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不饱和度,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再催化
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论文文献综述
叶丞,俞中锋,宗红亮,张丽君,申宝兵[1](2016)在《一种低不饱和度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采用再催化法及自制的低不饱和度端仲羟基聚醚二醇(Mn=1 700)与环氧乙烷(EO)的封端反应,确定了合适的再催化反应催化剂为甲醇钾,其用量为起始聚醚质量的1%。分别采用A法(中和–吸附法)和B法(吸附剂法)对粗低不饱和度高活性聚醚多元醇进行后处理,确定该聚醚的精致工艺。合成的聚醚T220E的环氧乙烷封端含量为聚醚总质量的15%,该聚醚具有不饱和度低、活性高等优点,能用于聚氨酯胶黏剂及弹性体的生产。(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6年01期)
叶丞,俞中锋,宗红亮,张丽君[2](2015)在《一种低不饱和度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再催化法,研究了自制的低不饱和度端仲羟基聚醚二醇(Mn=1700)与环氧乙烷(EO)的封端反应,确定了适合的再催化催化剂为甲醇钾,其用量为合成聚醚总质量的1%。采用A法(中和-吸附法)和B法(吸附剂法)对粗低不饱和度高活性聚醚多元醇进行后处理确定该聚醚的精致工艺。合成的聚醚T220E,其乙烷封端含量为聚醚总质量的15%,该聚醚具有不饱和度低、活性高等优点,能用于聚氨酯胶黏剂及弹性体的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弹性体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6)
张明权,刘红雨,高宝柱,王文浩,李俊贤[3](2014)在《高活性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再催化封端法合成高活性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进行了研究,研究确定了较佳的封端催化剂品种及用量、封端用环氧乙烷用量、聚醚精制工艺及条件。合成的高活性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性能优良,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七次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8-31)
张成,刘小会,董立红,王丙龙,刘茂炟[4](2014)在《低不饱和度高活性高分子质量聚醚多元醇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低不饱和度高活性高分子质量聚醚多元醇的合成。这种聚醚多元醇用叁元醇为起始剂,分段式使用两种催化剂,以一种新的合成反应机理制得。此类聚醚多元醇可广泛应用于高回弹、反应注射模塑及弹性体等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七次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8-31)
包凡营,陈伟,陈富康,祁青海,茅金龙[5](2014)在《低不饱和度高活性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醚多元醇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膦腈催化剂合成了低不饱和度、高活性、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醚多元醇,并将其用于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实验表明,以膦腈催化剂制备的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醚多元醇不饱和度低、反应活性高,可有效提高泡沫的回弹性,泡沫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有明显提高。在模塑泡沫的制备上,由于具有高反应活性可以实现快速脱模。(本文来源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七次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8-31)
杨柳,马卫华,戚莉,钟秦[6](2012)在《膜精制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错流平板膜超滤技术,使用聚醚砜超滤膜精制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粗聚醚多元醇由正己烷1∶1体积比稀释.在前期对操作压力、料液流速等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阻力迭加法建立膜通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拟合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值曲线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各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且膜通量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对偏差较小,在0.13%~14.02%范围内.根据该数学模型,可以预测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膜通量值,同时为精制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有效的工艺参数.(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04期)
赵巍[7](2012)在《制备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用DMC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近年来聚醚多元醇的产能与需求,综述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技术中DMC制备技术的共同点,并展望了进一步提高DMC催化剂性能和改善聚醚多元醇性能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2年02期)
杨柳,马卫华,戚莉,钟秦[8](2011)在《膜分离法精制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醚砜超滤膜对ZSN-330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进行精制,粗聚醚多元醇由正己烷1∶1体积比稀释,精制效果很好,大部分检测时间下锌、钴离子截留率高达90%以上,含量低于1μg/g。采用红外分析并验证了截留物中含有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DMC)成分。考察了膜截留分子量、料液黏度、操作压力、料液流速等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超滤条件为膜截留分子量为150 kDa、由正己烷1∶1稀释、操作压力0.5 MPa、料液流速40 L/h。分别采用去离子水、2‰氢氧化钠溶液、正己烷溶剂超声清洗污染的膜,2‰氢氧化钠溶液的清洗效果较好,膜通量恢复率达66.4%。(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1年12期)
苏莉[9](2010)在《聚醚多元醇低不饱和度的意义及分析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叙述了聚醚多元醇不饱和度的产生,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聚醚多元醇不饱和度测定的意义及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10年01期)
杨冬梅,范仲勇,涂建军,石正金,王巍[10](2006)在《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结构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外、核磁、质谱、GPC等实验方法分别对低不饱度聚醚多元醇环氧丙烷(PO)/环氧乙烷(EO)共聚醚、环氧丙烷(PO)均聚醚进行了链结构的组成及序列结构分析.由红外光谱中1 374和1 010 cm-1的特征吸收峰确定了链中的氧丙基团.MALDI-TOF-MS确定了样品的组成和分子质量,且与GPC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1H NMR计算出了样品的起始剂甘油在单体的质量百分数为4.0%,共聚醚链中EO的质量百分数为8%.利用13C NMR测试结果推测出了样品链段中的两单元或叁单元的序列结构.(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再催化法,研究了自制的低不饱和度端仲羟基聚醚二醇(Mn=1700)与环氧乙烷(EO)的封端反应,确定了适合的再催化催化剂为甲醇钾,其用量为合成聚醚总质量的1%。采用A法(中和-吸附法)和B法(吸附剂法)对粗低不饱和度高活性聚醚多元醇进行后处理确定该聚醚的精致工艺。合成的聚醚T220E,其乙烷封端含量为聚醚总质量的15%,该聚醚具有不饱和度低、活性高等优点,能用于聚氨酯胶黏剂及弹性体的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论文参考文献
[1].叶丞,俞中锋,宗红亮,张丽君,申宝兵.一种低不饱和度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合成[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6
[2].叶丞,俞中锋,宗红亮,张丽君.一种低不饱和度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合成[C].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弹性体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2015
[3].张明权,刘红雨,高宝柱,王文浩,李俊贤.高活性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合成研究[C].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七次年会论文集.2014
[4].张成,刘小会,董立红,王丙龙,刘茂炟.低不饱和度高活性高分子质量聚醚多元醇的合成[C].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七次年会论文集.2014
[5].包凡营,陈伟,陈富康,祁青海,茅金龙.低不饱和度高活性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醚多元醇的应用[C].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七次年会论文集.2014
[6].杨柳,马卫华,戚莉,钟秦.膜精制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模型[J].膜科学与技术.2012
[7].赵巍.制备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用DMC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2
[8].杨柳,马卫华,戚莉,钟秦.膜分离法精制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J].化工进展.2011
[9].苏莉.聚醚多元醇低不饱和度的意义及分析检验[J].天津化工.2010
[10].杨冬梅,范仲勇,涂建军,石正金,王巍.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结构与表征[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