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渐开线齿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渐开线齿面,有限元分析,齿面接触应力,ABAQUS
渐开线齿轮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飞,孙宏悦[1](2019)在《基于ABAQUS的渐开线齿轮接触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元法(FEM)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信息化分析方法,尤其在机械方面的应用极为广泛。以齿轮分析为例,叁维齿轮模型逐渐取代二维模型,从模型的材质上看,材料参数得到细化,涵盖了齿轮弹性和塑性的变形特性;从分析过程看,在静态分析基础上可以进行齿轮动态分析(瞬态、冲击和碰撞等),为复杂工况的模拟提供了可能,为全面准确地模拟齿轮应力应变分析提供了更为准确科学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期刊2019年12期)
阎长罡,王旭[2](2019)在《面向渐开线齿轮加工的指形铣刀叁维参数可视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指形齿轮铣刀关联参数较多,设计计算复杂,传统的手工设计具有工作量大、效率低、精度难以保证且易出错的不足,利用共轭曲面的数字仿真原理,建立渐开线齿轮加工用指形铣刀廓形的仿真计算模型,给出具体的求解过程;基于VC++语言对SolidWorks叁维建模软件的二次开发,编制指形铣刀的叁维参数可视化设计软件,将理论计算与几何造型结合在一起.该软件具有设计计算准确、高效,结果清晰直观的优点,可为相关企业的实际应用提供便利.(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燕,殷国富,陈永洪[3](2019)在《变齿厚渐开线齿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掌握变齿厚渐开线齿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宏微观啮合性能及各设计参数对啮合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传动副数学模型,推导出啮合几何学方程,研究了螺旋角、传动比、法向模数及压力角等主要设计参数对啮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选取优化设计参数并进行传动副样件加工,通过传动副对检试验考察了接触斑点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环面蜗杆喉部中径强度和刚度要求的情况下,适当螺旋角、较大传动比、较大法向模数和较大压力角会获得优异的接触线分布、接触区域和较优的微观啮合质量;右侧的微观啮合质量优于左侧的微观啮合质量;传动副样件接触斑点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右侧齿面接触斑点分布更好,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魏建杰,汤洁,石照耀[4](2019)在《基于齿廓测量点的渐开线齿轮基圆圆心反求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渐开线齿轮是机械装备中的关键零件,在齿轮测量或测绘过程中,基圆圆心需要通过测量点反求得到,其反求精度将直接影响齿轮测量或测绘的精度。在已知基圆半径的条件下,研究了基圆圆心反求方法,建立非线性最小二乘方程,并应用牛顿法进行求解得到基圆圆心坐标。给出了影响反求精度的主要因素:单条渐开线测量点数量、被测渐开线数量及位置分布、基圆圆心初值的选取范围,并设计了上述因素的精度影响分析试验。以模数3.5、齿数36的渐开线圆柱齿轮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分析了主要因素对反求精度的影响,得到每条被测渐开线齿廓应选取至少100个测量点、在圆周均布方向选取四条渐开线齿廓进行基圆圆心反求效果较佳。研究为渐开线齿轮测量或测绘中的基圆圆心反求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20期)
李梦如,陈茂林,陈哲,于睿坤,奚鹰[5](2019)在《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虚拟实验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丰富我校机械实验教学中心交互性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及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建设了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虚拟实验。总结并归纳了实现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虚拟实验的技术路线,为其他虚拟仿真实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首先采用A I P构建实验仪器、实验场景等,随后采用3Ds Max对模型赋予材质,再后使用C#作为代码集成开发环境和Unity 3D作为虚拟仿真实验开发平台,给出了一些虚拟实验的建设建议。最后,具体展示了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虚拟实验的结构、功能和步骤。(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9年10期)
陈武,孙付仲[6](2019)在《控制渐开线齿轮热处理变形的工艺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渐开线齿轮和热处理变形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渐开线齿轮热处理变形影响因素的探析,得出控制渐开线齿轮热处理变形的工艺措施,对渐开线齿轮热处理的变形情况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热处理的质量符合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方志远,李海燕,许君君[7](2019)在《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模态及谐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进行了有预应力和无预应力两种情况的自由模态分析和约束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范围,并进行谐响应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双渐开线齿轮极易发生共振的频率范围,并与普通渐开线齿轮的固有频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渐开线齿轮振动性能略好于渐开线齿轮,其振动幅度也略小于普通渐开线齿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陈奇,姚志刚,王亚东,吴焱明[8](2019)在《考虑时变刚度与侧隙影响的非对称渐开线齿轮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更为准确的非对称渐开线齿轮动力学变化规律,将时变啮合刚度和齿轮侧隙两个因素引入传统齿轮副扭转振动模型,建立非对称渐开线齿轮的动力学模型;利用Runge-Kutta法求解该模型,获得时间历程图、相图、Poincaré映射图以及FFT频谱图,进而分析时变啮合刚度和齿轮侧隙变化时的齿轮动力学行为。研究发现,非对称渐开线齿轮的平均啮合刚度大于对称渐开线齿轮,具有更优的动力学性能;时变啮合刚度中的1阶谐波分量对动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平均啮合刚度影响较大,且其与动力学性能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规律,即随着平均啮合刚度的增加,动力学特性由差变好,但继续增加后又变差,因此,需根据实际工况确定其最优值。随着齿轮侧隙的增加,动力学性能下降,与对称渐开线齿轮相同。该项研究对于扩充非对称渐开线齿轮动力学理论体系、提高其传动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4期)
袁方星,邓克闽[9](2019)在《非对称渐开线齿轮的M值计算及磨齿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齿轮传动系统的综合承载能力,降低噪音和振动,一种新型非对称压力角的渐开线齿轮应运而生。针对此种齿轮的磨齿加工,应用现有磨齿设备装载的磨削程序是无法满足要求,且无现成的软件可计算M值与齿厚之间的关系。工艺工程师通过多次探讨,总结出这类齿轮的加工方法及参数之间的转换。(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7期)
张秀文[10](2019)在《基于分形理论的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渐开线齿轮是在总结渐开线齿轮和双圆弧齿轮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齿轮,其轮齿齿廓是由两段相错的渐开线和一段相连接的过渡曲线组成,齿顶与齿根两渐开线齿廓呈阶梯式布置。目前双渐开线齿轮的接触应力及接触刚度的计算均是基于传统Hertz接触模型,该模型忽略了粗糙度等微观特性对齿轮接触特性的影响,对于齿轮的强度计算及相关参数选取会造成较大影响。机械接触面由于粗糙度的影响,在实际接触中看作多个微凸体同时接触,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开展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特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和经典Hertz接触理论的双渐开线齿轮分形接触模型。在Majumdar和Bhushan建立的M-B分形接触模型基础上,引入接触面修正系数,修正得到齿轮接触面积分布函数,建立双渐开线齿轮接触应力分形模型。基于MATLAB编程,分析了分形维数、粗糙度幅值和材料特性参数等分形参数对模型的影响规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2)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利用微凸体接触力学模型,从单微凸体到多微凸体开展静接触刚度研究,结合法向载荷对轮齿齿面真实接触面积的影响,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和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分析了各参数对模型的影响规律,对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参数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3)开展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特性分形模型与有限元模型仿真的对比分析。基于叁维参数化建模技术,对双渐开线齿轮进行建模和装配,为有限元分析提供基础。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双渐开线齿轮接触应力、法向接触刚度、切向接触刚度有限元分析,与本文分形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基于分形理论的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特性研究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12)
渐开线齿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指形齿轮铣刀关联参数较多,设计计算复杂,传统的手工设计具有工作量大、效率低、精度难以保证且易出错的不足,利用共轭曲面的数字仿真原理,建立渐开线齿轮加工用指形铣刀廓形的仿真计算模型,给出具体的求解过程;基于VC++语言对SolidWorks叁维建模软件的二次开发,编制指形铣刀的叁维参数可视化设计软件,将理论计算与几何造型结合在一起.该软件具有设计计算准确、高效,结果清晰直观的优点,可为相关企业的实际应用提供便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渐开线齿轮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飞,孙宏悦.基于ABAQUS的渐开线齿轮接触应力分析[J].中国水运.2019
[2].阎长罡,王旭.面向渐开线齿轮加工的指形铣刀叁维参数可视化设计[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9
[3].陈燕,殷国富,陈永洪.变齿厚渐开线齿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性能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9
[4].魏建杰,汤洁,石照耀.基于齿廓测量点的渐开线齿轮基圆圆心反求方法[J].航空制造技术.2019
[5].李梦如,陈茂林,陈哲,于睿坤,奚鹰.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虚拟实验建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
[6].陈武,孙付仲.控制渐开线齿轮热处理变形的工艺措施[J].中国金属通报.2019
[7].方志远,李海燕,许君君.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模态及谐响应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8].陈奇,姚志刚,王亚东,吴焱明.考虑时变刚度与侧隙影响的非对称渐开线齿轮动力学特性研究[J].机械传动.2019
[9].袁方星,邓克闽.非对称渐开线齿轮的M值计算及磨齿工艺[J].内燃机与配件.2019
[10].张秀文.基于分形理论的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