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生产废水论文-罗越,李日强,徐建红

青霉素生产废水论文-罗越,李日强,徐建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霉素生产废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霉素,废水,Fenton试剂氧化,Cu,Fe催化还原

青霉素生产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罗越,李日强,徐建红[1](2017)在《青霉素生产废水不同深度处理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enton试剂氧化、Cu/Fe催化还原、曝气铁碳微电解3种方法,对青霉素生产废水生化处理后的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对3种处理方法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_2O_2添加量为100.0mL/L,H_2O_2/Fe~(2+)(摩尔比)为10,pH值为3.0,反应时间为1.5h时,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效果最好,COD_(Cr)去除率达到83.4%;在铜和铁的总添加量为60.0g/L,Fe/Cu(质量比)为10,pH值为4.0,反应时间为1.0h时,Cu/Fe催化还原法处理效果最好,COD_(Cr)去除率达到62.2%;在铁碳添加量为120.0g/L,pH值为4.0,反应时间为2.0h时,曝气铁碳微电解法处理效果最好,COD_(Cr)去除率达到58.7%。3种处理方法均可有效处理青霉素生产废水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其中Fenton试剂氧化法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山西科技》期刊2017年01期)

杨晓丹[2](2016)在《青霉素生产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抗生素的产量约占世界的30%,其中青霉素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与此同时对青霉素废水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强。青霉素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难生物降解,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治理而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针对青霉素废水的特点,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以实现投资和运行费用少、处理效率高为目标,对青霉素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工程设计。本文设计规模8000m3/d,其中高、低浓度青霉素废水分别为2000m3/d和6000m3/d。针对青霉素废水CODCr和硫酸盐浓度高的特点,结合水质水量、经济高效、工艺成熟可靠等各方面的要求,最终选择"多效蒸发—混凝沉淀—UASB—CASS—Fenton氧化—溶气气浮"处理工艺为主体方案,出水水质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中的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依据相关的技术、设计规范及设计手册对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辅助建筑物进行了工艺、结构、建筑、电气,自动控制、总图等各专业设计,绘制了工艺图,并进行了运行成本分析和工程投资估算。本设计具有工艺先进、处理效率高、自动化运行、便于操作管理、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可为青霉素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6-06-01)

罗越[3](2015)在《青霉素生产废水深度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霉素生产废水水质成分复杂,CODcr浓度高,硫酸盐浓度高,水量波动大,难降解,处理水长期存在不达标的问题。本研究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Cu/Fe催化还原法、曝气铁碳微电解法、臭氧氧化法对青霉素生产废水生化处理后的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研究,以期为青霉素生产废水的深度处理提供参考。采用了Fenton试剂氧化法、Cu/Fe催化还原法、曝气铁碳微电解法、臭氧氧化法这4种方法,考察了4种方法的影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的最佳条件是H202(质量分数30%)投加量为100ml/L, Fe~(2+)和H202配比(摩尔比)为1/10,pH值为3.0,反应时间为0.5h,在最佳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到89.7%,BOD5去除率达到36.4%,NH3-N去除率达到98.8%;Cu/Fe催化还原法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为25℃,铜铁总投加量为60.00g/L,铜铁投加比例为1:4,废水pH为4.5,反应时间为1h,在最佳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到64.2%,BOD5去除率达到47.1%,NH3-N去除率达到97.8%;曝气铁碳微电解法的最佳条件是曝气时间为2.0h,铁炭投加量为66.67g/L,铁碳比1:1,曝气量为0.25L/min,初始pH值为4.0,在最佳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到58.7%,BOD5去除率达到42.2%,NH3-N去除率达到99.2%;臭氧氧化法的最佳条件是通气时间为20min,臭氧通入量为6.67g/L,反应温度为30℃,废水pH为10.0,在最佳条件下,CODcr去除率可达60.7%,BOD5去除率可达47.9%,NH3-N去除率达到96.8%。研究结果显示,4种方法中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效果最好,出水COD_(cr)为22.5mg/L,达到《GB 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5-06-01)

东健伊[4](2015)在《青霉素生产废水的脱盐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酵法生产青霉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萃取提炼过程产生的萃余废液为最主要的废水来源,该废水有机质含量高、色度高,而且提炼过程中的酸碱调节使得该废水的含盐量高。硫酸盐的存在会抑制厌氧反应的进行,给废水的生物处理造成阻碍,废水无法处理生产便无法进行,因此酸性废水的治理成为制约青霉素生产的瓶颈。本论文针对青霉素废水的组成特点,提出集合了吸附-沉淀-溶析结晶-水相重结晶多种分离方法的废水脱盐工艺。首先采用吸附与反应沉淀方法去除废水中大部分的有机质和抗生素残留,然后通过浓缩和溶析结晶的方法回收废水中的硫酸钠,最后以水相重结晶提纯硫酸钠至工业级。本论文开发形成了完整的工艺流程,该技术在治理废水的同时,实现了对于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利用,对指导青霉素制药行业的废水的工业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针对废水中硫酸钠的结晶分离,研究了硫酸钠-甲醇-水混合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并以溶解度经验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拟合,得出10、20、30、40、50℃下硫酸钠在甲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研究了操作条件对硫酸钠介稳区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钠介稳区宽度随着甲醇与水的溶剂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溶析剂甲醇的导入速率的增大而减小。(2)采用间歇动态法研究了硫酸钠-甲醇-水体系的溶析结晶动力学,以ASL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硫酸钠晶体成核和生长速率方程分别为:(3)研究并建立了青霉素酸性废水的脱盐工艺。活性炭加入量为3-6g/L,调节pH进行反应沉淀,在确保不析出晶体的条件下充分浓缩脱除有机质后的废液,向浓缩废液中加入无水甲醇进行溶析结晶,所得硫酸钠粗品在水中进行重结晶。采用该优化后的参数进行实验,硫酸钠的总收率为72.33%,最终得到的重结晶硫酸钠纯度为95.45%,达到了工业无水硫酸钠国标(GB6009-92)的Ⅱ类合格品的纯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5-04-21)

杨腊祥[5](2014)在《青霉素生产废水的TiO_2光催化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霉素生产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毒性强、可生化性差,传统的工艺很难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将其处理到达标排放,而TiO2光催化氧化法以其催化效率高、安全无毒、低成本、操作简单等特点为其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课题针对青霉素生产废水的特点,分别以二氧化钛粉末和自制二氧化钛负载膜为催化剂,对青霉素生产废水生化处理后的出水进行光催化降解,以期为青霉素生产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其同类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考察了钛酸丁酯与水的配比、载体、pH值、镀膜次数和煅烧温度对负载膜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玻璃为载体、钛酸丁酯与水的配比为5:1、合成pH值为3、涂膜次数为4,煅烧温度为500℃,膜的光催化活性最高,此时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去除效率最高可达90%。分别采用玻璃负载TiO2膜和TiO2粉末(P25)研究了反应时间、TiO2粉末投加量或镀膜次数、pH值、曝气量、光照强度以及初始废水浓度对青霉素生产废水生化处理后出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TiO2粉末作为催化剂时,在反应时间为2h、TiO2粉末投加量为500mg·L-1、pH值为3、光照强度为35W、曝气量为0.4L·min-1的最佳条件下,废水TOC从107.3 mg·L-1降至59.6 mg·L-1,去除率达45.5%,CODcr从389.6 mg·L-1降至217.0 mg·L-1,去除率达44.3%,色度从156降至78,去除率达50.0%;当使用TiO2负载膜作为催化剂时,在反应时间为1.5h、镀膜4次、pH值为3、光照强度为25W、曝气量为0.2 L-min-1的最佳条件下,TOC从107.3 mg·L-1降至81.3mg·L-1,去除率达24.2%,CODCr从389.6 mg·L-1降至286.7 mg·L-1,去除率达26.2%,色度从156降至106,去除率达32.3%。原水浓度对降解效率有很大影响,当初始浓度降低到TOC为35.8 mg·L-1、CODcr为129.9mg·L-1、色度为52度时,投加TiO2粉末时,TOC、CODcr,色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到84.1%、80.2%和89.3%;使用TiO2负载膜时,TOC、CODcr,色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到53.6%、54.2%和70.5%。光催化技术不适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直接处理,但如处理规模较小,适当增加回流比对原水进行稀释来提高去除效率仍值得考虑。(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4-06-01)

杨腊祥,李日强,王爱英[6](2014)在《青霉素生产废水的TiO_2光催化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TiO2光催化降解对青霉素生产废水进行了处理,分别用玻璃负载TiO2膜和TiO2粉末(P25)研究了反应时间、TiO2粉末投加量或镀膜次数、pH、曝气量、辐射功率以及初始废水污染物含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TiO2粉末作为催化剂时,在反应时间为2 h、TiO2粉末投加量为500 mg/L、pH为3、辐射功率为35 W、曝气体积流量为0.4 L/min的优化条件下,TOC的质量浓度从107.3 mg/L降至59.6 mg/L,去除率达45.5%;COD从389.6mg/L降至217.0 mg/L,去除率达44.3%;色度从156度降至78度,去除率达50.0%。当使用TiO2负载膜作为催化剂时,在反应时间为1.5 h、镀膜4次、pH为3、辐射功率为25 W、曝气体积流量为0.2 L/min的优化条件下,TOC的质量浓度从107.3 mg/L降至81.3mg/L,去除率达24.2%;COD从389.6 mg/L降至286.7 mg/L,去除率达26.2%;色度从156度降至106度,去除率达32.3%;随着初始废水污染物含量的降低,去除率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4年03期)

杨禹[7](2009)在《微波强化Fenton混凝处理青霉素生产废水工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霉素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发酵残余基质及营养物、溶媒提取过程的萃取液、水中不溶性抗生素的发酵滤液、发酵产生的微生物丝菌体,具有COD值高(10000~80000mg/L)、BOD/COD (B/C)值低、难降解的特点,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给废水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针对青霉素生产废水中可生化性差、难降解的问题,研究开发了酸析—微波强化Fenton混凝处理工艺,并对微波强化Fenton混凝体系的反应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在酸析预处理工艺中,调整pH为4-5,静沉过滤后测定溶液中COD值,去除率达到70%左右(由172587mg/L降至49912mg/L)。将酸析处理后出水进行微波-Fenton混凝预处理,考察各工艺参数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在初始pH为4.5-5的条件下,加入4900 mg/L Fe_2(SO_4)_3,1300 mg/L H_2O_2,在微波功率为300W的条件下辐照6min,,COD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7.53%和55.06%。B/C从初始的0.165提高到0.470。对微波在处理工艺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比较相同反应条件下微波-Fenton、水浴-Fenton、常温-Fenton处理青霉素生产废水的效果,实验表明微波-Fenton体系处理后COD去除率略有提高,达到57%。B/C为0.47,较水浴-Fenton体系高出0.177,较常温-Fenton高出0.094,微波的加入有利于提高Fenton混凝体系的处理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考察反应前后分子量分布变化,大分子有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均得到大量去除。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絮体结构,所有的颗粒之间连接得非常好,并呈网状结构。采用Ferron逐时络合光度法分析不同反应条件下Fe~(3+)水解产物的形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功率为300W的条件下,产生Fe(c)的含量最多,达到72.61%,说明适当的微波作用有利于促进体系中高聚态铁的生成。对照微波与水浴加热下铁的水解产物,发现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微波作用产生更多的Fe(c),较水浴条件下高出25%。此外,不同pH下铁的水解形态有很大差异,强酸条件下铁的水解产物以Fe(a)为主,随着pH的增大,Fe(c)的含量增多。(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王路光,贾璇,王靖飞[8](2009)在《EGSB工艺处理青霉素生产废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EGSB反应器对青霉素生产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中温条件下(35℃±1℃),通过接种颗粒污泥,以葡萄糖自配水进水,经过11d的运行,可以实现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当废水投加量小于75%,维持进水COD6000mg·L-1,有机负荷12kgCOD·m-3·d-1,水力上升流速2m·h-1,COD和SO42-去除率均达80%以上;当进水中硫酸盐浓度高于2000mg·L-1,COD/SO42-值低于3时,COD和SO42-去除率急剧下降,硫酸盐对青霉素废水的厌氧降解产生显着抑制作用;反应器内污泥的微生物相由启动初期的以产甲烷菌为主逐步转变成由短杆、竹节状丝状菌和圆形、椭球状球菌交织生长,其上附着生长有少量的脱硫弧菌,构成一种多孔的网状结构,形成更为致密的菌胶团。(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09年02期)

贾璇[9](2008)在《EGSB反应器处理青霉素生产废水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EGSB反应器处理青霉素生产废水的新工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试验首先对青霉素生产废水的水质特征进行细致分析,包括废水常规水质指标、营养物质分析、VFA和无机阴离子及废水厌氧可生化性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①青霉素生产废水是一类含有高浓度硫酸盐等生物毒性物质,氮源过剩和较难生物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厌氧可生化性较差,即使进水COD稀释至1000mg/L左右,厌氧可生化性仍较差,可见废水中存在抑制厌氧降解的因子。②废水中SO42-浓度对厌氧降解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SO42-浓度的增高,COD去除率逐渐下降,当SO42-浓度达到5000mg/L以上,COD/SO42-值小于1时,厌氧降解受到严重抑制,基本无甲烷气产生。在EGSB反应器中培养出了沉降性和活性较好的颗粒污泥,并实现了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启动条件是:①以颗粒污泥进行接种,葡萄糖自配水作进水,启动反应器;②启动初期的有机负荷较低[4kgCOD/(m3·d)],通过提高进水COD浓度,逐步提高进水负荷;③通过调整回流比,逐步提高反应器内的水力上升流速至2m/h,使污泥床膨胀。中温条件下,采用EGSB反应器可较有效的处理青霉素生产废水投加量少于75%的进水,试验的运行参数为:进水COD 6000mg/L,有机负荷12kgCOD/(m3.d),水力上升流速2m/h时,COD和SO42-去除率均达80%以上。对处理青霉素生产废水过程中硫酸盐影响的研究表明,在不设脱硫装置的情况下,当SO42-浓度达到2000mg/L左右、COD/SO42-值小于3时,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变差,此时即为EGSB反应器可承受的最大硫酸盐负荷量。在EGSB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污泥床底部颗粒污泥的粒径大于上部的污泥粒径,呈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相,运行初期以丝状产甲烷菌为优势菌群;随着反应器的运行,菌群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在产甲烷杆菌和丝菌上附着生长有部分反刍产甲烷球菌和脱硫弧菌,多种微生物菌群交织成网状。(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5-01)

王佳玉,杨志杰[10](2008)在《青霉素生产废水中醋酸丁酯冷回收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装有特种树脂-X的树脂柱来吸附青霉素生产过程中废水中的醋酸丁酯,当树脂吸附醋酸丁酯达到饱和以后,用少量蒸气将吸附的醋酸丁酯进行解吸,此工艺远远优于现生产的废酸水蒸馏,节约成本,降低消耗。同时讨论了流速、树脂柱高径比、不同pH值废酸水和树脂粒度对树脂吸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化工》期刊2008年01期)

青霉素生产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抗生素的产量约占世界的30%,其中青霉素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与此同时对青霉素废水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强。青霉素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难生物降解,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治理而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针对青霉素废水的特点,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以实现投资和运行费用少、处理效率高为目标,对青霉素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工程设计。本文设计规模8000m3/d,其中高、低浓度青霉素废水分别为2000m3/d和6000m3/d。针对青霉素废水CODCr和硫酸盐浓度高的特点,结合水质水量、经济高效、工艺成熟可靠等各方面的要求,最终选择"多效蒸发—混凝沉淀—UASB—CASS—Fenton氧化—溶气气浮"处理工艺为主体方案,出水水质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中的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依据相关的技术、设计规范及设计手册对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辅助建筑物进行了工艺、结构、建筑、电气,自动控制、总图等各专业设计,绘制了工艺图,并进行了运行成本分析和工程投资估算。本设计具有工艺先进、处理效率高、自动化运行、便于操作管理、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可为青霉素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霉素生产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1].罗越,李日强,徐建红.青霉素生产废水不同深度处理方法的比较[J].山西科技.2017

[2].杨晓丹.青霉素生产废水处理工程设计[D].山西大学.2016

[3].罗越.青霉素生产废水深度处理[D].山西大学.2015

[4].东健伊.青霉素生产废水的脱盐过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5].杨腊祥.青霉素生产废水的TiO_2光催化降解[D].山西大学.2014

[6].杨腊祥,李日强,王爱英.青霉素生产废水的TiO_2光催化降解[J].水处理技术.2014

[7].杨禹.微波强化Fenton混凝处理青霉素生产废水工艺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王路光,贾璇,王靖飞.EGSB工艺处理青霉素生产废水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9

[9].贾璇.EGSB反应器处理青霉素生产废水工艺研究[D].河北大学.2008

[10].王佳玉,杨志杰.青霉素生产废水中醋酸丁酯冷回收工艺[J].河北化工.2008

标签:;  ;  ;  ;  ;  

青霉素生产废水论文-罗越,李日强,徐建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