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亨利菲尔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亨利·,菲尔丁
亨利菲尔丁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亨利·菲尔丁》一文中研究指出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之一,是18世纪英国启蒙运动的最伟大代表人物之一,是英国第一个用完整的小说理论从事创作的作家,被沃尔特·司各特称为"英国小说之父",他和丹尼尔·笛福、塞缪尔·理查逊并称为英国现代小说的叁大奠基人。(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期刊2019年26期)
郑孟娜[2](2019)在《《大伟人江奈生·维尔德》中亨利·菲尔丁的济贫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亨利·菲尔丁是一位热衷改善社会制度,心系底层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小说中就借用了"大伟人"这个角色披露了英国因济贫问题治理不当,流民和贫民迫于环境压力成为强盗而滋生犯罪行为的现实,从而间接提高了社会治理成本;在治理方法上,由于强盗的类型不尽相同,只有分门别类实施接济和安置这些人才能提高社会救助效率;从根源上看,两位主角间的对立思想就强调了济贫本身的价值,因为救济贫民所产出的价值远高于政府事后用于治理犯罪的消耗。因此社会的和谐共荣不仅需要贫民的道德自救,更需要制度的规范实施和符合人性的济贫思想。(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3期)
张威[3](2018)在《亨利·菲尔丁小说《弃儿汤姆·琼斯史》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英国启蒙主义小说家、戏剧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史》深刻诠释了他的社会观和人性观。菲尔丁以独特的全视角第叁人称叙事展开故事,采用幽默、讽刺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真实的人性",以主人公汤姆的身世之谜和他与苏菲亚曲折的爱情抗争经历为主线,描绘社会生活百态,赞扬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抨击封建观念和上流社会的伪善庸俗,并希冀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以达到社会和谐。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启迪心智、发人深思。《弃儿汤姆·琼斯史》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完美体现了菲尔丁的文学创作理念。(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0期)
廖衡,朱宾忠[4](2017)在《远离“城”嚣的乡村赞歌——论亨利·菲尔丁小说中的田园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小说之父亨利·菲尔丁在小说中传承了古老而持久的西方田园传统,将英国乡村呈现为与城市对立的美德之地与安乐之所,表达了对十八世纪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突出道德问题的批判。他的叁部小说《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与《阿米莉亚》融入了田园退隐叙事模式,沿袭了英国田园诗学对本土化的"阿卡狄亚"的乡村礼赞,吸纳了田园诗学中的城乡对比结构,传承了田园诗学对现代化进程的批判特质。(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闫杰[5](2017)在《亨利·菲尔丁小说的讽刺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18世纪英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一位小说家,菲尔丁以自身的创作实践为早期小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菲尔丁的小说向来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着称于世,而“讽刺”又是历来公认的菲尔丁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就“讽刺内容”而言,菲尔丁小说的讽刺范围极其广阔,涉及“社会批评”“人性透视”与“艺术反思”多个层面。就“讽刺方式”来看,“讲述式讽刺”“展示式讽刺”和“戏拟式讽刺”是菲尔丁小说中叁种主要的讽刺表达手段,充分彰显了作者的文学禀赋与创作功力。“讽刺渊源”方面,菲尔丁小说讽刺风格的形成乃主客观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文学传统的浸染”与“社会现实的诉求”,也与个人的生活创作经历密切相关。“讽刺效用”方面,正是借助“讽刺”,菲尔丁最终完美实现了“审美愉悦与道德教化相结合”这一18世纪英国文学创作的普遍追求。在探讨“菲尔丁小说的讽刺艺术”的过程中,笔者综合运用了文本细读、知人论世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并且适时地将讽刺理论与叙事学方法相结合。而不论是着眼于“菲尔丁小说研究”,还是着眼于“讽刺艺术探讨”,这一考察对当下中国都不乏一定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5-27)
王俊耀[6](2017)在《18世纪英国小说中的婚恋观——以丹尼尔·笛福、塞缪尔·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18世纪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英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巨变,英国小说中的婚姻观随之呈现出了新特点,尤其在丹尼尔·笛福、塞缪尔·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社会底层子女的婚恋观更加自由和开放,自我因素是其婚恋的主导因素;上层子女的婚恋观较之以往虽然有了一定的开放性,但家庭因素仍然对其婚恋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婚恋观表明,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的发展,父权制正在衰落。(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张敏[7](2016)在《从解构主义看亨利·菲尔丁的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上个世纪以来,解构主义思想逐渐被应用于文学创作的研究中,以解构主义来分析亨利·菲尔丁的小说创作,发现这些小说理论与解构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一系列理论的吻合之处也说明了亨利·菲尔丁的小说创作中呈现出了解构主义下的思想观点,尤其是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彰显出了独属于解构主义思想下的新形象。本文从解构主义理论出发,对亨利·菲尔丁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吴铁稳[8](2015)在《亨利·菲尔丁与18世纪英国治安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亨利·菲尔丁不仅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而且是英国近代警察制度改革的首创者。鉴于伦敦犯罪猖獗、传统治安制度陷入困境的状况,他在强调犯罪受综合社会因素影响的同时,倡导改善社会环境及创设贫民习艺所解决贫困减少犯罪,重视犯罪预防及建立职业化的治安队伍,提高治安协作和信息沟通。与当时英国政府解决犯罪问题的举措相比,菲尔丁的治安思想和实践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5年04期)
杜娟[9](2015)在《论亨利·菲尔丁小说中的伦理身份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亨利·菲尔丁对人物身份之谜的设置,既体现了他所受传奇文学叙述模式的影响,也充分传达出作家对于道德伦理问题的持久关注。他笔下的身份之谜既是为了突出道德品行对于人物成长的决定性价值,也是出于思考社会伦理和建构家庭伦理的需要,增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色彩。在小说中,菲尔丁颠覆了高贵出身与高贵道德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一个唯道德论者。同时,菲尔丁也对传奇的乱伦事件进行了现实改写,将造神功能转化为身份问题带来的道德警示,进一步强化了小说的道德内涵。(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马国玉,程树华[10](2013)在《亨利·菲尔丁小说中的婚姻关系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爱情与婚姻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英国小说之父亨利·菲尔丁的小说也不例外。亨利·菲尔丁先后创作了《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以下缩略为JA)、《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以下缩略为JW)、《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以下缩略为TJ)和《阿米莉亚》四部长篇小说,为英国文学史(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3年16期)
亨利菲尔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亨利·菲尔丁是一位热衷改善社会制度,心系底层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小说中就借用了"大伟人"这个角色披露了英国因济贫问题治理不当,流民和贫民迫于环境压力成为强盗而滋生犯罪行为的现实,从而间接提高了社会治理成本;在治理方法上,由于强盗的类型不尽相同,只有分门别类实施接济和安置这些人才能提高社会救助效率;从根源上看,两位主角间的对立思想就强调了济贫本身的价值,因为救济贫民所产出的价值远高于政府事后用于治理犯罪的消耗。因此社会的和谐共荣不仅需要贫民的道德自救,更需要制度的规范实施和符合人性的济贫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亨利菲尔丁论文参考文献
[1]..亨利·菲尔丁[J].教学考试.2019
[2].郑孟娜.《大伟人江奈生·维尔德》中亨利·菲尔丁的济贫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9
[3].张威.亨利·菲尔丁小说《弃儿汤姆·琼斯史》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J].名作欣赏.2018
[4].廖衡,朱宾忠.远离“城”嚣的乡村赞歌——论亨利·菲尔丁小说中的田园因素[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5].闫杰.亨利·菲尔丁小说的讽刺艺术[D].湘潭大学.2017
[6].王俊耀.18世纪英国小说中的婚恋观——以丹尼尔·笛福、塞缪尔·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为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7].张敏.从解构主义看亨利·菲尔丁的小说创作[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8].吴铁稳.亨利·菲尔丁与18世纪英国治安改革[J].学海.2015
[9].杜娟.论亨利·菲尔丁小说中的伦理身份之谜[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0].马国玉,程树华.亨利·菲尔丁小说中的婚姻关系解读[J].芒种.2013