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手内在肌训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外伤,手内在肌,康复训练
手内在肌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刘月花,曾莉,罗文洁[1](2013)在《手内在肌训练对手外伤术后患儿手部精细动作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每组探讨手内在肌训练对手外伤术后患儿手部精细动作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手外伤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伤后均在6~8 h内完成清创、骨折内固定术和肌腱吻合术,其中试验组进行手内在肌功能训练及传统康复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护理治疗。分别于治疗第2、3个月后采用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方法(minnesota manual dexterity test,MMDT)和普渡手精细运动评定方法(purdue pegboard test,PPT)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2个月与3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期的MMDT和PPT结果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手外伤术后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可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恢复。(本文来源于《现代临床护理》期刊2013年12期)
冉春风[2](2009)在《手肌腱损伤术后手内在肌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肌腱损伤术后手内在肌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采用手内在肌训练和指屈肌腱训练,对照组仅用指屈肌腱训练方法。1、手内在肌训练,包括掌侧骨间肌、背侧骨间肌、蚓状肌、拇指对掌肌、拇收肌、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1)修复术后48小时至2周,在Kleinert支架保护并牵引下,进行手内在肌轻柔地主动训练,包括:手指的内收和外展、掌指关节的屈曲和伸展以及拇指的对掌和对指,每组动作做10次,每天2次。(2)术后3、4周,摘下支架,进行手内在肌无阻力的大力训练,训练内容同上。每组动作做10次,每天3次。(3)术后5、6周,摘下支架,进行手内在肌轻度抗阻训练,即损伤肌腱手指及其两侧的手指做内收、外展,训练背侧骨间肌和掌侧骨间肌;并作拇指对掌活动,训练拇指对掌肌;同时用手保护腕关节呈屈曲30度状态,嘱患者各掌指关节同时作主动屈曲与主动伸展活动,训练蚓状肌。每组动作做10次,每天3次。2、指屈肌腱滑动训练:a、修复术后48小时至2周,在Kleinert支架牵引并保护下,进行指屈肌腱滑动练习,即主动伸指、被动屈指,每分钟3次,训练3分钟,每天2次。b、术后3周至4周,摘下支架,作轻微的手指主动屈曲,总主动活动度不超过30度,每分钟5次,训练2分钟,每天4次,训练结束后仍需支架保护。采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明尼苏打手灵巧度、普度手精细运动评定方法,于治疗第2个月、第3个月时各评定1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3个月后关节总主动活动度组内比较P<0.01,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于治疗后2个月、3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放置和翻转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P<0.01。普渡精细运动评定于治疗后2个月、3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患手、双手、组装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P<0.01。结论:指屈肌腱损伤术后在进行指屈肌腱训练的同时,进行手内在肌的早期训练,可以加速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并促进手的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全国运动疗法大会暨“5·12”康复医学国际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09-08-20)
王盛冬[3](2008)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手内在肌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常会因为肌腱肿胀、粘连、瘢痕挛缩等引起手功能障碍。手外科先进的诊查手段和精湛的手术技术给屈指肌腱损伤患者创造了功能恢复的条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从受伤到术后,从组织愈合到功能恢复,从职业训练到重返社会,都需要科学而系统的康复治疗。本试验选取60例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于修复术后48-72小时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同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支具治疗、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于修复术后48-72小时只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分别进行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MMDT)、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PPT)。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明尼苏达手灵巧度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关节总主动活动度两组组内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得出结论: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进行手内在肌训练能够改善患手灵巧度、促进手精细运动的恢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14)
手内在肌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手肌腱损伤术后手内在肌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采用手内在肌训练和指屈肌腱训练,对照组仅用指屈肌腱训练方法。1、手内在肌训练,包括掌侧骨间肌、背侧骨间肌、蚓状肌、拇指对掌肌、拇收肌、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1)修复术后48小时至2周,在Kleinert支架保护并牵引下,进行手内在肌轻柔地主动训练,包括:手指的内收和外展、掌指关节的屈曲和伸展以及拇指的对掌和对指,每组动作做10次,每天2次。(2)术后3、4周,摘下支架,进行手内在肌无阻力的大力训练,训练内容同上。每组动作做10次,每天3次。(3)术后5、6周,摘下支架,进行手内在肌轻度抗阻训练,即损伤肌腱手指及其两侧的手指做内收、外展,训练背侧骨间肌和掌侧骨间肌;并作拇指对掌活动,训练拇指对掌肌;同时用手保护腕关节呈屈曲30度状态,嘱患者各掌指关节同时作主动屈曲与主动伸展活动,训练蚓状肌。每组动作做10次,每天3次。2、指屈肌腱滑动训练:a、修复术后48小时至2周,在Kleinert支架牵引并保护下,进行指屈肌腱滑动练习,即主动伸指、被动屈指,每分钟3次,训练3分钟,每天2次。b、术后3周至4周,摘下支架,作轻微的手指主动屈曲,总主动活动度不超过30度,每分钟5次,训练2分钟,每天4次,训练结束后仍需支架保护。采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明尼苏打手灵巧度、普度手精细运动评定方法,于治疗第2个月、第3个月时各评定1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3个月后关节总主动活动度组内比较P<0.01,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于治疗后2个月、3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放置和翻转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P<0.01。普渡精细运动评定于治疗后2个月、3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患手、双手、组装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P<0.01。结论:指屈肌腱损伤术后在进行指屈肌腱训练的同时,进行手内在肌的早期训练,可以加速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并促进手的功能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内在肌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1].刘月花,曾莉,罗文洁.手内在肌训练对手外伤术后患儿手部精细动作恢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
[2].冉春风.手肌腱损伤术后手内在肌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C].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全国运动疗法大会暨“5·12”康复医学国际论坛论文汇编.2009
[3].王盛冬.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手内在肌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