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期论文-黄美兰,姚茹,党小宁

亚急性期论文-黄美兰,姚茹,党小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急性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程精细化护理,水化疗法,糖尿病,脑梗死

亚急性期论文文献综述

黄美兰,姚茹,党小宁[1](2019)在《全程精细化护理联合水化疗法预防糖尿病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全程精细化护理联合水化疗法预防糖尿病合并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后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1例糖尿病合并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水化疗法+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接受水化疗法+全程精细化护理模式干预。记录2组术后CIN发生率、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观察2组围术期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CIN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 h、48 h、72 h的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24 h、48 h、72 h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_2-微球蛋白均高于术前(P均<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在以上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精细化护理联合水化疗法可显着降低糖尿病合并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SA术后CIN的发生率,有利于减轻肾损伤及控制血糖,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裘欢欢[2](2019)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亚急性期并发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亚急性期并发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81例,根据是否合并急性肺炎分为肺部感染组1 8例与对照组6 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吞咽功能障碍和Hb<100g/L是导致老年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并发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及时发现并处理吞咽功能障碍和贫血,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老年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刘淑凤,邵兵[3](2019)在《24例跟骨骨折术后应用VSD治疗亚急性期伴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的护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4例跟骨骨折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亚急性期伴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的护理。方法 24例跟骨骨折术后应用VSD治疗亚急性期伴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患者,随机分为针对性护理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12例。常规干预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针对性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针对性护理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常规干预组患者发生并发症6例;针对性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6例,满意6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00%;常规干预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4例,满意4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为66.67%;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应用VSD治疗亚急性期伴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的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1期)

陆方,杨烁慧,詹松华,张成,韩志宏[4](2019)在《针刺促进大鼠脑缺血后亚急性期侧枝循环建立的USPIO-DSC MRI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动态磁敏感加权增强(DSC)MRI评估针刺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大鼠亚急性期缺血脑区侧枝循环建立的有效性。方法建立36只SD大鼠pMCAO模型和假手术组模型:假手术组9只(A组)、无针刺对照组13只(B组)、电针组14只(C组)。每组再分为72h、5天、7天3个亚组。每只大鼠均在相应时间点在1.5T MRI行USPIO-DSC MRI扫描。测量模型鼠缺血区域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获得对侧镜像区域参数值,计算比值(rrCBV、rrCBF、rMTT和rTTP)。观察各个时间点各组间的各参数比值有无统计学差异。评估B组加C组模型鼠rrCBV、rrCBF值与抗CD31染色阳性血管面积百分比(%VA)、微血管计数(MVD)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否相关。结果 C组5天和7天亚组大鼠的rrCBV分别明显高于B组(P<0.05);C组5天亚组的rrTTP明显低于B组(P<0.05)。B组加C组pMCAO模型鼠5天、7天的rrCBV和rrCBF分别与%VA、MVD以及VEGF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USPIO-DSC MRI,发现针刺通过促进缺血脑区侧枝循环微血管数目和容量的增加来改善永久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亚急性期缺血脑区的血供。(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海涛,侯爱杰,栾波[5](2019)在《延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亚急性期不同阶段行介入治疗安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延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亚急性期不同阶段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诊并行延时PCI治疗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到介入手术时间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自发病起48 h~6 d行介入治疗,n=49)与择期介入治疗组(自发病起7~14 d行介入治疗,n=18)。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及患者院内病死率。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0%(67/67),无院内死亡事件出现。早期介入治疗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为2.0%(1/49),择期介入治疗组MACE发生为0(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延时介入手术治疗时,早期及择期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林,黄营湘,黄哲,王逸非[6](2019)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改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治疗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相同的情况下,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给予每天1次、每次20min的高频(5Hz)或低频(1Hz)rTMS治疗,连续14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叁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的吞咽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频rTMS组与低频rTMS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及低频rTMS均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且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肖湘,黄东锋,梁斌[7](2019)在《虚拟现实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虚拟现实训练(采用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3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虚拟现实上肢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作业治疗。每次训练均为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4周。在训练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UE)、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同时检测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FMA-UE、NIHSS、改良Barthel指数、正中神经SEP N20和P25的振幅、潜伏期进行训练前后组内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和P25的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患侧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FMA-UE提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和P25的振幅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在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方面较作业治疗有优势。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正中神经SEP N20和P25的潜伏期在4周康复训练后缩短(P<0.05)。(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卢琰琰,林国华,王晓荷,李秋佳,黄洪[8](2019)在《运动针刺治疗亚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运动针刺治疗亚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6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神经内科,吞咽康复训练及偏瘫侧针刺,治疗组采用运动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共治疗2个疗程,用洼田饮水试验、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0%,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疗程前和疗程1时,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疗程2的结果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前后的VFSS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VFS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运动针刺治疗亚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安全有效,可以恢复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期刊2019-08-17)

陈梅福,蔡翊,凌争云,张治桥,成伟[9](2019)在《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治疗亚急性期慢性胰腺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胰管盆式内引流术在亚急性期慢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治疗的11例亚急性期慢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13~69岁,中位年龄40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合并胰管结石9例,胰腺假性囊肿11例,胰周脓肿5例。患者均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打开胰管,清理结石或胰周假性囊肿及脓肿后,与扩张的胰管拼合呈盆状,行胰管盆-空肠Roux-en-Y吻合,合并胆囊结石者同时行胆囊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复发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中位数3.5(2.5~4.5)h,术中出血量80(50~100)ml,术后拔管时间7(3~10)d。术后出现生化瘘3例,予适当延长拔管时间均愈合,未出现B、C级胰瘘,无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瘘,无死亡病例。住院期间91%(10/11)患者腹痛明显好转。术后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发生上腹部疼痛,复查CT示慢性胰腺炎改变,其余患者无明显慢性胰腺炎症状复发。结论胰管盆式内引流术可有效治疗亚急性期慢性胰腺炎。(本文来源于《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高章代,吴彬,戚莉君,郑希院[10](2019)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血清B型钠尿肽、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与短期预后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MCI)亚急性期血清B型钠尿肽(BNP)、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MCI患者137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检测急性期血清BNP、D-D及CRP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根据MCI患者随访3个月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血清BNP、D-D及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对MC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 MCI患者BNP、D-D及CRP水平显着高于健康体检者(P <0. 05); 137例MCI患者中预后不良者46例,预后良好组BNP、D-D及CRP水平均显着低于预后不良组(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D-D及CRP均是影响MCI患者短期预后的重要因素(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BNP、D-D及CRP预测MCI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912、0. 806和0. 863,灵敏度分别为0. 848、0. 870和0. 913,特异度分别为0. 912、0. 703和0. 670。结论 BNP、D-D及CRP均是影响亚急性期MC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可用于监测病情进展,对于短期预后判断也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亚急性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亚急性期并发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81例,根据是否合并急性肺炎分为肺部感染组1 8例与对照组6 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吞咽功能障碍和Hb<100g/L是导致老年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并发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及时发现并处理吞咽功能障碍和贫血,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老年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急性期论文参考文献

[1].黄美兰,姚茹,党小宁.全程精细化护理联合水化疗法预防糖尿病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疗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裘欢欢.老年脑卒中患者亚急性期并发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9

[3].刘淑凤,邵兵.24例跟骨骨折术后应用VSD治疗亚急性期伴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的护理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4].陆方,杨烁慧,詹松华,张成,韩志宏.针刺促进大鼠脑缺血后亚急性期侧枝循环建立的USPIO-DSCMRI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5].刘海涛,侯爱杰,栾波.延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亚急性期不同阶段行介入治疗安全性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9

[6].李林,黄营湘,黄哲,王逸非.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改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

[7].肖湘,黄东锋,梁斌.虚拟现实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8].卢琰琰,林国华,王晓荷,李秋佳,黄洪.运动针刺治疗亚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C].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2019

[9].陈梅福,蔡翊,凌争云,张治桥,成伟.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治疗亚急性期慢性胰腺炎[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9

[10].高章代,吴彬,戚莉君,郑希院.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血清B型钠尿肽、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与短期预后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标签:;  ;  ;  ;  

亚急性期论文-黄美兰,姚茹,党小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