合理论的分析,并结合对上海两个典型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的调研访谈,初步探讨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的空间行为特征和社会融合状况,这不仅有助于从地方感的视角评价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也能为相关部门更好地促进随迁儿童融入当地社会提供借鉴。论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梳理空间行为与社会融合的相关文献;第叁章从理论上分析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的空间行为特征及对社会融合的可能影响;第四章是方法设计和调研情况,实地调研阂行、临港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的空间行为特征和社会融合状况;第五章案例地随迁儿童空间行为特征对社会融合分析,就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探讨空间行为特征对随迁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及空间行为特征对随迁儿童地方感的影响两个主要部分。第六章是简短的结论和政策建议。论文认为,社会融合是群体间的相互适应和相互融合,也是人们融入地方的过程,随迁儿童的社会交往和地方感可以反映其社会融合状况;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空间行为以外来人口聚居区为主要节点,呈现出内卷化的特征。其的出行频率较低,课余休闲活动单一,较少有机会进入上海市区和附近商业中心,日常活动范围较为狭窄,主要以15分钟的步行时间距离为主,居住地周边是其主要活动区域,与本地儿童的行为空间重合度较低,与同类随迁儿童的关系密切,社会交往倾向于内卷化,缺少与本地儿童的互动与交流;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对开发区周边缺少地方感,社会融合状况差。随迁儿童缺少与开发区周边互动,对开发区周边认知模糊,阻碍其地方感形成,其地方感主要取决于外在层面的地方依赖,与地方的功能联结强于情感认同,对开发区周边缺少情感归属和身份认同,地方感较低,不利于其社会融合;两类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的空间行为特征存在差异。临开发随迁儿童的空间行为特征比闵开发随迁儿童较为活跃,其社会融合相对好于闵开发随迁儿童,归结其原因主要由于两个开发区周边在城市功能、居住社区、家庭结构及生态环境的差异导致。(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8)
陈俊彦[4](2015)在《开发区发展绩效对周边社区居民地方认同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开发区曾是我国吸引外资、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产业空间。而随着叁区联动、产城融合等注重开发区社会功能的概念提出,开发区逐渐从单一的产业功能开发向经济、社会等复合功能开发转变。在这一转型趋势下,不仅开发区优化发展的内涵更为丰富,开发区建设对其所处的地方和周边居民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综合、复杂的影响,更是倍受关注。地方认同是个体或群体与地方互动作用的结果,表达了个体将地方纳入自我概念的意愿和过程,是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开发区周边居民的地方认同,是通过居民感知和评价对观察、判断开发区发展状况的方法创新。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地方认同的概念,探究开发区发展绩效对周边居民地方认同的影响机理,进而为优化开发区社会空间提供理论支持。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核心问题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等内容;第二章为地方认同的相关研究综述,界定了地方认同的概念内涵,引介了地方认同的相关理论,并梳理了地方认同的研究近况;第叁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其中介绍了地方认同动态机制的理论,为下文分析开发区发展绩效对地方认同的动态影响机制打下基础,并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开发区发展绩效影响周边居民地方认同的理论假设;第四章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分析案例地选择依据和案例地的基本情况,并交代了闵行、星沙两地开发区居民地方认同的基本情况;在第四章调研显示长沙经开区周边居民地方认同全面高于闵行经开区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本文的第五章分别从开发区的整体层面绩效和个体感知的绩效两方面,多层次地分析其对开发区周边社区居民地方认同的影响。第六章是结论和研究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不足。研究发现,开发区周边居民的地方认同的建构过程显着地受到开发区自身绩效的影响,在经济绩效方面,开发区的持续、稳定发展对居民地方认同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在社会绩效方面,兼顾公平的社会保障和拆迁安置政策是居民建构较高水平地方认同的保障;在生态绩效方面,开发区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管理服务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居民构建对开发区的地方认同。在基于个体感知层面的开发区绩效的影响中,开发区周边居民与开发区之间紧密的人地关系是构建地方认同的基础,其对地方认同中的区别性和连续性的正向影响显着。个人收入对居民地方认同中的自尊感层面正向影响显着,而在环境感知方面,配套健全的商业服务设施对居民提升地方认同的作用最明显。(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9)
顾易枫[5](2014)在《工业用地不同年期地价研究——以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企业生命周期大多远低于现工业用地50年出让期实际,及由此导致的工业园区内用地闲置及增值收益大量流失的现象,以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工业用地出让年期调整后其出让金的分配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收益还原法测算,20年和30年地价分别占50年地价的67%和83%,20年弹性出让价格可在55%~65%浮动区间调整。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确定土地出让期限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期刊2014年02期)
孔翔,张宇飞[6](2014)在《开发区建设中的居民地方感研究——基于上海闵行开发区周边社区的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区业已成为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开发区建设中,不仅发生了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也重构了地方的地理景观和社交网络,这将改变居民原有的地方感,并可能使开发区成为缺乏凝聚力和社会矛盾突出的空间。论文主要结合对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叁个社区居民的调研访谈,初步探讨开发区建设中的居民地方感变动机理。研究显示,虽然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普通劳动力的集聚却可能削弱居民对地方的认同;而地理景观的变化却由于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而增强了地方感;不过社交网络的重构却面临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情感分异的困难,居民对开发区和小区的地方感都处于较低水平。(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高翔[7](2013)在《闵行开发区——追逐梦想的沃土》一文中研究指出这里,曾经是农田一片、蛙声起伏,然而27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浪潮来袭时,在"开发区大有希望"的时代召唤之下,它破土奠基,成为了一群开拓者"园区梦"的起航点,且从创立之日起便被赋予了"试验田"和"排头兵"的重任。这里,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踏足过的一片热土,领袖们在这里留下了鼓励与支持的话语,更留下了殷殷期望。(本文来源于《国际市场》期刊2013年05期)
张宇飞[8](2013)在《开发区建设对周边社区居民地方感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推进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在土地利用方式和产业结构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开发区及周边地区的原有地理景观和社会网络也快速重构,这就使得当地居民原有的地方感被削弱,对地方的依附情感降低;大量外来普通劳动力的涌入,进一步导致了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由此,开发区逐步成为居民地方感淡薄、社会矛盾突出的空间,这对于开发区持续、健康发展及创新能力建设都构成威胁。对于居民地方感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地方产生更深刻的归属和认同情感,使得区域内更容易形成人力资本集聚和创新活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区域内社会的和谐发展。本研究是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发展瓶颈的背景下,基于开发区周边居民地方感的构建机理和影响机制,寻求开发区社会矛盾问题的突破口和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有益环境。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释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的技术路线等;第二章是地方感的相关研究综述,主要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居民地方感的研究成果,以明确本文的深入研究方向;第叁章主要从理论上对居民地方感形成过程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阐释;第四章是结合开发区建设的一般机理,初步构建开发区建设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机制,主要从开发区建设带来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地理景观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四个方面来分析开发区建设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第五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介绍了调研对象的选取、访谈设计思路及调研的基本情况,并基于对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叁个社区的调研访谈结果,分析了闵行开发区周边居民地方感的基本状况和影响因素;最后一部分结论与建议,在简要归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闵开发调研中反应出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是对本文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总结。论文认为,地方感主要经由对地方的感知、对地方的认同、与其他人之间共享集体记忆等相互联系的若干环节逐步形成,景观及社会网络的变化是居民地方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开发区建设中,该区域的空间发生了重构,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地理景观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居民带来了复杂的多方面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开发区内居民地方感的缺失。在对阂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叁个社区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开发区周边社区的居民总体地方感比较薄弱,开发区建设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客观上提高了居民的地方感和对地方的认同;当地的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了社区的社会空间分异并带来了更多的矛盾冲突,削弱了居民的地方感;景观变化和环境污染同样了影响居民的地方感;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表现为居住社区的转移和社区性质的改变,这种变化使得熟悉的地方变得陌生,也促使了当地居民地方感发生变化。总的来说,闵行开发区的建设是一种地方空间的快速重构,对于居民地方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帮助重构居民地方感对于地方发展有重要价值。据此,应该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并且让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来提升居民地方感,这也有助于闵行开发区突破发展瓶颈,从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王道军[9](2012)在《漕河泾开发区接连开发闵行地块》一文中研究指出漕河泾开发区闵行地块开发提速:继7月底开建科技绿洲叁期后,浦江科技广场二期工程也于8月30日开工。 上述两个工程被列为漕河泾开发区“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漕河泾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新任总经理桂恩亮昨日说,漕河泾闵行地块已成为漕河泾开发区新一轮的扩张(本文来源于《东方早报》期刊2012-08-31)
奚大容[10](2012)在《从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进程探索开发区低碳建设的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敏感的环境因素,给开发区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压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开发区从建立至今,努力探索"低碳制造引领、土地集约使用、污染物总量控制、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模式,不断地在绿色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机制创新等领域进行实践,坚持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来源于《上海管理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闵行开发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86年8月,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闵行开发区”)和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虹桥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落户到全国第一块土地批租国际招标项目落实,从1992年邓小平视察闵行开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闵行开发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民,田家英,许明.深化对口交流促进合作共赢[N].大连日报.2017
[2].张煜.而立年激情依旧新未来携手共创[N].解放日报.2016
[3].龙丁江.开发区周边随迁儿童的空间行为特征及对社会融合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
[4].陈俊彦.开发区发展绩效对周边社区居民地方认同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5].顾易枫.工业用地不同年期地价研究——以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上海国土资源.2014
[6].孔翔,张宇飞.开发区建设中的居民地方感研究——基于上海闵行开发区周边社区的调研[J].城市发展研究.2014
[7].高翔.闵行开发区——追逐梦想的沃土[J].国际市场.2013
[8].张宇飞.开发区建设对周边社区居民地方感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9].王道军.漕河泾开发区接连开发闵行地块[N].东方早报.2012
[10].奚大容.从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进程探索开发区低碳建设的模式[J].上海管理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