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系统性硬化症,Th17,IL-17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华馨,潘红,施敏,高国生[1](2019)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及与Th17细胞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水平,分析其与Th17细胞的关系,探讨血清s HLA-G在系统性硬化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SSc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 HLA-G水平及Th17细胞代表因子IL-17水平。结果 SSc患者血清s HLA-G水平为(24. 85±6. 21) U/ml,低于健康体检者的(36. 33±6. 74) U/ml; IL-17在SSc中水平为(30. 65±10. 06) p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9.79±2.97) pg/ml,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s HLA-G与IL-17呈明显负相关(r=-0. 879,P <0. 01)。结论 s HLA-G作为免疫调节分子,因其在SSc中的低表达,使SSc免疫紊乱,促进免疫细胞向Th17分化,从而加速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周勇,应莉,徐佳佳,丁世雄,胡爱荣[2](2018)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对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就诊的63例CHC患者,分别采用基因芯片法、RT-PCR法和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HCV RNA和s HLA-G。所有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分析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因素。结果:SVR组女性和非基因1型比例均显着高于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SVR)组(女性:70.59%vs.44.83%,χ2=4.285;非基因1型:82.76%vs.55.88%,χ2=5.217,P均<0.05),其余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NSVR组患者治疗前血浆s HLA-G水平显着高于SVR组[1.85(1.49-16.00)ng/L vs.1.53(1.36-2.80)ng/L;U=329.00,P<0.05]。经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 HLA-G和HCV基因型是与治疗结局相关的独立影响因子,Exp(B)(95%CI)分别为0.922(0.868-0.978)、14.204(1.898-106.289)。结论:s HLA-G对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低水平者更容易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8年07期)
白剑,陈文,苗兰英,刘鸿,蒋宁[3](2016)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孕酮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与孕酮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辽阳市第叁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先兆流产孕妇77例,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继续妊娠组(45例)和难免流产组(32例)。另随机选取该院同期诊断的正常孕妇2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检测比较3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结果 3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妊娠组和难免流产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均低于继续妊娠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s HLAG和孕酮水平过低可能预示妊娠失败。(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6年08期)
潘映秋,林爱芬,颜卫华[4](2015)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G)属于非经典HLA-Ⅰ类分子,是非常重要的免疫调控分子。最初发现其局限表达于人类母胎免疫界面,参与妊娠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HLA-G可通过与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2(immunoglobulinlike transcript 2,ILT2)、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4(immunoglobulin-like transcript 4,ILT4)和杀伤细胞抑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5年20期)
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5](2015)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恶性肿瘤中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s HLA)-G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s HLA-G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标记物,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表达HLA-G被认为是其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策略的主要途径〔2〕。目前,已经在多种肿瘤中发现异常的HLA表型,如:HLA多倍体、单倍体、等位基因丢失、HLA特定部位的低表达及上述异常可能同时存在〔3〕。HLA异常不仅影响HLA-Ⅰ型肿瘤抗原复合体(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18期)
谢莹莺,赵海宁,杨娟,李凤莲,杨卓加[6](2015)在《青海地区子痫前期与可溶性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和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青海地区子痫前期患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s HLA-G)蛋白水平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9—1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产妇90例,其中正常妊娠妇女3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4例。于临产前抽取3组研究对象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 HLA-G水平;并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以及脐动脉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的比值(S/D)。结果 3组血清s HLA-G水平、PI、RI及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轻度子痫组和重度子痫组血清s HLA-G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I、RI及S/D均高于正常妊娠组;重度子痫组血清s HLA-G水平低于轻度子痫组,PI、RI及S/D均高于轻度子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尿蛋白值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0.416,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子痫前期患者尿蛋白与血清s HLA-G呈负相关(r=-0.873,P<0.05),s HLA-G与S/D呈负相关(r=-0.784,P<0.05),s HLA-G与RI呈负相关(r=-0.522,P<0.05),s HLA-G与PI呈负相关(r=-0.638,P<0.05)。结论 s HLA-G蛋白水平和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子痫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s HLA-G蛋白水平与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存在相关性,测定SHLA-G和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可预测胎儿宫内生长环境及出生结局。(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5年26期)
汪勤,赵春辉,夏良萍,朱华英[7](2015)在《妊娠中期血清微小RNA-152及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水平变化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微小RNA-152(miRNA-152)和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水平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行常规产前检查的36例子痫前期患妇女为病例组,36例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患者为HDCP组,36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妊娠中期(孕20~24周)血清miRNA-152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 HLA-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界限值,预测发生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妊娠中期病例组血清miRNA-152和s HLA-G水平分别为(58.21±34.62)和(18.82±7.56)U/ml;HDCP组分别为(41.62±31.95)和(38.75±12.51)U/ml;对照组分别为(39.54±27.68)和(36.30±10.16)U/ml。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miRNA-152和s HL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CP组与对照组血清miRNA-152和s HL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miRNA-152切割值为68.76时,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43%和63.81%;取s HLA-G切割值为16.72 U/ml时,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75%和61.55%;两者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52%和67.87%。结论检测妊娠中期孕妇血清miRNA-152和s HLA-G水平可作为预测子痫前期的有效指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5年23期)
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杨卫兵[8](2015)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胸水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胸腔积液最常见的方法,但其诊断敏感度最高也仅有60%左右〔1〕。胸腔镜获取病理组织虽是诊断胸膜疾病的金标准,但部分患者不愿接受胸腔镜有创检查,且部分基层医院不具备开展胸腔镜的条件。因此,分子方法检测胸水性质用于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作为肿瘤相关分子有助于鉴别组织的良恶性〔2〕。可溶性HLA(s HLA)-G作为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通(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13期)
王雅萍,徐友娣,严檬洁[9](2014)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的含量水平,探讨s HLA-G在早发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3年07月至2014年04月间收治的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早发型组)、18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晚发型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早发型组及晚发型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6例早发型组,18例晚发型组及32例正常足月妊娠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s HLA-G的表达,并比较叁组s HLA-G含量的差异。结果:1)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的发病孕周,分娩孕周及期待治疗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发型组中s HL A-G含量均值为(4.284±1.932)ng/m L,晚发型组中s HL A-G含量均值为(7.036±1.623)ng/m L,正常孕妇组中s HLA-G含量均值为(10.399±3.168)ng/m L。正常对照组s HLA-G含量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1),且早发型组低于晚发型组(P<0.05)。(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吕晶,周从容[10](2014)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胚胎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卵裂期胚胎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表达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方法:收集受精后第2日和第3日的单胚胎培养液300份,应用流式微球技术(CBA)检测其中sHLAG的含量,并设置阴性对照(不含有胚胎的胚胎培养上清液)。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移植胚胎各100枚。A组移植胚胎均为sHLA-G阳性,B组移植胚胎至少1枚为sHLA-G阴性,C组移植胚胎均为sHLAG阴性。分析单胚胎培养液sHLA-G的表达与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关系。结果:1妊娠组第3日胚胎培养液中平均sHLA-G水平明显高于未妊娠组(P<0.05)。2妊娠组第3日平均sHLA-G水平高于第2日(P<0.05),但未妊娠组第3日平均sHLA-G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3A组种植率最高,其次是B组,C组最低(P<0.05)。4优质胚胎(≥6-细胞Ⅱ级)的平均sHLA-G水平妊娠组明显高于未妊娠组(P<0.05)。结论: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水平与胚胎的发育潜能及其种植能力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将第3日sHLA-G浓度(尤其是第2日及第3日sHLA-G浓度变化情况)和胚胎形态学参数评估联合作为选择最优移植胚胎的标准,有望为单胚胎移植提供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生殖与避孕》期刊2014年09期)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就诊的63例CHC患者,分别采用基因芯片法、RT-PCR法和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HCV RNA和s HLA-G。所有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分析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因素。结果:SVR组女性和非基因1型比例均显着高于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SVR)组(女性:70.59%vs.44.83%,χ2=4.285;非基因1型:82.76%vs.55.88%,χ2=5.217,P均<0.05),其余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NSVR组患者治疗前血浆s HLA-G水平显着高于SVR组[1.85(1.49-16.00)ng/L vs.1.53(1.36-2.80)ng/L;U=329.00,P<0.05]。经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 HLA-G和HCV基因型是与治疗结局相关的独立影响因子,Exp(B)(95%CI)分别为0.922(0.868-0.978)、14.204(1.898-106.289)。结论:s HLA-G对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低水平者更容易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华馨,潘红,施敏,高国生.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及与Th17细胞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2].周勇,应莉,徐佳佳,丁世雄,胡爱荣.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对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8
[3].白剑,陈文,苗兰英,刘鸿,蒋宁.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孕酮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16
[4].潘映秋,林爱芬,颜卫华.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
[5].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恶性肿瘤中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6].谢莹莺,赵海宁,杨娟,李凤莲,杨卓加.青海地区子痫前期与可溶性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和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
[7].汪勤,赵春辉,夏良萍,朱华英.妊娠中期血清微小RNA-152及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水平变化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5
[8].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杨卫兵.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9].王雅萍,徐友娣,严檬洁.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4
[10].吕晶,周从容.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胚胎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J].生殖与避孕.2014
标签: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系统性硬化症; Th17; IL-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